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暉:為什麼陝西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縮影?

2020-12-26 姚言書事

文/姚崢華

1992年,秦暉在陝西師範大學任教整十年,就在這年,39歲的他被破格晉升為教授。

20世紀80年代末,陝西有關方面商量組織主要高校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編寫多卷本《陝西通史》,領銜主編的是當時名望極高的三位史學大家:郭琦、史念海、張豈之。

正是在這樣幾位史學前輩的召集下,秦暉參與其事。一開始他自報的任務是明清卷。但後來通史決定不設近代卷,這樣原來寫近代史的兩位老師就承擔了清代,而由他承擔明代部分。又由於清初抗清運動與明末農民戰爭連為一體,他當時也就此有些著述,所以主編決定這一節也由他寫。而明清卷的文化一章,近代史兩位老師認為不好分割,也就全章由他來承擔了。

然而,不幸的是,1990年8月28日,郭琦在他主持《陝西通史》編纂工作的討論會上,突發心肌梗塞,隨後逝去。《陝西通史》尚未開始,即失主編,令人心痛。好在這項工作並未停頓,而是繼續往前推進。

其間,研究宋史的另外一位老師又患病,於是主編就動員秦暉整個接下宋元卷。秦暉雖然感覺有點「勉為其難」,但因為他當時研究明清以下關中農村社會有些心得,提出過「關中模式」的概念,也對明清以前這一模式的源頭有些想法,於是就接下了這一任務。

這一時期的秦暉寫作欲望很強烈,除了吃飯睡覺,就是上課寫作。他的夫人金雁在散文集《雁過留聲》中,有過這樣的描述:「在蘭大讀研究生的時候,我們各忙各的論文,時間全由自己掌握。兩人埋頭在各自的專業裡,恨不能把十年的欠帳全補上。成家以後我們在陝西師大工作,與當學生時的模式變化不大,在課堂與食堂之間出入。」

七年後的1997年,一部14卷的《陝西通史》最終出版,而秦暉所撰寫的部分正是第六卷(宋元卷)和第七卷(明清卷)。

這次漢唐陽光策劃出版的《王氣黯然:宋元明陝西史》正是由此兩卷合併而來,除了做些兩卷連綴的工作、對注釋做了些規範化處理,訂正了個別細節錯誤外,基本保持了當年的原貌。

書名為「宋元明陝西史」,書中的「陝西」是否就是今天行政區劃中的陝西?

當然不是。

實際上,「陝西」之稱早在漢魏時就已見於史冊,入宋之後,「陝西」的概念才有了固定的含義。當然,那時的「陝西」範圍與現今也有不同,它包括今甘肅、寧夏、青海等省區的大片土地以及豫西地區,而不包括今天的陝南。但就其主體部分而言,關中即陝西,則是自宋元始至今一貫的概念了。

宋元明時期的陝西,伴隨著刀光劍影而來的,還有各王朝對它的治理。而任何治理,最終都會落到執政者和施政者身上,出於各方不同的利益,於是各種各樣的政治鬥爭便上演不息。

到了宋元明時期,因為「國都東遷,王氣黯然」,陝西已是一片凋敝,就連後來的歷史學家也覺得研究陝西史是一塊雞肋。然而,歷史豈能割斷?宋元時期的陝西既是周秦漢唐陝西的發展,又是明清及近代陝西的淵源。從某種意義上說,不了解宋元陝西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周秦漢唐的陝西,也不可能真正了解明清以來的陝西。

這也正是秦暉當年接手宋元明陝西史的由來。他說,「我寫宋元明的陝西,其實也是把陝西作為中國的一個縮影來寫的,其內容表達了我不少的自有觀點,和我同時期發表的其他一些著作(如《田園詩與狂想曲》等)也有著邏輯上的聯繫。」

的確,這一時期的陝西風雲際會,各王朝在陝西大地上競相角力,戰爭、戰雲籠罩的陝西社會,圍繞富國強兵、贏得戰爭而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構成了這段歷史的主要內容,戰爭風雲中的艱難發展,無疑可以視為陝西這段歷史的主旋律,而從中也能窺探出各王朝的軍事、政治、乃至社會的方方面面。

