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關注「腕錶部落」,升華精彩腕錶人生。
寶磯大師在1795年發明,並在1801年取得專利的Rgulafeur Tourbillion「規範」陀飛輪。由於當時的天文臺陀飛輪製作困難,而且特別昂貴,因此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以來僅製作了數百個。為了克服陀飛輪的這些問題,1892年法國人Bahne Bonniksen簡化了旋轉擒縱裝置並取得專利,同時把這種裝置命名為卡羅素—Karrusel,即英文carrousel「旋轉」的意思,也叫偏心陀飛輪,也有人嘲笑說是「偽陀飛輪」。
卡羅素結構,乍看之下,和陀飛輪很像。
卡羅素和陀飛輪除了長得差不多,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共同點,二者都是為了克服地心引力對機芯精準度造成的不利影響而發明。但是二者也有一些明顯的不同之處,相比之下,卡羅素臺架的旋轉速度比陀飛輪慢得多,依設計不同,大概34至52.5分鐘轉一圈。儘管犧牲了準確性,但發明於英國的槓桿式擒縱裝置在瑞士作了簡化和結構強化後,更優於原始陀飛輪擒縱裝置。自此,無卡度英國式槓桿擒縱裝置的卡羅素在英國考文垂製作,在矯天文臺(Kew Observatory)進行測試並有部分為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所使用。
寶珀腕錶的卡羅素結構,寶珀也可以說是使用卡羅素最多的名表。
與陀飛輪的傳動結構不同,卡羅素的旋轉支架的下端伸出一段空心軸,在其下端面連接一輪片。輪片與三齒軸嚙合。旋轉支架軸穿過夾板,並以後者為支撐,旋轉支架和輪片兩相對端面起到止推面的作用。四輪軸穿過旋轉支架下端的伸空心軸,四輪片在旋轉支架中與擒縱齒軸嚙合,四齒軸在支架外與三輪片嚙合,將三輪的衝量傳遞給擒縱輪。四齒軸通過四輪片把運動傳給擒縱齒軸,擺軸在旋轉支架中和四齒軸是不同心的。因為旋轉支架不是由四輪軸直接帶動,所以旋轉支架的轉速總比四輪軸低。因此「卡羅素」傳動設計,實際上是差動行星輪系。
陀飛輪和卡羅素對比圖
準確地說,卡羅素是繼陀飛輪之後的再一次鐘錶技術創新,為方便對比,二者的主要差別總結如下:
總評:卡羅素問世之初是為了用一種更簡單的工藝取代複雜而昂貴的陀飛輪,但是事實證明,它也不便宜,也簡單不到哪去,而且也沒有影響到陀飛輪在制表業的地位,反倒是,今天已經完全成為一種和陀飛輪類似的代表最高制表技術和工藝水平的標誌性複雜功能。
這是一個很有態度的腕錶新媒體,千萬不要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