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家居網】立邦獨家冠名的東方衛視大型家裝改造節目《夢想改造家》第六季收官之作來到了福建晉江的東石小鎮,節目組受作家蔡崇達先生的委託,改造他所著《皮囊》一書中「母親的房子」。設計師琚賓應蔡崇達反哺鄉土的「赤子情」,操刀打造公益圖書館,為小鎮的孩子打開一扇連接外面世界的窗口。(特別鳴謝:東方衛視《夢想改造家》節目組;設計師:琚賓;圖片提供:東方衛視&設計師琚賓;官方戰略合作媒體:PChouse太平洋家居網 )
設計師琚賓與委託人暢銷書《皮囊》作者蔡崇達及家人
圖書館是送給家鄉的禮物
【本期設計師】
琚賓 水平線空間設計品牌創始人兼首席創意總監
致力於研究中國文化在建築空間裡的運用和創新,以個性化、獨特的視覺語言來表達設計理念,以全新的視覺傳達來解讀中國文化元素。
在作品中,將「當代性」、「文化性」、「藝術性」共溶、共生,以此作為設計語言用於空間表達。從傳統與當下的共通、碰撞處,找尋設計的靈感;在藝術與生活的交錯、和諧處,追求設計的本質。在歷史的記憶碎片與當下思想的結合中,尋找設計文化的精神訴求。
【獲獎歷程】
2018 CIDA生活家·中國室內設計十大年度人物
2017中國設計權力榜100·年度設計師
2017 GQ年度設計師
2017 AD100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建築、設計精英
2015 AD100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建築、設計精英
2014中國設計年度人物
2011-2012中國室內設計年度影響力人物
2011入選美國INTERIOR DESIGN「中國設計名人堂」
2009-2010中國室內設計十大風雲人物
2009中國室內設計年度封面人物
小鎮東石,坐落在福建東南沿海的晉江海邊,與金門島遙遙相望。坐落在這片土地上的,有一處曾經是崇達父親為一家人修建的傳統石頭房子。
如今蔡家居住的這幢房子,是在原本石頭房子的基礎上,母親主持改建的。因為資金不足,先是造了一樓和二樓,之後又加蓋到了四樓,很不規範,缺乏整體性。
依照作家蔡崇達的要求,改建後的房屋要滿足幾大功能:一座小型圖書館,一間公共文化講堂,以及可供文學界的朋友來訪創作時使用的客房;更要滿足母親與姐姐、蔡崇達一家回鄉時的居住功能。
經過設計團隊合理規劃,建築主體相比原地塊佔地面積向內收縮,擴大四周的空間,方便鄰裡之間通行。同時,設計師也對原設計的大門位置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按照設計師的計劃,建築的一層以一個半開放式的文化講堂為主,既作為講堂,更像一個小小的下沉式廣場,能夠讓鄰裡的老人和孩子們在此乘涼玩耍。
一個房子裡要兼併公共和私密兩個空間屬性,對設計師琚賓來說,這無疑是一大挑戰。而如此複雜的功能,原有的房屋空間也無法消化,在和蔡家商量之後,將房屋進行拆除重建。出於是公共項目的考慮,設計師使用了清水混凝土的建造方式,既保證建築的堅固性,更能在肌理上回歸當地傳統的石頭建築。
經過琚賓的重新規劃後,建築的一層以一個半開放式的文化講堂為主,下沉式的公共空間與一面通高的清水牆面交相輝映,自然形成了一種莊重的氛圍;與高處不同角度對望的視線關係,讓整個空間變得生動起來。
北側是蔡崇達母親所珍視的宗祠空間,也是這座建築與閩南地區傳統文化深刻聯結的一角。
二樓為圖書館,包含一個室內圖書館和露天的讀書區域,通向二層的樓梯設計富有幾何感和趣味性,是專門供小朋友玩耍的空間。
二層以上主要是蔡家的居住區域,和提供給一些文學界親友的客房,三層主要是母親的房間與家人的公共活動區。
由於蔡家處在在密密麻麻的「握手樓」中間地帶,採光問題很嚴重。為此,設計師特別要求在三層區域安裝了大面積的落地窗,充分改善了採光不足的問題。為了界定公共、私密兩個區域,琚賓也特別為建築規劃了兩套立體交通體系。
公共與私密、對話與對視、體塊與通透、半隱與半現,交織成足夠複雜迷人的空間關係。歷經整整一年多的艱苦努力,這個建築體量達到1100多平方米的項目,四層主體得以完工。
猶抱琵琶半遮面,「母親的房子」已經落成的公共部分,終於呈現在大家眼前。「皮囊」裡的家變為現實,這是蔡崇達送給母親的禮物,也是送給家鄉的禮物。
暖心收官之作 見證節目公益影響力
在本季收官之作中,作家蔡崇達委託節目組及設計師琚賓改造老家的房子,為小鎮的孩子建造「母親的房子」公益圖書館。數千本館藏書籍,則是來自全國各出版社和許多知名作家的精選贈書。
圖書館開幕儀式
中國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李敬澤和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阿來
這種從節目自身踐行公益到影響個人的公益行動,可見《夢想改造家》正潛移默化地影響、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行為。
聚焦現實生活需求,用品質和細節提升幸福感;延續公益與責任,兼顧小溫暖與大情懷,《夢想改造家》第六季圓滿收官。為愛去刷新,為夢想去改變,下一季溫暖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