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卻不普通!裝臺人的故事比熱播劇《裝臺》更好看

2020-12-12 天天讀報會

安全帽、白背心、勞保鞋,臺前爬上爬下,臺後還要負責聲光電,簡單一碗油潑麵,就能緩解他們疲憊的身和心……最近,張嘉譯、閆妮主演的電視劇《裝臺》帶火了一群裝臺人。樸素、熱情、能吃苦,是裝臺人給觀眾留下的印象,現實生活中的他們又是什麼樣子的呢?近日,現代快報記者走訪了南京各大劇場,採訪了幾位江蘇省演藝集團的裝臺人,與電視劇裡的刁順子一樣,他們平凡卻不普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傳奇」故事。

△《裝臺》中刁順子和工友在裝臺 央視網電視劇《裝臺》截圖

50後裝臺記憶:

從藝42年,只為一腔少年夢

「小時候很喜歡戲,也喜歡裝臺,所以就做了這份工作。」50後的盛曉鷹是位老裝臺人,從事裝臺工作已42年了。說起與裝臺的緣分,盛曉鷹說,這是自己的家庭有關,他的父母都從事藝術相關工作,長期耳濡目染,讓盛曉鷹對裝臺有了特別的感情。

所謂「裝臺」,就是指舞臺安裝、搭建、音響、燈光、控場等工作的集合。盛曉鷹說,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舞臺上的布景、道具,大到與房梁一樣寬的架子,小到一顆螺絲釘,都要靠人工一點點安裝上去。

「我記得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跟在師傅後面打下手。舞美師傅在上面畫幕景,我們就在下面看,端著顏料盆,偶爾也動兩筆,但不敢亂動,到了點睛之處,還是要師傅來。」隨著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盛曉鷹也從「打下手」成了裝臺行家。

2016年歌劇《鑑真東渡》在日本首演,剛到劇場,主創團隊們都驚了,因為當時劇場條件遠不如設想的好,給團隊的裝臺時間只有1天,這把盛曉鷹急壞了。「我們做了很多預案,一開始打算少裝一些部件,但後來還是堅持裝完整,我和導演爭取了3個小時,每個工作人員都是超負荷工作,最後把舞臺『搶』了出來。」

演出那天的謝幕,讓所有人至今難忘。長達十幾分鐘的掌聲,是對臺前幕後最高的褒獎。「那種自豪感是打心底裡發出的。」盛曉鷹說,如今雖已過了花甲之年,但他對工作的熱愛,還是依然如初。

60後裝臺記憶:

天為床、地為毯,扛著布袋走南闖北

舞美師郭雲峰猶記得10年前,崑劇版《梁祝》亮相時的那種激動。《十八相送》一折裡,伴隨著多媒體工具的使用,梁祝二人眼前的山水花草,乃至一石一木都活靈活現,以景襯情,更見情深。

眼前的一切,與他初入這個行業時可謂天差地別。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郭雲峰第一次從事裝臺工作。「那個時候條件很苦,舞臺簡陋、交通不便,沒有裝卸車,只得自己拉著笨重的景片,趟風冒雪。」郭雲峰說。

郭雲峰告訴記者,那時候裝臺的師傅很好認,因為每個人都扛著碩大的黃色帆布包,裡面揣得鼓鼓囊囊,什麼棉被、墊背、軍大衣都在裡面。「因為工作太繁瑣,經常忙到半夜。冬天,大家就把被子拿出來,裹著軍大衣,在舞臺邊上對付對付,也就過去了。」

「後來,條件越來越好,我們做舞美工作也得與時俱進。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院團買來了第一臺進口的控臺,全是英文,看不明白。」郭雲峰迴憶,剛接到機器的時候,大家都傻了,機器上都是很專業的詞彙,即使是懂英文的人,也不能準確地翻譯。

「但那時的我們身上都有一股幹勁,非得把它研究透了不可。」在隻言片語的單詞中,他們日漸熟悉上面按鍵的功能,並最終掌握竅門。郭雲峰說,活到老學到老是每位裝臺人必備的素質。

80後裝臺記憶:

