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文時代英語專業的機遇與挑戰

2020-11-25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通訊員 高衛泉 郭亞東)2020年11月21日,教育部高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辦、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的「第十七屆全國理工院校英語專業教學研討會暨第二屆院長/系主任論壇」在雲端舉行,騰訊會議和嗶哩嗶哩平臺同步直播了本次會議。本屆研討會主題為「數字人文與英語專業改革創新」和「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來自全國各地的1000餘名學者、師生共同觀看了直播。

  同濟大學副校長呂培明教授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歡迎學界專家同仁蒞臨本次盛會共議理工院校英語專業在新格局下的機遇和挑戰。呂培明指出,理工院校的英語專業在整個學校體系以及整個學科體系中,應當發揮什麼樣的作用,佔據什麼樣的地位,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今時代,藉助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英語專業會有什麼樣的新發展,這是值得外語人認真思考的問題,這也是本次大會的重要意義之所在。同濟大學英語專業在過去二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希望在未來的發展中,能夠得到兄弟院校領導、專家一如既往的關注與支持。

  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理工組組長、上海交通大學彭青龍教授代表主辦方致辭。彭青龍表示,第四次科技革命風起雲湧,我們無法迴避科技變革對英語教學與科研的影響,只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努力實現英語專業發展新格局。對此,他提出兩點建議:第一,包括英語專業在內的外國語言文學的學科培養體系,所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學生培養的目標在於面向國家和社會需求解決現實中的「真問題」。第二,應當著力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學科素養、中文素養和科技素養。

  開幕式由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外國語學院院長吳贇教授主持。隨後,兩位教指委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許明武教授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劉克東教授主持了上午9位專家的主旨發言。

  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蔣洪新教授在題為《關於<英語類教學指南>實施的幾點建議》的主旨發言中強調,落實《英語類指南》應著重做好如下四個方面:第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第二,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第三,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第四,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法。蔣洪新特別指出,各院校要認真研讀《指南》,在實踐中結合各校辦學特點和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制定符合各自辦學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

  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原主任委員、黃埔書院院長仲偉合教授主旨發言的題目是《新文科背景下的英語類專業創新發展》。仲偉合首先根據大家對「新文科」這一概念的不同闡述指出,「新文科」是相當於傳統文科而言的,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引領新科技革命、新經濟發展、新文化建設、新教育要求的文科。英語類專業在過去二十年的發展中取得了比較大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需要明確人才理念,更新英語專業教學方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北京外國語大學許國璋語言高等研究院院長、國家教材委員會外語學科專家委員會主任文秋芳教授在題目《「一體化思政育人體系」構建與實踐嘗試:以培養「英法+」國際治理人才為例》的主旨發言中,分享了北京外國語大學北外學院「英法+」專業的設立背景、由核心體系和支撐體系構成的「一體化思政育人體系」以及一系列相關的實踐活動。文秋芳強調,思政育人不僅要做好課堂思政,更要做好社會實踐中的思政,後者對於學生的成人成才至關重要。

  清華大學陳永國教授的主旨發言題目為《數字人文發展中文學的最後堅持》。他認為,文學在當下面臨的第一個現實就是電子文學的出現,電子文學所採取的審美策略的複雜性意味著文學批評者必須以對待紙質文學的熱情和專注對待網絡文學,但是要求採用新的批評方法。換言之,文學批評理論上各種範式和視角現在已經是強弩之末,不會有什麼新的發展。面對數字文學的興起,文學批評必須要注重培養一種數字思維。

  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大連海事大學羅衛華教授在題為《新文科與英語專業建設思考》的主旨發言中,主張在「新文科」的背景下用新的模式去豐富英語專業的內涵,賦予英語專業新時代特徵。為此,我們需要結合「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文化走出去」和「一帶一路」的三大戰略,實現三個融通:即英語跟新科技的融通、英語跟文史哲的融通以及英語跟全球化的融通。

