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秋季,林依晨得到了一次夢寐以求的海外求學經歷——在紐約電影學院(NYFA)的表演項目進修。一直以來都有很多小夥伴問我,在紐約電影學院讀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我想,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之一,恐怕是要看看林依晨所寫的《林依晨的紐約貝果日記》了。
(畢竟是十年前出版的書,封面設計是這樣的啦~內容都是精華!)
《林依晨的紐約貝果日記》記錄了林依晨自己在NYFA就讀期間的學習、生活和心情點滴。不得不說,這裡面的很多細節都是每一個留學生都感同身受的:學業上的壓力、文化差異的衝擊、對周遭事物的好奇、結識新友的喜悅、獲得肯定時的成就感…
我其實很喜歡林依晨的文字,不是因為有多麼的辭藻華麗,雖然只是很質樸的文字、簡單的記錄,可是字裡行間都透露著積極和正能量,讓人覺得舒適。為什麼叫《貝果日記》?因為貝果(bagel)是紐約地區很日常的一種早餐,林依晨在NYFA進修期間,貝果成了她最喜愛的早餐選擇。
想知道在NYFA就讀是一種怎樣體驗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幾段書摘吧!
2006/10/03
等到不同workshop各自將學生帶開後,我終於可以好好認識我的同班同學們了!屈指一數,我所屬的four-week Acting班級有十二位同學,有來自美國本土的紐澤西黑人辣妹、紐約在地的痞子金髮少年郎及事業有成的女強人、加拿大的壯碩猛男、英國倫敦的優雅熟女、哥倫比亞的靈氣大眼妹及澳洲雪梨的個性派女生……等等。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專長,歌劇、jazz舞、廣告行銷、投資理財、樂器,甚至是「倒寫文字」等無奇不有,臥虎藏龍的程度直教人自慚形穢!而且,很多人不是在學校主修戲劇,就是在大大小小的劇場表演過,有的甚至也有專屬的經紀人。不過,大家對於戲劇的熱愛卻是不分軒輊的,也因為如此,才會有這個緣份同在一班呀!^_^
我躲進學校的女廁內,關起門,一個人坐在馬桶上默默地直掉淚……好深刻的挫敗感,無助感、恐懼感!這的確是我意料中事,只是當它真的降臨時,卻還是那麼令人措手不及……。 不過,這不正是我此行的目的嗎?挑戰困難、擁抱挫折,面對它、解決它。面對生命中種種的不順遂,我們往往太容易放棄「自己」,放棄堅持下去。但有時候,「放棄」,是生命中最容易的選擇。放棄友情、放棄親情、放棄愛情,放棄察覺、放棄突破、放棄新視野,甚至放棄一份可能的幸福……。難道我真的願意讓它們從我懷中溜走嗎?絕不!否定的聲響立即自我心中彈起。我已經厭倦了做那麼多容易的選擇! 擦乾眼淚,深呼吸一大口氣(但,廁所裡的味道可真不太好聞啊……><」)。我要繼續挺進下一回合!真正在支持我們的,是我們對『自己』的承諾。
2006/10/04
晚上的課程Acting for film是由Lea Brandenburg所教授。她是一位高胖的女士,眼神很銳利,思考跳躍得很快,這同樣反映在她說話的速度上——霹靂啪啦地就像連珠炮似的!不過,我幾乎都能了解她想表達的是什麼。這或許跟她誇張、豐富的面部表情和經常帶有強烈、明確意含的肢體動作脫不了干係。其實,學校裡有很多老師都是好萊塢或獨立製片公司的製作人,他們cassting的經驗豐富,看過的人也多,因此常常感覺他們比學生更會演,也更愛演!在這樣一個全然為電影而生的教學環境裡學習,沉浸在表演的天地與最初對戲劇那份最單純的熱愛裡,我感覺自己仿佛整個人浸泡在天仙玉露中(「天仙玉露」可是仙劍奇俠傳中,讓主人翁補充真氣的百分百珍貴藥方呢!),汲取了最精粹的養份啊! 下課後和同學們到聯合廣場喝咖啡!
