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港片武俠銀幕上,徐克和李連杰的組合風靡一時,一部《黃飛鴻》開啟了李連杰的動作巨星之路,也成就了徐克的武俠夢,同時開啟了90年代香港電影武俠熱潮。
然而除了徐克之外,李連杰還有一位老搭檔—程小東。
1992年,程小東執導,李連杰主演的《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所飾演的令狐衝一角受到觀眾廣泛好評,被金庸評為:「在令狐衝的扮演中李連杰的形象氣質最佳。」
這是二人的首次合作,程小東天馬行空的武打設計,加上李連杰飄逸灑脫的動作風格,成就了又一部武俠經典之作。
而當時的香港演藝圈非常的黑暗,許多藝人都被迫拍戲,沒有人身自由,李連杰也不例外,更何況還是個內地人。
因不滿嘉禾的壓榨,與程小東和合作完之後便離開嘉禾,同年與元奎一起創立「正東影業公司」,獨立製作電影。
雖然正東公司成立僅三年,卻拍了多部佳作如《方世玉》、《精武英雄》《中南海保鏢》等,至今無人超越,廣為流傳。
90年代,亞洲市場能夠與成龍並駕齊驅,只有功夫皇帝李連杰,而且東南亞和韓國更是李連杰獨佔鰲頭,可知票房號召力有多強。
論實力與背景永盛是唯一可以與嘉禾匹敵的,資源豐富,鬼才導演王晶、「雙周一成」中周潤發和周星弛都在旗下,可謂兵強馬壯。
1993年,考慮再三之後李連杰便與永盛籤約,三年六部片酬7200萬港幣,同時永盛允許李連杰正東電影參與製作,並與其平分票房與收益,給出了滿滿的誠意。
一開始,是與王晶合作拍了《黃飛鴻之雞鬥蜈蚣》、《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反響不錯。
直到1995年,程小東加入永盛,並帶著奇幻動作《冒險王》找上李連杰,才有了二人的二次合作。
《冒險王》集結了素稱「香港第一美人」關之琳、亞洲帥哥金成武、玉女掌門人楊採妮、羅家英和江思成、功夫打星周比利、周兆龍,可謂陣容強大。
永盛投入了大額資金和人力,但電影接近尾聲時,忽然一天永盛片場倉庫突發大火,把拍攝好的電影底片燒掉了一部分,向華強勃然大怒,但是只能吃啞巴虧。
由於片長不夠,之後召集編劇重新在香港編織一個故事,集結一眾演員又補拍了一條現代線,變成了一部穿越時空的冒險故事。
於1996年2月10日賀歲檔上映,收穫1385萬港幣,全亞洲票房1.1億人民幣,由於連拍二次的緣故,也只能挽回損失,並不賺錢。
多年以後,永盛將倉庫中的底片拿出來重新進行剪輯後,拿到法國電影節上映,所以被稱為「國際版」。
於是乎就有了兩個版本的《冒險王》。
1996年上映的講訴了香港小說家周時傑(李連杰飾)與妻子莫妮卡(關之琳飾)的關係陷入僵硬狀態,鬧著離婚。
而《冒險王》是周時傑鬱悶之下寫的民國時期的長篇小說,想像著自己是裡面的英勇無畏的冒險王,而妻子是狠心毒辣的日本特務加美子,藉此宣洩情緒的時空穿越故事。
而國際版的《冒險王》是一條單行線,講訴了民國時期,冒險王和徒弟包心菜受龍將軍委託,追查唐三藏西天取得真經今下落不明的無字真經。
得知線索後在日本大使館遇到神秘女子加美子,後兩人又一路追查到某日報社,遇到一系列的冒險故事。
雖然片長只有88分鐘,卻保留了原始劇本的風貌,更具觀賞性。
而1996年上映的補拍版片長91分鐘,在現代與民國兩條線來回穿越,結合的天衣無縫,毫無違和感,可以看出就算是臨時抱佛腳,也非常用心和專業。
《冒險王》是李連杰多產時期的最後一部電影,影片雖有抄襲好萊塢大片《奪寶奇兵》的嫌疑,但編劇卻另闢蹊徑的創造了兩段縱橫交錯的時空故事。
對於當時剛剛起步香港電影特效而言,裡面的電腦特效技術,在視覺方面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影片並沒有像《精武陳真》、《中南海保鏢》一樣設計許多室內近身格鬥,而是加入了九節鞭、飛筆等各種獨特兵器,眾多兵器的巧妙運用,讓影片更具觀賞性。
多年以後,李連杰談到《冒險王》的拍攝之路,仍心有餘悸,笑成「片名沒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