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喜歡機械錶的朋友來說,一提起地心引力的作用,就會第一時間想到陀飛輪機構,而很少人會說到卡羅素。同樣是為了降低地心引力對手錶的影響兩個機構,有什麼區別,哪一個更好呢?今天鑫諾德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卡羅素和陀飛輪一些事。
大家都知道如今陀飛輪的實際作用意義不大(因為地心引力幾乎對手錶沒什麼太大的影響)。但是為何什麼手錶品牌總喜歡將陀飛輪做得美輪美奐,加入手錶功能中呢?除了商業性質,再來說就是制表工藝的展示。但是卡羅素的結構相對陀飛輪結構更加複雜,為了不做卡羅素呢?
首先來了解一下兩者的結構:
陀飛輪將擒縱輪、擒縱叉、擺輪置於旋轉框架之中用「秒輪」(四輪)驅動旋轉機構。標準型1分鐘轉一圈(少見4~6分鐘一圈的);
卡羅素將秒輪、擒縱叉、擺輪置於旋轉框架之中;用「過輪」(三輪)驅動旋轉機構;標準52.5分鐘轉一圈(34分鐘、75分鐘轉一圈的,很少見);
由上面可以看出,卡羅素的轉一圈的所花的時間,相對陀飛輪轉一圈的時間要長很多。同時卡羅素的運行機構,不同陀飛輪的以立體框架為旋轉機構,擒縱輪也不會環繞固定齒輪旋轉,
最不同的一點就是個卡羅素將秒輪至於旋轉框架之中。卡羅素用過輪(三輪)推動旋轉框架,能量消耗降低了,幾十分鐘旋轉一周,處理摩擦和潤滑問題也相對容易了。雖然提高機械錶走時的精準度,但卻沒有注意旋轉的周期時間和零件數量,導致製作成本過高,阻礙了卡羅素的普及。雖然卡羅素十餘年極為盛行,但後面就銷聲匿跡。
而對於陀飛輪機構而言,「師出名門」屬於宮廷指定製表匠寶璣,而且就當時而言,走時精度提高很大。結構和製作上的難易程度對於卡羅素容易。同時在天文臺越發重要的應用,當時的陀飛輪天文臺懷表成為最高級的航海表。因此,陀飛輪被譽為「四大複雜」功能,也是擁有濃厚的歷史背景支持。
有趣的是,卡羅素重見天日,是多虧寶珀改革創新。2008年,寶珀卡羅素首次亮相巴塞爾鐘錶展,成為世界上首枚卡羅素腕錶。這款腕錶是歷史上第一枚一分鐘飛行卡羅素機械錶,擁有最長的動力儲存。重返歷史舞臺,並再次獲得人們的青睞。它回歸應該能促使其功能重新獲得了應有的地位,並展示它真正的複雜性。
總的來說,機械錶陀飛輪與卡羅素主要是在結構上和運行方式不同,在就對於地心引力,提高走時精度上卡羅素可能會更優一點。但在歷史上意義,陀飛輪更具有重量,對於鐘錶貢獻度更大,知名度更高。今天鑫諾德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到這裡,喜歡的本文的朋友可以點個讚,加個關,往期有更多有趣好看的內容哦!下次小編繼續和大家分享更多簡單有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