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喜歡我的人,我也不喜歡你!」不成熟的人,往往不自覺討好所有人

2021-02-13 中國心理諮詢師成長聯盟

一個人的成功和幸福

與其他任何人都沒有關係

所有的一切取決於自己

李雪琴在《脫口秀大會》上的一句:那些不喜歡我的人,我也不喜歡你!

戳中無數人的心。

同事張燕把這句話設置成了朋友圈籤,她說過去的32年,為了讓大家喜歡自己,一味地退讓和妥協,包括和自己不喜歡的人結婚,也是礙於介紹人的情面。

從今往後,想為自己活,簡單一點,快樂一點。

真正能卡住命運喉嚨的,確實只有自己,別人喜歡或不喜歡你,那是他們的事情。

在《被討厭的勇氣》中,作者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化身書中的青年,通過和哲人阿德勒的對話,解讀了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精髓: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需要被別人討厭的勇氣。

阿德勒是誰呢?

如果對他的名字沒有印象,你應該知道他的一個著作《自卑與超越》,如果還是沒有印象,需要記住,他和弗洛伊德、榮格齊名,並成為「心理學三大巨頭」。

戴爾·卡耐基曾評價阿德勒為「終其一生研究人及人的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

他創立的個體心理學主張你的成功和幸福,與其他任何人無關,所有的一切都取決於你自己。

 ·  01  · 

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

有一名男子多年閉門不出,因為他只要一踏出房門就會心悸,手腳發抖,家人為此很擔憂。他也想改變,擁有一份工作,和陌生人交往,但也只能想想而已。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這個男子也太可憐了,是不是小時候受到過巨大打擊,導致了他不能出門的不幸。

如果你這麼想,符合弗洛伊德的心理創傷學說,他認為心理創傷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禍首。

但阿德勒不這樣認為,他認為這名男子是因為有不想出門的「目的」,所以才有了心悸、手腳發抖的症狀。

因為他一旦出門,會成為芸芸眾生的一員,沒有人重視自己,也沒有人會關注自己,而呆在家裡,他的這些症狀會讓父母不安、緊張,他就是家裡的焦點,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關愛。

阿德勒心理學則否定心理創傷說:任何經曆本身並不是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這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觀點,因為我們過去堅信心理創傷學說,面對一段失敗的關係,或者沒有完成的任務,可以淡定地說:這種結果,我也沒有辦法, 因為我曾經受過傷害,所以無法戰勝自己。

就像阿德勒本人,從小就體弱多病,身材矮小,嚴重駝背,長輩喜歡拿他和高大威猛的哥哥比較,他還是個學渣,運氣又很差,5歲的時候得了肺炎差點死掉。

但他戰勝了自卑,不僅考上了醫學博士,還被弗洛伊德收為徒弟,跟著他學習了9年,最終成為了心理學大家,也可以說,他本人就是克服自卑、人生逆襲的成功典範。

 ·  02  · 

一切煩惱源自人際關係

豆瓣網友評論說,這是一本讀完之後渾身顫抖的書,猶如一把鋼刀,就那麼直接地刮著靈魂上的毒。

我也有同樣的感受,否認心理創傷學說已經相當於一次刮骨療傷,再看阿德勒的另一個觀點:一切煩惱源自人際關係,更有一種想拍大腿的感覺。

阿德勒認為,人一生要面臨三大人生課題:工作課題、交友課題和愛的課題,每一個課題都需要和人發生關係,誰都無法迴避這三大課題。

而一切人際關係的矛盾來自,自己的課題別人妄加幹涉和自己去幹涉別人的課題,只有進行課題分離,我們的人際關係才會發生改變,煩惱才會減少。

那麼該如何辨別這是誰的課題呢?

其實也很簡單,只要辨別「某種選擇帶來的結果由誰承擔」。

就像張雨綺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中講到的:我知道很多人討厭我,沒關係,你討厭我是你的事,我怎麼生活是我的事。

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是自己的課題,因為沒有人會幫你承擔好或不好的後果;別人怎麼看你,那是別人的課題,因為腦子長在人家身上,愛怎麼用那是人家的事情,和你沒有關係。

也許你會說,這怎麼可能做到?

