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司法公正:增強人民群眾的改革獲得感

2021-01-07 普法頻道

  ●檢察機關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系列報導之二·公正篇

  維護司法公正:增強人民群眾的改革獲得感

  鄭赫南

  「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出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檢察機關深入貫徹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各項部署,深刻領會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從檢察官管理機制、辦案機制、檢務公開機制、監督機制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紮實推進司法改革,讓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有了更多獲得感。

  「誰辦案誰負責」確權明責促公正

  「成為員額制檢察官後,權力更明確、責任更重大,我將牢記法律賦予的神聖職責,忠於法律、精益求精,讓人民群眾從我辦理的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7月17日,最高檢公訴廳五處處長張希靖在參加了最高檢首批員額檢察官憲法宣誓活動後這樣表示。

  權責明確,則公正可期。

  「要緊緊牽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凡是進入法官、檢察官員額的,要在司法一線辦案,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2015年3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指示鏗鏘有力。

  幾年間,全國檢察機關穩步推進多項司法改革:推行檢察人員分類管理——形成檢察官、檢察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分類管理格局;推行檢察官員額制——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檢察機關分3批開展司法責任制改革試點,遴選出員額制檢察官8萬多名,讓高素質檢察官「沉」到一線辦案;推行檢察官辦案責任制——今年3月,最高檢印發《關於完善檢察官權力清單的指導意見》,目前最高檢、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檢察院均已制定印發檢察官權力清單,努力做到「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

  為使員額內檢察官真正回歸辦案一線,檢察機關積極開展內設機構改革試點,推行「精兵簡政」。如吉林省檢察院推行「大部制」改革,將原來的34個局(處室)整合為「九部一委」,一線辦案力量增加。「機構改革加上員額制改革落實責任,人人感到肩上有責任,辦理案件人人高度負責,責任心也提升了,所以辦案更加公正了。」吉林省檢察院檢察長楊克勤說。

  「以審判為中心」提高公正司法水平

  今年6月23日,山東省高級法院對「於歡案」作出二審判決,認為於歡的行為屬於防衛過當,將其一審的刑罰「無期徒刑」改判為「有期徒刑五年」。庭審中,公訴人緊扣爭議焦點全面舉證質證,有力推動庭審在查明事實、公正裁判中發揮決定性作用。該案是檢察機關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的範例之一。

  「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檢察機關面臨的一項重要改革任務,對檢察機關嚴格公正司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級檢察機關要全面提升檢察機關司法能力和辦案質量,進一步強化法律監督,切實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2014年1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在最高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近幾年,檢察機關全面落實檢察環節訴訟制度改革任務:最高檢先後制定刑事案件審查逮捕指引、公訴案件證據指引,就常見的50個罪名明確證據標準;與最高法、公安部等共同研究制定關於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意見;制定關於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制定加強出庭公訴工作的意見;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在18個城市開展速裁程序試點;2016年部署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

  檢察機關還注重健全冤錯案件防範和糾正機制。最高檢修訂了複查刑事申訴案件規定,探索開展公開審查;對從申訴中發現的「張氏叔侄案」「於英生案」「陳滿案」等重大冤錯案件,依法提出抗訴或再審檢察建議。「相信隨著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的強化,糾正冤錯案件的機制和制度更加完善,效果會更加突出,一定會得到更多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全國政協委員邸瑛琪評價說。

  推動律師發揮促進公正司法的作用,也是檢察機關司法改革的重要舉措。最高檢2014年出臺關於依法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的規定;今年6月下發關於進一步做好保障律師執業權利相關工作的通知。全國人大代表李亞蘭表示,檢察機關為律師解決「會見難」等方面的努力,讓律師們對最高檢司法改革的成效有了更真切的獲得感。

  「公開」讓公平正義「看得見」

  「山東省東營市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東營市地方稅務局原黨組成員、稽查局局長翟寶山(副處級)決定逮捕。目前,案件在進一步偵查中。」這是「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網」10月25日發布的最新案訊之一。

