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陽光下,炊煙似有似無。雲田鎮五星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裡,五保戶老人楊雲和(化名)風捲殘雲著碗口裡的飯菜,儘管不是山珍海味,但老人依舊嘴角帶笑,久聞其香。
▲ 雲田鎮五星社區老人在「長者餐廳」用餐。
雲田鎮五星社區位於株洲經開區、雲龍示範區北端,該地往返市區近50公裡。社區60歲以上老人640人,佔戶籍人口的20%。老人們年事已高,子女又鮮有在身邊,買菜做飯成了一大難事。
如何「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群眾解愁」,將基層改革作為提升民政工作服務水平,增強民政服務特殊群體、發揮社會保障作用能力的重大舉措,雲龍示範區民政部門率先跑出改革「最先一公裡」。
2020年10月12日,該區民政部門投入45萬元,首家開展老年人配餐助餐的「長者餐廳」在五星社區正式營業。在這裡,老人們可選擇直接到餐廳就餐或申請一公裡內免費送餐上門。
「長者餐廳」按每餐12元的標準設置三菜一湯。60歲以上的特困老人免費用餐,60周歲以上的低保、空巢、失獨、孤寡和重度殘疾老人每餐只需支付3元,60周歲以上老人則每餐7元。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雲龍示範區五星社區「長者餐廳」已對全社區640位老人實施並提供了全覆蓋送餐助餐服務。
社區居民紛紛說,以前「山高皇帝遠」,如今「政府在身邊」,滿滿的幸福感看得見、握得住、感受得到。
「基層改革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群眾所需所盼,打通服務『最後一公裡』,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株洲經開區、雲龍示範區黨工委書記蔡周良說。
▲ 雲田鎮溫情的民警變「村官」社區服務與治理模式。
解決社區老人特殊群體「用餐難」的「微舉措」,不僅是該區探索深化微改革的嘗試;同時,也是雲龍示範區創新社會基層治理方式的一個典型案例。
「以前,包括各類小矛盾、小糾紛,每個月約有10起報案需要處理,現在減少了一半。」雲田鎮派出所選派副所長文鏡鋒兼任雲田鎮柏嶺社區、五星社區黨支部兼職委員,開啟了社區服務與治理的「民警變『村官』」模式。
「當了『村官』後,轄區群眾與我們的互動變多了。」文鏡鋒說,前幾天五星社區兩位居民因為瑣事吵鬧,劉暢及時上門調解,最終兩人握手言和。
改革舉措有了成效後,雲田鎮開始全面推廣這一模式,在轄區內9個社區,全部選派民警到社區兼職。
「民警出任村官後,很多案件得到快速處理,提升了辦事效率。」雲田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新的身份,讓民警多了一份責任,主動下社區,積極了解群眾的基本情況和訴求,更加及時地發現矛盾隱患的苗頭,儘量將其消除化解在萌芽階段。
除了當好「村官」外,雲田鎮派出所所長黃瑤要求各社區的民警「村官」,每周為社區居民辦一件實事。
「以前,在社區的日常管理中,民警更多的是局外人,現在則變成一家人。」劉暢介紹,兼任「村官」後,社區的大事小情,民警可以直接參與;民警遇到什麼問題,可以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商討解決方案。
柏嶺社區一位村民因歷史遺留矛盾,經常到社區吵鬧,民警屢次出面,但只能平靜一時。兼任「村官」後,文鏡鋒一方面對其加強法律教育,同時與社區幹部一起,積極幫助他解決問題,矛盾最終得到化解。
「有『村官』的人情味,也有執法者的法律權威。」劉暢說,兩者結合,讓自己的工作變得更加得心應手。
基層改革是一劑「醫治」民生痛點的「良方」。既是踐行為民初心的出發點,也是改革深入推進的著力點。
一年來,雲龍示範區「微改革」時刻緊盯群眾最期盼、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問題,用「微改革」的辦法抓改革,推出一系列管用的新招、實招、妙招,讓改革既有含金量,更能接地氣。
聚焦項目建設中的堵點痛點,該區探索推行「項目審批代辦制、拿地開工同步制、項目推進專班制、施工環境清擾制」四項制度,構建從項目落地到開工建設的全流程服務體系,項目審批明顯提效、項目服務明顯提質、項目推進明顯提速、施工環境明顯提優。雲龍大道(洞株路)快速化改造、長郡雲龍實驗學校、北環大道D段等省市重點項目實現提前竣工。
2020年10月10日,株洲萬金置業有限公司為雲龍示範區行政審批服務局重點項目審批代服務中心送來感謝信。對該中心幫助項目節約投資、縮短了項目建設周期的優質服務表示感謝。
自4月份該區成立重點項目審批代辦服務中心以來,代辦中心工作人員針對重點項目,實行「一對一」式幫辦代辦,主動對接協調相關部門,掌握跟進重點項目進展,根據實際情況分類制定代辦幫辦服務方案、動態工作檯帳等。目前,已為株洲萬達廣場、華勝信息、綠地物流等9個重點項目單位實施代辦服務,有力確保了項目如期開工建設。
來源:株洲日報
原標題:《雲龍:「基層改革」服務「大民生」,群眾滿滿都是獲得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