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將錢桂仁:4次策劃投降清朝,後被太平軍打死

2021-02-07 歷史寫實

1862年5月,英王陳玉成年輕單純,被苗沛霖誘捕,遭凌遲處死。陳玉成死後,洪秀全為防止李秀成一家獨大,開始大規模冊封諸侯,前後封王2700餘人,常用漢字3000表示壓力很大。2700位王爺,如何取名就成了難題,畢竟常用漢字就3000多,有些貶義詞還不能使用。

辦法還是有,2700位王爺是前後冊封,一個死亡,後一個補上就是了。例如,本文主角:比王錢桂仁,就是個「替補」。比王,之前是伍貴文——蘇州8大降將,刺殺慕王譚紹光的罪魁禍首之一,後被李鴻章殺了。

前一個比王投降被殺,錢桂仁頂上,但他更狠。錢桂仁:4次策劃投降清朝,後被康王汪海洋斬落馬下。

錢桂仁,安徽桐城人,與太平軍頭號叛將程學啟是老鄉。1853年6月,胡以晃、賴漢英率兵西徵長江中遊,攻取安慶,經略皖南腹地。此時,錢桂仁與兄長錢百春前來投靠西徵太平軍,後隸屬李秀成麾下。不久,錢百春叛變投降,擔任守備(排長)。

兄長投降清朝,錢桂仁則繼續留在太平天國效力。1861年初,李秀成率軍東徵蘇常,建立蘇南根據地,錢桂仁則擔任常熟守將,配合侯裕田守城。不久,侯裕田調回太平,錢桂仁擔任守城主將,開始了投降事宜。

錢桂仁策劃投降,原因眾多,導火線則是科舉考試。鎮守常熟時,錢桂仁以「四書五經」命題,違背洪秀全旨意,觸犯拜上帝教教義,遭到斥責,非常不滿。

1861年11月,李秀成率軍攻打杭州,抽調蘇州、太倉、無錫、常熟、崑山等地軍隊增援前線。錢桂仁認為時機成熟,於是策劃第一次投降。錢桂仁找來常熟大地主徐少蘧,讓他去聯絡江蘇巡撫薛煥,表示願意歸降朝廷,協助官軍剿滅「賊寇」。

為表示投降誠意,錢桂仁暗中聯繫蘇州、太倉、崑山等地動搖分子,「約蘇州、太倉、崑山各城,聯為一氣,同時獻地投誠,如有意見不協者,眾共誅之。」可惜,錢桂仁失算了。

李秀成得知後方基地不穩定,將杭州軍務交給堂弟李世賢主持,本人則星夜兼程,趕回蘇州大本營,坐鎮指揮。李秀成一回來,蘇州、太倉、崑山等地「動搖分子」不敢輕舉妄動,錢桂仁投降一事無果而終。

1862年10月,忠王李秀成親率13王爺20萬大軍從蘇州返回天京,參加雨花臺之戰,錢桂仁又策劃第二次叛變,並與郜永寬等聯手。錢桂仁還是讓徐出馬,去聯絡江蘇巡撫李鴻章,謀劃獻上常熟、蘇州。此時,淮軍接頭人是程學啟,也就是他老鄉。

錢桂仁、李鴻章、程學啟三位老鄉「協作」,蘇南基地再次遇到危險。雨花臺之戰後,李秀成本想執行「進北攻南」作戰方案,卻因蘇南大本營告急,不得不返回處理。12月底,李秀成回到蘇州,逮捕李文炳、徐少蘧,當眾斬殺。

此時,駱國忠叛變投降,獻上常熟,錢桂仁乘機「甩鍋」,躲過一劫。李秀成也知道錢桂仁心懷二心,但考慮到他手中兵馬眾多(3萬左右),也不好動手,故而不發作。

1863年12月,納王郜永寬、比王伍貴文等誅殺慕王譚紹光,獻上蘇州投降。結果,李鴻章背信棄義,宴會上處死「蘇州八叛將」,還屠殺城內放下武器的太平軍4萬餘人,此為蘇州殺降事件,受到輿論指責。

