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郭敬明遭抵制事件持續發酵,久違露面的爛片之神的畢志飛也在平臺髮長文添了一把猛火,看到他的文章網友都直言他們是大哥二哥半斤八兩誰也別說誰。
與郭敬明不同的是畢志飛是一個科班出身的圈內人士,而郭敬明則是憑藉文筆一步步擠進了演藝圈的世界,作為一個高學歷的北電畢業生畢志飛應該是就有比郭敬明更高的潛質,但是從作品來講卻被郭敬明甩在了後面。
自從畢志飛的電影作品遭遇滑鐵盧之後他就銷聲匿跡了,此次選擇在郭敬明風口浪尖的時候「添磚加瓦」也是夠狠的了,他那洋洋灑灑的九千字長文條理清晰,有理有據看來是做好了充分準備的。
有網友調侃他為了保住自己豆瓣2.2的「江湖地位」拿出論文的手法和能力,把郭敬明的《晴雅集》當成了小麻雀,從頭到尾解剖到底,用盡了各種專業術語力盡把這部電影踩到塵埃裡去。
經過長篇大論的分析總結之後,畢志飛還不忘在最後給郭敬明送上一句金石良言,最好離開演藝圈,如果說111位業內人士聯名是為了肅清文化之地,那麼畢志飛的長文就是魚目混珠,坐收漁利。
郭敬明的電影雖然只上映了十天但是豆瓣評分依然5.1,可見儘管劇情和深度處理上有很大的欠缺,但是畫面和服道化還是可以看的,就當是看動畫美圖了也要比畢志飛的作品高出那麼一點點,而觀看畢志飛的作品給人簡直就是一種浪費生命的感覺。
在之前那些失敗的電影作品中比郭敬明低劣的也大有人在,如何沒有看見我們的畢志飛大導演出來口誅筆伐呢,到底是郭敬明的作品和名譽不對稱給了他更大的打擊吧。
以前郭敬明沒有受到抵制的時候,也沒有看見畢志飛出來說三道四,偏偏是在這個風口浪尖的點上,他站出來了,而且一出口就是論文級別的點評,這篇帶有很大諷刺意味的言論倒是讓大家為他找到了更適合他的職業---影評人。
雖然畢志飛是動用了9000字重武器但是大家對他的評論和抨擊並不買帳,這費了他半天勁的9000字只不過成了吃瓜群眾們起鬨的柴火罷了,毫無營養也毫無汲取價值。
郭敬明的失德和小聰明已經受到了來自業內和網絡的抨擊,這些針對性很強的抨擊比起畢志飛這洋洋灑灑的一大篇來講要簡單直接多了,他那份長篇大論只能讓大家更加堅定地認為他是在五十步笑百步,自嘲自諷的意味更重罷了,這其中既有牆倒眾人推的感覺又有爛片高手之間的內訌之感。
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看待畢志飛的這篇文章,都只是增加笑料而已,有那些寫長篇大論嘲諷別人的功夫不如回爐重煉一遍,拿出硬氣的作品,也算是不辜負自己頭上的那個北電碩士和北大博士頭銜了。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