也因此可以說,把陝西當作中國的一個縮影來寫,是秦暉的獨創了。

相關焦點

  • 秦暉的宋元明陝西史研究:以一地之史窺王朝全景
    近日,當代著名歷史學家秦暉教授的新作《王氣黯然:宋元明陝西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系大型地方性通史《陝西通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陝西通史》於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籌備、1998年全部出齊,共14卷,詳細記述了從遠古到當代陝西地區的歷史和人民生活,後來編委會又曾重擬體例、更新分卷、擴充內容。
  • 秦暉:李自成到底是「闖王」還是流寇?
    崇禎皇帝的歷史形象,是否真的有那麼崇高?中國獨特的改朝換代、治亂循環背後又有什麼樣的原因?8月2日,秦暉、彭勇和鄭小悠與大家探討了這些迷思。撰文 | 徐悅東在學術界長期有一個爭議,究竟是北方人賦稅沉重還是南方人沉重?這個爭議,從宋代就開始了。秦暉認為,其實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連陝西內部都有這樣的爭議。所以,這裡面涉及賦稅總量和農業收入的比重以及和總收入的比重的概念。 自南宋之後,江南的賦稅都很重。中國古代的體制,就是不容富裕地區有積累的能力,基本上要把這些地方榨乾淨。而且,王朝越到後期,越是這樣。
  • 秦暉:從「神劇」到「渾劇」
    更有甚者,片中保定「汪精衛政權」裡一個重要的漢奸居然叫做黃金榮!按說文藝作品取名可以隨意,不必問其真假。但一個很大的忌諱是:重要歷史人物的名字不能張冠李戴隨意亂用。民國史上大名鼎鼎的上海黑道三大亨之首黃金榮,就活動於此片描述的那個時期。他不僅是歷史人物,而且因社會知名度高,還經常在反映那個時代的小說、電影如《大上海》等中出現,編劇就算不懂歷史,難道連與三四十年代有關的小說電影都不看?
  • 秦暉:塔園紀事
    秦暉:美國大選答客難——民煮製下的權利與義務秦暉:美國大選答客難——關於「主流媒體」秦暉:為什麼美國或西方近年來發生了「撕裂」?秦暉:美國大選答客難——「藍左」與「紅右」秦暉:美國的「左」與「右」——歷史與現實秦暉:「經濟人」與「豪邁人」的雙重預設秦暉:「娜拉」如何成「湘女」?
  • 秦暉:即使是魯迅,也說過很多秦始皇的好話
    他認為在晚清這次「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之前,從西周轉向秦朝,是中國另一次巨大的變局。在這次變局中,法家戰勝儒家建立了秦制,之後,這種儒表法裡的格局延續了兩千多年。但這種表裡的差異一直隱含著文化上的不滿,也是晚清學習西方一個已有的中國本土文化的資源。因此,在秦暉看來,新文化運動值得反思的一點正在於搞錯了鬥爭的主要敵人,不應是「儒表」,而是「法裡」。
  • 秦暉《走出帝制》全網下架,劉瑜書評:巨輪調頭的時刻
    就經濟而言,秦暉先生通過橫向的國際比較以及縱向的歷史比較,試圖說明大陸時期的民國其實取得了相當的經濟成就。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中國人口史上罕見的「亂世增長」——在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的亂世往往伴隨著人口劇減,幅度常常高達人口規模的一半左右,但是民國時期,除了抗戰階段,人口實現了前所未有的「亂世增長」。更詳細的論證,是在外交領域。
  • 「軍事歷史好書推薦」聯合書單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微信ID:sjtupress07王氣黯然:宋元明陝西史《王氣黯然:宋元明陝西史》秦暉 著關鍵詞:陝西 秦暉 宋元明時期陝西作為當時各國紛爭的舞臺,作者詳細刻畫了各個時期統治者對陝西的統治政策。
  • 陝西一個千年歷史縣城,被稱為「將相故裡」,是北京時間誕生地
    在陝西,有這麼一個縣城,迄今有3000餘年的歷史,它是陝西歷史文化名城,還是北京時間的誕生地,有很多名人的故鄉和唐代帝王陵墓,這就是蒲城!在蒲城縣城南口渭清路與西禹高速交匯處,有一座巨大的「日晷」雕塑,國家授時中心承擔著產生、維持和傳送中國標準時間的任務。為什麼在蒲城定北京時間?因為這裡是中國大陸的腹地,離中國大地原點不過100公裡,很容易發射時間信號覆蓋全國,另外,蒲城的地質構造穩定,地震等災害中被破壞的係數極小,所以選擇這裡正合適!
  • 一夜醉夢一世長安,五千年的文化縮影烙印於此——西安
    西安最中國,古城西安有著很多你不知道的秘密,為什麼說西安最中國呢?請您細聽分說。西安,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周禮霸秦強漢盛唐等十三朝均在此建都。它位於我國版圖中心區域的關中平原,我國第四大平原,也稱八百裡秦川。
  • 中國十大麵食,為什麼沒有陝西的?
    前幾年,有機構評選出中國十大麵食:武漢熱乾麵、蘭州拉麵、北京炸醬麵、山西刀削麵、四川擔擔麵、吉林延吉冷麵、河南燴麵、杭州片兒川、崑山奧灶面、鎮江鍋蓋面。我們知道,中國麵食品種繁多,廣義上的麵食超過1200多種。
  • 西安陝西歷史博物館參觀攻略