八大叛降死後,李秀成上奏天王,冊封錢桂仁為比王,給他加官進爵。但是,錢桂仁並未感恩戴德,而是繼續策劃第三次投降。當然,結果還是以失敗告終,因為他遇上了對手。

受封比王后,李秀成讓他去協助鎮守杭州、餘杭,配合陳炳文、汪海洋。此時,錢桂仁暗中聯絡杭州、餘杭等「動搖分子」,謀劃獻城給左宗棠。誰知,汪海洋是個狠角色,有投降傾向者,全部被處死,懸掛首級於城上。如此,錢桂仁畏懼,暫時停止活動。

1864年3月,陳炳文、汪海洋決定撤出杭州、餘杭,轉戰江西、福建徵集糧食,再返回天京參戰,解除京師之圍。錢桂仁得知消息,第四次策劃投降。如此,搞笑的一幕出現了。

太平軍主力撤退後,錢桂仁帶著本部兵馬跪在道路兩旁,「請求」湘軍接受投降。左宗棠為擴充勢力,同意錢桂仁投降,還上奏朝廷,授予他四品都司職務,相當於團長。

第4次策劃投降成功,錢桂仁立刻改名為「安邦」,表示對大清忠心耿耿,為朝廷剿滅太平天國,建立戰功。當然,錢桂仁不能「安邦」,連自己性命都保不住。

1866年1月,汪海洋率太平軍主力與左宗棠湘軍在嘉應州決戰。錢桂仁立功心切,跨上戰馬,奮勇衝殺。叛徒衝鋒,太平軍格外憤怒,於是圍攻錢桂仁,將其斬落馬下,割下首級。

錢桂仁被殺,太平軍算是報了仇,士氣高漲。可惜,戰鬥關鍵時刻,叛徒丁太陽告知清軍康王汪海洋位置,原太平軍降將黃少春指揮所部「洋槍隊」朝著黃旗下齊射,汪海洋被擊中頭部,陣亡沙場。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相關焦點

