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吃喝指南新欄目,替你拔草上海有名氣有噱頭的新店,不收費不做推廣,獨立評價,將來也可能擴展到北京廣州等地噢~
比魔都太陽更難得的,是找一家好吃的新餐廳。
比起年前扎堆湧現的高水平餐廳潮,春節後的上海,雖號稱「坐擁三家大陸首店「,卻是混入了不少網紅店來撈錢。
Letao旗下冰淇淋蛋糕店Glaciel人均低消199元,你只能吃到一塊蛋糕和三片餅乾;老牌國產冰淇淋八喜想開一家網紅店,畫風卻用力過猛;米其林一星鳥喜開來上海開分店,定價非常迷……
反觀兩家繼續消費降級的貴餐廳,定價良心,出品也有誠意:人均六千的Ultra Violet主廚Paul Pairet神仙再下凡,親手給你做三明治;外灘網紅餐廳The Nest平價線Rye&Co,北歐三明治單價不超五十塊,堂食八塊的黑麥麵包,還會一本正經給你配黃油。
槽點很多,先說值得去的:
Polux by Paul Pairet
米其林三星主廚下凡給你烤三明治了
推薦指數:四星
團隊來自人均6k的Ultra Violet,Paul Pairet的這家小Cafe,簡直是照亮上海餐飲圈的一道陽光……
UV名號的光環籠罩下,Polux已經紅到開業一周,就因為賣空食材而暫停營業了……
熱度雖說超出店家想像,但各種流程也的確混亂到家了:上周不接受預定,(順便,這周又開放預定了)到了營業時間卻也不讓入座,服務跟不上,菜單只有一張薄紙,經過兩手就皺巴巴,看起來略廉價,酒水飲料普遍表現很平庸(畢竟也不便宜!)
但無論就餐體驗多混亂,那道UV同款的餐前麵包一上來,脆韌度完美的法棍,抹上輕盈鮮美的脫脂黃油(UV做成了液態,其實做成固態反而更費力氣),吃到人瞬間沒了脾氣。
如果你很喜歡麵包,這道已經值得你前去拜訪了。
菜單定價與裝修一樣簡潔,早中午晚餐的菜單都不同,前菜一律80元,早中餐跟蛋類料理110元,主菜則分110元與150元兩檔價位。菜式不少,其他朋友去過後也有不同感受,下面只代表開業第二天我們吃到的感受。
Mimosa eggs,脫身於經典小食Devil Eggs,把芥末換成略帶辛辣香氣的羅勒橄欖油,白煮蛋是煮到正正好的溏心,鳳尾魚提鮮,擺盤也是用心——裝飾用的小番茄,都給你細細去好了皮。
帶著米其林血統的總匯三明治,要價110元,咬下去就覺得值了。
麵包皮脆到令人髮指,加了層層汁水的生菜番茄沙拉醬,咬到最後一口都能嚼出響聲!雞腿肉嫩,培根有非常迷人的煙燻香。
Polux走的是客單流量,導致後廚缺點也很明顯:品控不足。
我們就餐當日有PP在後廚監工的加持,招牌的Seabass,雖然醬汁精彩肉鮮緊實,但……中間沒熟啊!
上熟下生,顏色很不一樣,用餐叉戳也戳不開
值得一提的是,雞尾酒全天都有,可以從早上十點喝到凌晨兩點。經典雞尾酒價格普遍在六十元上下,也有高級款,好比120元的Bellini,加了香檳,但喝起來就是瘦瘦弱弱的小甜水,黃桃罐頭味道相當搶戲,建議你直接喝香檳……
目前為止,我們還是非常喜歡這家店。菜品著實好吃,有想法,但品控不穩、流程混亂的問題也很明顯,當PP不再每日前來監工,Baby Polux脫離了主廚襁褓後命運如何,的確有待考驗。
Rye&Co
很可能是新天地最親民的早午餐
推薦指數:三星半
外灘網紅餐廳The Nest團隊悄悄在翻新後的新天地包下兩層樓,開啟了旗下平價的副牌Rye&Co。乍看來路數有點奇特,兩層空間,一樓是麵包房加簡餐,二樓則是風景極佳的雞尾酒吧。
先說一樓簡餐。
這可能是你在新天地找到最親民的早午餐:主打的北歐風Open Sandwich大部分都在30元左右,每天12點到2點Happy Hour半價。
拋去價格優勢,菜品也保留了The Nest本店的菜品風格——很多很多的塔塔。
點單不建議嘗試肉類與健康餐,海鮮類則普遍不錯點。格陵蘭島裡吃得到鮮嫩冰島蝦肉,配上蒔蘿塔塔醬,是在夏天時會願意再來的清爽味道。
Mark特製漢堡(98元)意外出色,麵包提前拿黃油煎過,邊緣咬下去都是脆的,肉餅新鮮又多汁,看看這個肉鮮嫩粉紅的顏色。
但!!!全場最亮絕對是薯條,土豆品種非常好,新鮮現切,比起一般薯條偏細軟,撒了幹羅勒碎黑胡椒,更調出土豆澱粉香氣,根根軟糯香甜,強烈建議店家讓這碗薯條單飛……
菜單主打Open Sandwich,麵包自然是重點觀察對象。
黑麥、酸麥麵包都是自家現烘,根據國人口味調劑過,內心偏溼軟,8塊錢的單片堂食,還會給你上一盤黃油配著吃,黃油用瓜子、鹽與胡椒簡單調味,雖然跟Polux自然沒法比,但誠意十足。丹麥可頌很失水準,外皮不脆,黃油香氣也明顯不足。
