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悍將陳德才:率20萬兵馬救援天京,兵敗後服毒自盡

2021-02-23 歷史寫實

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迅速席捲東南半壁,不到三年時間便已成功在南京建國,與清朝分庭抗禮,此後更是與清廷展開了長達十多年拉鋸戰。從1853年定都天京到1872年太平軍餘部徹底滅亡,縱觀太平天國的整個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太平天國能夠在清軍的圍剿下成功建國,絕非偶然。

這支起義軍,它擁有一批有知識、有遠見的領導人,如洪秀全;還有一眾忠心耿耿、才能兼備的將領,如陳玉成、李世賢等人。它不是李自成式的起義。或許太平天國中也有很多別有用心的人,但一個政權的建立絕非兒戲,忠心又有才能的將領是不可或缺的,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這樣一位既忠心又有才能的將領——扶王陳德才。

陳德才,又名陳得才,廣西藤縣人,是太平軍名將英王陳玉成堂叔。1851年加入太平軍,隨堂侄陳玉成徵戰四方,後來被封扶王。1864年,天京陷落,兵敗後服毒自盡而亡。但令人疑惑的是,陳德才一生徵戰四方,究竟是怎樣的絕境,才會迫使他不得不採用服毒自盡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曾經叱吒戰場的太平天國扶王輝煌與低谷的一生吧!

1862年陳德才帶兵西徵,在一開始時,陳德才與張潮爵同守安慶,後調守戶州,安慶失陷時,陳玉成退守廬州,並命陳德才領導啟王梁成富、遵王賴文光、祜王藍成春等軍部遠徵西北,廣招兵馬。但直到這年年底,陳德才等人才渡淮河,自安徽潁州府西進河南。

從河南南陽進入陝西武關後,下令進攻西安省城,四月大軍已趕到藍田,前鋒直往西安,使得關、隴兩地守軍驚慌失措,急忙調軍。但此時,陳德才忽然接到陳玉成命令,讓他急速回歸,去救援廬州,如果陳德才回軍救援,將前功盡棄,可陳德才還是義無反顧的回去了。但當陳德才率領大軍趕到湖北棗陽、隨州時,陳玉成已被清軍抓住犧牲了。令人有所欣慰的是,陳德才軍隊雖退出陝西,但東自同州,西至華州、渭南,回民的民眾已到處起義響應太平天國的號召,陝、甘回民起義,從此開始了。陳德才最初招兵買馬的計劃可以說完成了一半,他們不再是獨自戰鬥。

在回援無果之後,這年秋,陳德才再次奉洪秀全的命令,領軍遠徵西北,繼續完成之前招兵買馬的計劃,壯大太平軍實力,以解天京之圍,限期兩年歸。十月份,陳德才領軍從湖北房縣竹谿縣一帶進入陝西地界,十二月,攻克興安府,勢頭大好,軍隊士氣高漲。而當時駐守在洋縣的藍大順川、滇起義軍們聽聞陳德才帶領太平軍部隊攻入陝西,特地派人前來歡迎。之後陳德才率軍離興安府,兵分三路,打算一鼓作氣,從紫陽、漢陰、石泉,長驅直入漢中,二月時已經抵達漢中府,兵臨城下,並與當地的川滇起義軍聯合抗擊清軍。當清朝從四川調兵來救援時,陳德才已將漢中府和城固縣都圍困起來。

八月,陳德才在漢中府油房街大敗來救援的清兵,清軍被迫退守青石關,損失慘重,之後更是連連敗退,漢中府和固城縣接連失守。為了鞏固打下的地方,陳德才分別在漢中郡城、洋縣、城固、西鄉屯兵駐守,加固城牆,整頓軍隊,又幫助農民犁田種麥,發展生產,儲備好軍糧,以防清軍突襲。

