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與我國接壤的瓦罕走廊,為何沒有修公路,我們來了解一下
我國有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在全球位居土地面積第三位,有14個陸上鄰國,而遠在中亞的阿富汗和我國也是接壤國家。阿富汗,面積約64.75萬平方公裡。阿富汗地處東亞、西亞、中亞和南亞的匯聚之處。阿富汗和我國之間有一條狹長的走廊,走廊的南面則是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地區,北面是塔吉克斯坦。這條走廊的東西兩邊則連通了我國和阿富汗,這條走廊的存在,才使得阿富汗成為我國的鄰國之一。瓦罕走廊是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當年唐三藏西天取經就是走的這條路,而且早在漢唐時期,中原王朝的勢力就已經滲透到了此處,甚至到了清朝末年,這塊地方都是屬於我國的。
大多數國家的國界線都比較規則,那麼瓦罕走廊這樣特殊的地方是如何形成的呢?乾隆年間,清政府在平定準噶爾後,統一天山南北,鞏固了帕米爾在清朝版圖中的合法地位。19世紀隨著英國在南亞以及俄國在中亞的擴張,英俄兩國反覆爭奪阿富汗,在勢均力敵的前提下,雙方只能坐下來與對方談判。為了避免發生衝突,兩邊的勢力範圍之間需要劃定一個緩衝區,於是阿富汗和瓦罕走廊成了緩衝區。
此時的瓦罕走廊並不屬於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俄國、英屬印度之間任何一方,而是大清帝國的領土。瓦罕走廊,全長400多公裡,這條走廊位於帕米爾高原之上,多是高原山地地貌,氣候惡劣,人煙稀少,這裡相對平靜,因此很多阿富汗人來此避難。
瓦罕走廊在冰雪蓋頂的群山包圍中,坐落在世界偏遠的角落。每年除夏季六、七、八三個月以外,均大雪封山,人跡罕至,除了巡邊人員和生活在這裡的牧民,幾乎沒有人從這裡經過。除了中國境內有部分公路外,其他大部分地區也幾乎沒有公路或鐵路覆蓋。
如今歷史已成往事,淡去了戰爭時期的硝煙瀰漫,瓦罕走廊仍然是華夏文明與西方文明溝通的重要橋梁。
對此大家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