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一項條約,歐洲賦予中國一塊「領土」,國人可以自由進出

2020-12-24 藤家家的家

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喬治·屈維廉(英)

文章分類|歷史奇文

文章字數|2023字,閱讀約5分鐘

在最初開展北極科學考察活動時,北極圈周邊國家陸續建立了自己的科考站,但中國一直未能建立自己的科考站,所以在那個時期,中國的北極科學研究是一片空白。

然而,1928年一份突如其來的條約,讓中國在北極圈有了"身份證",進而在歐洲有了"領土",那就是《斯瓦爾巴條約》。

分享條約

斯瓦爾巴群島是位於北極地區的一個群島,斯瓦爾巴意為"寒冷的海岸",是挪威邊境最北端的陸地,是最接近北極地區的人們可以居住的地方。

從17世紀到21世紀,探險家們不斷地讓北冰洋周邊的土地和島嶼歸屬,成為不同國家的領土,而斯瓦爾巴群島就像一個無家可歸的孩子,完全沒有自立的能力,只好成為各國眼中的肉,誰都想要他,但又不能獨自擁有。

因此,所有想要分一杯羹的國家必須通過談判達成一項雙方都能接受的條約來分享這片土地,即《斯瓦爾巴德條約》。

通俗點說,作為籤約國之一的中國所有公民,都可以在歐洲這片小小的土地上進行正常的活動,比如2004年中國在斯瓦爾巴群島的北極黃河站,這是世界上第八個在斯瓦爾巴群島上的北極考察站。

《斯瓦爾巴條約》是1920年制定的。眾所周知,1920年的中國正處於北洋政府時期,自身的國內形勢已經夠糟糕了。怎麼會想到要籤署北極地區的領土條約呢?

籤署了一項混亂的條約。

當時是法國政府邀請北洋政府在法國巴黎籤署《斯瓦爾巴條約》,而法國政府邀請北洋政府籤署《斯瓦爾巴條約》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國人多。

按照傳統的條約規定,一個條約必須達到一定數量的國家和一定數量的人口,條約規定範圍內國家的人口必須佔世界總人口的一定比例,因此作為人口大國的中國被邀請參加這個看似與中國無關的籤約大會。

聰明的東道主法國在邀請了人口大國中國之後,條約輕鬆達到了生效的條件,而同時自己又沒有損失什麼,反而讓未來的中國感謝法國當時的邀請,真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當時邀請北洋政府也不知道說什麼好,反正就是去了,也沒有什麼損失,既不需要割地賠款,也不會得罪國家,而且前面還可以有一個永久的歐洲國家,何樂而不為呢?然而,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該條約毫無用處。

國內戰亂不斷,財政赤字,民不聊生,哪裡有精力去研究這個遠在歐洲又極度寒冷的地方,更別說與其他國家一起開發這片土地,尋找這裡了。"寶貝",能保護好國內的寶貝就已經很不錯了。

當時,在《斯瓦爾巴條約》上簽字的中國人是段祺瑞。段祺瑞是當時北洋政府的實權人物,也是後來的孫中山。"護法運動"的主要對象。當時的段祺瑞怎麼也不會想到,80多年後,中國會非常感謝他當時的籤字,讓中國跟上世界發展的步伐,在科考上不落後於世界。

偶然的英文文獻造就了中國科學站、黃河站

21世紀初,中國還不知道中國早在1920年就具備了建立北極科考站的資格,但中國科考人員還在擔心中國在北極圈沒有立足之地,擔心中國的科研事業落後於世界。

直到有一天,有一個人在意外中發現了一份英文合同,發現中國其實是斯瓦爾巴群島締約國的一員,中國的科學考察隊站起來了!中國科考站黃河站在斯瓦爾巴群島上迅速站穩了腳跟。

成功建立的北極黃河站不僅是我國在北極建立的首個科考站,也是全球極地科考中最大的空間物理觀測點。在這裡,中國有更廣闊、更強大的平臺去破解空間物理、空間環境探測等諸多學科的奧秘。

同時,也使我國能夠更加全面、同步地對南北兩極的極光進行跟蹤研究,為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武器。