臺後「花木蘭」,女孩也能做好裝臺人

「我工作的第三個月,一個電話打來說,讓我帶著設備去鎮江。從那往後,我再也沒回去坐過辦公室了。」

12月10日,現代快報記者在舞劇《記憶深處》的搭建現場看到了一個行色匆匆的姑娘,利索的短髮,戴著安全帽,在懸空的鋼架下穿行,她叫卞寅,是位80後舞美工作人員。「我們這行女孩子很少,主要是因為太辛苦了,每天在現場連軸轉,一天睡三四個小時,忙起來簡直比男人還男人!」

「比如抬燈、接信號線,一般的工人師傅做不了,而且極易出錯,還得我們自己上陣。」卞寅告訴記者,她上學時學的專業是英語,本來和舞美工作毫無關係,但是自己的父親一直在這個行業,後來也就走上了這個崗位。

「第一次做燈控也是趕鴨子上架,當時鎮江有一個音樂劇,需要設備,我本來以為送送東西就行了,沒想到剛到就住下了,一連住了兩個禮拜。」卞寅說,第一次操控心裡緊張得要命,要記劇情、要記音樂,幾十幾百個提示,要做到分毫不差,過程很煎熬。

卞寅回憶,從業以來,自己參加過的劇目有上百場,每一場都歷歷在目。「說實話,每次我們都處在『奔潰』的邊緣,現場環環相扣,還要考慮到突發情況。設備不動了、沒有信號了、燈光失靈了、音響沒聲了,咱們不繃緊神經能行嗎?」

△張光輝

江蘇省演藝集團舞臺美術中心製作科科長張光輝說,從50後60後的前輩手上接過「裝臺」接力棒,不覺肩上的擔子又沉了幾分。「未來我們不僅想繼續認真完成裝臺工作,還希望把智慧更多地用在舞臺中、設計裡,讓我們年輕一代的創造力在舞臺綻放。」

