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士兵突擊,在做了漫長的心理建設之後,一周前我點開了這部電視劇。
看完前十集,我覺得自己非常淺薄,因為我沒辦法完全理解人物對話的潛臺詞,對軍事了解甚少,我也沒辦法看懂那些作戰的策略。可我愈發了解到,這不是一部單純的「熱血抗日片」,它很不一樣。
以前不是沒看過抗戰題材的電視劇,但拍的大多展現的是隱蔽戰線的人員。一個個穿得西裝革履,抹著髮油,住在豪宅同敵人周旋。我曾經非常喜歡民國的韻味,別致的旗袍和有腔調的裝飾畫面。但我似乎忘了,那是一個積貧積弱的時代,軍閥混戰、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而團長非常深刻的描寫了一群活在底層的「炮灰」他們長年累月的不洗澡,衣服裡有蝨子,臉沒有乾淨過,飯吃不飽,水煮芭蕉葉。看的時候非常感謝演員的付出和吃苦精神。
我突然就理解愛因斯坦當年來中國發表的言論,大致意思的沒辦法理解這樣一個民族,這樣髒、亂、差。
看完團長讓你沒辦法再嚮往民國。我愈發珍惜現在,每天能有熱水澡洗,能吃上熱飯,能放下無數張安靜的書桌。
回到這部劇的內容。前幾天我斷斷續續的每天看3、4集,昨天一天把最後十三集看完了,之後仿佛像是一口氣沒喘上來。總之就是憋屈和鬱悶,非常難過抑鬱。我試圖將自己抽離這種痛苦,我去b站把當年劇組參加的採訪看完了才漸漸好轉了一些,但到了晚上入睡,腦子裡怎麼都揮不去最後幾集的片段。我幾乎是在炮火聲中度過的一晚。
有人說這部劇不能一口氣看完,否則會非常痛苦。249塑造了一群鮮活的人物,他們有血有肉有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經歷,然後在我熟悉他們之後一個個讓他們去死。樹堡38天的堅守有意義嗎?龍文章在最後時刻發問:「我們現在為誰在守?為誰在戰?」他們沒有選擇,自打進入那個管道,他們就把自己的命運系在了一根吹拉可破的細線上。
儘管結局看似是迎來了希望,但是看著南天門的天空,我沒辦法笑出來,失去了太多,很多人變成了一串數字,在歷史中再沒辦法被記起。
關於虞嘯卿,理智上能夠理解他,但情感上沒辦法原諒。與之相反的是阿譯,譁變將自己送入敵口,這種奉獻你可以說沒意義,可以說是去送死,但總教人良心上好受。可我明白虞嘯卿的痛苦,他從來自詡不是背信棄義之人,從來把自己放在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如果他選擇戰死在南天門其實會讓他更好受,有時候活下來的人要承受一輩子的自責和內疚。他得到軍銜,失去了更多,跟著他長大的孩子和他不可一世的自尊天真。
其他人等我有空再寫吧。
戛然而止的結局或許對觀眾來說是一種解脫,因為光是看到網上關於小說結局隻言片語的討論我都心痛到沒辦法平息,但願讓我能夠早點走出這種痛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