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不虛:這3件事做好,「業障」自會消退,善果不遲到!

2020-12-23 凡心問禪

善因結善果,惡因結惡果。因果報應從不來不會缺席,更加不會不報,只要時間到了,自會一一得報。關於「業障」二字,無論你是學佛之人,還是不學佛者,或多或少皆有聽聞。什麼是業障,就是往昔所種惡因,而感召來的果報。

如當下的心煩意亂、事事不順這皆可算是業障的一種。當然在佛教之中,關於業障的劃分也是有很多的。如《俱舍論》中所說的「害母、害父、害阿羅漢、破和合僧、噁心出佛身血。」的五無間業。或是因眾生「身、口、意」所造作之惡業而出現的惡果,皆稱之為業障。但業障現前,我們該如何去對治業障,這四件事做好,「業障」自會消退,善果不遲到!

一、懺悔、禮佛。

禮佛、懺悔是佛教之中常見的修行之法,雖說沒有念佛法門那麼簡單,但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種修行之法。無論是念佛、還是參禪,懺悔和禮佛都是必須要去行持的。《華嚴經》中雲「若有眾生一見佛,必使淨除諸業障。」由此可見,禮佛一拜罪滅恆沙,並非空話。

懺悔,能夠有效地阻止我們少作惡,或是不在造惡業。而禮佛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消除惡業,還會讓我們增加福德果報。在業障現前之時,如法的去禮佛、懺悔,雖不能一時根除殆盡,但卻能夠很好地做到轉換思念,不會在因業障現前而煩惱,甚至做出種種積累惡果之事。

二、出坡、轉換思維。

學佛之人,對於「出坡」二字,想必皆知。其出坡的含義,就是幹活的意思。在業障現前之事,往往都會「心煩意亂」,這個時候如果可以,就去幹活。幹活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轉換思維,一個是讓自己不再「煩惱」。如果一直沉迷於一件事上,往往煩惱就會越重。從而讓煩惱左右了你,做出傷害他人或是傷害自己的事情。

然而出坡就能很好解決這件事,在幹活的同時,除了流汗讓自己放鬆,還能達到讓自己不去想這件事。在此同時也不會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甚至於思維的轉變,轉變在幹活的一舉一動之間。如此煩惱減少了,業障現前也就不會對你產生威脅了。

三、誦讀經典,用於靜心。

古德有雲;心靜則佛土淨,佛土在何處,就在心中,就在我們當下所處的這個環境之中。你心靜那麼煩惱自然也就少,就會覺得世間一切都非常美好。反之如若心不能靜,那麼煩惱也就處處來找你麻煩,讓你不得安寧。在業障現前之時,心煩意亂之時,這其實也是一種修行,它能幫助我們打開心量。

在業障現前之時,其實可以選擇誦經。對於這點,其實很多學佛之人是不允許的。為何?因為煩惱的時候心是很亂的,並不能做到一心誦經,還可能會做出對法寶不恭敬的行為。但這個時候,其實恰恰就需要用經文來輔助你消除業障。如誦讀《心經》、持誦《南無阿彌陀佛》聖號等等皆可,當然如若有時間,亦可以去拜《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業障人人都有,只不過出現的時候並不一樣。如學佛之人,在初入佛門之時,就會出現很多很多,但這並不代表你不能學佛。而是你很適合去學佛,這只不過是初入佛門之時,往昔的諸多惡因提前到來,當你受了這些果報之後,福報也自然就會增長了。所謂「心存善念,業障自除,多信因果,恪守不渝,堅持本心,福報自來。」