  教育部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專業分會原副主任委員、四川大學石堅教授為與會專家學者帶來的主旨報告題為《新文科建設中的外語學科發展:課程的內涵與外延》。石堅指出,在國家「十四五」規劃、2035遠景規劃計劃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宏大願景下,「新文科」人才的培養首要任務是對學生知識、能力、素養、價值觀的引領;其次是構建合理而完整的課程體系,將文科課程和其他領域學科的課程內容穿插結合,提升學生的素質,拓展學生更多的技能,從而讓學生具備服務於社會發展的資質。

  下午的主旨發言由同濟大學陳琳教授主持,湖南師範大學曾豔鈺教授、同濟大學吳贇教授、西南大學文旭教授依次作了報告。

  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秘書長、湖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曾豔鈺教授以《數字人文與英語專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為題,指出在人工智慧、大數據和雲計算流行的當下,外語同仁應努力將語言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將文科專業升級為數字人文。曾豔鈺認為,當前我們處在開展數字人文專業建設的初期,每個學校應該堅持本校的專業定位,根據自己學科的實際情況進行數字人文學科建設的探索。最後,曾豔鈺結合湖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創新探索為數字人文學科的破局和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教育部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文旭教授在《外語教學中的視覺學習》的主旨報告中,提出了「新文科」建設下一個新的教學和學習模型——視覺學習。文旭從視覺注意、視覺感知、視覺思維三個維度結合不同的實例向學界同仁詳盡介紹了視覺的定義和視覺學習所包含的因素。文旭認為,視覺學習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和學術研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只有合理規劃教學課程,充分利用現在的數位技術,才能讓視覺技術在「新文科」的建設中佔據重要一席,也為「新文科」的建設開闢一片新的天地。

  同濟大學特聘教授、外國語學院院長吳贇教授的報告題目為《數字人文和英語專業的新使命》。她首先剖析了數字人文的基本屬性和基本特徵,進而提出應當將新技術革命成果應用於英語專業課程改革實踐,實現融合式發展,同時將「新文科」的建設服務於國家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吳贇認為,英語專業的新使命和「新文科」的使命一脈相通,英語專業應該抓住數字人文改革的機遇,為課程改革做合理而細緻的規劃,培養適應全球新格局的高素質國際化專業人才。最後,吳贇依據教育部對英語專業設定的五個維度分享了相關課程的設計構想。

  在大會分論壇環節,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重慶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和同濟大學等高校的40餘位英語教學與研究專家、外語學院院長或系主任,基於各自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探索,圍繞「新文科」背景下理工院校英語專業發展中師資隊伍的建設、課程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廣泛的交流與探討。與會專家學者各抒己見、互通有無,為數字人文時代英語專業建設的守正創新建言獻策。

