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因結善果,惡因結惡果。因果報應從不來不會缺席,更加不會不報,只要時間到了,自會一一得報。關於「業障」二字,無論你是學佛之人,還是不學佛者,或多或少皆有聽聞。什麼是業障,就是往昔所種惡因,而感召來的果報。
如當下的心煩意亂、事事不順這皆可算是業障的一種。當然在佛教之中,關於業障的劃分也是有很多的。如《俱舍論》中所說的「害母、害父、害阿羅漢、破和合僧、噁心出佛身血。」的五無間業。或是因眾生「身、口、意」所造作之惡業而出現的惡果,皆稱之為業障。但業障現前,我們該如何去對治業障,這四件事做好,「業障」自會消退,善果不遲到!
一、懺悔、禮佛。
禮佛、懺悔是佛教之中常見的修行之法,雖說沒有念佛法門那麼簡單,但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種修行之法。無論是念佛、還是參禪,懺悔和禮佛都是必須要去行持的。《華嚴經》中雲「若有眾生一見佛,必使淨除諸業障。」由此可見,禮佛一拜罪滅恆沙,並非空話。
懺悔,能夠有效地阻止我們少作惡,或是不在造惡業。而禮佛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消除惡業,還會讓我們增加福德果報。在業障現前之時,如法的去禮佛、懺悔,雖不能一時根除殆盡,但卻能夠很好地做到轉換思念,不會在因業障現前而煩惱,甚至做出種種積累惡果之事。
二、出坡、轉換思維。
學佛之人,對於「出坡」二字,想必皆知。其出坡的含義,就是幹活的意思。在業障現前之事,往往都會「心煩意亂」,這個時候如果可以,就去幹活。幹活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轉換思維,一個是讓自己不再「煩惱」。如果一直沉迷於一件事上,往往煩惱就會越重。從而讓煩惱左右了你,做出傷害他人或是傷害自己的事情。
然而出坡就能很好解決這件事,在幹活的同時,除了流汗讓自己放鬆,還能達到讓自己不去想這件事。在此同時也不會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甚至於思維的轉變,轉變在幹活的一舉一動之間。如此煩惱減少了,業障現前也就不會對你產生威脅了。
三、誦讀經典,用於靜心。
古德有雲;心靜則佛土淨,佛土在何處,就在心中,就在我們當下所處的這個環境之中。你心靜那麼煩惱自然也就少,就會覺得世間一切都非常美好。反之如若心不能靜,那麼煩惱也就處處來找你麻煩,讓你不得安寧。在業障現前之時,心煩意亂之時,這其實也是一種修行,它能幫助我們打開心量。
在業障現前之時,其實可以選擇誦經。對於這點,其實很多學佛之人是不允許的。為何?因為煩惱的時候心是很亂的,並不能做到一心誦經,還可能會做出對法寶不恭敬的行為。但這個時候,其實恰恰就需要用經文來輔助你消除業障。如誦讀《心經》、持誦《南無阿彌陀佛》聖號等等皆可,當然如若有時間,亦可以去拜《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業障人人都有,只不過出現的時候並不一樣。如學佛之人,在初入佛門之時,就會出現很多很多,但這並不代表你不能學佛。而是你很適合去學佛,這只不過是初入佛門之時,往昔的諸多惡因提前到來,當你受了這些果報之後,福報也自然就會增長了。所謂「心存善念,業障自除,多信因果,恪守不渝,堅持本心,福報自來。」
感恩閱讀,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