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女貞德是西方歷史中的重要人物。從拿破崙時期一直到21世紀,法國的政客們經常宣傳她的偉大形象。託恩、韋爾迪、塞勒、波爾泰、莎士比亞、索瓦納、柴可夫斯基、布雷特等著名作家和作曲家都以聖女貞德為藍本,創作了很多與之相關的作品。以她為原型的音樂、電影和戲劇一直到如今都是廣為流傳,深入人心的。今天小編則會將重點關注歷史上真正的聖女貞德。
貞德最初只不過是法國的一個鄉下女孩。據傳說,在她13歲時的一天,她在村後的樹下遇到了天使聖米爾、聖瑪麗塔和聖馬爾卡,以及大天使聖加大肋那,藉此她得到了「上帝的啟示」。受到鼓舞的她,決心接受天使的引導從而幫助英國去恢復英國佔領的法國失去的領土。後來,她通過多次轉折獲得了群眾力量,逐漸凝聚起一波不容小覷的軍事力量。1429年,她解除了對奧爾良圍攻之危機,就此一戰成名,被人們當成了法國英雄。此後,聖女貞德多次領導英國,打敗了英國的侵略者。
然而,1430年,聖女貞德在與貢比奈的小衝突中成為勃艮第公國的俘虜。不久,英國和英國當局控制的宗教審判決定判處她為異教徒並且打算將她燒死,1431年5月30日,聖女貞德在法國魯昂被處以火刑。在那之後,一直過了20年,法國終於將英軍驅逐出去,貞德在鄉下的老母親流著淚說服教皇卡爾斯三世重新審查貞德一案,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在1456年,聖女貞德就此平冤,並被封聖。500年後她終於能安息了。
歷史上對於聖女貞德的評價也是很高的。拿破崙高度評價法國的救世主貞德。貞德死後,法國興起。貞德史料的編纂與研究層出不窮。甚至包括法國愛國運動的法國右翼政治組織都會去宣傳她的偉大形象。然而在當時的對手國英國那邊,人們將貞德看作女巫。在一出關於法國王室的腐敗這一題材的歷史劇《亨利六世》中,裡面的貞德就是以女巫形象出現的。還有一種主流看法是,如果英國在這場與法國的百年戰爭之中獲勝併吞並法國,那麼英國將不復存在自由主義,所以也有許多人認為是貞德救了英國。
溫斯頓邱吉爾在他的書中描述到「貞德的品行和才能都遠遠超過普通人,千年來誰都無法和她相比」的高度評價,人們在貞德的審問記錄中提取到的細節,即使是在數千年的時間過去之後,依然能將貞德的光輝形象表現出來。
現在的我們依舊可以根據她的言行舉止公平的判斷她,她體現了人性的善良和勇氣,不屈的勇氣,淳樸的美德,真摯的感情,善良的智慧,一切都讓她閃閃發光,她解放了撫養她的土地,也獲得了榮譽。如今執政者和軍人都該了解她的故事,要好好看看真正的軍事家的言行是怎樣的,她雖然沒有學過兵法,但在短短兩年的時間內為人們提供戰勝各種困難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