來源:現代快報

相關焦點

  • 用文藝作品為普通勞動者「裝臺」
    該劇改編自茅盾文學獲獎作家陳彥的同名小說,在熱鬧的西安市井背景下,從各個角度展現了普通裝臺工人刁順子的工作和生活。裝臺人每天不畏艱難地盡責努力,笑對人生,給平凡的工作賦予了新的意義和價值。整部劇煙火氣息十足,細節之處溫情滿溢。
  • 《裝臺》:以平凡寫實為人民藝術「裝臺」
    冷凇 張麗平近期,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播出的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裝臺》,再次掀起了全民追劇的熱潮。半個城中村,一群裝臺人,一幕幕細碎的日常,滿肚子哀愁喜樂,這些浸透著煙火之氣的「原味兒」生活構成了電視劇《裝臺》的藝術底色。
  • 大劇看總臺!CCTV-1《裝臺》收視持續攀升
    由馬曉勇編劇、李少飛執導,張嘉益、閆妮領銜主演,宋丹丹、秦海璐特別出演的溫暖現實主義大劇《裝臺》,自11月29日登陸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以來,引發熱烈反響,位居全國12月份播出新劇的第一名,目前收視率仍在逐步上升中。「人啊,就是你給我裝臺,我給你裝臺。」
  • 大劇看總臺!電視劇《裝臺》登陸CCTV-1黃金檔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裝臺》預告片「人啊,就是你給我裝臺,我給你裝臺。」追光平凡人物 展現煙火人生 47歲的刁順子是一位普通的裝臺人,他和他的裝臺團隊所承接的活動既包括本地秦腔劇團的劇目以及各色歌舞演出,還有婚喪嫁娶的表演,因此也遭遇了五行八作、各色人等。
  • 裝臺人生,人生裝臺
    長篇小說《裝臺》曾在2015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中位列榜首,去年憑藉長篇小說《主角》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進一步拉高人氣。陳彥不僅擁有廣大讀者,還有眾多粉絲,所以說電視劇《裝臺》出身高貴,因為自帶流量。 《裝臺》講述老百姓的故事。裝臺就是拆裝舞臺道具,演出之前,把道具布景、燈光音響安放在指定位置。演出結束,拆掉道具,裝箱入庫。
  • 《裝臺》為什麼這麼火?為「裝臺現象」裝臺的三維邏輯
    同樣《大秦賦》火了,但與《裝臺》的火不一樣,因為與現實生活隔著上千年的風塵,它火的只能是一段歷史敘事與歷史故事,也許能讓秦人的威名得以傳播,但火不了今日的鹹陽城。
  • 「裝墊兒臺」熱播的「裝臺」電視劇怎麼就火了?
    # 這樣的美食相關,也有#裝臺不跟生活認慫# 這樣的故事內涵話題,網友的觀感相當多樣而全面。《裝臺》劇中的刁家村,是古都西安的一個破舊卻熱鬧的城中村,在這裡,不僅是刁順子帶領的「刁家班」在辛苦勞作,為各種演出安裝舞美和燈光,而且,這裡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上演著一幕幕有關人生的「裝臺」故事。
  • 我們都是「裝臺人」——評電視劇《裝臺》
    我們都是「裝臺人」——評電視劇《裝臺》□玉 簫 仲呈祥由李少飛執導,馬曉勇編劇,張嘉益、閆妮領銜主演的現實主義大劇《裝臺》正在央視一套播出。該劇改編自陳彥的同名小說,圍繞古城西安「裝臺人」這一特殊群體和「城中村」這一特殊空間,以人民為中心講述了普通民眾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用誠實勞動開創美好生活的故事。《裝臺》在敘事上跌宕起伏、張弛有度,既有感人的生活細節,又有深沉的思想意蘊;既有真誠的社會諷喻,更有溫暖的人性關懷。
  • 電視劇《裝臺》展現小人物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該劇將故事鏡頭對準了以刁順子為首的一群舞臺搭建者的真實生活,講述了普通小人物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當「憨列列」的刁順子遇上羞答答的蔡素芬,家長裡短中盡顯煙火氣,裝臺人將平凡的精彩人生照向現實,溫暖而珍貴。《裝臺》通過刁順子這樣的裝臺人的獨特視角看藝術、看生活、看世界,展現出其中的趣味與反差,構建起幽默詼諧的故事風格。裝臺人雖然是仰望舞臺的普通人,但他們也是自己人生舞臺的主角,為藝術默默奉獻,在幕後發光發熱。他們雖然身為小人物,但面對生活始終懷著樂觀積極的心態,用平凡卻精彩的人生去展現一代人身上滿滿的正能量。
  • 《裝臺》:帶著生活毛邊的故事讓人著迷
    而正在央一播出的電視劇《裝臺》,卻讓人重溫了舊時光。「這是為數不多能和爸媽坐在一起看的電視劇。」不少網友這樣評論。《裝臺》的用心,在於它凝練了上下幾代人都無法抗拒的煙火氣。  《裝臺》講述了蝸居城中村的刁大順,帶著一幫外來打工的兄弟,為秦腔團、婚喪嫁娶等表演裝臺的故事。裝臺工是無人留意的冷門行業,作品聚焦這樣一個群體難能可貴。
