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即將來臨,防曬是小仙女們心中的頭等大事。想要白成一道光,從人群中脫穎而出,防曬裝備不能少!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最實用的話題:防曬衣、防曬霜該如何挑選?
為了更好地挑選防曬產品,我們要先明白防曬的兩種方式:硬防曬和軟防曬。
硬防曬,是指通過防曬傘、防曬帽、防曬服、太陽鏡等物理遮蔽手段阻隔紫外線。
優點:不會給皮膚造成額外負擔,專業防曬衣物可對遮擋部位帶來較強的紫外線防護作用。
局限性:硬防曬擋得了陽光直射,卻擋不住邊邊角角的反射。地面、水面反射的紫外線也會對皮膚造成傷害,這些就要靠軟防曬了。
軟防曬,就是指防曬霜、防曬乳、防曬噴霧等直接塗抹在皮膚上的防曬產品。
優點:可以精確塗抹到需要防曬的每個部分,不但擋得了陽光直射,反射的紫外線也可以有效阻隔。
局限性:挑膚感、用量大,受出油、出汗、擦拭等影響,需要及時補塗才能達到最佳防曬效果。
市面上的防曬衣物各式各樣,質量更是良莠不齊。許多人不免好奇,為什麼要購買專業防曬衣物?普通衣物沒有防曬功能嗎?
其實普通衣物也具備防曬功能,防曬強度與衣物的材質、密度、顏色以及處理工藝相關。例如:腈綸是防護力最強的材質,黑色的紫外線穿透率較低,防曬效果較佳。
但紫外線的穿透性很強,與專業防曬衣物相比,普通衣物起到的防曬作用有限。
購買專業防曬衣物時,主要參考這兩項數值:UPF、UVA透過率。
UPF,即「紫外線防護係數值」,數值越高,抗紫外線功能就越強。衣物的UPF值為30,意味著在衣物的保護下,皮膚受紫外線輻射的量是未防護時的1/30。
只有當產品的UPF值大於30,且UVA透過率小於5%時,才可被稱為「防紫外線產品」。
防曬劑分為物理防曬劑和化學防曬劑,兩者各有優缺點,產品不分好壞,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防曬產品。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防曬產品已經逐漸趨於物化結合的防曬,兼具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的優點,使用膚感和防曬效果都有較大提升。
此外,在挑選防曬產品時,需要綜合考察季節、溫度、防曬劑的穩定性、膚感、安全性等多項因素。
防曬霜上常見的防曬指數有兩種,一種是SPF;一種是PA。
SPF,即「日光防護係數」,防的是UVB,是指延緩曬紅時間的倍數。SPF數值越高,延長皮膚被曬傷的時間越長。
換算方法如下:
SPF15 = 15*10 = 150分鐘
SPF30 = 30*10 = 300分鐘
SPF50 = 50*10 = 500分鐘
PA,常見於日系防曬中,是針對防UVA延緩曬黑時間的倍數。
PA+:有防護UVA能力,防護時間為2–4小時;
PA++:中等UVA防護能力,防護時間4–8小時;
PA+++:有效UVA防護能力,防護時間4–8小時。
在實際生活中,不同防曬產品的防水防汗防擦拭的能力各不相同,需要通過及時補塗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護膚、化妝的步驟不少,防曬、妝前、隔離誰前誰後?
其實只要記住一句話,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防曬是護膚的最後一步驟,妝前是護膚的第一步。
建議使用步驟:
清潔皮膚—爽膚水—眼霜—精華液—乳液—面霜—防曬霜—隔離霜/妝前乳(可省略)—粉底。
護膚、化妝的步驟並不是越多越好。
妝前乳不是必須的,是為粉底服務的,功效各不相同:填充毛孔、局部控油、局部保溼、調整膚色……防曬成膜後使用粉底,若達到滿意的妝效,妝前這一步大可以省略。
有些商家把隔離霜捧上神壇,隔離電腦輻射、彩妝傷害,隔離霧霾、PM2.5?只有你不敢想,沒有他們不敢說。
益膚有話說:
實際上,隔離不過是防曬、妝前的結合體罷了。說它能防曬,防護力又太弱,能代替一些修飾膚色類的妝前,但指望它擔當皮膚的保護盾?
只能說,真的太!高!估!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