別人好心好意指導你,給你意見,難道直接拒絕說:這是我的人生課題,你不要幹涉嗎?這太得罪人了,而且也不去關心別人,那不是連朋友都沒了。

阿德勒強調說,課題分離不是說冰冷的對他人不管不顧,而是只給予適當援助而不是幹涉。

就像一個古老的諺語「可以把馬兒帶到河邊,但不能強迫它喝水」。

幹涉甚至擔負別人的課題,是一件沉重的事情,所以想要讓人際關係簡單清晰,先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課題,哪些是別人的課題,這是為人生減輕負擔的關鍵一步。

曾寶儀看完這本書,說:它期許我這一年能擁有被討厭的勇氣,繼續大膽地許下做自己的願望,並勇敢實現它!

不止曾寶儀,陳文茜也推薦明星閱讀這本《被討厭的勇氣》,作為公眾人物確實需要這種勇氣,我們普通人也需要。

因為人生短暫,當我們把時間和精力用於八面玲瓏取悅他人,慢慢會陷入深度焦慮,不知道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不知道自己是為誰活,更不知道自己是誰。

勇敢和過去的心理創傷說「拜拜」,梳理人際關係,是自己的課題努力做好,別人的課題儘量少幹涉。

至於有人討厭你,詆毀你,就用本書第三章的標題:讓幹涉你生活的人見鬼去。


本文轉載自催眠師聶飛,原文未標註作者,文章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將聯盟公眾號設為星標,可以獲得更多心理學、情感、親子類的優質文章推送哦。

