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臺》:帶著生活毛邊的故事讓人著迷

2020-12-20 南昌新聞網

  每晚八點檔,曾是國人全家共聚的難忘時光,但近年來隨著生活迭變,一家老小齊聚在電視前的場景變得日漸少有。而正在央一播出的電視劇《裝臺》,卻讓人重溫了舊時光。「這是為數不多能和爸媽坐在一起看的電視劇。」不少網友這樣評論。《裝臺》的用心,在於它凝練了上下幾代人都無法抗拒的煙火氣。

  《裝臺》講述了蝸居城中村的刁大順,帶著一幫外來打工的兄弟,為秦腔團、婚喪嫁娶等表演裝臺的故事。裝臺工是無人留意的冷門行業,作品聚焦這樣一個群體難能可貴。劇中,刁大順和工人們勞碌於舞臺聚光燈外,生活在繁華都會的城市邊緣,每天都在為別人搭臺。

  一部《裝臺》讓草根打工者成為生活主角,呈現的是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是他們對舞臺的尊重,對生活的熱愛,在平凡與崇高交織中,貫通了臺前幕後的美。這樣的小人物,像極了每天在大城市中奔忙的快遞員、保安、外賣員等看似平凡的你我他。他們用雙手創造生活,一碗胡辣湯、一個肉夾饃,都是辛勞過後對自己的犒勞與慰藉,沒有大悲大喜,但每個人心裡都有屬於自己的火花。

  張嘉益飾演的刁大順命運坎坷,人物一出場就波折不斷,在外遭遇野班子欠薪,回家還要面對女兒與新妻的混戰……但即便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酸甜苦辣接踵而來,刁大順依然全心全意認認真真地處理著自己的一地雞毛:不甩鍋、不埋怨,咬牙咽下的苦澀背後,是一個男人的柔情與擔當。

  這個有血有肉、有真實痛感的小人物,心中有傷痛,身上有隱疾,底層、真實,能讓人共情。人物有喜劇色彩,有淡淡的哀愁,還有含而不露的感傷,但角色的悲喜更多地是在展現笑對人生的生活態度,就像孫浩在主題曲《不愁》中唱的那樣:生活虐我千遍萬遍,我待它如同初戀。

  劇中,語氣硬朗結實的關中方言,和樸實粗獷的秦腔相互映襯,形成了濃鬱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氣息。陝西具有獨特的氣韻與魅力,這裡是茅盾文學獎作品及作者的高產地,也是中國當代影視創作的富礦。《裝臺》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陝西籍作家陳彥的同名長篇,主演中張嘉益、閆妮、尤勇智、孫浩等都是陝西人。「陝西人寫的陝西故事,西安人演的西安煙火」,主創們正是站在故土上,身處百姓中,用「顯微鏡」去觀察瑣碎的生活細節和渺小的人生困境,讓觀眾看見自己,看見身邊的人,從而產生共鳴。

  《裝臺》的一大特點是幾乎全片鋪滿音樂。通常電視劇用音樂渲染情緒需要張弛有度,過密的配樂會帶來疲勞感,不過放在這部講述生活與舞臺的陝味劇裡,則平添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味道。

  這些年,國內影視創作不停地追逐風口,滿屏的古裝宮鬥、仙俠玄幻、諜戰懸疑,即使在現實題材作品中,很多電視劇中的生活場景和人物對觀眾來說,也是陌生的。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視劇作品不斷向「精緻生活」「中產趣味」邁進,而真正具有平民視角,反映底層現實的電視劇作品越來越稀缺。

  螢屏上,百姓看不到自己的故事,偶爾出現的現實題材熱播劇,要麼在創作手法上不自覺地對標海外同題材作品,要麼跟風模仿,通過炒作原生家庭這樣的熱門話題來增加關注度。所體現的問題,是創作者失去了下沉生活的能力和意願,創作變成了流水線「侃劇」,造成作品抽離現實感的懸浮氣質。