1863年十月,蘇州失陷,清軍圍攻天京,天王洪秀全急忙下詔,命令陳德才班師救援天京。陳德才奉詔,立刻動員,傳令拔營,急行軍,取道石泉、寧陝、鎮安、商州,走東路回師,而陳德才自己帶精兵先行。傳聞陳德才為了加快速度,命士兵執高腳牌, 上面寫到「急救天京」四個大字,使行人讓道。所以當陳德才的精兵都過了商州時,後面的大部隊還在城固、西鄉一帶行軍。

但噩耗不止於此,因之前的徵戰,這時候的皖北、江南的生產都因戰亂和太平天國起義破壞了,赤地千裡,顆粒無收,河南、湖北等多地都在鬧饑荒,陳德才的軍隊因為軍糧問題行軍困難,阻礙了救援的速度,一度被迫不能前進。陳德才只好決定等到秋收時,大軍再東下,先攻下尚算富饒的揚州,以便收集糧草,解天京之圍。但是,還等不到大軍東取揚州,天京已在六月陷落了!

1864年7月天京失陷,之後清朝派僧格林沁督師清軍攻打陳德才這支太平軍餘部。而陳德才的部下將領們在知道天京失陷、天王洪秀全去世及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後,人心渙散,軍心動搖。最後在11月份,陳得才在安徽霍山兵敗,大軍徹底崩潰,大批部將陸續向清軍投降,陳德才勢孤力弱,在聽聞身邊部將策劃把他擒送清軍投誠後,絕境之下的陳德才為了最終選擇了服毒自盡,保存了自己最後的體面和對太平天國的忠誠。

當初李秀成曾提議備糧以防清軍圍城,但洪秀全因花費太多拒絕了這個提議,致使天京無糧無草,難守也難救,太平天國可以說是亡於自身。但陳德才的死亡還是令人惋惜的,他這一生不負「德」和「扶」兩個字,忠誠為太平天國。

陳德才的死亡並不是太平天國叛亂的開始,之後內部也是矛盾不斷,最後是1872年,太平軍最後的餘部李文彩在貴州敗亡,太平天國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從1851年到1864年,太平天國真正存在的時間不算長,但它的意義是非凡的,它是由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農民起義,儘管最後失敗了,它反建反封的精神也永遠留存。