如果說斯瓦爾巴是歐洲的中國。"領土"還不如說斯瓦爾巴是中國研究世界科學的空間站,因為《斯瓦爾巴條約》的存在,讓這個慢慢恢復實力的國家有了施展實力的"土地"。

"領土"的意義不能僅限於擁有它、使用它,更要升華到用好它。斯瓦爾巴群島對中國人永久免籤,讓中國人完全自由進出,並不是真正實現中國旅遊團去那裡大規模旅遊,而是讓中國的科研團體在那裡毫無顧忌地擁有自己的空間站,義無反顧地研究學術,推動中國科學的發展,這才是最大的意義

保護它。

斯瓦爾群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北極熊、北極狐和馴鹿在陸地上行走,也有各種魚類在大海中遊弋,但人類的無情掠奪讓這個原本冰封的世界逐漸失去了活力。這也是人類的領地,我們需要像保護自己的家園一樣保護它。

因此,近年來,環保的呼聲越來越高,挪威政府也越來越重視,現在斯瓦爾巴正在把環保作為一切活動開始的前提。

斯瓦爾巴既是北極圈的土地,也是條約內的中國領土,我們必須以身作則,責無旁貸地保護我們的領土,讓我們有資格自由出入這片土地,在這裡自由生活!

文/南宮琴

這裡是《藤家家的家》,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

相關焦點

  • 我國有一個歐洲領土?你知道在哪裡嗎?無需籤證,自由出入
    中國還有一塊遠在歐洲的領土,你知道嗎?大家一定覺得是不可能的,因為大多數人都知道中國的領土是聚集在一起的,就算是有一些脫離大陸的小島,也是離中國領土非常近的,怎麼會有一塊領土在歐洲呢?但事實是,中國真的有一塊領土在歐洲,中國人不用辦籤證就可以隨意出入.
  • 美國政府宣布正式退出《開放天空條約》!川普還計劃再將89家中企...
    條約參與國可按規定對彼此領土進行非武裝方式的空中偵察,包括美國、俄羅斯在內的35個國家籤署了這一條約。正如美方在其他軍控條約上的舉動一樣,美方破壞《開放天空條約》是故意行為。美方的選擇並沒有使歐洲、美國及其盟友的安全從中受益。俄方希望《開放天空條約》現有成員國能夠嚴格履行其職責,保證其領土接受偵察並且不向非成員國的第三方國家移交其偵察飛行的相關資料。俄方正在觀察條約其他成員國的言行是否一致,並將在俄羅斯及盟友的安全利益基礎上作出適當決定。
  • 因為找個女性當國王,英國丟失了在歐洲大陸最後一塊領土
    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繼位,成為英國女王。1901年,維多利亞女王去世,一共在位64年。她在位的這段時間是英國最輝煌的時代,因此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這個時候的英國稱為了世界霸主,各項實力都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不過維多利亞女王雖然開創了一個輝煌時代,卻讓英國丟失了在歐洲大陸上最後一塊領土。我們看一下具體原因。
  • 不吹不黑,談談為什麼是清朝奠定了現代中國的領土
    領土範圍一旦劃定,如果沒有新的符合國際法的條約被提出,並被國際普遍認可,一般來說受國際法保護,不得輕易更改。為什麼要先說領土的概念呢?就是為了解釋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古代的疆域在近代國際法的概念下,是沒有任何法理依據和參考價值的。比如漢朝、唐朝、元朝,這些朝代的疆域都不具備領土意義,只是類似勢力範圍的存在。
  • 圖說《色佛爾條約》,奧斯曼帝國是怎麼被英國解體的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龐大的協約國艦隊耀武揚威地駛入土耳其海峽金角灣。協約國佔領軍總司令騎著高頭白馬,以徵服者的姿態不可一世地進入奧斯曼帝國的國都伊斯坦堡,末代奧斯曼蘇丹默罕默德六世匍匐在馬前,等待協約國的判罰。鴉片戰爭後的百餘年是中國最屈辱的一段歷史,然而落後就要挨打的法則不僅適用於中國,對大陸西岸的奧斯曼土耳其同樣奏效。
  • 蘇聯承諾歸還中國領土?翻譯錯了!談判40年中國終於收回1.5個島
