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野釣小雜魚的攻略,這樣搭配線組,鰟鮍麥穗都能一網打盡

2020-12-26 騰訊網

野釣,大部分釣友都有一個大魚夢,奈何資源有限,大魚數量稀少加之越大的魚往往警惕性越高,所以要想釣到並非易事,也許你辛苦守了幾天甚至幾個月都看不到大魚的身影。

大魚難求,可小魚易得,如果實在守不到目標魚,降低標準釣釣小魚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總比天天空軍、天天浪費餌料要強。

而說到釣小魚可能有些釣友就要吐槽:釣小魚還講攻略?這玩意兒平常都避之不及,要真想釣那不是手到擒來的事麼。

實際上釣小魚並沒有想像中那樣簡單,雜魚鬧窩、漂相雜亂,但你發現沒有實際上我們用正常釣小鯽魚的線組去釣雜魚,抓口時空杆率是很高的。釣大魚講「質」,釣小魚就得刷「量」,如果釣一天下來只釣個二三十條,十次提杆五次空,那就沒意思了。

釣小魚也得事先定好對象魚,然後根據對象魚的特徵、習性去配置釣組

野釣我們無法預測下一桿是什麼魚,但你在釣之前還是應該定個目標,然後根據目標魚的特點去為他量身定做一套線組、一個釣法,這樣效率才高。

小雜魚只是我們對小個體魚種的一個總稱,比如麥穗、鰟鮍、餐條、小翹嘴、馬口、指甲非等等,這些都被釣魚人稱之為「雜魚」。

釣之前你應該先了解清楚自己所面對的水域裡哪個品種的小雜魚數量最多,這樣漁獲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小魚有共同點,比如說魚小嘴巴就小、喜歡群居、喜歡搶食、愛吃味道偏重的食物。但也有不同之處,比如說像翹嘴、白條、鰟鮍一般生活在中上層水域,而趴地虎、棒花魚、虎頭鯊這類則主要在底層。

釣小魚肯定是用小鉤細線配合短杆,但就拿鉤子來說,多小算小呢?根據魚品種的不同,我們鉤型、鉤號選擇也是不一樣的,翹嘴、趴地虎這類嘴巴就偏大,而麥穗、鰟鮍的嘴巴是又小又尖,魚鉤能用多小用多小。

以麥穗鰟鮍為例,講一講釣組的選擇和搭配

釣小鯽魚咱們用到比較小的線組就0.8+0.4配合3號袖鉤,這個配置實際上用來釣趴地虎、翹嘴等嘴巴較大的魚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甚至對於一些個頭較大的翹嘴、馬口,也能釣的不錯。

麥穗和鰟鮍就不一樣了,它倆的嘴遠比前幾種魚小的多,所以咱們得用特別細小的魚鉤。

如果數量較多、一下水就能有口、一有口就停不下來,我認為可以用0.5、0.8的袖鉤,線組可以用0.8、0.6的主線、0.3、0.4的子線,浮漂吃鉛在一克左右,漂尾要細,調釣方面倒不是那麼重要,畢竟這裡講的是以「數量多」為前提,雜魚數量多肯定搶食,調幾釣幾問題都不大。

如果魚數量較少,沒有哄搶的現象,或者是個體比較小,有信號老是打不中,那麼魚鉤和魚線在上面那個基礎上還得再縮小一二號。比如有人會用到0.1、0.3的魚鉤,線組則為0.6、0.4的主線,0.3、0.2的子線,浮漂吃鉛可在0.5克左右,調目我個人建議高一點,這樣餌料下降慢點,有利於魚發現餌。

魚鉤方面我特別強調一下,一般來說我們釣小鯽魚也好餐條麥穗也罷,首選就是鉤條細、鉤柄長、比重輕的袖鉤,但實際上釣極小的魚還有一種鉤型也是極好的,效果甚至可能超過袖鉤。

它就是狐類魚鉤,比如秋田狐、白狐等等,以秋田狐為例,很多釣友稱它為「小魚殺手」,再小的魚都難以逃脫。秋田狐和袖鉤一樣,也有鉤條細、鉤柄長的特點,但它比袖鉤好用的地方在於,這種鉤弧度很大、鉤門和鉤底又非常窄,這樣的好處是小魚更容易把鉤餌吸入嘴中,對於滑口、弱口的魚情,魚只需要張開一點點嘴巴,就能很好地吞入,擋口概率很小。

魚竿的選擇:

釣小魚魚竿肯定以短為主,第一長竿操作又慢又累,釣一天下來估計手都廢了,第二小鉤細線必定要配小漂,而漂吃鉛量越小,拋投難度就越大,綜合這兩點我認為釣小魚的魚竿不宜超過3.9,正常以2.7、3.6為宜。

關於魚竿的調性,這個我比較偏向於調性靠後且較軟的杆子,比如46調、55調等等,鰟鮍麥穗個頭再大也大不到哪去,你用46調、很軟的杆子,照樣能直飛。但軟杆比起硬杆的優勢在於,手感更好、刺魚更清晰,萬一遇上稍微大點的鯽魚甚至鯉魚,也能有與之一搏的能力。

我用46調、2.7米的魚竿,0.6+0.3配2號袖的線組,經常釣到一二斤多的鯉魚,大家應該都知道這個個體的鯉魚其實最會躥了,要不是魚竿軟、比較護線,別說遛上岸,不秒切都已經很好了。

當然這個也得看個人手法,如果是經驗比較豐富、技術比較好的人,你也可以用硬點的杆子,0.6+0.3的線組,大的魚不敢說,半斤的野生鯽魚是沒有問題的。

釣小魚的餌料如何搭配:

小雜魚不怎麼挑食,我覺得在選擇和搭配時主要就是注重狀態,首先餌料的顆粒不能太粗、片狀不能太大,平常大家都喜歡用藍鯽,其實像這類餌料是不太推薦的,不如四號鯽、六號鯽好用。

其次我們最好是加入一些雪花粉、輕麩等狀態餌,目的是降低餌料比重、增加霧化、增加彭松度,好處是餌料下沉會變慢,魚更容易發現也更容易截食。釣小魚我認為狀態餌可以佔到餌料的30%,雪花粉類的狀態餌可以加的更多,輕麩這個量夠了。

還有一個問題是拉粉絲,拉絲粉太多,鉤上的殘留物就會很大,對於小魚來說這肯定擋口,一般只要鉤尖上有一點就行了,儘量不要讓餌料包裹住鉤柄。

釣小魚的餌料很講狀態,為了防止時間長了餌料發粘、返水,故一次性不能太開多(鉤子小餌料也很省),我感覺每次開半個拳頭那麼大就行,萬一魚情好用沒了,可以再配。

寫在最後:

有些釣友可能看到這麼細小的線和鉤都無語了,或者是怕萬一遇到大的怎麼辦。實際上釣魚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做選擇題,想幹大魚,必定要放棄一部分小魚;想連杆、狂拉,那麼大魚可能就與你無緣了。當然這只是可能,魚竿軟、起杆輕、遛魚比較有經驗,碰上個一兩斤的也不是絕對釣不起來。

補充一點,釣小魚不建議打窩,要利用快速拋投、餌料不斷地霧化來吸引魚,窩料並不萬能,有時候打了、打過量了反而會引起反效果。除非你想兼顧底層的小鯽魚、小鯉魚,這樣可以適量大一點顆粒,天氣越來越涼了,魚的活性、食量也逐漸將低了,不能再像夏天那樣玩。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注