感恩閱讀,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相關焦點

  • 因果不虛,業障重的人,一般會有2大特徵,看看有你嗎?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這句偈語,學佛人都不陌生。佛說:人來到這個世間的目的,就是「人生酬業」。酬償自己的因果業因,所謂善業得善果,惡業造惡報,因果不虛。人生無論順境還是逆境,都是註定。歷經滄桑,人來人往,也許你會明白確實如此,既然如此,那人生意義何在呢!佛教講因果,所謂註定的命運,也都是因果造成的,只要明白這個道理,就可以改命。人之所以會都到命運的約束,源於業力的牽引,過去生中種的不善因,造成的今生的業障,只要消除業障,智慧就現前,命運自然會有所轉變。業障到底是什麼呢,從何而來?
  •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4件事,不要再做了,因果不饒人!
    換句話來說,其實這兩句話就是一句話。萬法皆空就是萬法緣起緣滅。因果不空也是萬法緣起緣滅。「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諺語,意思是人死後什麼也帶不去,只有業障隨著幽靈。出處:元·佚名《來生債》一:「無常迅速,生死事大。……便好道: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 佛曰:因果不空,「業障」深重之人,身上都有這3大表現
    佛曰: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佛陀就開示過我們要敬畏因果,三生因果真實不虛。三生並非是真的指人的三生,指的是過去、現在和未來。在佛陀看來沒有進入空相的時候,心就會為物質的色相所迷惑,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念一心皆是在造業,當然這裡面就包含了善業和惡業之分。
  • 佛教:因果不饒人,生活中有3件事,不要亂說
    所以人這輩子,在有限的生命裡,一定要過好自己的生活,若能給自己的靈魂創造無限的價值,也不白來一場。佛教講,得人身不易,有個比喻說,六道眾生得人身者,如大海中盲龜浮木。所以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我們不是因為偶然才來到這個世界的,而是為了美好的夢想而來,為了繼續偉大而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創造,佛教講,種善因得善果,因緣果報,真實不虛。
  • 佛說: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
    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前世,今世和來世,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一場因果,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一個人的因果通達三世,因緣成熟,就要接受自己的果報。為了了生脫死,出離三界,能夠有智慧的成就,遠離惡因惡果,佛教制定了嚴苛的「戒律」,一切的六度萬行,都以「戒律」為基礎,因」戒「,而得」定「,因」定「而生」慧「,沒有了」戒律「,絕對不會有成就,而最基本的戒律就是」殺、盜、淫「,一個人能夠堅守這三個戒律,就會遠離因果,會有道德的成就。
  • 佛教:供奉「地藏菩薩」,這三件事不要做,因果不虛!
    我們供菩薩時,有三件事不能做,切記因果不虛。第一,妄念不可動。所謂「妄念」,就是我們心中虛妄的念頭,「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但是妄念一動,我們的心就難以清淨。自心就如同一池清水,本來水面如鏡,沒有任何波瀾。可是因為無明習氣的緣故,妄念就像水底湧出的「氣泡」,攪得我們心神不寧。
  • 佛說:莫疑因果無人見,不要懷疑這四件事,一生善良,必有後福
    一個人生存在塵世間,倘若不善良,就算拜再多的佛也是沒用。心存善念的人,或許有時會受到傷害;心存善念的人,或許常會吃虧,可是你善良上天會保佑你。你善良,身邊的人也會待你好。因為你的善良才能幫助你,你若善良,福報自然會來,正如佛說:莫疑因果無人見,不要懷疑這四件事,一生善良,必有後福。
  • 禍從口出,這三件事爛在肚子裡也別說,否則因果會上門
    有些事是家長裡短,八卦新聞,說說也就算了,但是有些事是千萬不能說的。如果你不想給自己招惹禍事和因果,就把那些事爛在肚子裡。為什麼有的人害怕因果,有的人不屑一顧,是因為認知的問題。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無可厚非,但是不信,不代表你可以踐踏。連佛祖釋迦摩尼都是敬畏因果的人。
  • 佛說:業障深重的人,默念三句話,福報自來,功德無量
    一切的不順,皆因業障所致,消除業障,三業清淨,福報自然隨之而來。消業首先就要從心上改,在生活中《了凡四訓》就是學習的榜樣,真的能看懂,依教奉行,命運就能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在佛教中,也有三句話,當業障深重的人,遇到不順,只要默念三句話,就能平復心情,福報自來,功德無量,尤其第3句是因果的關鍵所在。
  • 家裡供奉地藏王菩薩,切記不要做3件事,因果報應太大!