    ,她將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文化,通過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告訴我們,以精緻、華美回答了中國的歷史是多麼的悠久綿長、不可思議。 隨著《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的演繹,掀起了一股國內文物熱,大家都開始對中國的古文物感興趣,所以既之上篇,這篇小編會將陝西歷史博物館裡面最經典的文物在這裡進行解析。讓文物從這裡發聲。
  • 中國近代史的縮影—大上海
    上海,是中國的直轄市之一。人們常把北京讀作一個「城」,把廣州讀作一個「市」,把廈門讀作一個「島」。我們把上海比作一個「灘」,叫「上海灘」。「灘」,指的是河海湖泊淤積而成的平地。從地理位置上來說,上海是一個生長於長江入海口的灘地。上海原先只是海邊的一個小漁村,漁民用一種叫「滬」的工具捕魚而生。因此,上海的簡稱為「滬」。
  •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到底是哪幾件?
    陝西可謂集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精髓的中華古地,尤其是周秦漢唐盛世王朝,發端於此,統治「天下」。坐擁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陝西歷史博物館自然是其他兄弟省份博物館難以匹及。官網中說,藏品量高達170餘萬件(組),精品自是不計其數。
  • 《大秦帝國》為什麼不能在陝西取景
    位於貴州省南部的縣級市都勻,有一座名叫秦漢影視城的影視拍攝基地,由陝西的影視公司領銜出品的史詩級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天下》在這裡完成了最後階段的拍攝。這是一個有些混搭的組合,當然,在影視圈,這也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 「回長安」大展梳理陝西美術斷代史
    許多經典畫卷,是陝西美術時光洪流裡的年代縮影、高光時刻。這一次終於回家了。時光流轉:陝西美術發展脈絡與新中國命運緊密相連60年滄桑巨變、時代演進。在艱辛的歷史時期裡,「長安畫派」開宗立派,是一個篳路藍縷又銳意創新的過程。時代的洪流與厚重的地域文化賦予了「長安畫派」雄渾、博大、包容的風格。
  • 1942年河南鬧饑荒,為什麼災民一路向西,直奔陝西,原因很簡單
    歷史長河,煙雨濛濛,展望未來,今朝終將成為歷史,我心不禁飛回到了過去 對於中國近代史的這段歷史,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因為這段歷史不僅是一種恥辱,而且是我們要銘記的存在,提醒我們就國家富強才能保證人民的安居樂業,同時也提醒我們,不能懈怠,不能自滿,要緊跟時代潮流,這樣才能不會被時代拋下,成為任人宰割的存在
  • 「遊青海」西寧山陝會館:裝著城市的部分縮影
    白天裡呼吸著清爽的空氣走出去,葉子落下來,被風拉扯到很遠的地方,仿佛逝去的夏天只是一個美麗的幻想。冬日總是給人一種寧靜祥和之感。就如靜落在歷史捲軸深處的一座古建築,肅穆、莊嚴。1899年由山西、陝西的工商界人士重新籌資重修於興隆巷。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山陝會館是後來重修的建築,但並不妨礙它在西寧的歷史意義。古建築像是城市發展的見證者。一進山陝會館的大門左右是鍾、鼓樓。後面便是香廳,香廳後就是關帝廟,廟內供奉塑關帝塑像。關帝廟後面是「三義樓」。
  • 陝西西安:法門寺出土皇家茶具展亮相陝西歷史博物館
    遊客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國寶廳內參觀法門寺出土的皇家茶具。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近日,由陝西省文物局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和法門寺博物館承辦的「唐天子的茶——陝西國寶系列特展之法門寺出土皇家茶具」亮相陝歷博國寶廳。展覽展出了從1987年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器物中挑選出來的一組7件包括儲茶器、篩茶器等在內的唐代皇家茶具,將面向公眾免費展出5個月。
  • 縮影造句和解釋_縮影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縮影(suō yǐng)。指可以代表同一類型的具體而微的人或事物。[巴金《關於〈第四病室〉》:「這樣一間有二十幾張病床的外科病房不就是當時中國社會的縮影嗎?」]縮影參考例句:1、可持續發展、創建美好城區的一個縮影。2、蒸蒸日上的一汽是整個汽車工業的縮影。3、這個故事可以說是現代社會的縮影。
  • 陝西歷史底蘊深厚,11個地市的文化符號有哪些?多地不止一個
    文·段宏剛文化符號是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域,在文化積澱上的概括,是文化內涵向外延伸的重要載體和形式,它既可以是具象的,具體到某一個歷史遺存和名勝古蹟,也可以是抽象的,抽象到用一種思想意識或藝術觀念,或者非物質文化遺產來代替。如果說中國的文化符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