相關焦點

  • 春鯰夏鯉,冬天鰟鮍,現在野釣鰟鮍魚正當時
    小的時候,爸爸是做魚販子的,經常跟我講過一句話,叫做春鯰夏鯉,冬天鰟鮍。現在這個季節正好是初冬,也就是鰟鮍魚上市的季節。鰟鮍魚個頭很小,在我們這裡鰟鮍魚基本上都是野生的,能長到10釐米就已經是巨型鰟鮍魚。
  • 伊豆單鉤、子線PE、主線尼龍!這便是我的野釣線組,只追求實用
    「尼龍」不用解釋了吧,臺釣最常用的魚線,還分什麼「子系」、「道系」的那個,反正這些年專玩野釣後我從來不分,有什麼用什麼,我打心眼裡覺得分它是多此一舉。既然敢標榜這個線組搭配只追求實用,那麼就得說出個所以然來,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不是建議大家都這樣搭配去野釣,是給大家一個線組搭配的思路,更主要的是想提醒廣大的野釣人,不要被臺釣思想禁錮!
  • 真正的高手可不是這樣想的
    很多新手在釣魚時都很奇怪這樣一個問題,有口不中魚,不管是黑漂還是頂漂,提竿總是空竿。有些新手釣友意識到這有問題,有些新手釣友甚至還釣得不亦樂乎(畢竟有魚吃餌就是一件開心的事兒)。但是問題來了,為什麼別人每次提竿都能中魚?遇到有口不中魚,該怎麼調整?
  • 野釣鯽魚,線組、子線和魚鉤的搭配
    釣鯽魚我基本上一年四季用的最多的就是四號的袖鉤加0.6的子線,春夏秋冬都通用。如果講究一點,冬天用0.4的子線綁2號袖鉤到0.8的子線綁4號袖鉤。夏天最大可以用到1.0的子線和5號的袖鉤。主要看釣點鯽魚的大小和碰上鯉魚的機率。
  • 春季野湖遊釣,野釣黃尾魚和鯽魚,釣獲80多條野生小雜魚
    春季野湖遊釣,野釣黃尾魚和鯽魚,釣獲80多條野生小雜魚。都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春天是耕耘播種的季節,也是野外釣魚人最為繁忙的時節,不負韶華,不負於晨,雖未披星戴月,卻也疾馳於晨朧之中,為心中的希望,拉開了一年一度的盛宴帷幕,野生大湖釣魚我來了。
  • 「長子線鈍、短子線靈」,野釣該用多長的子線,可別搞錯了
    這時子線越短,就越容易觸發八字環和主線,或者說信號傳遞越及時。如果你調釣的比較靈敏,主線子線在水裡是筆直的,鉤餌的狀態是一鉤觸底一鉤懸浮,那這個時候用長子線和用短子線的區別倒不是很大,即使是和通線相比,也不會有明顯差別。但野釣我們通常不會釣得那麼靈敏,常見的調釣是一鉤餌躺底,一鉤餌到底,或者雙鉤餌都躺底、子線彎曲。
  • 冬季應該用多長的子線野釣鯽魚?冬季野釣子線的使用技巧
    子線在釣魚中起到比較重要的作用,很多新手釣友子線都是從漁具店購買的,釣友們都沒有注意冬季釣魚要怎麼選擇合適的子線,都有什么子線合適就用什麼樣的子線,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冬季野釣鯽魚的子線使用技巧。冬季野釣鯽魚的子線要選擇多長子線,多粗的魚線,多大的魚鉤,多大鉤距搭配才能合適,子線的選擇跟我們冬季垂釣鯽魚的大小和水深有關係,你如果選擇合適的子線會使你魚獲翻倍。1.子線的選擇跟鯽魚的大小有關係冬季野釣鯽魚我們的線組都比較細,那么子線該怎麼搭配比較合適?
  • 野釣不上魚咋辦?老釣友透露3大原因,上了一條又一條,莫忽視
    野釣由於受到環境因素影響,總會出現許多不利於垂釣的問題,因此就要求釣友在野釣時,要多一些靈活,及時做出改變來應對。如很多釣友喜歡套用其他釣友的一些垂釣思路,但結果卻大不一樣,這就正是說明了野釣的不確定性,特別是以下這3大調整,能做到的少之又少,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 野釣遇上小魚鬧窩,這些釣法可以「擇優錄取」,過濾小魚釣大魚!
    出現小魚鬧窩,其實心態很重要,畢竟這就是野釣的典型魚情,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想辦法在小魚群裡釣到大魚。不同季節對於小魚鬧窩的心態也有所不同,夏秋季節釣大魚為主,也是小魚比較瘋狂的季節,很多釣友會不勝其煩。冬季小魚少,魚情也差,小魚主要是耐低溫的鰟鮍和麥穗,當浮漂一動不動時,逗逗小魚也是別有樂趣。
  • 釣魚用3加2的線組,野釣能夠大小通殺嗎?