  閉幕式上,分論壇主持人分別總結匯報了小組研討的具體情況。華中科技大學許明武教授做了總結髮言,認為本次論壇充分回應了英語專業改革創新的時代命題,為理工院校英語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初步指明了方向。下一屆研討會將由大連理工大學承辦,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陳宏俊教授向與會專家學者發出了真誠的邀請。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數字時代對於英語專業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本屆研討會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是教育部高校英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會帶領全國理工院校外語學院攜手面對時代命題、共同開拓學科新局的探索和嘗試,為未來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勾畫出藍圖,對「新時代」「新文科」背景下理工院校英語專業發展及外語學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VIPKID青少兒英語抓機遇迎挑戰打造行業風向標
    近兩年線上教育進入了發展的風口,給不少線上教育機構提供了發展機遇,就拿我們熟悉的VIPKID青少兒英語來說,該平臺嚴控教師團隊質量,有針對性的為每一個孩子制定科學學習方案,抓機遇,迎挑戰,成為國內少有口碑較高的線上教學平臺。
  • 人文計算與數字人文:概念、問題、範式及關鍵環節
    人文計算的產生與發展,既是數字時代信息技術向社會各行業各領域全面滲透在人文科學領域的具體體現,也是人文科學自身響應時代發展要求,對思維模式、研究範式、研究平臺等進行變革的有益嘗試。  人文計算為數字時代的人文科學研究引入了新的思維模式。信息技術對其他領域的滲透,使得各領域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產生了巨大變化。
  • 南財專家:數字經濟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數字經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在數位化程度日益增強的世界經濟體系下,數字經濟無疑將成為我國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力量。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佔GDP比重達到36.2%,成為數字經濟大國。
  • 數字經濟助力海南自貿島 Facebook後區塊鏈時代的機會與挑戰
    ,加快數字經濟進程,國內外主流媒體、專業媒體全程曝光。峰會聚焦Facebook Libra後區塊鏈時代的機遇與挑戰、探討海南數字自由島的發展機會、為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研討新方向、提供新思路。主辦方致辭主辦方代表海口市商務局局長蔡俏提出: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讓海南面臨新的歷史發展機遇;作為省會城市的海口,將不辱使命、主動創新,切實扛起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的責任擔當。
  • 業界聚焦「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面臨何種機遇和挑戰
    業界聚焦「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面臨何種機遇和挑戰 2020-08-10 21:04:56 中國新聞網 作者:朱延靜 責任編輯:朱延靜     多位電影人線上線下共議當下中國電影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 「挑戰·機遇·夢想」:看2019CDEC激發文化創造新活力
    作為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ChinaJoy)同期舉辦的產業權威高端會議,今年大會以「挑戰·機遇·夢想」為主題,在「創造是我們的共同使命」、「遊戲,流動的世界新符號」兩大板塊中,順應主流價值觀要求,詮釋貫穿全新歷史定位下數字娛樂在新發展理念、功能、內容上新的要求。
  • 電視軍事新聞節目的挑戰與機遇
    在這種形勢下,電視軍事新聞節目將面臨哪些挑戰,又有哪些機遇呢?一、 「全媒體」時代電視軍事新聞節目面臨的挑戰什麼叫「全媒體」,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準確的定義。目前所有數據中只有7%是存儲在報紙、書籍和圖片等媒介上,剩下的全都在數字數據中。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化。如今,人們獲得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很長一段時間,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是主要的信息來源。當網際網路日益普及,博客、播客、社交網站等媒介形態大行其道;而當手機逐漸普及,手機報、手機小說、手機電視、微博、微信等又風靡全球。
  • 第27屆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5G時代影視產業的機遇與挑戰
    (1)中國電視劇發展北京論壇:5G時代影視產業的機遇與挑戰2020秋交會中國電視劇發展北京論壇匯聚電視劇一流專家、科技創新精英、影視創作人才,將針對「5G時代影視產業的機遇與挑戰」,把握文化與科技對影視產業生產製作、傳輸分發、交互呈現的賦能作用,探索5G高新視頻產業鏈的發展,研判科技與影視產業深度融合的趨勢,為中國電視劇實現高質量發展、精品化創作、工業化創作提供智力支持。
  • 新文創遇上新機遇 「數字+文化」跨界融合
    當新文創遇上新機遇,「數字+文化」就跨界融合了。12月20日,創意十二月主題活動——寶安區「新文創 新機遇」數字創意產業周在福永街道智美·匯志產業園拉開帷幕,寶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局長陳煒琳、智美科技董事長許春偉分别致辭並為活動揭幕。
  • 姜峰 藍慶新:數字「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挑戰及路徑研究