相關焦點

  • 李雪琴:不喜歡我的人,我也不喜歡你們
    從小在父母面前,他一直在努力變得優秀,希望被父母誇獎;長大後在各種人際關係裡,他習慣去討好。討好朋友,討好上司,希望他們能喜歡自己。而如果周圍有人對自己不滿、態度不明確,那他就會緊張,陷入一種被動和不安裡,懷疑自己很差勁。
  • 我喜歡的人不喜歡我,喜歡我的人我不喜歡
    相信你肯定也和我一樣,在漫漫單身的過程中碰到過這樣的情況,那就是,我喜歡的人不喜歡我,喜歡我的人我不喜歡。 昨天晚上佳爺問我,林熙,你說像我一個年紀已經不小的女生,真的還等得到愛情嗎?我總告訴自己,不要將就,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我真的有點著急和擔心了。
  • 夜思|「李雪琴的才華」上熱搜:不喜歡我的人,我也不喜歡你
    小年說:一期綜藝過後,「李雪琴的才華」引來了大批粉絲,她一句「那些不喜歡我的人,我也不喜歡」,更是戳中無數人的心。在作者看來,有些人討厭你,就是沒道理。但坦然接受別人的討厭,是一種值得驕傲的勇氣。推薦給你,靜夜思。
  • 不要去討好,一個不喜歡你的人
    你為一個人改變過嗎?因為他喜歡,所以你剪掉了你最喜歡的長髮。因為他喜歡,所以你努力,刻意的去改變自己的性格。你總是以他為中心,做他喜歡的事情,哪怕你為難了自己。也努力的往前走,不肯回頭!曾經我們都會以為,愛他就變成他喜歡的樣子,這樣子,兩個人才會走得更遠。後來才明白,費力的去討好對方,反而更容易失去!因為愛你的人,不需要你的討好,他會愛你的全部,愛你的優點,缺點。而不愛你的人,即便你付出再多,他的眼裡也裝不下你。反而掉了身價,沒了自尊。很多人就是這樣,越容易得到,越不去珍惜。得不到,他會覺得是最好的!
  • 不喜歡我的人:我也沒有多喜歡你
    最近大火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我已經追完了。裡面有一個場景我記憶猶新。就是女主李尖尖和她小時候樓上的鄰居哥哥凌霄談戀愛了,但是凌霄的媽媽和妹妹都不喜歡李尖尖。並不是李尖尖不好,而是凌霄小時候被媽媽拋棄,媽媽把他交給了李尖尖和她的爸爸,一走了之。現在凌霄媽媽一看到李尖尖就會想起不堪的往事,就極力反對他們了在一起。凌霄妹妹當著李尖尖的面直接說:我和媽媽都不喜歡你,你和我哥是不可能的。
  • 不喜歡社交的人,往往最好相處!
    那些習慣獨處的人,往往更會取悅自己,他們可以自信的拒絕別人,將自己安放在孤獨的安全屋內,專注自己的人生,瀟灑又自在。那些享受孤獨人,都有一顆豐富的內心。我的一位朋友,就是十分享受孤獨的人,工作之餘讀書看電影,打開音響放幾首輕音樂,一個靜謐又愜意的夜晚便誕生了。享受讀書的樂趣,享受獨處的安靜,當周圍的人質疑她過於不合群,是否沒有朋友時,她反而笑笑說:「可惜我從來不缺朋友約會。」
  • 張藝興對談薛兆豐:你不可能討好所有人
    但其實後來發現多少也會慢慢地有一點兒,我舉個例子,以前坐飛機的時候,我總喜歡坐窗邊,這樣我不受幹擾。但後來參加了《奇葩說》,很多空姐都會認得我,就會問我要籤名,跟我說話。所以我覺得對坐在我旁邊的那個人不太好,會騷擾到他,後來訂位子,我都訂到中間去,這樣方便空姐萬一跟我要籤名,跟我聊天。
  • 夜思|「不喜歡我的人,我也不喜歡你」
    面對嘲諷,李雪琴說的是「你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你」;楊冪則「感謝每個罵過自己的人」。
  • 飯局上,那些不喜歡敬酒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徵,看看你有沒有
    飯局上,那些不喜歡敬酒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徵,看看你有沒有中國的酒桌文化源遠流長,上到八九十歲的老人,下到二十歲的年輕人。大家在飯局上都是會喝酒的。所以中國其實也有很多酒桌禮儀。喝酒並非直接一口悶。1:不懂社交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會覺得,那些在飯局上不給別人敬酒的人往往都是剛步入職場的小白,不懂得怎麼去維繫和同事之間的關係。他們剛步入社會,也不是很了解飯局上的潛規則,和該怎麼敬酒。這種時候他們往往會選擇不敬酒。一個人默默地坐在一邊吃飯,儘量讓自己變成小透明。
  • 我喜歡的人不喜歡我,不是我的錯.
    當吸引我們的人出現時,我們往往會下意識的多看幾眼,這是所謂的第二眼原則。節目的這個反轉讓很多觀眾不能接受,我倒不認為完全是最後一次和炫珠的約會太美好,於是賢佑變了心。他和英珠都太喜歡了, 可能正是這種「太喜歡」導致兩個人時刻都緊繃著,尤其是英珠,她和好朋友老中醫在一起,和喜歡的人賢佑在一起,完全是兩個人,但分明前一種狀態下的她更有自己的魅力。
  • 莫言:如何對待不喜歡你的人
