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率跌至0.3%,《兒科醫生》為何沒能吃到「醫療劇」紅利?

2020-12-10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豆瓣

文丨一點劇讀,作者丨牛角尖

年初的一場「疫情」席捲全球,也徹底將國內外醫療劇題材激活。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國內市場陸續播出、加「翻紅」的醫療劇多達6部,這個數字是往年醫療劇上新數量的三倍有餘。乘著風口,原本以為聚焦「兒科醫生」視角的醫療題材《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以下簡稱《兒科醫生》)會再火一把。

然而,該劇播出至今,「撲」的悄無聲息。酷雲直播數據顯示,《兒科醫生》自播出以來,最高收視率僅達到0.6%,其餘時間基本徘徊在0.4%。12月5日,隨著劇情的更新,該劇收視率跌至0.36%,成為今年北京衛視繼《燕雲臺》之後的又一部收視低谷之作。網絡端層面,該劇目前位列骨朵電視劇榜單第12,播出期間,全網僅#仝卓被AI換臉#登上微博熱搜,還被網友質疑,疑似用仝卓事件進行炒作。

不可否認,《兒科醫生》尚未播出之際,市場對其也曾有過期待。除去吃到「疫情」紅利外,醫療劇一年至多兩部、偶爾斷層的現象,也讓該劇未播先熱。劇中兩位主演陳曉、王子文,也都是年輕演員中走演技派路線的優質演員,這讓《兒科醫生》有了一絲收視基本盤保障。

未遂,《兒科醫生》意外撲街了。一方面,這與其內容品質、口碑發酵未遂息息相關;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國內市場對當前包括醫療劇在內的多部行業劇,充滿質疑目光。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是,今年是「醫療劇」發展窗口期,《兒科醫生》的撲街,也為後面的醫療題材提供了寶貴的行業經驗。

半寫實半懸浮,《兒科醫生》的「半·偶像化」創作

國內市場向來對於醫療、律師這樣的行業題材,要求更為苛刻。《兒科醫生》也不例外。該劇自播出以來,就一直陷入到「是否專業」的話題爭議中。

首先,從大的方向來看,《兒科醫生》可謂有些另闢蹊徑。該劇將視角聚集在國內外醫療題材鮮少會涉及到的「兒科醫生」層面。紀錄片《人間世》中的ICU兒科主任朱曉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隔壁科室只有2個名額,卻有6個人報名。我們科室明明有8個名額,卻只有1個人來報名。」由此可見,兒科醫生專業的冷門性。

《兒科醫生》中,也在劇情中初步顯露了兒科醫生的不易,比如他們需要日常與兒童患者打交道、稍有不慎就會出現醫患關係問題等。但在劇情呈現和專業手法處理上,還是與行業劇有悖、缺乏一定的專業處理。比如在首集劇情中,女主在給一個不慎墜樓的孩童做急救處理時,就被網友指責為「手法不對」、「搶救措施不專業」等。

隨後的劇情中女主與女二比賽「專業性」——對著孩童的類似雞蛋湯式的便便和蛋花湯情節,在知乎、豆瓣上遭到網友大面積抨擊,「醫護人員確實需要鍛鍊心理素質,但都是在日常工作中逐漸積攢」,戲劇化過火的處理方式,尚未得到市場認可。

類似的還有八歲孩童錯把敵敵畏當飲料、已經畢業前來童馨醫院報導卻連給兒童扎針都不會的護士……「案例確實可以看出來經過一定的市場調研,有些也都是真實的社會案例改編,但在專業性上有著嚴重偏差」,北京某從事兒科醫生職業的相關人士如是說道。

其次,從本劇的情感走向、人設來看,「偶像化」創作十分明顯。尤其是近期播出的劇情中,女主焦佳人、女二谷佳人之間的同事關係摩擦,男主鄧子昂與前女友、谷佳人、焦佳人之間的感情戲份,也佔據小半篇幅。昨晚更新的劇情中,護士方蔓與兒科醫生王涵之間的感情戲,焦佳人與鄧子昂之間開始顯現的關係,佔據一集半,彈幕吐槽:這兩集內容是不是大可不必。

除此之外,女主焦佳人人設也被質疑過於「白蓮花」,「比起當醫生,她可能更適合當護士」、「女主妥妥的成長型人物,可是對於醫生這個職業來說,上手術臺是等不了你變強大才開始工作」……

當然,《兒科醫生》也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比如上文提到的獨特創作視角,劇中個別案例所觸發的社會話題,以及片頭和劇中血腥場面自帶馬賽克、手術過程採用動畫講解等,都得到觀眾悉數好評。

懸浮與寫實之間,《兒科醫生》顯然走在了創作「中間點」。或許它不曾想到,這可能還只是醫療劇由專業性向「偶像化」過渡的開始。

肖戰、楊冪等人入局,醫療劇迎來發展2.0階段?