    在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都提出,加強沿線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跨境數字貿易往來,緊握智能化、網絡化、數位化發展機遇。數字「一帶一路」從願景轉變為現實,行動支付、網際網路金融、遠程醫療等數字服務正沿著「一帶一路」走向各個國家,促進生產資源高效配置和創新集聚,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增長,帶動沿線國家跨越式發展,為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 王寧:「全球人文」呼之欲出,中國學者如何用好機遇
    ,讓我們看到了數位化時代科技興國的喜人態勢,與此同時,作為民族精神的兩翼——人文學科的夯實也迫在眉睫。其二,由於人文學者更加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因此特別熱愛讀書,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有時甚至花上很多時間去讀一些與自己的專業並無直接關係但卻直接關涉自身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書籍,這樣一來,人文學者的知識面就比較寬廣,他們很容易敏銳地覺察到整個學界當下所關注的前沿理論話題並及時地作出自己的反應。
  • 查明建:英語專業的困境與出路
    也就是說,英語專業畢業生大多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譯技能,但真正精通英語,具有紮實的專業功底和專業素質,並在事業上有可持續發展能力,能在本專業領域做出一番成就和事業的人不多。 我國英語專業人才的衡量標準,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20世紀50年代~20世紀80年代,由於學習英語的條件欠缺,必須到英語專業學習。
  • 數字貨幣崛起給各國央行帶來新機遇和挑戰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4月13日,《清華金融評論》金融大家評第六期「數字貨幣與區塊鏈技術:前景、挑戰與影響」主題論壇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舉行。未央網為此次活動的支持單位。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廖理在活動致辭中表示,隨著網際網路、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全球範圍內支付方式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數字貨幣的崛起,對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和貨幣政策都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 中塔專家舉辦視頻會議 共話「一帶一路」合作機遇與挑戰
    中新社北京11月19日電 (李京澤)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塔吉克斯坦科學院19日共同舉辦《中塔「一帶一路」合作:機遇與挑戰》視頻會議,中塔學者圍繞會議主題展開深入交流。塔吉克斯坦是首批與中國籤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國家之一。
  • 共享數字科技成果和機遇——中國-東協數字文化旅遊專業合作論壇舉辦
    12月8日,由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中國-東協數字文化旅遊專業合作論壇在廣西桂林舉辦。本屆論壇以「科技引領旅遊新未來」為主題,重點研討中國與東協在數字旅遊領域的合作潛能。
  • 觀點|查明建:英語專業的困境與出路
    也就是說,英語專業畢業生大多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譯技能,但真正精通英語,具有紮實的專業功底和專業素質,並在事業上有可持續發展能力,能在本專業領域做出一番成就和事業的人不多。 我國英語專業人才的衡量標準,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20世紀50年代~20世紀80年代,由於學習英語的條件欠缺,必須到英語專業學習。
  • 大力推進新文科建設,上海師範大學數字人文研究中心成立
    會上,與會學者們圍繞著數字時代如何發揮人文學術優勢,回應時代、社會重大關切,使人文社科研究能夠結合數位技術、方法與人工智慧等前沿領域最新進展,實現科技與人文社會科學的深度融合和協同創新等問題展開了深入交流。學者們還結合各自的研究領域和數字人文研究經驗,就其研究理論與方法、歷史與現狀、發展方向及數字人文項目發展模式等議題進行了集中研討。
  • 吃貨大陸三周年,實體資產上鏈的機遇和挑戰
    【天極網IT新聞頻道】傳統餐飲行業及前沿區塊鏈行業的百餘位企業家共聚一堂,以吃貨大陸資產上鏈成果為研究對象,共同探討餐飲資產上鏈的趨勢及機遇。會上,吃貨大陸成為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區塊鏈專業委會副理事長單位,並啟動全球首條餐飲產業公鏈。
  • 數字人民幣手冊⑤風向何處吹:支付寶迎挑戰?銀行迎機遇?
    編者按:數字人民幣的試點進展備受期待。從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專門研究團隊到現在已過去6年,數字人民幣真容初露,目前已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等地試點測試。深圳、蘇州近期推出的數字人民幣紅包測試,更是讓數萬人得以參與其中,數字人民幣腳步聲越來越近。數字人民幣的正式發行尚無時間表,但在它真正到來之前,我們有必要讀懂甚至讀透它。
  • "人文清華"講壇 | 江小涓:數字經濟,解構與連結
    5G等數位技術帶來的數字發展能否扭轉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11月20日晚,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教授在"人文清華"講壇表示,中國在世界十大數字經濟指數最高的國家中名列第九,貢獻了全球創新網絡專利的15%,我們的數字經濟消費並未見頂,憑藉先進數位技術、巨大人口數量、龐大製造基礎、企業活力等優勢,中國數字經濟將全面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