  • 大劇《裝臺》搶先登陸芒果TV!張嘉益閆妮聯手演繹小人物的幸福
    張嘉益、閆妮、宋丹丹、秦海璐、陳小藝、凌孜、尤勇智、孫浩、姬他、李傳纓、姜冠南、王一、吳曼思、王熙元、馬語濛等主演的溫暖現實主義大劇《裝臺》將於21點起芒果TV搶先全網獨播,22點登陸CCTV-1黃金檔。
  • 煙火味《裝臺》,比情節更打動人的,是什麼?
    但在小編心裡,真正的古裝武俠經典劇還是金庸筆下的小龍女和楊過,令狐衝和任盈盈,還有那無數人心中的逍遙哥哥和靈兒妹妹。但小編還是想說說跟我們最接近,最接地氣的《裝臺》。好劇,讓我們都回歸現實!《裝臺》的好評,讓蕭瑟了一年已進入寒冬的庚子螢屏驟然春意盎然。這是一部好劇——好看的劇不少,但好劇少有。這是嘛意思?
  • 《裝臺》:你真的看懂了嗎?這才是「裝臺」的真正含義
    刁順子1句話,深度還原《裝臺》靈魂!這才是「裝臺」人真正含義「半個城中村,一群裝臺人。」由張嘉益、閆妮主演的陝味民俗特色劇《裝臺》,開播以來,收視破2,央視一套黃金檔新高、豆瓣開分8.4、口碑領跑同期國產劇、芒果TV點擊超過1.4億,相關話題更是熱搜不斷,堪稱本年度「現象級」的熱劇之一。
  • 電視劇《裝臺》火熱螢屏 揭秘《裝臺》成功背後的故事
    陝西人寫陝西故事,西安人演西安煙火,獨特魅力獲得觀眾熱評。今日我們也來揭秘這部作品成功的背後,有怎樣的故事。《裝臺》原作者陳彥,曾創作《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西京故事》等戲劇作品數十部,三次獲「曹禺戲劇文學獎」「文華編劇獎」,作品三度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碼」。五次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 我們生活中的小美好,在《裝臺》中便能找到
    由馬曉勇編劇、李少飛執導,張嘉益、閆妮領銜主演,宋丹丹、秦海璐特別出演,陳小藝、凌孜、尤勇智、孫浩、姬他、李傳纓、姜冠南、王一、吳曼思、王熙元、馬語濛等主演的溫暖現實主義大劇《裝臺》將於今晚登陸CCTV-1黃金檔強勢開播、芒果TV全網獨播。
  • 電視劇《裝臺》劇情介紹 《裝臺》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內容
    由閆妮、張嘉益主演的《裝臺》在央視播出了,這是一部充滿煙火氣的生活劇,刁大順和蔡素芬半路婚姻坎坷多,最後在平淡中找到幸福。那麼《裝臺》講的是什麼故事?《裝臺》原著小說是什麼?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電視劇《裝臺》講的是什麼故事  張嘉譯飾演的刁順子是一個裝臺人,他結過三次婚,現在帶領著一幫兄弟靠搭建舞臺養活一大幫子人。
  • 《裝臺》演繹小人物煙火人生
    心情劇情相結合,拍出地道「陝味」《裝臺》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的同名小說,對準的是裝臺,即舞臺拆卸行業,講述的是裝臺小人物刁順子,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改變命運的故事。很多觀眾表示,張嘉益演活了「刁順子」。在談到創作過程時,張嘉益也表示:「因為劇中都是『小人物』的戲,有許多真實生活的細節,更需要細緻再細緻地塑造和打磨,前後共拍攝了5個多月。」
  • 《裝臺》因「不裝」引來叫好,螢屏為何稀缺這類平民劇?
    最近,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同名小說的電視劇《裝臺》熱播,引起了不少觀眾的叫好。這部劇聚焦一群被大多數人忽略的勞動者——舞臺演出的裝臺工人,在搭臺、架燈、裝箱的忙碌生活中,他們的故事充滿苦辣酸甜,卻也鮮活熱鬧。「好久沒有在電視劇裡看到尋常老百姓的真實日子!」
  • 熱播劇《裝臺》大結局是敗筆?原著遺憾結尾更現實,令人回味無窮
    《裝臺》作者陳彥先生。讀完原著小說《裝臺》後,我立即把它歸類為與路遙先生的巨作《平凡的世界》為一類的客觀真實性很強的優秀文學小說。電視劇《裝臺》演員陣容相當華麗,張嘉譯與閆妮的搭檔,自然而然就讓人期待連連,這麼優秀的一部現實文學,有這兩位演技相當嫻熟的實力派演員來擔任主角,確實是很不錯的。
  • 陳彥回長安再講《裝臺》故事
    重返長安為西安「裝臺」12月18日,電視劇《裝臺》在央視一套收官,這部人間溫情大戲,演活了平凡人的奮鬥,讓觀眾們連連叫好,意猶未盡。《裝臺》所體現的不僅是煙火瀰漫的世俗生活和世態人情的種種變幻,也是最真實的「陝西故事」。陳彥坦言,此次回到家鄉,讀者、觀眾們熱情高昂,籤字書籍已超過萬本,有時到了飯點,別人在吃飯,自己還在一旁籤書。12月19日,西安市新華書店聯合作家出版社,特別邀請陳彥在曲江書城舉辦作家籤售暨讀者分享會。當日,眾多書迷和劇迷早早到達現場等候,有的讀者捧著20多本書等待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