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醫療劇正迎來發展黃金期。如果說,過去的醫療劇還只停留在「個別」作品之間,從今年開始,市場對醫療劇的重視程度,則突然加大。比如今年初因「疫情」而翻紅的《外科醫生》抖音播放量突破15億;上半年市場中播出的《最美逆行者》《在一起》也都在網播層面引起極大關注度。

不同的是,今年播出的這批醫療劇,包括《外科醫生》在內,已經在陣容上不約而同選擇了一批「年輕演員」。比如《最美逆行者》中請來了諸如肖戰、馬天宇、任敏這樣的年輕演員;《在一起》中,則邀請了鄧倫、楊洋、黃景瑜等係數年輕演員,出演單元劇。在總製片人孫昊看來,這是一次角色與演員較為貼合的選角搭配,但明眼人皆知,嚴肅題材也需要「流量型」陣容緩解題材所帶來的壓力。

這點,在之後的一批醫療劇中,更能體現。目前市場中待播的醫療劇,排除《兒科醫生》在外,還有4部,分別為楊冪、白宇領銜主演的《謝謝你醫生》,肖戰、楊紫的《餘生請多指教》,白敬亭、馬思純的《你是我的城池營壘》,戚薇、楊祐寧的《一起深呼吸》。

從題材和演員陣容來看,這批醫療劇更為「偶像化」,主打受眾群體也更為年輕化。比如楊紫、肖戰的《餘生請多指教》,嚴格意義上而言,並不能稱之為一部醫療題材,而是帶有「醫生」職業元素的都市偶像劇,「甜寵+醫療」是這部劇的全部看點,而兩位當紅演員的新鮮搭配,也令市場多了幾許期待。可很明顯,想看這部劇的受眾並非是真正的醫療劇受眾,而是年輕演員粉絲、甜寵劇忠實擁護者。

《你是我的城池營壘》《一起深呼吸》也幾乎與上述情況,不相上下。或融合了醫療之外的軍旅元素,或直接將背景搬至海外,被稱為中國版《太陽的後裔》,但本質上都脫離不了「情感」二字。楊冪、白宇的《謝謝你醫生》或許會是個特例,該劇是根據《ICU48小時》小說改編,文中諸多對於手術過程詳細描述的情景,不過改編能否保留住原著精髓,是之後市場對其考驗的首要標準。

醫療劇正在「偶像化」是個不爭的事實。如果說過去以《永不放棄》《醫者仁心》為首的一批老行業劇,開啟了醫療劇創作的1.0時代,那麼這幾年市場中出現的《心術》《到愛的距離》等高分醫療劇,則進一步捍衛了醫療劇的尊嚴。只是,在發展過程中,也曾出現過以《產科男醫生》為首的一批低分醫療劇,或是披著醫療外衣的偶像劇、或在專業領域漏洞百出。

這當中,近三年市場中表現最好的醫療劇,也只有正午陽光打造的《外科風雲》,豆瓣7.4的評分,也在暗示著這部劇在專業領域還有些許不足,但大的方向還是具有一定保障。

回到《兒科醫生》這批在播及待播的醫療題材,他們在內容播出層面,的確存在頗多問題,但「年輕化」的創作模式,也在向市場證明:醫療劇的受眾不再只有過於固定在電視機前的一批中年受眾,相反,引入「年輕化」的陣容後,醫療劇正在向「中青年」以下的年輕市場下沉。這對於醫療劇發展而言,未必完全是壞事,但前提至少得是一部品質合格的醫療題材劇。