  2014年10月,《人民檢察院案件信息公開工作規定(試行)》生效,案件信息公開網陸續在全國檢察機關開通運行,該網承載的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詢、辯護與代理預約申請、重要案件信息發布、法律文書公開「四大平臺」同步投入使用。

  「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聯繫群眾,規範司法行為,加大司法公開力度,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公開的關注和期待。」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第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公平正義,應該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全國檢察機關注重推進陽光檢務,貫通全國四級檢察機關的電子卷宗系統2016年上線,當年為律師提供閱卷服務15.3萬件次;今年開始部署實施全國檢察機關案件信息公開微信平臺;普遍設立檢務公開大廳;最高檢全面開通微博、微信和新聞客戶端,建立網上發布廳;廣泛開展「檢察開放日」「視頻接訪網上信訪」等。「我要為檢察機關推行陽光檢務,規範司法行為點讚。」全國人大代表秦光蔚表示。

  在以公開促公正的同時,檢察機關還加強自我約束,以制度保障公正司法、以科技手段助推依法辦案。幾年來,檢察機關深入推進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日前,全國人民監督員管理信息系統開始試運行;明年,全國的人民監督員選任管理和選用銜接工作全部在線操作。2013年11月,最高檢在全國檢察機關部署融辦案、管理、統計功能於一體的統一業務應用系統,實現對全國四級檢察機關、20多萬檢察幹警全部辦案活動的全程、統一、實時、動態管理和監督。今年最高檢又對統一業務應用系統優化升級,為強化辦案監督制約、促進司法公正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相關焦點

