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製作手榴彈式救生圈獲大獎:有愛的家庭才能育出愛心發明

2020-12-28 少兒守護人

希望每一個家庭都充滿愛,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這種愛的光芒中健康快樂成長,並用這種愛的光芒去照亮更多的人!

——少兒守護人

近日據新聞報導,寧波兩名五年級的小學生看到溺水事件頻發,便萌生出設計一款簡易便捷的救生圈的想法,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她們在父母的幫助下最終將想法變成真正的產品。

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們免費公開所有的技術細節,而他們的父母則要求媒體淡忘他們,更多關注事件本身的價值與意義,而不要過多關注孩子。

甚至她們的父母不想讓更多人知道孩子的姓名,孩子和家長反覆強調的是這個發明的用意是幫助更多人,哪怕能救回一個孩子也好。

我們在為寧波少年的創新理念和無私分享點讚時,更應該給在背後默默支持他們的家長點讚。

有人說,發明不是發明家的專利,而是一切熱愛生活者的副產品。

熱愛生活的父母才能培養出熱愛生活的孩子,熱愛生活的孩子才能孕育出愛心創造與發明。

想要培養出熱愛生活的暖心孩子,不僅需要父母心中有愛,還需要父母用愛的博大胸懷給予孩子最大程度的關懷、支持、尊重,給予孩子更多實踐的機會,給他們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舞臺。

01.培養孩子的愛心,讓孩子學會樂於助人

羅曼羅蘭曾說,只要還有能力幫助別人,就沒有權利袖手旁觀。

最近熱播劇《隱蔽的角落》裡的嚴良對普普的愛,讓人看得心疼,兩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孩子能互幫互助,尤其是嚴良對普普,可以說竭盡所能地幫助她。

而相比之下,晶晶在沒有愛心與同情心的母親教育下,不僅變得冷酷無情,而且小小年紀便很世故。

一個從小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不懂得如何愛別人,一個自私自利的父母更不會培養出熱愛生活、關心別人的孩子。

相比之下,聰明的父母會努力培養孩子的愛心,讓孩子從小在心中種下愛與善的種子。

疫情期間,王德全父子倆曾設計了一款不會造成眼鏡起霧的口罩,並將取得的專利無償贈送給了中興醫藥。

後來父親王德全介紹設計靈感時說,有一天他與兒子在電視裡看到鍾南山院士戴著口罩接受採訪,眼鏡片上因為起霧模糊不清,便萌發出設計一款可以解決這種問題的口罩。

因為這個善念,兒子對此非常上心。雖然兒子王康寧僅僅是一名13歲的六年級小學生,但在獲得過多項發明專利的父親言傳身教下,他喜歡上了動手與創新,並對這項設計充滿信心。

在父親的不斷鼓勵與幫助下,父子倆通力合作,最終解決了這一難題。

父親說:「廠家那邊很肯定我們的設計,兒子也希望他們的發明能夠早點投入生產。在這個全國上下合力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能為大家作出點力所能及的貢獻,這是兒子封閉在家時期學到的最好一課。」

一個善意解決了一個難題,一個心中有愛的孩子眼裡是有光的,他會時常萌發出幫助別人的想法。正是因為有了這一想法,才可以不顧一切困難去通過創新與發明解決這些難題。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正確引導,從小培養孩子的愛心,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才能讓他們更好地懂得如何去關心與幫助別人。

02.讓孩子學會觀察生活,

培養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

孫瑞雪在《愛與自由》中說:教育的整個目的就是為了發展人自身的潛力。

而很多家長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把成績看得高於一切,而恰恰忽略了孩子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而智慧的家長卻從培養孩子的興趣入手,讓孩子在觀察與體驗生活的基礎上養成動手實踐的習慣。

上海有個男孩叫馬哲銘,看到爺爺奶奶年齡大了,有時候不清楚垃圾該如何分類,為了減輕這一壓力,從小喜歡編程的他便用了半個多月時間,花費300多元,自己買了語音識別晶片和垃圾桶等,成功做出了語音智能垃圾桶,垃圾分類3秒中便可以輕鬆搞定。