  影視創作如何「去浮躁」,《裝臺》的落地創作完成了一次回歸。這部以西安城中村為背景的寫實風格大劇,沒有強情節,不凹強人設,就是靠原汁原味、帶著生活毛邊的百姓故事讓人著迷,更帶給人「心裡富有,不跟生活認慫」的精神營養。作品透視給觀眾的是都市繁華背後的真實,同時也通過這樣的視角來觀察時代舞臺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將時代變化蘊含於人情冷暖、世道人心的故事設計中,展示給我們一幅既美好又心酸但不失希望的民俗生活百態圖。

  茶餘飯後,打開電視,《裝臺》能讓一家人談談人情世故、聊聊風土美食,這樣的客廳場景,不就是電視劇曾經帶給我們的往日時光嗎?邱偉

相關焦點

  • 「陝味兒」《裝臺》熱播,網友:這是為數不多能和爸媽坐在一起看的劇
    每晚八點檔,曾是國人全家共聚的難忘時光,但近年來隨著生活迭變,一家老小齊聚在電視前的場景變得日漸少有。而正在央一播出的電視劇《裝臺》,卻讓人重溫了舊時光。「這是為數不多能和爸媽坐在一起看的電視劇。」不少網友這樣評論。《裝臺》的用心,在於它凝練了上下幾代人都無法抗拒的煙火氣。
  • ...裝臺》熱播,揭秘鄭州「裝臺人」的故事:走南闖北、日夜顛倒是常事
    他們既是在舞臺上搭建布景、燈光的「藝術家」,為荒涼的舞臺帶去聲色;也是在生活中摸爬滾打的「小人物」,交出體力、血汗、睡眠,分得最微薄的一份養分。李寶雲團隊布景後的婚禮舞臺獨立裝臺人幹的什麼活兒?演出、婚慶能接就接所謂裝臺,對於行業外的人是需要解釋的。自然舞臺空空曠曠,可以行車走馬,但一旦有演出,就要在這個舞臺上布置出一個故事的典型環境,裝臺人也就發揮了他的作用。鄭州裝臺人李寶雲做的就是這份活兒,2015年時,他從貨車司機轉行做起了裝臺。
  • 裝臺人的故事比熱播劇《裝臺》更好看
    安全帽、白背心、勞保鞋,臺前爬上爬下,臺後還要負責聲光電,簡單一碗油潑麵,就能緩解他們疲憊的身和心……最近,張嘉譯、閆妮主演的電視劇《裝臺》帶火了一群裝臺人。樸素、熱情、能吃苦,是裝臺人給觀眾留下的印象,現實生活中的他們又是什麼樣子的呢?近日,現代快報記者走訪了南京各大劇場,採訪了幾位江蘇省演藝集團的裝臺人,與電視劇裡的刁順子一樣,他們平凡卻不普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傳奇」故事。
  • 電視劇《裝臺》火熱螢屏 揭秘《裝臺》成功背後的故事
    著名劇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的小說《裝臺》自推出,即獲得多方好評。如今電視劇《裝臺》正在央視熱播中,這部以古城西安為背景的都市群像劇,鮮活熱鬧。由李少飛執導,張嘉益、閆妮領銜主演,秦海璐、宋丹丹、陳小藝等實力派演員在劇中扮演重要角色。該劇講述了在西京城市底層為舞臺布景而忙碌的人群的生活。
  • 裝臺是什麼意思 裝臺電視劇中裝臺人是幹什麼的
    在《裝臺》這部劇中,張嘉益飾演的刁順子是裝臺人,承接各種演出裝臺的活,但是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裝臺這個詞。那麼裝臺是什麼意思?裝臺人是幹什麼的?下面小編帶來介紹。裝臺的既有本地秦腔劇團、也有各色歌舞演出、婚喪嫁娶的表演,因此也會遭遇五行八作、各色人等。裝臺人是幹什麼的搭臺、架燈、布光、裝箱等各種工作裝臺人都幹,在電視劇《裝臺》中,刁大順就是裝臺人的典型代表。
  • 美景美食,這才是曲江「裝臺人」的生活
    西安人在西安看西安的電視劇是種什麼樣的體驗?由西安曲江影視投資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裝臺》開播以來熱搜不斷口碑爆棚並持續發酵。這部劇中不僅有逗趣的陝普、濃厚的煙火氣、誘人的陝西美食,還又一次把西安曲江成功「帶」出了圈。