    人最寶貴的,就是你自己。作者:洞見muye莫言在文章中寫道:「不喜歡就是不喜歡了,沒有為什麼。就像一陣風颳過,你要做的是,拍拍身上的灰塵,一轉身沉靜走開。然後,把這個不喜歡自己的人寂然忘掉。」其實討好別人,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卑微,越來越得不到重視。託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塑造了一個討好型人格的形象——索尼婭。她對所有人都好,甚至不惜犧牲掉自己的幸福。在她看來,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讚賞和喜歡。可最後的結局是,她孤零零的一個人,根本沒有人喜歡她。「為別人而活,就註定犧牲自己,拔掉自己的羽翅為別人製衣添暖。
  • 你不自覺,只能拿你不當人了
    比如就拿教育孩子來說,我對孩子沒啥教育,不僅不教育,還陪著玩,不僅陪著玩,還生怕自己沒時間陪玩,專門組個群陪玩:不矯情的說,我為啥敢這樣做,我心裡有數,娃心裡也有數,大家保持默契,不要打破這個默契。默契就是,你自覺,我就敢放手給你自由空間。知道啥時候可以玩,啥時不可以,那我又何必去當惡人?你要不自覺呢?
  • 「逼瘋」李佳琦的金靖:討好型人格「我希望每個人都喜歡我」
    在接受「貓眼」採訪的時候,金靖說:我差不多從小這樣,因為你知道像我這樣的女孩兒,就是也不招大人喜歡,長得也沒那麼出眾,那個時候還沒有長開嘛,當時就覺得,醜醜小小的,又沒有人喜歡,又胖胖的,但我又想讓別人喜歡我,就可能就會觀察觀察什麼時候說什麼話,大家才會喜歡我。
  • 我不喜歡沒腦的人
    一、好像永遠不會思考問題遇到問題,或者犯了錯誤,永遠在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尋找藉口,維護自己那可有可無,甚至別人一點兒都不在意的自尊心,還是「不服輸」的精神在作祟?二、從來不知道反思自身,提升自身。人有天然自利性,即使錯了,也不想沒面子,以後抬不起頭,這是很可笑、幼稚的,很不成熟的表現。如果因為你犯一次錯誤,周圍人就看不起你,那你是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即使真是這樣,那不更應該改善不讓別人以後笑話你嗎?
  • 劉詩詩回應演技被嘲:不喜歡你的人,就別去討好了
    當然也希望不完美的我們能夠用包容的心去對待另一半,對待喜歡的人。恐怕不會朝著你希望的方向發展,因為他們彼此是真愛,是真的愛著對方,只是彼此都太要強,所以對於說「陳一鳴大男子主義」「李思雨自私」的人,我都能夠理解,我也能夠理解戲裡角色的爭議。
  • 《不完美的她》穆蓮生,你討好的樣子讓人心疼
    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自我感覺就低人一等,不自覺的就容易討好別人。討好型人格的危害討好型人格對於溫情和讚賞有極度需求。然而他們不知道怎麼去有尊嚴的獲得溫情和讚賞,只能通過放低自己的姿態,做些去「乞求」別人多認可他們一點。自輕自賤、沒有自尊,也很難讓別人尊重。
  • 喜歡你的人很多,不缺我一個,但我愛的人很少,只有你一個
    喜歡你的人很多,不缺我一個,但我愛的人很少,只有你一個1:以前覺得人間不值得,但自從遇見了你我知道了,人間不值得,但你值得。我見過你愛我的樣子,所以你不愛我了,我都知道。所以很多時候,你應該感激那些毫不顧及你的人。哀莫大於心不死,幸莫過於死徹底5:朝著太陽生長,做一個溫暖的人,不卑不亢,清澈生活;想和自己說聲對不起,因為總是莫名的憂傷。跟自己說聲對不起,為了別人為難了自己6:每一個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咬著牙度過一段沒人幫忙、沒人支持、沒人噓寒問暖的日子!磨難時,就是我們修心時!
  • 用四個字形容你喜歡的人「不喜歡我」
    我一度認為我哥一定是那種不把感情當回事,翻臉無情再也不回頭的浪子。直到某天我哥突然醉醺醺地打電話給我,別彆扭扭地扯了半天廢話之後終於張口:「你說為什麼她天天給我朋友圈點讚啊?是不是還喜歡我啊……」我其實很少和我哥交流,他長年忙於事業,酒肉朋友一大堆,真正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很少。
  • 人一旦開始害怕被拋棄,就會不自覺地選擇「討好別人」
    在這些朋友身上多少都一些「這樣的狀況我不喜歡、讓我很難受,所以我需要改變它」這樣的含義,而包括在之前的努力中,他們所做的諸如買零食、幫室友打飯、打掃寢室衛生等努力,其實也是在努力拉近關係、希望能被接納。
  • 餘生,不討好,不解釋,不糾纏
    日本作家太宰治也在小說《人間失格》裡,寫道:「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等到年歲漸長,經歷過一些變故後,才發現真正愛你的人,往往不需要你的討好,需要你討好的,往往並不愛你。這種需要通過討好才能維持的關係,不要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