每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聰明智慧的家長,馬哲銘的父母不僅支持兒子的想法,爸爸還經常幫助兒子焊機垃圾桶的零件,自願給兒子打下手。

無獨有偶,2018年4月,劉品萱的爸爸從廠裡撿回來兩隻小貓崽。劉品萱負責照顧它們,正是在照顧它們的過程中,她培養出對小動物的愛心,並開始關注它們的生活。

為了讓飢腸轆轆的它們,不會缺水斷糧,在爸爸的幫助下,她借閱了大量相關書籍,並查閱了很多資料,經過和班主任的探討,她發明了一個室外寵物投食器。

一個10歲的女孩用愛心和智慧救助了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貓,並獲得徐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小時候的她喜歡拆裝收音機,爺爺說:「好好拆,只有拆了,才能學會怎麼裝回去。」

正是在這種不斷地拆裝體驗中,她學會了仔細觀察與認真思考,並養成了動手實踐的能力。

好的發明創造都來源於生活本身,所以教會孩子觀察與思考生活,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孩子動手的能力,是家長們該給孩子上的重要一課。

一個熱愛生活的孩子,從小就會散發出愛的光芒。因為他們懂得幫助別人才是最大的快樂,而這一份愛心與善意恰恰是發明創造的前提條件。

因為愛可以給人信心和勇氣,可以創造奇蹟。正如巴爾扎克所說,發明家全靠一種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氣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進。

希望每一個家庭都充滿愛,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這種愛的光芒中健康快樂成長,並用這種愛的光芒去照亮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監製:鄧東

