瘋,可能是爽妹子的保護色,她也以瘋的性格一路火了下來,但代孕又棄養的事情一出,「瘋」這個字可能再也包含不了褒義與憐憫。
面對代孕母親肚子裡已有7個月大的嬰兒,鄭爽一句「TMD打也打不掉煩死了」,以及鄭爽父親一句輕飄飄的「棄養吧」,幾乎惹怒了所有人。
而鄭爽今天的公關回應也有一種要和全棉時代公關比爛的意味,全篇重點莫過於自己「既沒有違反美國的法律也沒有違反中國的法律,反而還為祖國的防疫政策作出貢獻」。
請自行對號入座。
十月懷胎就那麼容易?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隨時中止?精緻的鄭爽不會有這樣的體會,但精緻的鄭爽那句「煩死了」背後,一定懂得比起懷孕生子,把兩個孩子拉扯大的生活可能會更加困難。
《be my mom》,又稱《當媽模擬器》,已上架steam平臺,發售時間未定。
根據遊戲的官方介紹,在這款當媽模擬器中,你將成為一個母親(或者男媽媽),感受母性的美好。當準媽媽玩到這款遊戲時,她或許會了解等在她前方的是怎樣的人生,而她們的伴侶們或許也可以嘗試一下,或許能感受妻子要做的工作。
遊戲開始於一個陽性的驗孕棒,然後是撕心裂肺的尖叫聲,伴著一聲啼哭,一個機械女聲毫無感情地說道:「祝賀。(籤收人不是鄭爽)」
給寶寶餵食也是一項挑戰,在端起勺子之後,對準寶寶的嘴,一下一下捅過去,宛如遊樂場裡永遠投不進的籃球機。
source:YouTube@Free Mind S.A吃多了怎麼辦?等待你的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嘔吐,面對噴射在自己臉上的不明物質,你抹了把臉,顧不得清理乾淨,先為寶寶找來了乾淨的毛巾。
遊戲中還可能會出現很多意外事件,比如正在忙碌調製奶粉衝調比例的你,突然發現那邊的寶寶抱著一瓶殺蟲劑,正在向自己的嘴裡噴。
不管你是準母親,還是男媽媽,結束了一天的養娃模擬,大概會由內而外散發出一股疲憊。
諷刺的是,當你用第一人稱的視角——即一雙女人的手,結束了一天疲憊的工作後,從未曾露過面的丈夫卻突然出現了。
「寶貝,我們來製造第二個孩子如何?"
戴著墨鏡,拿著酒瓶,坐在電視機前沙發的父親這樣說道,然後你聽見自己嘆了口氣,那雙女人的手蓋住了屏幕,似乎是扶住了額頭並開始搖頭。
相比起此前大火的一款母親模擬器(mother simulator),這款遊戲顯得正經太多了。
母親模擬器是一個闖關性質的遊戲,在每一個關卡中,你要相對應地完成任務,才能進入下一關。
這是你的寶寶,但並不是很可愛。
隨著關卡的進行,工作越來越多,時間的限制也越來越緊,從換尿布到衝奶粉,還要保證自己吃飯,猜測寶寶這次哭鬧又是因為什麼?
手忙腳亂之下,縱觀其他UP主的視頻,結局大概率是.把孩子扔了出去。
恐怖的是,並不是經歷過生育、餵奶、斷奶,直到孩子可以獨立完成日常生活,母親的工作就會結束,此前火爆一時《中國式家長》告訴你,養娃的日子一旦開始,此後就不再會有別種內容的人生了。
吳曉盛是一位《中國式家長》的忠實玩家,當這款遊戲在自己首頁推薦列表上掛了兩周後,吳曉盛投降了。「連steam都知道我要當爸爸了」,於是他花了36塊錢,買下這款遊戲。
總是旁觀他人養娃的吳曉盛一直以來都不起那些「望子成龍」的心態,所以當遊戲畫面提示,「你希望自己(遊戲中的孩子)長大後成為什麼樣的人」時,看著一排「文豪」「科學家」的選項,吳曉盛果斷選擇了「普通人」。
作為一款模擬養成類遊戲,《中國式家長》的操作方式十分簡單。在遊戲的每一個回合,玩家都需要「挖腦洞」,即消耗行動力,通過類似消消樂的遊戲模式,獲得智商、情商、體魄、記憶力、想像力、魅力、悟性等數值。其中「悟性」可以用來學習技能,決定你是否能進入重點小、初、高學校,從而影響結局走向。
吳曉盛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藝術家,去做他自己沒有擁有過的人生,哪怕賺的不多,開心就好。但當五個零分的成績單出現後,吳曉盛鬼使神差地為自己的「小藝術家」安排了語數外課程。
隨著遊戲的繼續,玩家要考慮的東西變得更多了起來——孩子會不會早戀,能不能上重點學校,就算成績優異但孩子會不會因為壓力過大,導致崩潰,最終抑鬱而死.這都是作為父母的玩家需要平衡的事情。
遊戲設定了這樣的結局,當孩子全科滿分,課外班拉滿,只學習不休息的時候,壓力指數就會爆表,畫面突然精緻,一行小字緩緩出現:「最終大家看到的是一個奇怪的人,不再和任何人聯絡。你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最終都做不了了,只能把期望留給你的下一代了!」
解鎖了全圖鑑後,吳曉盛刪除了遊戲,在他看來,儘管《中國式家長》做到了「真實」二字,但遊戲進程中帶給玩家的焦慮感也使得遊戲體驗有些差。他離開了那個把人生用數據量化、殘忍得有些赤裸裸的遊戲世界,回到現實中,為即將出生的孩子準備奶粉尿布學區房。
但鄭爽沒有這樣的煩惱,鄭爽有豪宅,有錢代孕,有實力為她的一時衝動拿出錢來買兩個孩子,也或許正因為毫不費力,所以毫不在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