相關焦點

  • 太平天國扶王:率20萬兵馬救援天京,後服毒自盡而亡
    1857年5月,翼王石達開不顧天王與群臣請求,一言不合就是率10餘萬精兵悍將外出單幹,給洪秀全來次釜底抽薪,將太平天國陷入絕境。
  • 太平軍大戰羅家集:陣斬清軍10位悍將,殲滅淮軍精銳4千餘
    天京陷落後,扶王陳得才20萬大軍繼續在湖北作戰,但部隊士氣低落,很快就在黑石渡潰敗,扶王服毒自殺而亡。遵王賴文光、首王範汝增等率4000餘兵馬突圍而出,前往皖北匯合張宗禹、任化邦率領的「捻軍」,一起進行抗清鬥爭。
  • 億生寺之戰:鮑超「注水」之戰,3千湘軍擊敗10萬太平軍?
    3千湘軍擊敗10萬太平軍,真的假的。萬大軍與鮑超3000兵馬作戰,結果被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先看看,陳玉成是否真的擁有10萬大軍,答案自然是否定。1857年5月,翼王石達開外出單幹,在安慶號召舊部前來歸順,聚集數萬兵馬。此時,太平天國所存精兵還有多少?陳玉成能控制的又有多少呢? 金田起義時,太平軍包括家屬在內也就2萬人,抵達南京後,兩廣出身的「老兄弟」損失過半,主要精兵都是湖南一帶招收的礦工、天地會,總計6萬。
  • 太平軍悲劇悍將德王:兩次躲過清軍追殺,結果死於隊友黑槍
    翼王打退堂鼓,手下將領很惱火,童容海等七十位將領率20萬大軍脫離翼王,回到天京,後隸屬忠王旗下。此時,留在翼王身邊的將領,只有三位比較能打:賴裕新、李福猷、唐日榮。1862年5月,唐日榮率軍一路向西,攻入雲南,奪取長寧縣,斬殺清軍2000人,為翼王在雲南找到了落腳點。6月,石達開讓賴裕新、唐日榮充當先鋒,率中旗3萬兵馬尋機殺入四川,掩護主力行動。此時,清軍聚集3000兵勇、土司兵等在邊境防堵,唐日榮操刀殺入敵陣,斬殺數百人,順利進入四川。不過,此戰也讓太平軍與土司兵結下了仇恨,為石達開兵敗大渡河埋下隱患。
  • 太平軍喋血常州,李鴻章與戈登協議:殺光兩廣老兵
    1863年12月,李鴻章宴會上誅殺郜永寬等8大悍將,並屠殺蘇州城內4萬已經投降的太平軍將士,此為「蘇州殺降」事件。起初,戈登很惱火,拿著手槍去找李鴻章單挑,堅決捍衛信譽。誰知,戈登得到李鴻章託赫德送來的7萬銀元後,不但沒了怒氣,還答應幫助淮軍徵討常州,繼續合作。
  • 五位越打越弱的太平軍悍將:土匪都不贏,石達開榜上有名
    1851年1月,參加金田起義,率軍北上徵伐,後與羅大綱率水師主力,一舉拿下嶽州、武昌、南京,戰功赫赫。1853年6月,賴漢英充任西徵軍副帥,率1萬兵馬從天京出發,連克安慶、彭澤、蕪湖等地,兵鋒直抵南昌。此時胡以晃留守安慶,賴漢英成為主帥。攻打南昌期間,賴漢英分兵攻略江西各地,源源不斷地給天京運送糧食、金錢、油鹽等必要之戰略物資,使得洪、楊得以在東南站穩腳跟。
  • 太平軍叛將陳國瑞:500兵馬擊敗8千敵軍,後被清朝流放寧古塔
    天京事變後,拜上帝教信仰破產,太平天國眾多悍將失去了奮鬥之目標與動力,紛紛主動向曾經被視為「妖魔」的清王朝投降,以謀取一官半職。一般而言,叛降之將就應該夾著尾巴做人,老老實實幹活,安全度過餘生。但是,有些人總是按捺不住,作為降將,還非常囂張跋扈,結果要被清朝處死,要麼流放到黑龍江寧古塔,去冰天雪地裡待著。
  • 太平天國殘忍飯局:8位悍將被殺,6萬精兵成俘虜
    1856年9月,天京事變爆發,東王楊秀清被殺,拜上帝教信仰崩潰。此後,太平軍高級將領投降清朝之事時有發生,因為他們對「上帝」不再信仰,對前途深感失望。歸順清朝的太平軍將領,自然要拿出「投名狀」,表示投降之誠意,作為見面禮。誘捕、刺殺主將,獻出城池,無疑是最好的「投名狀」。其操作手段,都是藉助飯局,酒過三巡再下手。
  • 湘軍悍將李續賓,如何被太平軍擊斃於三河鎮?有何後續影響?
    1857年5月,石達開受洪秀全猜忌,離京出走,帶走數萬精兵良將,更使太平軍元氣大傷,整個戰爭形勢也隨 之急劇逆轉。清軍利用這一有利時機,重整旗鼓,於1858年1月重新建立江南大營,包圍天京。江西戰場上,湘軍由防禦轉為進攻,於1857年10月26日攻陷湖口和梅家洲。