主編:劉子銘

責任編輯:袁亞男

相關焦點

  • 【擴散】志願者投放愛心救生圈為生命護航!非緊急情況別取用!
    【擴散】志願者投放愛心救生圈為生命護航!非緊急情況別取用!當天上午,身著紅衣的志願者們出現在潦河北岸,手裡皆拎著救生圈,對潦河岸邊缺失的愛心救生圈予以補充安裝。通過一上午的行動,一排排橙色的「生命線」補放完畢,映入眼帘。據了解,在以往沒有救生工具的情況下,安義潦河每年總會發生幾例令人痛心的溺水事件,給事故家庭帶來巨大的悲痛。為了防止溺水事件的發生,縣文峰志願者協會從2017年開始向潦河兩岸周邊投放救生圈等救生設施。
  •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他們和150個愛心救生圈守護義烏江
    市區東關大橋到康濟街之間的義烏江兩岸,遊步道乾淨整潔,空氣清新宜人,每天都有眾多市民到此散步。很多人看到卻不知道,岸邊放著的32隻救生圈,都是一個叫曹建文的市民自費購置的。今年他已置換了近三十隻救生圈,天氣逐漸轉熱,江邊溺水等險情隨時可能發生,「做好救生圈維護、更新,是我每天都關心的」。55歲的曹建文是金東區教育局教育中心職工,4年來先後添置了150多個救生圈。他每天都到江邊散步,留意救生圈狀況,還建了微信群,帶動一批人共同維護,他們都相信「救生圈關鍵時刻能救人一命」。
  • 徐州這群小學生發明的「神器」真有創意
    「能不能製作一款簡單裝置來調節口罩的尺寸呢?」 帶著這個問題,杜雨婷和五(2)班楊子熠兩人一起展開了研究和實驗。杜雨婷說,第一次是用細鐵絲測試了基本的形狀,配合皮圈實驗比較成功,但是鐵絲太軟了很容易變形。
  • 藍色救生圈 守護生命線——最佳志願服務項目鳳陽縣藍天救援隊...
    精心謀劃,制定不同方案由於「藍色救生圈」防溺水安全教育宣講志願服務項目主要受眾是在校中小學、幼兒園學生,為讓不同學齡段的學生都能聽懂宣講內容、學會所授技能,藍天救援隊綜合考量職業種類、年齡階段、救援技能等方面因素,招募了120名優秀志願者協助藍天宣講團隊開展宣講。
  • 小學生發明新型書包獲國家專利 太厲害了
    小學生發明新型書包獲國家專利 太厲害了時間:2020-11-28 10: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學生發明新型書包獲國家專利 太厲害了 近日,無錫梨莊實驗小學四年級的潘俊松同學發明了一款新型書包,收到了國家知識產權局寄來的新型專利證書。
  • 星太奇:女神的救生圈充滿「青春氣息」,奮豆的救生圈充滿銅臭味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星太奇》的漫畫,星太奇和奮豆都是漫畫裡的主角,倆人都各有特長,星太奇代表了頑皮,奮豆負責搞笑的擔當,那麼他們在一起會發生什麼故事呢?讓我們來看看吧!星太奇:女神的救生圈充滿「青春氣息」,奮豆的救生圈充滿銅臭味話說學校終於迎來了一個假期,古老師為了讓學生們能放鬆一下,決定帶大家一起出海旅行!為了在海裡遊泳,大家都帶上了救生圈,其中以高茜女神的救生圈最為炫酷,星太奇和小桂子的最為普通!
  • 年僅11歲擁有多項發明,神奇男孩是怎樣煉成的
    二年級時,為了完善海上救生設備,熊文菡經過一番努力,發明了「太陽能海水淡化海上補給救生衣」,並獲得國家專利。三年級時,看到食堂飯菜浪費現象,他再次把奇思妙想變成現實,發明了餐盤迴收機器人。關心社會,學習優秀,發明創造不斷,小學生熊文菡做出了讓大人都忍不住叫好的成績,成為天津小學生群體的優秀楷模。
  • 小學生發明窗門安全鎖受青睞 創新成果展獲金獎
    福州新聞網訊 2名小學生發明了預防孩子從窗戶跌落的「窗門安全鎖」。這項發明不僅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還被企業看好,樣品已在他們的學校中推廣。19在臺六小舉行的「少兒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生產力」論證會上,小發明家展示了這項發明,得到了專家的高度肯定。在華僑中學讀初一的宋文昇同學是發明者之一。這項發明是他在臺六小讀六年級時與當時讀五年級的同學鄒雯琳共同完成的。這個窗門安全鎖長寬約3釐米,下方有一個螺絲,根據鋁合金窗門底座的厚度適當旋開,扣在門窗下方或上方再旋緊,窗戶只能打開15釐米至20釐米,可有效預防孩子從窗戶中跌落。
  • 【職業體驗】感恩節愛心巧克力製作--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感恩節是個家庭節日,節日當天和父母家人暢談,分享感恩的事。感恩節是一項愉快的慶祝活動,是重敘友情的時刻,而且習慣與其他家庭或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一起分享感恩的快樂。感恩節將至你想怎麼樣表達自己的感恩呢如果沒有什麼好的想法不用擔心,我們都已經給你準備好了愛心愛心巧克力DIY既可以玩又可以表達感恩感恩父母
  • 同樣是一枚手榴彈,你能分得清,哪個是進攻式,哪個是防禦型?
    美國的SOHG手榴彈全重與中國86式相同,但裝填炸藥高達110克,幾乎是86式的四倍,而且炸藥添加了溫壓劑,爆炸威力相當於TNT炸藥的1.5倍,也就是說,一枚SOHG手榴彈的爆炸威力頂六枚86式手榴彈。 SOHG屬於進攻型手榴彈,沒有破片,完全依靠純粹的爆炸衝擊波作為殺傷方式。手榴彈的裝藥為溫壓雲爆炸藥。一個3模塊的爆炸威力足以輕鬆摧毀一棟小型平房。