  • 人民法院報評論員:堅持公正司法 維護公平正義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強調要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司法制約監督,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 全心全意為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 題:全心全意為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人民警察隊伍授旗並致訓詞激勵警心鬥志、引領前進方向  新華社記者  「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人民警察要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
  • 全面貫徹落實人民陪審員法 發揚司法民主 促進司法為民公正司法
    周強指出,人民陪審員制度是人民群眾了解司法、參與司法、監督司法的直接形式,是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在司法領域的重要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作出重大部署,為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 ——最高法四巡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工作紀實
    這位當事人用這樣的評價,表達了對四巡公正裁判的敬意與讚賞。這起案件只是近年來四巡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縮影。  法正律行,讓人民群眾感受公平正義  四巡管轄的河南、湖北、安徽、山西等四省正處於中部崛起戰略深入實施、經濟結構升級的關鍵階段,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旺盛,對司法機關的期望值很高。
  • 助推司法公正,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海港法庭邀請人民陪審員到庭...
    為進一步促進司法公開,增強司法公信力,近日,唐山中院海港法庭召開人民陪審員座談會。座談會上,海港法庭圍繞2020年人民陪審員參審工作情況簡要進行了總結。2020年,海港法庭使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達到100%,在唐山市中院各業務庭室排名第一。
  • 改革發展看河南|司法體制改革讓公平正義的陽光普照
    蔡春源的例子,是我省法官檢察官員額制改革的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大力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以員額制改革為核心,全省法院組建新型審判團隊2100多個,全省三級檢察院設置獨任檢察官和檢察官辦案組兩種辦案組織形式,實現了「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司法質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持續提升。  案多人少矛盾一直是困擾人民法院工作的一個突出問題。
  • 司法體制改革重點任務深度解析
    在輿論看來,這項改革仍然需要全面深化,是實現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的「生命線」。《人民公安報》表示,要堅持執法公正的價值取向,進一步深化執法權力運行機制改革,不斷提升公安機關的執法質量和執法公信力。 3.
  • 「人民陪審員之家」——這座「連心橋」讓司法更接地氣!
    >結合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工作,2017年,官橋法庭挑選設立了陳章乙和張桂治兩個「人民陪審員之家」。每月派駐法官到「人民陪審員之家」接待來訪群眾,法官、人民陪審員一起宣傳法律知識、調處各類糾紛,真正把「人民陪審員之家」打造為溝通民意、了解民意的「連心橋」。 10月22日上午,為進一步增強《民法典》宣傳意識,引導學法用法、維護合法權益,該院專職審委會委員黃琨臻帶隊走進「人民陪審員之家陳章乙工作室」,為工人提供法律服務,增強維權意識。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宣講家網評論
    廣泛聽取人民群眾意見,深入了解一線司法實際情況、了解人民群眾需求和期待,把解決了多少問題、人民群眾對問題解決的滿意度作為評判改革成效的標準,不斷健全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的制度措施,著力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讓司法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
  • 知信行|如何更加突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 增強群眾獲得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我國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趙樂際同志在中央紀委常委會傳達學習五中全會精神時指出,要立足於人的現代化,更加突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如何做好「更加突出」這篇大文章,進一步提高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檢驗著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廣大紀檢監察幹部的人民立場、人民情懷。
  • 用心用情抓好信訪工作 增強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昨日,全市信訪工作會議召開,傳達貫徹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接訪調研時講話指示精神,進一步動員全市信訪幹部勇於擔當、直面問題,扛起重任、抓牢責任,用心用情、依法依規、抓實抓好信訪工作,切實維護好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 港媒:人民陪審員制度助力中國司法進步
    香港《南華早報》11月21日文章,原題:作為司法改革的重要一部分,人民陪審員制度如何幫助中國法院進一步開放西方媒體從不缺乏有關中國司法失當的新聞報導,但近期中國司法改革將有助於改變人們的固有觀念。中國法院現在關注的焦點是確保供詞是犯罪嫌疑人自願作出的。
  • 陳中華:人民無法得到法律的公正,自然法則就是最後的正義
    黨要加強對司法機關的全面領導,對不公正的裁決應當儘快糾正,更不能讓司法機關獨立辦案變成獨立王國,肆無忌憚地違法執法貪贓枉法。中國的司法決不能脫離黨的領導,對違法執法貪贓枉法的司法人員必須嚴懲不貸,才能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再完美的法律體系也不能天然構成法治實踐。實際的法治體系是在司法實踐中形成的。
  • 八婺新語|金政:打造「無廢永康」金名片 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金華市政協副主席、永康市委書記 金政永康全市上下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眾志成城齊攻堅,不獲全勝不收兵」的勇氣和決心,堅決打好「無廢城市」創建攻堅戰持久戰,打造「無廢永康」金名片,全面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 「不穿法袍的法官」助力司法公開、司法公正
    「不穿法袍的法官」助力司法公開、司法公正 2020-08-06 2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龍:「基層改革」服務「大民生」,群眾滿滿都是獲得感
    如何「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群眾解愁」,將基層改革作為提升民政工作服務水平,增強民政服務特殊群體、發揮社會保障作用能力的重大舉措,雲龍示範區民政部門率先跑出改革「最先一公裡」。2020年10月12日,該區民政部門投入45萬元,首家開展老年人配餐助餐的「長者餐廳」在五星社區正式營業。在這裡,老人們可選擇直接到餐廳就餐或申請一公裡內免費送餐上門。
  • 張安順:加快構建公正高效權威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加快構建公正高效權威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nbsp&nbsp&nbsp&nbsp29日,黑龍江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張安順在全省政法領域全面深化改革推進會上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 孝昌法院:邀請檢察長列席審委會 共同促進司法公正
    孝昌法院:邀請檢察長列席審委會 共同促進司法公正 2020-12-23 1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人大代表朱玉:貫徹實施好民法典 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通過制定民法典,把人民的人身權、財產權等從民事立法的角度加以規範和保護,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體現到行動上、落實到具體實踐中,使憲法規定的權利具體化、可操作,使人民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法典把之前的民事單行法律、民事規則等法典化、系統化、規範化,大大提升了保護的層次,加大了保護的力度,特別是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根本改變,這部重要法典的誕生也順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兩會報導】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廖偉忠向市第八屆人民代表...
    廖偉忠在報告中指出,2019年,全市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動力,以「工作落實年」為契機,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各項工作實現了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