2006/10/06
下午上的是ShakesPeare(莎士比亞)課程。其實剛知道課表時,我就已經引項期盼了,對於非專業對劇科班出身的我來說,這樣的課程是十足新鮮又極富挑戰性的。負責請授這門課程的,是一位年邁六十,幾近光頭但雙目炯炯有神、中氣十足的老先生David Vando,他教授莎士比亞的課程已有數十年了,對莎士比亞的作品當然是如數家珍、十分熟稔,信手捻來便是交相呼應的歲首十四行詩及著名臺詞。說來慚愧,這是我未曾接觸過的領域,雖聞莎翁盛名已久,但從未仔細研究過其劇作,這次終可籍由David老教授的帶領,一窺莎翁世界的堂奧。不過,古代英語可真難理解啊!光是念首十四行詩,那些穿插其中的thee、thou、thy就足已讓我頭昏腦脹,唉聲連連,更別說其它蘊藏更深意含的艱澀字和文法了!
2006/10/30
不過,其實也不急著釐清什麼,就讓她再迷惘一下吧!尼釆不是說過嗎?「你的心必須充滿混亂,才生得出一顆舞動的心。」我想,我還挺需要此刻的安靜、寂寞與混亂的,再一下下……再一下下就好……。
2006/11/4
此次旅程,我想,我不僅僅是大老遠跑去美國上了一門「Acting for Film」的專業課程,而是全神貫注地投入研習了整整一個多月,關於「生活」與「生命」的人生課程。記得曾在某本電影書上看過這麼一段話:「不要只是對電影有興趣,要對『生命』有興趣;要有作為『人』的感動,要不斷的接觸生活,用你的才華做點甚麼,而不要只是把它拿來找工作。」或許,此行我最大的收穫便是尋回我最原始身為「人」的感動與自覺吧!
「從小到大,我有個夢想,想去異地讀書。小時候家裡經濟狀況不允許,現在有機會馬上決定去。」林依晨的的確確是個很努力去追求自己人生和夢想的女生,讀完這些文字後我們不難理解,為何她能達成現在所有的成就。NYFA招生部主任這麼評價她:「依晨隱藏她大明星的光芒,每日精神抖擻的上表演課,就像任何一個平凡的學生一樣融入學校生活。雖然她在亞洲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大明星,但幸運的是沒有招致太多惱人的目光。依晨應該稱得上是紐約電影學院裡最用功也最謙虛的學生之一。」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林依晨的紐約貝果日記》全書,相信這些對生活充滿熱愛、對一切積極向上的文字會鼓舞到你。紐約電影學院(New York Film Academy,通常簡稱為NYFA )創立於1992年,校園地處美國紐約市,是一所全球最大的獨立電影學院,在加州好萊塢環球影城設有洛杉磯校區,在世界各地亦有分校。紐約電影學院的教學理念是:實踐出真知,邊做邊學,堅信每一個對影視有激情和夢想的人都有接受高質量電影教育的權利。學院以創新的課程、優秀的獲獎教師、前沿專業的設備吸引了全球大量優秀學子前來就讀。學校課程由美國教育部授權的全國藝術與設計學院聯合會(NASAD)認可。NYFA被《好萊塢報導》評選為2017年全美電影學院Top 25之一。
目前,NYFA開設了學士、碩士學位項目,包括電影製作、表演、攝影、遊戲製作、3D動畫製作等專業。為期兩年的藝術碩士 (MFA),三年制藝術學士學位(BFA) ,一年制影視創作與媒體的碩士(MA) 同時,學院也常年開設短期項目,為對此領域有興趣的朋友或是有意進修人士提供平臺!
有興趣了解更多內容的朋友,歡迎在後臺留言與我們聯繫~
相關閱讀:
火爆!北京!NYFA四周高清電影創作訓練班火熱來襲!
[對話校友] 從奧運賽場走向好萊塢片場的女戰士
了解更多文化藝術最新資訊,歡迎關注「紐約電影學院」。
微信公眾號:nyfa_filmschool
新浪微博:@紐約電影學院
優酷頻道:New York Film Academy
豆瓣:紐約電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