相關焦點

  • 收視率跌至0.3%,《兒科醫生》為何沒能吃到「醫療劇」紅利?
    文 | 牛角尖 年初的一場「疫情」席捲全球,也徹底將國內外醫療劇題材激活。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國內市場陸續播出、加「翻紅」的醫療劇多達6部,這個數字是往年醫療劇上新數量的三倍有餘。乘著風口,原本以為聚焦「兒科醫生」視角的醫療題材《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以下簡稱《兒科醫生》)會再火一把。
  • 電視劇周榜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醫療劇該上浮還是下沉?
    而隨著「全面二胎」政策的落地,社會大眾對兒科醫療話題的關注也將有增無減。但是,「兒科醫生」往往卻成為了「盲點」,國內外醫療片都鮮少涉及到這個群體。紀錄片《人間世》中,ICU兒科主任朱曉東曾說:「隔壁科室只有2個名額,卻有6個人報名。我們科室明明有8個名額,卻只有1個人來報名。」兒科醫生不僅冷門還不易。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溫暖治癒的醫療劇
    隨著二胎時代全面來臨,兒童基數不斷增長,兒科醫生資源配置、兒童醫療服務能力也將面臨嚴峻挑戰。近日,一部深切觀照中國兒科醫生行業、聚焦青年兒科醫生成長的電視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登陸北京衛視、深圳衛視,優酷、芒果TV同步播出。在近年來的醫療題材電視劇中,聚焦兒科醫生這一群體的劇集實屬稀缺。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低調開播,國產醫療劇很難達到《良醫》水準
    幾經波折,由陳曉和王子文主演的《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終於在30號開播。北京衛視當初把年末大戲壓在《燕雲臺》上,結果流量大花唐嫣也未能帶動話題和收視率,更別提口碑。而接檔《燕雲臺》的這部都市醫療劇,開播前的宣傳其實並不太多。
  • 「寶貝」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聚焦兒科醫生行業守護未來希望
    由西安電視劇版權交易中心聯合出品、西視數據評估支持的「寶貝」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溫暖定檔接著,可愛的孩童天真的說道,感覺醫院像是遊樂場,兒科醫生像是魔術師……背景音樂下,幾個患病兒童相繼出現,「時間就是生命」、「只要是在我眼前,能救一個是一個」,陳曉、王子文、賈青、于小偉等主演陸續登場,與小患者暖心互動。劇中的兒科醫院被建造成「溫暖治癒風」。醫院整體分三層顏色——藍色、綠色和粉色,每一層有一個主色調,層層變化,使小患者感覺到醫院像是兒童樂園,可以減少恐懼感。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披著醫療劇衣服的偶像劇
    是的,《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也受到了一些無可厚非的爭議,儘管如此,豆瓣評分也依舊是7分,處在一個中高的階段。主角是由陳曉、王子文、賈青等人飾演的,這樣的陣容屬實不錯,但題材醫療劇畢竟有些考驗人,《急診科醫生》、《心術》、《醫者仁心》等做到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的感覺,對於某些細節和專業知識真的一塌糊塗,而《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沒有太大的通病,卻在人物的角色上頻繁漏出馬腳。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位列榜首?求求了,別再拍這種「醫療劇」了
    該劇號稱歷時6年精心打磨,主創團隊也放言說要做出負責任的醫療劇,開播至今,該劇集已經更新到27集,優酷平臺上稱其收視率已經位列醫療劇榜首(雖然同期也沒有其他醫療劇競爭)。 開播之前,製片人江薇在採訪中表示: 「今年這麼難的時候,經過疫情,大家不需要溫暖和治癒嗎?」
  • 主創專訪|《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要做負責任的醫療劇
    作者 / 喬苗兒 四年,如果是孕育新生命,小朋友也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 從2016-2020,這部展現兒科醫生守護兒童生命防線的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用四年的時間進行打磨籌備,終於迎來與觀眾見面的時刻。
  • 主創專訪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要做負責任的醫療劇
    從2016-2020,這部展現兒科醫生守護兒童生命防線的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用四年的時間進行打磨籌備,終於迎來與觀眾見面的時刻。 如非今年年初一場席捲全國的新冠疫情催生了多部抗疫題材影視作品,醫療劇暌違螢屏的時間線恐怕要拉得更長。醫療劇雖然誕生早,但相比於其他類型產能極低,每年有2-3部已算「高產」,稍不留神便會「斷檔」。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為什麼「了不起」?