  • 小學生研究癌症獲大獎,神童還是拼爹?
    半島評論員 王學義雲南昆明六年級小學生陳某某,憑藉一個關於結直腸癌基因研究的課題,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三等獎。(7月14日《新京報》) 詳情戳>>小學生「基因研究項目」獲全國大獎?昆明六年級學生陳某某火了。此前,一個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的課題,先於2019年3月參加第34屆昆明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終評決賽,獲得一等獎,而後於2019年12月獲得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三等獎。公示中唯一的研究者正是陳某某。
  • 【提醒】遊泳圈≠救生圈,使用不當可能會變成「奪命圈」!
    我們平時用的五顏六色的遊泳圈其實很多都只是玩!具!玩!具!玩!具!遊泳圈與救生圈執行的國家標準是不一樣的,救生圈是起救生作用的,它具有很多附屬功能;而遊泳圈被定義為水上玩具,執行的只是玩具標準。市面上售賣的絕大多數為充氣式遊泳圈,實心泡沫類遊泳圈較為少見。多數人都誤以為遊泳圈就是救生圈,較少人知道遊泳圈有分充氣式和泡沫類的。
  • 抗戰劇中的日本奇葩手榴彈:97式手榴彈使用前為什麼要磕一下?
    但你們發現沒有在大多數的抗日劇裡,日本士兵在進行投擲手榴彈的時候,總是會先在自己的鋼盔上砸一下,然後再扔出去,為什麼要這樣呢?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呢?聽我給你慢慢講來。日軍這種奇葩的手榴彈叫做97式手榴彈,97式手榴彈並不是日本第一代手榴彈,應該是屬於第三代手榴彈,前面經歷過兩次的改良。日本在現代戰爭之初就研製出了第一代手榴彈:大正10年式手榴彈。
  • 日本小學生包裡有什麼?書只是學生的一小部分
    然而日本的小學生仍然喜歡攜帶書包,除了必要的書,他們的書包裡還有很多東西學生沒有放好的中國。日本小學生書包東西書籍除外:日本小學生的書包和我們的有些不同,他們有很多東西,我們通常不放。除了上課需要的書,他們還在書包裡放手帕、牙刷和其他衛生用品,他們還需要體育課和遊泳課的運動服、泳衣和泳衣,美術課需要顏料和毛筆。
  • 愛心協會向宿遷古黃河「生命守護者」捐助善款
    而宿城區黃河水上志願救援協會組建於2009年,從只有一根竹竿、兩隻救生圈,到現在擁有5艘救援艇,人員從組建之初的4人,到目前已突破3萬人的志願者團隊,先後成功挽救了203條生命,包括49名孩子,29名老人和9名孕婦。不僅如此,該協會還協助公安機關破獲各類案件56起,抓獲違法犯罪分子41人,被譽為群眾身邊的「生命守護者」。
  • 手榴彈5元1枚?遼寧地攤驚現狠物,攤主還帶了一麻袋手榴彈
    地攤上都開始售賣"手榴彈"了 手榴彈的發明推廣使用源於一戰時期的戰壕戰,手榴彈瞬間爆炸可以說是一端"一窩",一直延伸到二戰結束。因其造價便宜,使用方便,殺傷力巨大,很受各國歡迎。抗戰時期我國也根據德國的STG39型木柄手榴彈造出了土造手榴彈,但當時冶金技術很差,破片率不高,爆炸時一炸成兩半,殺傷力很低,經常被吐槽。
  • 寧要木柄手榴彈,也不要三款仿蘇制手雷!是67式手榴彈更順手嗎?
    它們對後續步兵單兵攜行具產生的影響更是廣泛:不光影響了我國邁入小口徑步槍前的所有單兵攜行具,甚至在91式攜行具上也能看到為了適應木柄手榴彈的攜帶而不得不預留的位置。而木柄手榴彈這一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不光是在67式手榴彈上能看到,就連77式手榴彈仍然採用了木柄的結構——很顯然,這種結構早已經過時。
  • 齊若茜獲封面聖誕寶貝 捐獻大獎彰顯愛心
    近日,齊若茜獲得「封面聖誕寶貝」大獎
  • 小學生發明防霧口罩,並無償捐獻這款發明!
    13歲的王康宇是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勺湖小學六年級的一名小學生,他在疫情期間發明了一種神奇的防霧口罩。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王康宇的父親王德全是一名獲得4項發明、15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的青年創新達人,受父親的影響,王康宇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就愛動腦筋肯鑽研。
  • 發明智能垃圾分類處理體系、奧特曼「變身」垃圾箱…… 看小學生...
    她的這個小發明給了大家答案為什麼要發明這套體系?汪子涵的答案很簡單:「我想要大家知道垃圾分類投放後都去了哪?」汪子涵說,自己家所在小區是從去年開始進行垃圾分類。當時,她將學校裡學到的垃圾分類知識學以致用,成了家裡的垃圾分類「小能手」。但是,她和家人都有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垃圾分類是如何處置的?汪子涵發現,不少同學也有這樣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