    野釣3加2線能大小通殺嗎?對於這個問題個人的觀點是機率不大的。我們先來看看3+2的線組搭配可以釣上來多少斤重的魚兒?從上圖釣友的的留言上來看3+2是可以釣上來10斤以上的魚兒的。那問題來了,到底野釣3+2在能不能大小通殺呢?
  • 釣鯽魚線組搭配和魚鉤如何選擇?皇禾釣具
    不管是什麼季節,我國大部分水域都有鯽魚的活動身影,因此鯽魚也是釣魚人心中的理想對象,不管是什麼時候,都有釣鯽魚的愛好者。在野外釣鯽魚,線組、釣鉤的選擇至關重要,一旦用不好,那麼就會影響我們的收穫,因此釣魚人想要野釣鯽魚釣得好,就要明白野釣鯽魚的線組搭配和魚鉤選擇。
  • 七星漂的三種線組和對應的調漂方法,秋冬野釣大板鯽必備線組!
    七星漂線組是秋冬季節野釣鯽魚非常常用的線組,晚秋初冬水溫還不太低,還沒到鯽魚到深水過冬的時候。這時候鯽魚已久停留在淺水草灘中尋找食物,尤其是在晴天的中午。在釣淺和釣草上,七星漂線組有絕對的優勢。聊聊秋冬時節七星漂的搭配和調漂方法,七星漂線組搭配可不是只有一種,比較常用的就有三種。
  • 野釣黑坑誘餌,製作簡單,使用方便
    蝦餌全年使用,野釣也可以使用蝦餌,但蝦餌也可以用來區分時間、季節和魚。蝦餌,在一年四季,主要魚群有:翹嘴,鯉魚,垂釣、鯰魚等食肉性魚類都很愛吃,尤其在冬季捕撈鯽魚效果很好。春季,隨著水溫的逐漸升溫,魚類的活動性越來越高,活動範圍也越來越大,這時,魚的肚子裡都有魚籽,所以需要補充大量的能量,而且對食物也比較貪吃,春季適宜用蝦餌捕魚。
  • 野釣最強釣組:滑漂釣組的搭配和調漂技巧,夏釣大魚就用這招!
    野釣中釣法比較多,但是磯竿配合滑漂釣組,絕對是野釣的最強釣組。一、優勢磯竿本來是用於磯釣的,但是隨著各種釣法的融合互補,垂釣技術越來越多。比如傳統釣的包食釣,到臺釣的拉餌散炮,傳統釣的蘸米釣到臺釣的麻團釣。臺釣的調漂技術,也影響原來一直鉛墜躺底的傳統釣調漂方法。
  • 野釣實戰探討,短子線和長子線之間,哪一種優勢更大
    :第一點:子線對線組的保護作用八字環勾連主線和子線,因為在八字環處,主線和子線都打結,所以,當子線承受拉力值,超過打結拉力值的閾值,子線會從八字環或者鉤柄處斷裂;這樣就算有損失,也就只會損失子線和子線綁系的魚鉤而已,相對於傳統釣單線通鉤而言,損失基本上可以稱得上微乎其微了;子線越長,對線組的保護作用越好,子線越短,對線組、魚竿的保護作用越差;
  • 野釣別只用伊勢尼!想大小通殺,還是這幾種魚鉤效果更好
    之前說到釣魚選鉤問題,我說冬天釣鯽魚如果用商品餌就可以配袖鉤,不需要太大,三號四號就夠了;如果是紅蟲蚯蚓這樣的活餌,最好用帶倒刺的鉤,比如伊豆,四號五號都可以。 有釣友看了以後吐槽:哪有那麼麻煩,我一年四季都用伊勢尼,大魚來了跑不了,小魚照樣也能釣。
  • 細說野釣用線:別只關心魚線粗細,搭配、操作和保養也重要
    說黑坑是為了更好地分析野釣,像黑坑,魚種、魚個體大小都能提前得知,這樣的情況下線組都不固定,那野釣情況複雜就更難說了,用大家常講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永遠不知道下一竿咬鉤的是什麼魚」。要想線組更結實,主線和子線的搭配要合理、每一個結要綁好線組是一個整體,既然是整體就得講配合,就得考慮到中魚後在面對魚的衝擊時能不能很有效地卸力、力的過渡是否自然。在主線和子線進行搭配的時候,我們默認是子線比主線小一到兩號,為的是保護主線及主線上的配件。
  • 老釣手水庫釣魚的經驗之談,南方北方都可參考
    釣魚已經發展成為了一項簡單的戶外運動,每年都有不少的釣友加入其中,有的可能是隨便玩玩,但我想大部分釣友已經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根據地域和水資源的不同,廣大釣友所垂釣的環境相差太多,北方的釣友羨慕南方釣友的水庫野釣資源,南方的釣友羨慕北方釣友的黑坑激情!不管是南還是北大家都喜歡去天然的水庫野釣,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體會垂釣的樂趣!
  • 「山茶花」鰟鮍、羅漢魚和虎頭鯊
    張凌雲鰟鮍、羅漢魚和虎頭鯊,都是家鄉一帶常見的小魚。這幾種小魚,除鰟鮍為學名外,後兩種都是俗稱。羅漢魚的正式名稱是麥穗魚,虎頭鯊是我們當地的叫法,不同於原產東南亞一帶作為觀賞用的同名魚類,屬塘鱧魚科,與前兩種屬於鯉科的魚差異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