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要知行合一,父母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是很不合適,且沒有必要的。
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家庭,爸爸非常嚴厲,說一不二,基本不商量,母親很柔和,習慣遷就孩子。孩子問題很多。在父親面前極其乖順,父親任何要求立即執行,即使有些過於嚴苛的要求。在母親面前,孩子極其固執,母親說什麼基本不聽,為所欲為。
所以,他是否聽話,完全取決於父親是不是在場。如果父親在場,他就是乖寶寶,父親不在場,他就各種鬧騰。他在父親那裡過度乖順,所造成的壓力,很多時候都釋放到母親身上,這種模式其實並沒有什麼好處。
之所以很多人推崇這種一個黑臉一個紅臉,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沒有認真地思考過教育,不懂得如何很好的處理孩子的情緒,也不清楚什麼是真正的「溫和而堅定」。
很多人都聽過「溫和而堅定」這種說法,但是大多數人,沒有想過怎麼去做。但彆氣餒,先了解2個觀念、再掌握3個要點,你也能循序漸進、熟能生巧,對孩子做到溫和與堅定哦!
什麼是溫和且堅定的教養?
又稱為正向教養,在親子關係中,爸媽對孩子通常像是天秤的兩端:太嚴厲或太溺愛,這是缺乏溫和與堅定的緣故。例如,對嚴厲的父母來說,管教方式常缺乏溫和,而溺愛的父母則少了堅定。如果要實行正向教養,則溫和、堅定都必須融入日常生活中。
為什麼要做到溫和堅定這麼難?
在生活中,你與孩子是否常出現這些情形?看電視、玩玩具、吃飯,這些要怎麼進行、多久內要完成,爸媽會定出一套自認合理的規範。大一點的孩子會希望照自己的意願走、出現親子抗爭;小一點的孩子就用哭鬧來表達不滿。
另一種情況是,爸媽設定了規範,卻因耐不住孩子哭鬧而妥協。例如全家出門吃飯,孩子卻還想玩,因此撇頭、揮掉食物、哭鬧,爸媽為了制止孩子於是妥協。孩子遊走在邊界、知道規範是可以攻破的,爸媽的原則就更難堅持了。
對爸媽來說,教養看似只能嚴厲或妥協,有但事實上,還是能採取中間值的。
溫和堅定要怎麼同時實行?先了解2觀念
1. 不溺愛
溫和對許多人來說,就是柔、不發脾氣、不指責,儘量避免讓孩子有失望或生氣的情緒。但這通常難以拿捏,就形成了溺愛:給予太多自由且沒有規範。溫和的意思,更正確的解釋是對孩子的尊重;即使孩子覺得失望或生氣,也能接受尊重他們的感受,並相信孩子有能力去面對和處理。
2. 不嚴厲
有些爸媽將堅定誤解成用界線來約束、控制或懲罰孩子,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希望能藉此保護他們、並培養他們的社會化。但這種情形下,孩子就會出現反抗、叛逆,且加深親子間的權力爭鬥,出現反效果。但堅定的意思,是爸媽對自己、當下情境的尊重,堅持、同時不帶有情緒地讓孩子解你的界線。
為什麼溫和堅定的教養這麼難,3步驟做到溫和且堅定
1. 讓孩子知道爸媽了解我的心情
剛開始實行時,孩子會發現慣用招數失敗,怎麼一直攻不破媽媽的界線時便會哭鬧生氣!但這時爸媽一定要hold情緒,尊重孩子的反抗,並不斷說出媽媽知道你現在不想吃飯、媽媽知道你現在還想玩,讓孩子知道你懂他的心情。
2. 持續你的溫和堅定
爸媽可以同理孩子的情緒,或暫時帶哭鬧、生氣的孩子離開現場,進行安撫。但是,記得要繼續溫和、堅定地告訴孩子你的界限現在應該要吃飯了,持續讓孩子了解,媽媽的界線已無法用哭鬧輕易攻破。
3. 接受孩子的爆炸情緒
面對鬧脾氣的孩子,爸媽情緒難免受影響,但記得要情緒平穩,給予孩子宣洩情緒的空間,待心情平復後給他/她一個擁抱,畢竟在孩子世界中,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失落感是很大的。孩子宣洩情緒後,對於爸媽的界限也較能接受。
爸媽的堅持,孩子會有所轉變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你的內心始終有原則,孩子也會長成內心有原則,且自制力強過大人。因為他知道,耍賴哭鬧都沒用,該做的始終要做。
你一年一年給孩子更多的自由,孩子也能感覺到自己內心慢慢長大,你始終陪在孩子左右,孩子也知道遇到任何困難,父母始終是港灣。
聲明:文章來源於(鴿子醫生育兒),如圖文涉及侵權,請聯繫(2864374290@qq.com)處理。(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本公眾號系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