  • 裝臺是什麼意思 《裝臺》電視劇中裝臺人是幹什麼的
    在《裝臺》這部劇中,張嘉益飾演的刁順子是裝臺人,承接各種演出裝臺的活,但是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裝臺這個詞。那麼裝臺是什麼意思?裝臺人是幹什麼的?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裝臺是什麼意思  裝臺:是由市民、農民工組織起來的舞臺、裝臺組合,在演出之前一般安排半天左右的時間,裝臺人就會到場對音響設備進行測試與準備,把舞臺上的各種設備都搭建好。
  • 電視劇《裝臺》劇情介紹 《裝臺》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內容
    由閆妮、張嘉益主演的《裝臺》在央視播出了,這是一部充滿煙火氣的生活劇,刁大順和蔡素芬半路婚姻坎坷多,最後在平淡中找到幸福。那麼《裝臺》講的是什麼故事?《裝臺》原著小說是什麼?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電視劇《裝臺》講的是什麼故事  張嘉譯飾演的刁順子是一個裝臺人,他結過三次婚,現在帶領著一幫兄弟靠搭建舞臺養活一大幫子人。
  • 裝臺人生,人生裝臺
    長篇小說《裝臺》曾在2015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中位列榜首,去年憑藉長篇小說《主角》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進一步拉高人氣。陳彥不僅擁有廣大讀者,還有眾多粉絲,所以說電視劇《裝臺》出身高貴,因為自帶流量。 《裝臺》講述老百姓的故事。裝臺就是拆裝舞臺道具,演出之前,把道具布景、燈光音響安放在指定位置。演出結束,拆掉道具,裝箱入庫。
  • 《裝臺》:裝他人的臺面,過自己的生活
    秦腔大戲《人面桃花》上映了,本以為能大獲全勝,可最終的結果卻讓人啼笑皆非,等來的根本不是領導,而是刁順子那位從澳門鍍金回來的大哥.....氣的鐵主任差點都要吐血!為了這部戲,順子(張嘉譯)帶著他的兄弟們,以及瞿團,鐵主任,丁大師,靳導等忙活了大半個月,本以為領導滿意了,劇團可到男方巡演.一來兄弟們也能開開眼界,賺大錢,劇團的暖氣轉好,工資發上,可惜呀!
  • 我們都是「裝臺人」——評電視劇《裝臺》
    該劇改編自陳彥的同名小說,圍繞古城西安「裝臺人」這一特殊群體和「城中村」這一特殊空間,以人民為中心講述了普通民眾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用誠實勞動開創美好生活的故事。《裝臺》在敘事上跌宕起伏、張弛有度,既有感人的生活細節,又有深沉的思想意蘊;既有真誠的社會諷喻,更有溫暖的人性關懷。
  • 專訪|張嘉益: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但同時也在為他人「裝臺」
    張嘉益在劇中飾演祖祖輩輩生活在「西京城」的刁大順,靠著肯出力吃苦,性格厚道又兼具一點處世必要的圓滑,他逐漸組建起了自己的裝臺班子。故事圍繞刁大順的家事與養家餬口的舞臺工作徐徐展開,在綿密的生活瑣事中書寫著大時代下的普通人奮鬥史。
  • 《裝臺》導演感嘆:沒有張嘉譯,就沒有《裝臺》!揭秘拍攝故事!
    這是陳彥先生原著《裝臺》裡的結尾。  再看電視劇最後結局:三皮去了蘇州當保安,給刁大順把蔡素芬找回來,大雀媳婦周桂榮和女兒麗麗沒有跟著大順,菊花與二代過上了幸福生活。  大團圓結局。    劇照  《裝臺》導演回應了這一質疑及改編的構想。  47歲的《裝臺》導演李少飛,這位畢業於陝西藝術學校的寧夏人,實際上幾十年一直生活在西安,跟著大名鼎鼎的導演劉惠寧學習導演。
