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張秀梅:尋找何師傅

2021-02-26 儒林文創

——歲月的觸角爬滿額頭, 時間的河流淌過血管.

尋找何師傅

Looking for Master He

八年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人——何師傅。

何師傅七十多歲,瘦弱,家住河東臨池裡,是位琴師,其他一無所知。

2012年冬,是個周六,那天我去看牙病,走近路要穿過一個小區存車棚,就在這個比較簡陋的看車棚門口,我被一陣伴著京胡抑揚頓挫的京劇演唱吸引住了,走近聲音來源,只見一位穿黑色呢子大衣的的老大姐背向門裡在演唱,老大姐斜對面一把木椅上端坐著一位琴師,執一把京胡在伴奏,演唱者認真,伴奏者專注,冬日裡偌大的車棚每個角落充斥著涼意,一段「海島冰輪」讓整個空間頓時蓬蓽生輝。

過了十來分鐘,老大姐一大段演唱結束,琴師也停下來,這是位七十歲左右面相慈祥的大爺,「你也會唱京劇麼?哪一段?唱一個?」大爺微笑著同時抖一下手裡的京胡,我不知如何回答,囁嚅著說:「喜歡聽京劇,剛會兩句「獨守」,但是還不會唱」,「會唱《西風烈》麼?」我又做了否定回答,想起那一時期我在向評劇表演藝術家小花玉蘭老師學評劇,就說:「嗯,我會段《鳳還巢》裡的「洞房」,「好,你唱,我給你伴奏」,我剛唱兩句;「洞房中蠟燭兒雙燒,奴心欲碎」就感覺嗓子晦澀吃力,只好停下,向大爺道歉說唱不了,等下次有機會練好再來,大爺說,你的嗓子很高,練練《西風烈》吧,我連連答應,向大爺要了電話號碼,同大爺道別後,匆匆離去。

之後幾年的時間裡,我練會了京劇《望江亭》幾個唱段,同時也沒忘記大爺的叮囑,學會了《西風烈》唱段,這段是張君秋先生晚年經典力作,很多人都知道現代京劇很難學,我小心翼翼反覆吟唱著,終於覺得可以向大爺「匯報演出」了。也是一個冬日的上午,我試著給大爺打了電話,想向大爺匯報一下我的練戲進展,同時想把與票界的這根細線聯繫起來,沒想到電話竟無人接聽,遺憾中我猜想大爺年事已高是不是拉不動京胡了。

今年8月底,我在河東陽光星期八廣場第二次參與「京劇之家」消夏晚會,這次登臺演唱完我並沒有離開會場,而是月色中悄悄坐在觀眾席繼續觀看票友演唱,記得那晚有些風,觀眾的熱情卻是風起雲湧,最後壓軸登臺的是一位矮小瘦弱老者,老者嗓音高亢蒼勁,沉穩醇厚,動作脆率灑脫,「打龍袍」唱念自然一氣呵成,絕對大師風範,一段唱完臺下觀眾連連喝彩,掌聲不斷,在觀眾熱切要求下老者又返場一段,才走下臺來。

隨後消夏晚會結束,我隨著一些票友和粉絲幫著收拾椅子,這時剛才演唱的那位老者走向我,對我說,「你早上經常水上公園去唱戲吧?」「沒有去過,」我說。老者又說:「看你眼熟,我姓何,家在臨池裡。」我放下手裡的凳子,問老者;「您是臨池裡的何師傅?」「是的,我是何守山」「您就是何師傅?哦!八年了,我終於找到您了!

作者簡介:

張秀梅:天津市人,儒林翰士工作室《隨筆》專欄主創人,天津東麗區作家協會會員,從小熱愛文學創作,多次獲獎,作品多見於各種紙媒與微刊,現熱衷於京劇表演藝術。

精彩推薦

儒林翰士工作室聲明:

1、工作室不接受投稿,創作以約稿形式進行,工作室不定期邀請一些思想品行端正、有良心的作者進行友情創作;

2、工作室關閉打賞功能,謝絕一切無謂的打賞,還文字以乾淨純潔;

3、工作室不追求閱讀量,創作人員不得惡意刷票、炒作,若發現涉嫌損害工作室名譽者,即予取消創作人員資格;

4、工作室本著「快樂文學、輕鬆文學」的創作理念,不建群不設平臺,所有的創作均回歸於書齋;

5、工作室以「公益、奉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原則上不提供稿酬,但鼓勵優質創作,對一些優秀作品(與閱讀量無關),工作室將給予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獎勵。

