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就放這張帶有團長價值觀臺詞的截圖吧。
2017年才剛開始,我就用年度電視劇這個詞了,放心,絕對不會被打臉,今年絕對不可能出現一部比這部劇還好看的劇,如果有,隨便打吧,反正有好劇看,愛怎麼打怎麼打,我的臉又不值錢。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部老劇了,2009年出來的,一直沒有看,雨妹前段時間說她在重看《士兵突擊》,而《士》我看了書又看了電視,實在不想再看一遍,便想到了原班人馬主演的《團》。毫不誇張地說,看完我直接變團吹了。再沒有比這部劇好看的抗戰片,再沒有比這部劇好看的軍旅戲。
故事梗概:
(敲下這四個字,感覺回到了中學時候概括課文主題大意、中心思想,主要為方便很多沒看過劇的旁友略微科普一下。)
1941年秋,中緬邊境的禪達,一群潰兵,就是傳說中的兵渣、炮灰,被一個號稱要把他們視作袍澤兄弟的精英團長收編,填了早被打散只剩編制的川軍團,送到緬甸境內打鬼子。然而,他們的飛機剛入境就被擊落,手無寸鐵連衣服都沒有隻有人手一個嘔吐袋,被日軍一個小分隊攆成兔子。一個進門就被打了一槍的落魄男人,號稱他們原來的精英團長戰死,而他成了他們的新團長……
故事太長,不接著說了。格局太宏大,我不敢說。說說人物吧,裡面的每個人我都那麼喜歡,可他們最終都青山埋骨、黃土葬魂,再沒一個人回來,再沒有人記得他們的名字,那些沒有墓碑的生命。
虞嘯卿
第一個說他吧。大寫的精英!出生世家,聰明,能打仗,敢打仗,能容人,叫人沒法不喜歡。我一開始也對他報了很大希望,以為,那群炮灰們,終究可以相信他,被他拯救。然而,連死啦死啦這種妖孽都看走眼了。死啦死啦以為虞嘯卿的4小時後援最多會拖到4天,卻活生生拖了35天,且等到了一個變成唐基的虞師發來的「坐地升一級」的賀電。
對虞嘯卿的失望,不是他的見死不救。畢竟沒有支援部隊、沒有背後友軍的強炮硬槍,硬攻也只是徒增傷亡人數。可是他的不作為,太讓人失望。失去後援,除了憤怒,再無別招。龍文章一無所有,可就算是黑市倒騰軍火走後門,也硬是自己拉扯出了自己的炮灰團打進了敵人腹地。虞嘯卿身為高官之子,卻只能被人牽著鼻子走,眼睜睜看著死忠部下求救不得而等死。
孟煩了
大寫的彆扭。
古龍說名字會叫錯,外號一定不會錯,這是真理。孟老爺子當年取名字,大概是希望自己的煩惱都了了,兒子的煩惱也能了了,可兒子卻成了戰友們口中的:煩啦,什麼都煩。
迷龍總結的對,小太爺是最聰明的,可是心太多了。什麼都看透了,又什麼都舍不下。他很煩死啦死啦那股子生命力和活力,可無論何時都在「三米之內」,甚至敢和死啦死啦勇闖師部、死懟精英。最後,在團長沒了的日子裡,他把自己活成了團長的樣子。
迷龍
這條在怒江邊迷路的龍,最終沒有回到他的松花江畔。
上面不知道是哪個網友做的圖,貼切到不能再貼切。小太爺說,他長得像牛魔王,可卻是吃草的。作為炮灰團最熱愛生活的人,他在連綿的戰爭和動亂中,給自己整治出了一個家。
他的世界很簡單,只有兩種人,欠整死的人和不欠整死的人。他對人好的方式也很簡單,「誰要敢說對團長不好的話,我整死他,當場整死。」可什麼是好話,什麼是不好的話,他不知道。
他的世界很複雜,戰友和老婆,兩邊都很重要。他總是火燒屁股的回家,看一眼老婆,再火燒屁股的回營地,跟著他的炮灰戰友們。
阿譯
炮灰團唯一一個沒有打過仗的少校高官。正統教育培養出來的聽話好孩子,聽長官的話,戰鬥的時候高喊:注意戰術動作,永遠把自己打理得很整潔,出場的時候要甩劉海,一緊張就迷之破音。就是這麼一個典型的上海小男人,在自己團長被審判的時候說:做不成他,毋寧死耳;在虞嘯卿退卻的時候,爆發出了畢生的勇氣,帶著他的梯隊攻進了被隔離的樹堡,只求和自己的炮灰團同生共死。
龍文章
又名死啦死啦,一個妖孽。衣服是偷的,軍銜是偷的,連名字都是偷的。自封了團長,撿了一群兵渣,帶領一千多人從緬甸撤退,把命撿回來。卻在南天門遭遇日軍兩個裝備精良的中隊追擊,1000多人被他連哄帶騙帶威脅帶激勵,留下來阻擊,騙得虞嘯卿炮火支援後帶領12個人逃回禪達。他說,我欠南天門1000座墳。
他明明可以去主力團擁有精兵強將,卻寧願帶著只有12個人的炮灰團自己拉人拉裝備。他說,我要帶你們回家。他把這群看了太多獻血、對生命已經麻木的兵渣們,對生命的尊重與憐憫喚醒。他找到了攻擊南天門的唯一途徑,卻因為孟煩了的「我看見了死人」,連虞嘯卿下跪都不肯說出來。
他耗盡所有的心力,以致於動不動就跌倒像已經死去,只為還原事情原本的樣子。他沒有家,顛沛流離的生活處處是家,他在死人堆裡想著讓別人活下來。「草是綠的,水是清的,做兒女的要盡個孝道。你想娶回家過日子的女人不該是個土娼,為國戰死的人要放在祠堂裡被人敬仰。我這做長官的跟你說正經話時也不該這麼理不直氣不壯。人都像人,你這樣的讀書人能把讀的書派上用場,不是在這裡狠巴巴地學做一個兵痞。我效忠的總是給我一個想頭。人都很善,有力量的人被弱小的人改變,不是被比他更有力量還欺凌弱小的人改變。」
電視劇沒有把書拍完,然而電視劇的結尾也是催淚彈。
作為豬肉燉粉條裡的唯一倖存下來粉條小太爺,拎著一顆大白菜,穿街走巷回家做飯,一路上看見昔日的戰友化身現代生活裡形形色色平凡的人。龍文章終於做了他想做的司機、阿譯跳完街舞瀟灑地甩頭、懦弱的豆餅成了嘻哈青年、張立憲和小醉是一對拌嘴的普通小情侶、不辣開著一家古董店……可是他們都不在了,「再也找不到一個我認識的人了」。
株株的閨蜜 株株兒 出品
【微信號】zhuzhudeguimi
淘寶搜「株株的閨蜜」
或戳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微店
今天就當我是來騙更的,改天認認真真每個人寫一篇。
友情提醒:看的時候準備好餐巾紙,真的是催淚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