  • 現實主義劇《裝臺》還原「陝味」平民生活
    《裝臺》海報 劇組供圖這是「陝西人寫的陝西故事」,也是「西安人演的西安煙火氣彈幕刷屏觀眾期待後續發展臘牛肉夾饃、胡辣湯……首播過後,網友彈幕刷屏,「看餓了」「對味」「乾飯人,乾飯魂,乾飯得用大鐵盆」,觀眾們各顯神通的評論不吝讚美,足以說明,這部原汁原味再現西安城風貌,以裝臺行當為圓心輻射至五行八作,用飽含人文精神的平民視角,展現改革浪潮中市井生活的《裝臺》,已經被觀眾們「裝進了心裡」。
  • 《裝臺》背後的「裝臺」:用寫作裹挾社會生活的「湯湯水水」與方方...
    「現實生活劇的一股清流」,在評分「嚴苛」的豆瓣網友那裡,《裝臺》獲得了8.4分的高分,可見年輕一代也高度認可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當參加讀者活動,被問想到沒想到《裝臺》電視劇如此火爆時,陳彥說:「我真的沒有想到,我是根據自己的精神和生活需要寫作。」的確,無論是《裝臺》所展現的後臺繁瑣工作,還是後來獲茅盾文學獎的作品《主角》中所呈現的演員的多面人生,陳彥始終在寫他最熟悉的生活、最打動他的生活。
  • 電視劇《裝臺》展現小人物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該劇將故事鏡頭對準了以刁順子為首的一群舞臺搭建者的真實生活,講述了普通小人物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當「憨列列」的刁順子遇上羞答答的蔡素芬,家長裡短中盡顯煙火氣,裝臺人將平凡的精彩人生照向現實,溫暖而珍貴。此次電視劇的改編仍然犀利地講著最真實的生活,有苦難、有喧鬧、有悲涼。但創作團隊恰到好處地使用了溫暖輕鬆的鏡頭語言和音樂,在展現「沒有那麼友善」的生活的同時又多了一分坦然面對的從容,讓觀眾在2020年年末的深冬感受到暖暖的治癒和積極向上的力量。《裝臺》通過刁順子這樣的裝臺人的獨特視角看藝術、看生活、看世界,展現出其中的趣味與反差,構建起幽默詼諧的故事風格。
  • 《裝臺》:西安的「俗生活」如此親切
    從拍攝時的42集,到播出時的33集,大幅的壓縮,導致了《裝臺》在開始的幾集故事中有跳躍感,缺乏一部正常電視劇在敘事上的流利與通暢。但在熟悉角色,進入到他們的情感世界中之後,劇作難以避免的缺憾退居其後,鮮明的人物性格與輕喜劇式的矛盾衝突,逐漸佔據了觀眾的關注點。
  • 電視劇《裝臺》開播:小人物摸爬滾打的生活,他們在煙火氣裡笑著講
    生活不易,《裝臺》最吸引人的,恐怕便是小人物摸爬滾打的生活,他們在煙火氣裡笑著講。沒有「光環」的群像,織就我們熟悉又陌生的「打工人生」這可能是近來電視劇裡的少數派:所有角色不帶「光環」,幾乎是怎麼磕碰怎麼來。男一號張嘉益飾演的刁大順47歲了,主業裝臺,就是替劇團搭建舞臺裝置和布景。
  • 走近生活中的西安裝臺人 來看刁順子「原型」
    最近,陝味兒電視劇《裝臺》熱播,每天打開電視,看看張嘉益帶領一幫朋友裝臺打工的喜怒哀樂,找找熟悉的美食、熟悉的地方,成為西安人一大樂事。您知道在西安市文藝路,真的活躍著一群裝臺人嗎?其中,有位朱師傅甚至大伙兒被稱為《裝臺》中順子一角的原型。
  • 《裝臺》大結局了,「西安人測試卷」做一哈?
    沒有生活邏輯支撐,任何高妙的『奇思』、精緻的『造影』,都難以撐起作品的『四梁八柱』……難能可貴的是,《裝臺》不僅故事內容貼近生活,而且注重通過對普通勞動者的刻畫,積極尋求與時代精神的契合。」憨列列的刁順子、質樸的大雀兒、「人精」的疤叔……《裝臺》打破以往「主角光環」套路,群像式方式塑造了這群「陝西漢子」,觀眾就在螢屏前,跟著劇中這群小人物看他們的在生活裡摸爬滾打磕磕絆絆,又在一碗油潑麵裡談笑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