相關焦點

  • 何師傅「拍了拍」歐曼EST-A: 好搭檔就應該像這樣
    每個月,他都要一個人從四川往返河北多次,全程2000餘公裡,孤獨和疲憊是何師傅時常面臨的問題。不過,好在途中陪伴他的還有歐曼EST-A超級重卡這個「好搭檔」。節油、舒適 滿足用戶核心訴求近年來,我國物流運輸行業逐步邁入規範化運營,物流從業者從原先的由超載獲益,轉而向標載要效益。
  • 天無隨筆 || 新疆有位任師傅(上)
    姑娘一上來就誇讚新疆的美麗和熱情,「無論是包車師傅老任還是偶遇的少數民族同胞,他們都如此赤誠純淨,眼神明亮」。我承認「眼神明亮」這個表述吸引了我。她介紹任師傅是退伍軍人,在部隊就是從事駕訓工作的,這讓我更有好感。出門遠遊,一位好師傅比什麼都重要。姑娘貼出了任師傅和李師傅的手機號碼(旅行結束返回烏魯木齊後,任師傅邀李師傅一起來吃飯,他們是搭檔。
  • Dota2-刀圈再起波瀾,八師傅和小糯米要離婚,胖虎真的太難了!
    最近刀圈事情很多,小何哥哥和1988事情的熱度還沒過去,ehome奪冠後到底去哪吃火鍋還沒確定,今天就有人爆出小糯米微博取關了八師傅,然後下午塞老師開播的時候彈幕就各種節奏,甚至有人祝福八師傅婚禮越辦越好,眼看節奏無法控制,八師傅微博說今晚八點開播和大家說了一下有關自己家庭的事,然後就說了自己將要和陳彤離婚的事
  • 毛不易的師傅,郭麒麟的師傅,黃明昊的師傅,看到馬麗的師傅:不可思議!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這句話在娛樂圈就是有很好的一個體現,很多藝人之所以有今天這樣的成就都多虧了自己的師傅,也因為有了師傅的教誨和提拔才能讓他們發展的順風順水。毛不易的師傅,郭麒麟的師傅,黃明昊的師傅,看到馬麗的師傅:不可思議!
  • 毛不易的師傅,郭麒麟的師傅黃明昊師傅,看到馬麗的師傅不可思議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這句話在娛樂圈就是有很好的一個體現,很多藝人之所以有今天這樣的成就都多虧了自己的師傅,也因為有了師傅的教誨和提拔才能讓他們發展的順風順水。毛不易[娛樂影響力人物榜第47名]的師傅,郭麒麟的師傅,黃明昊的師傅,看到馬麗的師傅:不可思議!
  • 運河濟寧攝影隨筆《超生遊擊隊》的黃宏: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陸語引時評攝影隨筆
  • 衛生間兩根下水管有何用處?聽了師傅的介紹,原來是這樣
    衛生間兩根下水管有何用處?聽了師傅的介紹,原來是這樣師傅說,這兩根下水管,一根粗的是排汙管,一根細的是通氣管。排汙管連接著馬桶和地漏,用於排放汙物;而通氣管的作用是排臭氣廢氣,淨化衛生間空氣。通氣管和汙水管屬於單獨工作,兩根管道在1樓匯合為一根。低層建築一般不用裝,10層以上的房屋就要安裝專用的排汙系統。
  • 粵菜圖書館178: 《大廚物語.野味:蔬食齋隨筆別集》(延伸讀物17)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在2007年曾為聶鳳喬出版過《蔬食齋隨筆》、《蔬食齋隨筆別集》、《老鳳談吃》等書,反響強烈,於是在2008年重新梳理,出版了「大廚物語」系列,包括《大廚物語.土味:蔬食齋隨筆》、《大廚物語.鮮味:蔬食齋隨筆續集》、《大廚物語.野味:蔬食齋隨筆別集》、《大廚物語.滋味:食養拾慧錄》、《大廚物語.美味:老鳳談吃》,可惜後來沒有組成一套叢書的形式銷售,讓粉絲讀者四處尋找,碰撞書緣
  • 小師傅下山
    這天,一位小師傅從崑崙山上走了下來,身穿道袍,卻是和尚模樣,兩眼明亮,兩腮櫻紅,走起路卻如風一般,到了一個茶舍,停了下來,要了碗大白茶。「小師傅,您這是道士啊還是和尚 ?」,茶店的小二按耐不住好奇便問道。「施主以為呢 ?」
  • 「師父和師傅」有何區別?這些年來你用對了嗎?
    就像今天我們要談的「師父」和「師傅」也是一樣的。別說外國人不好理解,這麼多年來,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想必也有很多人沒用對吧?那麼這兩個詞語有何區別呢?我們先來看看「師父」的含義師父,概括來說是對授業恩師的尊稱。古人有尊卑之說,對於傳授自己知識、技能的人我們尊稱其為「師父」,是對恩師無私教授的感恩和尊敬。師如父,也就莫過於此了。
  • #隨筆#尋找他鄉的故事
