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2013年「央視財經50指數」樣本股調整名單在京公布,經過極其嚴格的遴選,伊利股份從2400餘家企業中勝出,最終入選與道瓊指數、金融時報指數、日經指數等一起躋身於全球主流媒體指數之列的「央視財經50指數」。
該指數是由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聯合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五大院校,以及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等專業機構共同評價遴選的中國第一支由權威媒體發布,在交易所上市的指數。五個評選維度「成長、創新、回報、公司治理、社會責任」分別代表了資本市場有序健康發展的核心主題。此指數的開發,旨在為資本市場樹立標杆,同時引領上市公司更加關注可持續發展能力。而伊利股份也是繼入選「上證50指數」、「中證100指數」、「中華120指數」等之後,入選全球主流媒體指數,不僅充分證明了伊利股份的「含金量」和投資價值,而且正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
多指標顯示,伊利等中國乳企正在全球崛起
就在此前,本月16日最新出爐的荷蘭合作銀行《2013全球乳企20強》報告中,最大的變化是,2008年以前,全球乳業15強中看不到中國乳企的身影。而今年,伊利位列12,蒙牛位列15。上月發布的2013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中,伊利列行業第一。
逆勢上揚,漂亮數字背後的戰略源動力
在看到中國企業全球精彩表現的同時,另一個側面我們不得不注意到,目前,中國經濟增速逐漸放緩,經濟下行的壓力增加,各行各業均在尋求行業改革,以搶佔新一輪發展的主動權和制高點。乳製品行業作為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重要產業,同樣面臨著成本上行的壓力,乳企的盈利能力正在經受巨大考驗。在此狀況之下,伊利仍然連續多年保持了營收和利潤的持續穩定增長,並在良好業績的推動下,完成了上市以來市值700倍的飛越,股價近百倍的增長,累計分紅16次,分紅金額近16億元。
仔細分析不難發現,伊利今日的「成功模式」與昔日的「戰略制定」不無關係。多年前,伊利就前瞻性地實施了「五年三步走」的產業發展戰略,從而提前實現了產業鏈上、中、下遊的平衡穩健發展和產能布局與產品結構的雙重升級。也正因此,目前的伊利各產品線百花齊放,無論是針對「乳糖不耐症」研製的「營養舒化奶」,還是根據《中國母乳資料庫》研製的更適合中國嬰幼兒成長發育的「金領冠」等「雙高」產品都在持續釋放產能。就在不久前,伊利與美國DFA(Dairy Farmers of America) 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真正將觸角伸向全球;隨後,亞洲最大乳業研究機構——內蒙古乳業技術研究院也正式落戶伊利,作為技術服務平臺,將加速乳業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促進乳業產業集群的成長,並成為國內乳業首家科研成果轉化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伊利等中國乳企將成為全球乳業的中流砥柱
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伊利突破瓶頸,率先完成了產業升級,並摸索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路」,這不僅有助於企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也在國內的投資市場內樹立了模範樣本。正如現場專家所言,「伊利股份能夠入選央視財經50指數新樣本股,得益於其在投資市場的優異表現,而究其根本,則是企業前期的戰略制定到位,「謀定而後動」的必然結果」。而荷蘭合作銀行則在《2013年全球乳企20強》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乳企將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全球乳業的中流砥柱」。(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