    最近由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支持的,一部深切關照中國兒科醫生行業,展示青年兒科醫生成長,溫暖刻畫兒科醫生與「寶貝」患者及其家庭關係的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國產醫療劇,帶你了解這個行業的艱難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是由陳曉、王子文、賈青、張沐兮、張淞、李歡等主演的都市醫療劇。該劇講述了一群兒科醫生,為了守護兒童的生命防線竭盡所能,全心全意地救治、服務兒童的故事。醫生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只為救下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
  • TVB醫療劇《兒科醫生》正式開拍,馬國明稱讚新劇角色設定很立體
    《on call36小時》劇照《白色強人2》即將開拍,而如今還有一部重磅醫療劇《兒科醫生》也正式開拍,這部劇的陣容完全不輸《白色強人2》,由鄭嘉穎、馬國明、鍾嘉欣、周家怡、羅仲謙領銜主演,還有龔慈恩、郭少芸、郭子豪、何依婷
  • 比音勒芬助力《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一起為兒科醫療工作者點讚
    作為魔幻代表年,在特殊時期,不少無名英雄挺身而出,奮勇而戰,其中最了不起的當屬醫療工作者,他們成了無數人心中最可愛的人。而在醫療工作者之中,還有一群無私奉獻的兒科醫生,他們普遍待遇相對偏低、工作強度大、晉升空間也狹窄,憑著一顆想要濟世救人的赤誠之心,堅守著自己的崗位,為一個個患兒家庭帶來新的希望。
  • 編劇王歡、翁海鑫:從《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談職業劇的創作
    一部精品職業劇,除上述之外,更能把這個職業的特殊性升華到社會和人性層面上,不僅引發社會共情,更能引起思考和啟迪。」王歡說。談到為何選擇「兒科醫生」這一特殊職業為該劇的特定行業,王歡和翁海鑫給予了三個原因。一、 從市場的角度考慮近幾年,市場上醫療職業劇屢見不鮮,但多數聚焦於急診科、婦產科、外科等,有關兒科醫生的劇集處於空白狀態。
  • 編劇王歡、翁海鑫:從《了不起的兒科醫生》談職業劇的創作
    談到為何選擇「兒科醫生」這一特殊職業為該劇的特定行業,王歡和翁海鑫給予了三個原因。而恰恰「兒科醫生」又是公眾們關注度很高的熱門話題,作為藝術工作者,他們敏銳地覺察到這個題材的稀缺性和價值性。有一篇報導稱,長期以來,中國每千名兒童兒科醫生只有0.53人,一位兒科醫生服務2000多名兒童,被戲稱為「千人半醫」。中國有著14億人口、2.6億兒童,專門的兒童醫院僅僅只有99所,設有兒科的醫院機構,雖然有35950所,但只佔醫療機構總數的3.5%。
  • 陳曉、王子文演的這倆兒科醫生的愛情很甜寵,醫療劇非得偶像化嗎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正在衛視熱播的《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是今年為數不多的都市醫療題材劇,該劇由陳曉、王子文等主演,且另闢蹊徑地將目光對準了兒科醫生群體。該劇題材新鮮,主演也是號召力很強的年輕演員,但這部劇播出以來話題度、關注度都不是很高。
  • 陳曉新劇將播,首演兒科醫療劇,搭檔《歡樂頌》裡有醫生情節的她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即將上線。本來這部劇的上線時間是11月3號,但是後面不知道什麼原因又改時間了,換成了唐嫣新劇《燕雲臺》上線。同時,這是陳曉第一次演繹兒科醫生的角色,這部劇主要敘述的是兒科醫生們在日常工作中會遇到的面臨兒童自身的身體條件和年齡限制的問題,還有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問題,更有對病患生命無盡的崇高敬意。
  • 《急診科醫生》口碑平平 為何醫療劇層出不窮卻鮮少爆款?
    萬箭穿心之下,《外科風雲》的豆瓣評分一度跌至6.6分,直到播出近半,口碑和收視率才慢慢回溫。相較之下,《急診科醫生》的螢屏之旅可以說是順風順水了,既沒有主演「緋聞」的困擾,也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常識性錯誤。就連同臺競技的對手,似乎也「沒有一個能打」。自從《急診科醫生》播出後,就佔據了同時段收視率第一的位置。直到備受期待的《獵場》開播,才讓該劇嗅到了一絲「威脅」的氣息。
  • 《急診室醫生》口碑平平 為何醫療劇層出不窮卻鮮少爆款?
    萬箭穿心之下,《外科風雲》的豆瓣評分一度跌至6.6分,直到播出近半,口碑和收視率才慢慢回溫。相較之下,《急診科醫生》的螢屏之旅可以說是順風順水了,既沒有主演「緋聞」的困擾,也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常識性錯誤。就連同臺競技的對手,似乎也「沒有一個能打」。自從《急診科醫生》播出後,就佔據了同時段收視率第一的位置。直到備受期待的《獵場》開播,才讓該劇嗅到了一絲「威脅」的氣息。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這部醫療劇為何這樣穿透現實?
    在春推會舉辦期間,大型醫療行業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首次在官方微博上發布了概念海報和劇照,溫暖有愛的風格和簡約精緻的細節詮釋了醫者風範,彰顯了兒科醫療行業的生態,受到業界和網友的廣泛關注。《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通過講述新時代兒科醫生群體的故事來增強社會各界對兒科醫生群體的理解,鼓勵更多人關注和投身這一領域,喚起全社會對兒科醫療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