    當我們為了融入一個城市,努力的去改造自己的口音,適應這個城市,當我們見面,再也不會問對方是哪裡人,當我們節日的時候,只能通過電話向父母問候的時候,故鄉,還存在嗎?     《尋找他鄉的故事》是由香港亞視於香港回歸祖國後斥巨資拍攝製作的人文主義高水準之作,是一部反映當代中國人在世界各地拼搏奮鬥經歷的40集大型紀錄片。
  • 納西族女作家木琴香散文隨筆集《清香原野》新書雲南麗江首發
    納西族女作家木琴香散文隨筆集《清香原野》新書首發式暨作品研討會現場納西族女作家木琴香散文隨筆集《清香原野》新書首發式暨作品研討會現場籤約儀式現場納西族女作家木琴香散文隨筆集2日,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納西族女作家木琴香散文隨筆集《清香原野》新書首發式暨作品研討會在麗江古城木府舉行。據了解,五卷本的《清香原野》是納西族女作家木琴香旅攝世界,以心靈獨語的方式,闡釋關於自然與生命意義的散文隨筆集。
  • 教學經驗的智慧總結——評《幽蘭隨筆》
    餘三定姚嶸作為一位資深、優秀的高三語文老師,她著的《幽蘭隨筆——一位高三語文老師的教育情懷》,凝結了她平常從事教學和教研工作的心血,是她獨立思考的成果,是她教學經驗的智慧總結。第三部分「任務驅動作文技法指導」,依次具體分析了「任務解讀和形象表達」「就事論事寫時評」「立論與駁論」「尋找最佳立意角度」「尋找對比點審題」「學習寫得充實」「建立議論文的結構」等十來個作文技法,各個技法分析中包括了「原題呈現」「審題指導」「佳作欣賞」(或「病文分析」),有的同時選登學生作文的初稿與修改稿,有的則有著者「下水」撰寫的「教師示範」作文,所以特別具有可操作性。
  • 運河濟寧攝影隨筆央視主持管彤:紅臉如開蓮素膚若凝脂
    時評攝影隨筆 「全民攝影時代」的當下,文學創作的作家們為了適應環境氛圍,嘗試創作攝影小說、雜文、隨筆等攝影文學體裁,文字圖片結合提升到文學創作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當然許多作家作者業餘攝影無可厚非,畢竟是創作的需要吧 業餘攝影中,也耳聞目睹了所謂攝影圈所謂攝影家們的一些人和事,倘若讓說出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時,那便是所謂攝影圈所謂攝影家們不活出自我,而是虛偽的活在別人的視線中。
  • 蓮池大師 | 竹窗隨筆 殺罪
    蓮池大師 | 竹窗隨筆 殺罪演蓮法師 譯 注 孔明藤甲之捷①,燒諸洞蠻悉成煨燼②,其言曰:「吾雖有功於國,損吾壽矣!」世人鹹知殺人為罪矣,而於牛羊犬豕等日就庖廚,則恬然不知怪,寧思薄乎云爾,烏得無罪?禮云:「君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③。」
  • 【隨筆】春妮兒:打不開瓶蓋的女人
    文/春妮兒經常聽老公訓斥,連個瓶蓋都擰不開,不知道你的自信從何而來鍾愛文學,繁忙的工作之餘,寫隨筆、散文、檄評、詩歌等作品,多篇文章曾刊登在鄭州晚報、新密文藝、青屏晚報、新密時訊等。優秀代表作,"永遠的懷念"野草""晚霞""尋找鄉愁""一棵不開花的花""人生猶如一支煙"等。簡介有點長,控制在150字以內,最好一百字,長了讀者根本不會看。沒必要列舉詳細的工作經歷和作品推薦閱讀:
  • 【隨筆】尊重從稱謂開始
    【隨筆】尊重從稱謂開始山西女作家葛水平的《喊山》講述了貧窮的農民韓衝,收養了人販子和啞巴女人及他們女孩的故事
  • 鄉村補鼎師傅
    那時候的鄉下人都難免囊中羞澀,誰都不會把稍有破損的鐵鍋一扔了之,「新三年,舊三年,修修補補又三年」,只要不破成兩半,花點小錢修補後再接著用,這是那時候鄉村人的生活方式,補鼎師傅這個行當就應運而生了。        一旦有人叫住他,他就尋個合適的地方放下擔子,先查看要補的鍋,然後雙方討價還價,達成協議後就開始幹活。
  • 滿城尋找牛舌頭
    在尋找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像柴米油鹽這樣的店對傳統的堅持和創新,就像這期的牛舌頭,在街頭快要消逝,可是他們仍然在提供這種「過氣」的小吃,來滿足大家對於懷舊的需求。我們總在感嘆年味越來越淡,所以才去滿大街找,越找就越在想,年味變淡是因為味蕾?嗅覺?還是心靈變得遲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