    直到2004年10月14日,中俄兩國籤訂了《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徹底解決了兩國的邊界劃分問題,其中一項重大成果是中國通過談判,從俄羅斯要回了1.5個小島。1858年籤訂的《璦琿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性失去領土最多的條約,總共割走了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100萬平方公裡土地。1864年籤訂的《中俄堪分西北界約記》,割佔了中國西北44萬平方公裡土地。
  • 這片領土曾經是中國的,比兩個臺灣省還大,日俄都想要這片地
    在而今的中國版圖上,是沒有嚴格意義上太平洋出海口的,都被所謂的第一、二島鏈圍住。可在中國的歷史上,卻並非如此。有一塊原來的中國領土,就可以稱之為中國最絕佳的出海口,戰略意義非凡。此處中國領土位於黑龍江出海口的東部,東面和北面臨鄂霍次克海,西隔韃靼海峽及涅韋爾斯科伊海峽與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相望,南面與日本北海道相對。
  • 新中國成立後收復了哪9塊領土?其中一塊領土相當於176個澳門
    新中國成立後,與蘇聯重新籤訂條約,規定不遲於1952年末,蘇聯無條件歸還所有權利和財產給中國。1955年5月31日,蘇軍全部撤離回國後,該港才歸我人民海軍管轄至今。黑瞎子島又稱撫遠三角洲,位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撫遠市黑瞎子島鎮,地處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銀龍島、黑瞎子島、明月島等島嶼組成,面積為335平方公裡,是中國的固有領土。
  • 補課:中英《南京條約》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就在南京下關的江面上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毒害國人的鴉片(圖片來源:當代海軍微信公眾號)1842年8月29日清朝政府派欽差大臣與英國代表在南京籤訂了中英《南京條約》《南京條約》共有十三款,主要有以下幾點:(1)中國割讓
  • 阿拉斯加是如何成為美國領土的
    如果我們翻開世界地圖就會發現美國的領土明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位於北美洲中部的一大塊,與這一大塊領土隔著加拿大在北美洲最北端還有一塊飛地。事實上美國的領土不只這兩部分:美國還有夏威夷、關島、波多黎各、北馬裡亞納群島、美屬薩摩亞、美屬維京群島等遠離本土的飛地。不過這些飛地的面積大多較小,所以往往容易被忽略。美國最大的飛地就是位於北美洲西北端的阿拉斯加。
  • 為什麼說永寧寺碑是黑龍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的歷史見證?
    黑龍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早在唐朝,中央政府就在那裡設置了黑水都管府,建立了統治的行政機構。元朝時期該地區屬於遼陽行省之水達達路和開元路的管轄。為了紀念歷次巡視的功績和肯定黑龍江流域是明朝管轄的領土,亦失哈奉明成祖之命在1413年第三次巡視奴兒於都司,在距黑龍江出海口一百五十公裡的特林地方的一處石崖上修建了一座永寧寺,並立了一塊紀念石碑——《敕修奴兒永寧寺碑汜》。1433年第十次巡視時,發現所建的永寧寺已經倒塌,亦久哈重建了永寧寺,又豎立了一塊《重建永寧寺》石碑。
  • 清朝末年到民國時期,中國都丟了哪些領土,都是因為什麼?
    從1912年開始就無中央政府駐軍,無實際控制,唐努烏梁海地區原屬於我國領土的一部分,1921年在蘇聯的策動下宣布"獨立",1944年為蘇聯兼併,位於外蒙的西北,北至薩彥嶺,南到唐努山,是一個群山環抱的盆地,面積17萬平方公裡,1913年人口統計為52300人,以烏梁海人為主。1913年10月13日,西藏、英國和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北洋軍統政府)的代表在西姆拉舉行三方會談。
  • 《視聽表演北京條約》4月28日生效(附:全文)