  • 太平天國比王千歲:4次策劃降清,後被汪海洋斬落馬下
    比王,前伍貴文——蘇州八大降將之一,刺殺慕王譚紹光,後被李鴻章殺害。先前被殺得比王還慘,錢桂仁頂上,但他更狠。錢桂仁:4次密謀要投降清朝,都被康王汪海洋斬落。錢桂仁,安徽桐城人,和太平軍的頭號叛徒程學啟是老鄉。1853年6月,胡以晃、賴漢英率兵西徵長江中遊,攻佔安慶,向皖南進發。這時,錢桂仁和他的兄長錢百春來到太平軍西徵處,後隸屬於李秀成麾下。
  • 太平軍叛將陳國瑞:500兵馬擊敗8千敵軍,後被清朝流放寧古塔
    天京事變後,拜上帝教信仰破產,太平天國眾多悍將失去了奮鬥之目標與動力,紛紛主動向曾經被視為「妖魔」的清王朝投降,以謀取一官半職。一般而言,叛降之將就應該夾著尾巴做人,老老實實幹活,安全度過餘生。但是,有些人總是按捺不住,作為降將,還非常囂張跋扈,結果要被清朝處死,要麼流放到黑龍江寧古塔,去冰天雪地裡待著。
  • 他是太平軍叛將的外孫,長大後卻憑身份肆意破壞中國領土,他是誰
    清朝末年,太平天國運動如火如荼,甚至一度打得清軍措手不及。而在鹹豐年間,太平軍叛將原太平天國納王的女兒卻嫁給了一位英國人。這位英國人就是當年協助李鴻章造洋槍洋炮,後來乾脆加入中國籍的馬格裡爵士。鹹豐八年畢業於愛丁堡大學醫科專業的馬格裡,以軍醫的身份跟隨英國侵略軍來到中國。
  • 李鴻章夠狠,兩頓飯局殺死5位王爺4位大將,4萬太平軍
    因此,19世紀70年代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幾乎都是李鴻章籤訂,包括大夥熟知的《煙臺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等。正因為如此,李鴻章給別人感覺就是「軟弱」、「缺鈣」。但是,李鴻章對內卻十分強硬,處事風格狠辣,曾用兩頓飯局殺死太平天國5位王爺、4位大將,殺死4萬士兵,一時成為各方關注之焦點。
  • 太平天國運動:八旗有4次機會崛起,但都被太平軍打斷
    入關不過50年,八旗貴族昔日雄風不再,清朝不得不依靠漢族地主,乾隆年間更是如此。1851年1月,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一向偏袒旗人的鹹豐帝,決定藉此機會歷練八旗貴族,讓其再次崛起。八旗貴族,有4次機會崛起,但都被太平軍打斷,漢族勢力崛起之趨勢不可逆轉。
  • 丁汝昌能投降,陳玉成能勸降,為何石達開主動投降卻被殺?
    清朝,也就是「清妖」,是赤色狗與白狐狸雜交之後代,《奉天討胡妖檄布四方諭》說道:「予細查滿韃子之始末,其祖宗乃一白狐、一赤狗,交媾成精,遂產妖人,種類日滋,自相配合,並無人倫風化。」是必要消滅之對象。這些上帝「子民」起初還能奮勇殺敵,後期則不行,他們大多投降清朝,換取性命安全。上帝「子民」投降或被俘虜,清朝則區別對待:該留則留、該勸則勸、該殺則殺,但大多被殺,且是凌遲處死,也就是割千刀。
  • 幾封清朝書信被發現,石達開投降之謎終被揭開
    在近代歷史上,石達開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物,比如石達開是太平軍裡面,最有才幹的王爺之一,但同時,因為天京之變以後,石達開的主動出走,分裂了太平天國,並在最後關頭,有投降清朝的嫌疑,因此,石達開也受到了譴責。不過,隨著幾封清朝書信被發現,石達開投降之謎也被解開,那麼,這些書信都寫了什麼內容?
  • 太平軍喋血常州,李鴻章與戈登協議:殺光兩廣老兵
    1863年12月,李鴻章宴會上誅殺郜永寬等8大悍將,並屠殺蘇州城內4萬已經投降的太平軍將士,此為「蘇州殺降」事件。起初,戈登很惱火,拿著手槍去找李鴻章單挑,堅決捍衛信譽。誰知,戈登得到李鴻章託赫德送來的7萬銀元後,不但沒了怒氣,還答應幫助淮軍徵討常州,繼續合作。
  • 20萬驍勇善戰太平軍,遭3萬清軍深夜屠殺:為何沒有一個人敢反抗
    在太平天國戰爭當中,李鴻章攻克蘇州斬首7萬太平軍俘虜,為何沒有人反抗呢?畢竟蘇州清軍才2萬多人。首先,忠王李秀成帶領1萬多人早前已經離開、蘇州去了天京。隨後,太平軍八王殺死慕王譚紹光以及其部下2000多人,帶領其他7萬太平軍向李鴻章投降。
  • 迪坑村之戰:太平軍下鄉徵糧,主帥被小兵一刀殺死
    太平天國運動14年,縱橫全國十餘省,前後相繼攻佔500餘座城市,若不是漢族地主曾國藩出山,清朝只能退回關外,繼續過著漁獵生活。14年中,雙方進行無數次戰鬥,經典會戰的有:長沙之戰、靖港之戰、湘潭之戰、嶽州之戰、田家鎮之戰、安慶會戰、寶慶會戰、三河之戰、雨花臺之戰,等等。
  • 被槍炮擊斃的太平軍戰將,馮雲山最有戲劇性,黃文金最可惜