  • 安慶之戰:太平軍「圍魏救趙」與湘軍「圍點打援」之較量
    安慶陷落,包括守將葉芸來在內的16000餘將士戰死,再加上救援部隊,太平軍損失多達4萬。此次安慶戰敗,天京西部門戶喪失,拉開了太平天國敗亡之序幕。 安慶之戰,太平軍有主場優勢,但依然打不贏湘軍,原因何在呢?拋開其他因素不談,雙方所採取之戰術,直接關係到勝敗得失。安慶之戰:太平軍無法複製之前成功經驗,「圍魏救趙」之計失敗;湘軍繼續「圍點打援」,再次獲勝。
  • 來王千歲陸順德:16歲參加太平軍,凌遲前拿衣服換酒喝
    晚清時期,廣西藤縣有四位悍將:忠王李秀成、英王陳玉成、侍王李世賢、來王陸順德,都是太平天國陣營風雲人物。相對李秀成、陳玉成而言,李世賢、陸順德名氣不是很大,但也算是轟轟烈烈。本文主角,太平天國來王千歲陸順德:16歲參加太平軍,因叛徒出賣而死;凌遲前拿著衣服去換酒喝,毫無畏懼,非常樂觀。
  • 湘軍悍將蕭孚泗:活捉忠王李秀成,然後回湘鄉老家建房子
    日子過得比較滋潤的,應該是悍將蕭孚泗。「吉字營」被裁撤後,蕭孚泗憑藉活捉忠王李秀成之功勞,拿著朝廷豐厚賞銀以及從天京搜刮而來的財富,回到湘鄉老家修築胡故塘大屋,不再出山廝殺,過著好日子。要知道,同為「吉字營」悍將的彭毓橘(曾國藩表弟),再次出山時,被「捻軍」打死,陣亡沙場。
  • 太平天國最後的決戰,李秀成手握20萬大軍,為何打不過2萬湘軍?
    1851年1月,洪秀全率領上帝教會眾2萬多人在廣西金田村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國」。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持續長達13年,吸引了大量的貧苦百姓加入他們的隊伍,太平天國全盛時期兵力超過百萬之眾,那麼聲勢浩大的太平軍為何不敵曾國荃的2萬湘軍?
  • 迪坑村之戰:太平軍下鄉徵糧,主帥被小兵一刀殺死
    1860年7月,翼王石達開萎靡不振,彭大順、童容海等70餘位將士看不到希望,於是率軍返回天京,被稱為「義軍東返」。這支返回來的太平軍,總計兵馬20餘萬,主帥是彭大順、副帥是童容海;汪海洋、譚體元則還是沒啥名氣,只是追隨者而已。 20萬大軍脫離石達開,差點讓翼王成了光杆司令。要說一點,這20多萬大軍不是勁旅,而是烏合之眾,是石達開敗退廣西時,難民加入而來。如此,這20萬大軍不但不能殺敵,還浪費了本就稀缺的糧食,成了累贅。
  • 太平天國運動:八旗有4次機會崛起,但都被太平軍打斷
    八旗貴族,有4次機會崛起,但都被太平軍打斷,漢族勢力崛起之趨勢不可逆轉。首席軍機大臣賽尚阿督師,太平軍呈「滾雪球」壯大1851年1月,金田起義爆發,名臣林則徐中途病逝,兩廣總督李星沅主持前線軍務。李星沅,威望不足,難以節制各路兵馬,向榮、周天爵、秦定三等彼此矛盾重重,無法有效應對太平軍。
  • 叛將錢桂仁:4次策劃投降清朝,後被太平軍打死
    錢桂仁,安徽桐城人,與太平軍頭號叛將程學啟是老鄉。1853年6月,胡以晃、賴漢英率兵西徵長江中遊,攻取安慶,經略皖南腹地。此時,錢桂仁與兄長錢百春前來投靠西徵太平軍,後隸屬李秀成麾下。不久,錢百春叛變投降,擔任守備(排長)。兄長投降清朝,錢桂仁則繼續留在太平天國效力。1861年初,李秀成率軍東徵蘇常,建立蘇南根據地,錢桂仁則擔任常熟守將,配合侯裕田守城。
  • 發生了天京事變的太平天國,為何還能堅持八年抗清?
    不過,這些八旗和綠營兵紀律散漫,生活腐化,絲毫不具備對抗太平軍的實力,外國傳教士對其描述是:「不像軍隊,形同市集,吃喝玩樂,大煙娼賭俱全」。所以,天京事變後,這些軍隊只能繼續採取「圍堵」方式,而很少主動發起進攻。1858年夏,「江北大營」第二次被摧毀;1860年春,「江南大營」第二次被摧毀,清朝再也無可用之正規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