    《視聽表演北京條約》(《北京條約》)是關於表演者權利保護的國際條約,該條約賦予了電影等作品的表演者在已錄製和尚未錄製表演中的經濟權利以及某些精神權利。這一條約的締結和生效,對於完善國際表演者版權保護體系,推動世界各國文化產業特別是視聽產業的健康繁榮和可持續發展,促進包括中國在內的、具有悠久文化歷史的發展中國家傳統民間表演藝術的發展,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 該地區原是中國領土,後被迫分離,其中百分之九十的人口為果敢族
    西方列強通過工業革命,開始了對外擴張的道路,中國成為了他們眼中最大的一塊「肥肉」。清朝末年,我國丟失了大片領土,其中包括江心坡、南坎、庫頁島等地,果敢也是其中之一。果敢全稱為「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為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其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的雲南省。
  • 1728年,雍正為何籤訂《恰克圖條約》,割讓1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明明是贏得戰爭的勝利,在《尼布楚條約》中還要把土地讓給沙皇俄國。自認為自己世界最強,結果卻讓中國陷入一百多年的屈辱歷史。《尼布楚條約》是在1689年,康熙決定籤訂的。康熙可是十分大方,將尼布楚地區讓給沙皇俄國不說,連領土劃分的分界線都沒有說清楚,給日後沙俄的進一步擴張留下來重大隱患。康熙過後,下一任皇帝是雍正。
  •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Molotov–Ribbentrop Pact) 籤署80周年
    8月21日,當所有人都明白,談判已經陷入絕境的時候,蘇聯領導層同意了之前柏林提出的關於派遣德國外長前往莫斯科籤署兩國互不侵犯條約的建議。雙方於8月23日夜至8月24日期間,匆忙籤署了已經起草的文件。1939年9月28日,在約阿希姆·裡賓特洛甫第二次造訪莫斯科期間,雙方籤署了《蘇德友好與邊界條約》。該文件重新劃定了蘇聯的西部邊界。
  • 離中國最近的美國領土,馬裡亞納群島——幾易其主,如何成為美國...
    美國跟中國隔著一個太平洋,相距上萬公裡,但那是美國本土,美國的一處領土距離中國最近僅有2500公裡左右,而距離美國本土卻高達8500公裡,即便是距離夏威夷也有5000公裡,這就是今天要說的——馬裡亞納群島。 馬裡亞納群島是位於西太平洋一系列火山和上升珊瑚構造群島,陸地總面積734㎞ 。
  • 全球都想得到的一塊地,比我國領土面積還大,日本早已經動手
    這裡我們要說的是南極洲,它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卻也是全球最想得到的一塊地,這裡比我國領土面積還大。首先按照南極洲公約的描述,它是屬於全人類的共同財產。南極洲俗稱第七塊大陸,因為他是人類最後一個發現的大陸。南極洲地域遼闊,總面積相當於我國總面積的兩倍。目前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南極洲的面積正在縮水,說不定在人們沒有登上南極洲之前它已經開始再慢慢融化,之前的面積甚至更大。
  • 世界第一大領土大國俄羅斯,邊界接壤國家數量竟然比中國少
    ,雖然長年處於北寒帶氣候區,但是由於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是北極圈內唯一終年不凍港芬蘭芬蘭是位於俄羅斯西北部一個國家,也是北歐五國之一,與俄羅斯邊界1265公裡,芬蘭國土面積33多萬平方公裡,因境內湖泊眾多,也被稱為千湖之國愛沙尼亞愛沙尼亞位於俄羅斯西部,曾是蘇聯加盟國之一,於1991年宣布獨立,俄羅斯與愛沙尼亞邊界長度294公裡,面積四萬多平方公裡
  • 中國至今還有哪些領土沒有被收回?佔領我國領土的國家有多少?
    中國至今還有哪些領土沒有被收回?佔領我國領土的國家有多少?文/九月讀史在秦朝之前,我們中國還處於諸侯分封時代,廣闊的土地上分散著大大小小的國家,最多的時候一共有上百個國家,這是因為在夏商周這三個朝代,我們的生產力不夠,所以人口不夠,地廣人稀,而且交通不便,統治者根本無法統治這麼大的國家,所以只能分封出去,而到了戰國時期,經濟文化科技爆炸式的發展,已經具備了統一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