    不過,他們失敗了,許多人被俘虜後成為清朝屠刀下的冤魂,如林鳳祥、李開芳、石達開、陳玉成、李秀成、林紹璋、洪仁玕、陳坤書,等等。被俘虜的太平軍戰將很多,而轟轟烈烈戰死沙場的也不在少數,有五位則是被槍炮擊斃,其中南王馮雲山最有戲劇性,堵王黃文金則死得有點可惜,在關鍵時刻掛掉了。
  • 太平軍悍將陳德才:率20萬兵馬救援天京,兵敗後服毒自盡
    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迅速席捲東南半壁,不到三年時間便已成功在南京建國,與清朝分庭抗禮,此後更是與清廷展開了長達十多年拉鋸戰。
  • 清朝能打敗人數百萬的太平軍,為何擋不住幾千人的八國聯軍?
    自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晚清軍隊在面對西方的軍隊時,每次都以慘敗而告終,便有人批評晚清當權者都是酒囊飯袋,軍隊更是不堪一擊連散勇團練都不如,當年太平天國百萬太平軍都被清朝軍隊剿滅,為何到了八國聯軍入侵中華時卻打不過幾千人呢?關於這個問題,我歸納晚清局勢之後,總結出三點原因,請大家品鑑。
  • 不喜歡招降的清軍,為何會對丁汝昌這個太平軍降將重用?
    而清朝後期出現過兩次招降意外,一個是太平軍韋昌輝的弟弟韋俊,因為他是早期投降清廷的太平軍高級將領,清廷想利用他做宣傳,所以沒有殺他,最後還的得以善終。 另一個就是丁汝昌,他原本只是一個極為普通的太平軍低級的軍官,在投降清廷後,不但沒被殺,後來還成為了清軍高級將領。這兩人算是比較意外的兩個人,不然以清軍的脾氣早就被殺了。
  • 太平軍攻取杭州:曾國藩見死不救,浙江巡撫王有齡自殺
    11月,李秀成大軍開始圍攻杭州,這是太平軍第二次攻取杭州。此時,杭州將軍瑞昌、浙江巡撫王有齡、提督饒廷選(曾在衢州城下吊打石達開)坐鎮城內,兵馬4萬餘,但戰鬥力堪憂,不是太平軍對手。此時,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節制蘇、皖、浙、贛四省軍務,卻拒絕發兵救援杭州,坐視王有齡敗亡不顧,太平軍第二次奪取杭州,城內官員被一鍋端。
  • 為何曾國藩寧可被罵屠夫,也要殺光太平軍?洪秀全這件事做得太蠢
    清朝時期最具影響力的一次農民起義,應屬「金田起義」,當年洪秀全在廣西桂平小縣帶著一群廣西子弟帶頭對抗清廷。隨著戰勢越來越大,洪秀全的太平軍一路攻城掠地,殺到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國。清朝為了穩住局勢,就派曾國藩負責剿滅太平軍,後來曾國藩為什麼對太平軍恨之入骨,寧願冒天下大不諱受百姓責罵都要殺光他們呢?
  • 明粉對清朝取代明朝不服氣:清朝是靠撿漏,還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有很多人對清朝取代明朝不服氣,認為,明朝是李自成滅亡的,清朝不過是撿漏,沒有吳三桂,根本無法入關一統天下。實際上,是李自成張獻忠等人撿了清朝的漏。 比如,高進庫順治五年,破叛將、廣東提督李成棟營數十、斬首萬餘。比如,馬寧,順治六年,「副將馬寧等豎架雲梯攻克此城,斬上他泰,生擒丁國棟、黑二,復克肅憶「米喇印、丁國棟反清最後被平定,馬寧「敘功加都督同知」。
  • 湘軍崛起之戰:太平軍兩次殲滅八旗,給曾國藩做嫁衣
    晚清漢族勢力崛起,得益於太平軍兩次大捷,給湘軍做了嫁衣。八旗不給力,清朝只能靠漢族綠營兵。乾隆年間,綠營也腐朽沒落,打仗靠臨時招募的兵勇,八旗、綠營已經不堪重任。 1851年1月,金田起義爆發。中平之戰,太平軍7人小分隊,衝上山頂奪取清軍炮臺,追著1000貴州綠營兵打,讓欽差大臣賽尚阿顏面盡失。為剿滅太平天國運動,鹹豐只能鼓勵地方辦團練,曾國藩湘軍在此背景下得以崛起。
  • 李秀成五位女婿:慕王娶女狀元,蔡元隆清後生6個孩子
    會王千歲投降清朝後,連續生了6個孩子,堪稱人生贏家。李秀成五個女婿,分別是誰呢?呤俐在《太平天國革命親曆紀》中說,李秀成一個女兒嫁給了外國人,一位英國商人。至於名字,呤俐沒有說。可以肯定的是,這位外國女婿及其所迎娶的李秀成女兒,肯定是善終。道理很簡單,列強享有「治外法權」,清朝可以追殺太平軍餘部及其家屬,但不敢對歐美強硬。除了這位外國人,呤俐還提到一位女婿,即是大名鼎鼎的慕王譚紹光。
  • 金田起義,太平軍戰鬥力為何強悍?4萬清軍為何不敵7000太平軍?
    這些人是第一批拜上帝會的堅定信仰者,金田起義時都義無反顧地參加了太平軍。洪秀全在象州縣搗毀大樟甘王祖廟後,有數千人投奔洪秀全,參加拜上帝會,這些人也隨著洪秀全起義。同時,當地天地會首領賴九召集博白、陸川縣天地會成員五、六千人到紫荊山投奔洪秀全,這些人成為了太平軍的重要力量。太平軍的骨幹力量,來自於貴縣的礦工30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