    如果你信佛,就一定要知道這件事,家裡在供奉地藏王菩薩時,切記不要做三件事,因果報應太大。家裡能不能供奉地藏王,要因人而異,有些人可以,而有些人家裡最好不要供奉地藏王菩薩。老話說得好,不知者不怪,如果你選擇了供佛,你就不可再做這三件事,俗話說: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 善因善果,有這三種特徵的人,福報不招而自來!
    所以,人活著,做好以下這三件事,福報自來!一、懂得感恩,才能擁有好運氣。弗·桑德斯說過:「品格能決定人生,它比天資更重要。」樹高萬丈不忘根,人若輝煌知感恩,滴水之恩湧泉報, 知恩圖報好乾坤!感恩是一種高級的善良,善待別人,上天自會眷顧,福報自來。人的福報不一定會降臨在我們自己身上,但如果你不善良,滿腹邪惡地對待別人,那麼惡果就一定會降臨在你身上,所以有了做人做事要講良心的說話。二、見不義之財勿取,否則遭災。
  • 他被算定活不過30,但因做了這件事,躲過了生死劫,因果真實不虛
    當他們活得越來越自私,活得越來越不善良時,卻也忘了另外一句話,叫做人善人欺天不欺。因果是真實的,報應也是存在的。很多時候,人們作惡不斷卻不知悔改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人們不信因果,更不信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遺忘了老祖宗「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的忠告。
  • 業、業力、業障、因果的通俗解釋
    當我們在活動造作時,這個時候叫事,比如「我們正在做什麼什麼事」,造作完了之後,那個結果就叫「業」。所以說「業」指的不是事,而是那個做完那個事的結果。業分為三大類:善業、惡業、無記業。善惡業的標準是什麼呢?簡單講,凡是利益眾生的是善、對自己不利的都是善;凡是利益自己、不利益眾生的,就是惡。在佛教中,符合十善業標準的就是善,反之就是惡。
  • 這件事萬不可做!一個佛教故事,告訴你因果的真實不虛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就告訴了我們因果的重要性。因果真實不虛,這件事情千萬不可以做,果報直接、下場慘痛。吝嗇的人佛在世時,舍衛國有一位富有的婆羅門長者,他雖然積攢了非常多的財富,但是因為生性貪婪吝嗇,不喜歡布施。
  • 民間故事:因果受報真實不虛,高僧講了這個件事,我們才感覺後怕
    佛教高僧,常常教導人們,要認識到因果輪迴的真實,只有自己相信了它們是真實存在的,才肯好好的棄惡行善,化險為夷啊。有道是,因果輪迴真實不虛,只因人們妄情未斷,被凡情貪慾迷失了心眼,只貪圖了眼前的享受,卻不知未來要承受的苦果。
  • 信佛之人:要相信因果,多做這七件事,積陰德獲福報
    信佛之人都懂得因果循環的道理,有什麼樣的因,就有什麼樣的果。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些都和因果定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信佛之人要想獲得好的結果,就要相信因果,多做這七件事,給自己多積陰德和福報。第一件事:發善心。一個人要想獲得更多的福報,就要善始善終。
  • 佛教:若身患這9種「業障病」,不妨這樣做,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正如塵世中,為什麼常常會有人生出一些奇怪的病症,一言以蔽之,皆是業障所致,正如人們無端身犯惡瘡瘋癩、盲聾喑啞、虛勞怯弱、虛勞怯弱、短命夭折、妻子離散、牢獄之災、貧窮苦楚、容貌醜陋等等,這些佛教稱之為「因果病」,亦是「業障病」,絕非迷信,要知道疾病有今世的心念,有前世的因緣,心念與疾病有著直接的關係。
  • 佛教:一個人「業障」消除,身上會有這3大徵兆,你有沒有?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人生當須敬畏因果,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善業多了,自有善福;惡業多了,自討苦吃。「世人不信因與果,因果何曾饒過誰」?做好事,利人更利己,做壞事損人不利己。惡業做得多了,福報就沒了,各種障礙苦惱就會現前,一切冤親債主便會前來要債。「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因果報應、如影隨形。
  • 禪語:天空地空,因果不空
    倘若你學著像大多數的人一樣,抱著僥倖的心理耍小聰明或者做壞事,那麼總有一天你會自食惡果。這並不是什麼迷信或者「神道論」,而是世間的定律,或許你對它看不見也摸不著,可是它卻時刻縈繞在你的身邊。它會把你曾經所犯下的錯,所增生的惡念一併地報應在你的身上,讓你受到懲罰,自食惡果。所以,生為這世間萬法定律之中渺小的人類,你應當要懂得遵循這世間的定律,不要抱著僥倖活過,也不要隨意滋生惡念。否則,到了最後,你終將逃不掉這世間的因果。
  • 佛家說因果,一個人運氣好不好,看這三件事……
    佛家說因果,一個人運氣好不好,看這三件事……我們來到這個世界,都帶著各自的因果而來,都說人各有命,是因為前世因,鑄成了後世的果,而今生的因又造就了來世的果,如此因果循環往復。所以,在得到這樣的結論之後,很多人就開始為自己的現狀來開脫,遇到困難,就會說:「命該如此」,但殊不知,運氣除了前世帶來的因果,更多的是後天形成的。運,是前世因,氣,是後天形成。當然,先天的善根,人才會有好的信仰,如果沒有,會稍微的遜色。往善道上修養,或者總是作惡多端,都是在修煉今生的氣。行為的好與壞,可以決定人的運氣的好與壞。人能改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