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臺》海報 劇組供圖
這是「陝西人寫的陝西故事」,也是「西安人演的西安煙火氣」。由馬曉勇編劇、李少飛執導,張嘉益、閆妮領銜主演,宋丹丹、秦海璐特別出演,陳小藝、凌孜、尤勇智、孫浩、姬他等主演的溫暖現實主義大劇《裝臺》已於29日晚在央視和芒果TV開播。開播伊始,劇中濃鬱的陝西風情就引發網友一片讚嘆。
彈幕刷屏
觀眾期待後續發展
臘牛肉夾饃、胡辣湯……首播過後,網友彈幕刷屏,「看餓了」「對味」「乾飯人,乾飯魂,乾飯得用大鐵盆」,觀眾們各顯神通的評論不吝讚美,足以說明,這部原汁原味再現西安城風貌,以裝臺行當為圓心輻射至五行八作,用飽含人文精神的平民視角,展現改革浪潮中市井生活的《裝臺》,已經被觀眾們「裝進了心裡」。
《裝臺》改編自「茅獎」作家陳彥的同名長篇小說,影視化的過程中完成了對原著的大面積改寫,保留了原著真實底色的同時,增加了溫暖、明媚的色彩,這種改動也獲得了觀眾的認同——劇中對刁順子、刁愛菊這對父女關係的刻畫,一改原著中的沉重,用喜劇化的手法表現劍拔弩張的對立。父親的唯唯諾諾、女兒的氣勢逼人,一個守一個攻,出發點都是關心和愛,「明明只有一個親爹,表現的愛和依賴卻殺氣騰騰」,透過畫外音,觀眾不難感受到刁愛菊的「作」不過是「紙老虎」,而刁家吵吵鬧鬧的生活日常究竟會如何發展,也吊足觀眾胃口。
「陝普」登場
方言爆笑接地氣
陝派電視劇如同它所展現的三秦大地一樣,生命力強勁,從早期的《牛玉琴的樹》《支書臺下唱大戲》到近年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現實主義劇目佳作頻出。《裝臺》不僅延續了陝派電視劇的精品化路線,還融入時代註腳,將發展中的古城西安搬上螢屏,展現出地道而濃鬱的地域特色。融入全劇骨血裡的「西安味道」,需要調動聽覺、視覺甚至嗅覺、味覺共同感受。「生活虐我千遍萬遍,我待它如同初戀,高高地揚起我的臉,不懂就問問蒼天」片頭曲一響,陝西方言帶著獨有的樂觀昂揚、蓬勃噴湧的生命力撲面而來,瞬間將觀眾帶到古城西安。
不僅如此,為了強化真實感,《裝臺》用「陝普」代替了普通話臺詞,「哈人(壞人)」「瓷錘(傻的)」等生動而真實樸素的方言帶來了普通話所不能企及的喜劇效果,具有普通話難以比擬的親和力、凝聚力,更折射出當地獨特的地域文化。張嘉益、閆妮兩位陝西籍的演員可謂本色出演,愈發強化了真實感,增強了可信度。方言的使用一箭雙鵰,對於省內同胞而言,親切而熟悉;對外省觀眾來說,陌生卻新奇。值得一提的是,創作者特意將方言的釋義打在字幕上,避免了可能造成的理解障礙。
跟隨《裝臺》的鏡頭,觀眾將古城西安的美食、美景盡收眼底。臘牛肉夾饃、胡辣湯、鍋盔,劇情伊始,該劇儼然成了「舌尖上的西安」,令觀眾恨不得成為那來巡演的俄羅斯舞團中的一員,藉此機會大快朵頤。熱油澆到撒著火紅辣椒的麵條上時,面香、油香、辣椒香幾乎透過屏幕鑽進鼻腔,怪不得連張嘉益都在感嘆,這是一次「吃道具最多」的表演經歷。除了雁塔、鐘鼓樓、古城牆等極富地域特色的標誌性建築,該劇還向觀眾展現出古城西安乃至整個陝西鮮為人知的一面。劇中的刁家村作為現代都市中的城中村呈現在螢屏上,曲裡拐彎的街巷、破舊但聚人氣的院落呈現地域特色的同時也極致還原了生活場景。
記者張靜 孫歡
來源: 西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