甜品做的算精緻,均價二十塊左右,各式Tart都非常值得推薦。薩布裡餅底酥鬆,乳酪綿密細膩,點綴的百裡香碎都香氣十足。一個簡簡單單的黑莓塔,居然吃出了點驚喜。
塔類甜品可以肯定是每日新鮮現做,為什麼說肯定呢?因為再探二樓酒吧時,親眼看到調酒師一晚上免費送了好幾盤出去……
我們得了一盤蘋果肉桂塔,吃得好開心
二樓目前是The Nest主調宋丘坐鎮,曾入圍百加得全球調酒大賽第八名,特調酒單也是出自他之手。但不同於一般的雞尾酒吧提供純飲酒單,老闆Mark夾帶私貨地上了不少自然酒,還有阿爾薩斯的雷司令的起泡杯賣,衝杯賣酒的選擇跟價格,也是加分了。
雞尾酒選擇不多,只有十幾種,主要是因為人工耗費量已經很大。不光糖漿、基酒要自己浸漬,甚至還要自己做咖啡、做果子露、做巧克力。
很喜歡這款拉斯布丁,像極了一款巧克力樹莓甜點。
用黃油龍舌蘭帶來油潤質感,波特紅與新鮮樹莓汁帶來俏皮清爽的果味,巧克力加入苦精做成Rim裝飾,嘗得出巧克力用的質量也不錯,融化速度很快。
這杯朦朧氤氳的冬陰功,是私心這幾個月在上海喝過的雞尾酒裡,最喜歡的一杯。
喝起來像是在椰林飄香(Pina Colada)基礎上,加了十層泰味濾鏡:泰國香料浸過的金酒,用鷹嘴豆泥來打出濃密泡沫,少了蛋清的腥氣,稠密感也更佳,咖喱粉更是多了一絲潑辣,整杯酒在嘴裡都活了起來。
好奇是為什麼在新天地這麼寸土寸金的地方,還能做到定價這麼親民。調酒師說是還在新店運營期,很可能會在近期漲價。所以各位,早喝早賺到。
八喜G'nature
當便利店王牌用力過猛
推薦指數:兩星
便利店王牌八喜冰淇淋,也加入新店大潮,在南京東路上開了一家G'nature線下店。
G'nature其實是八喜旗下的高端產品線,2014年,八喜在紐西蘭購買了一家工廠並加以改造,2016年開始生產G'nature(自然之悅)冰淇淋,再進口至中國。
而它的同名線下店,主推的也是這一高端產品線,口味有三款——香草曲奇、超級巧克力與雙莓,單球價格28元,比常規款高了10元。
價格上漲,用料倒也有一定誠意:香草口味添加了貨真價實的香草籽,風味自然,質地也柔滑綿密,看得出工業化大品牌的技術功底。
巧克力口味有少許冰渣,但好在風味足夠濃鬱,甜度也克制,不知不覺就挖到見底。雙莓則有失水準,莓果應有的清新感被甜膩蓋過,果味也不太自然。除此之外,這裡還提供常規的香草、朗姆、綠茶……以及比較少見的薄荷等口味選擇。
但無論是G'nature高端款,還是常規口味,大多能在超市便利店裡買到,品質沒多少差別。
冰淇淋蛋糕則是車禍現場:提拉米蘇表面的可可粉嗆人而不香,蛋糕底質地幹硬,夾層嘗起來像是人造奶油……
然而最令人尷尬的,還是店面整體設計風格。
從器具到裝飾,處處都在向網紅風靠攏:獨角獸甜點盤、藍白配色的主調、海洋球,再堆上各種公仔元素,完全用力過猛……
如果你好奇G'nature的口味,在其他渠道也不難買到。如果正好路過,嘗嘗鮮也沒問題,專程打卡拍照就完全不必。
Tim Hortons
加拿大國民咖啡館大陸首店
推薦指數:二星
來自加拿大的國民咖啡館Tim Hortons,在開業後兩周的工作日中午,居然還排了45分鐘才進店。門口甚至有限購:
與其他的咖啡連鎖不同,Tim Hortons給客人的自主選擇度很高。除了意式咖啡,其他都有兩種烘焙度的豆子可選,還可以選擇加幾份濃縮,加幾份奶,由此衍生出了一種它家獨有的點單術語」double double"(兩份奶兩份糖)。
咖啡點了一圈,連連踩雷。深度烘焙的焦苦味非常明顯,中度烘焙會顯得相對柔和一點,但口感單薄,幾乎喝不到什麼風味。
濃縮有連鎖咖啡館的通病:苦、焦、澀。拿鐵口感水水的,沒什麼咖啡味,幾乎是一杯奶。還有這杯店員推薦的招牌——加享楓味瑪奇朵,奶泡粗到可以去洗碗了。
儘管口味不如人意,Tim Hortons的價格確實還算實惠:它的意式咖啡標準杯與星巴克大杯的容量相近,但價格比後者還要便宜;現煮咖啡標準杯只要17元,便宜得幾乎趕上便利店了。
熱食是讓我們唯一覺得還不錯的部分,典型的西式快餐風,拉法卷、夏巴塔、貝果……品類比連鎖咖啡店多得多,三四十元還可以吃到午市套餐。
比如蒙特婁風味牛肉夏巴塔,兩片夏巴塔麵包中間夾著2-3片完整的煙燻牛肉,每塊攤開來都有一個手掌大,調味用的是凱撒醬。
北極蝦仁恰巴塔,翻開來是一大塊培根、一層密密的蝦仁蝦籽、一層炒蛋芝士和蔬菜,口味很清爽,蝦肉吃起來也很緊緻新鮮。
甜點部分,價格就有點膨脹了。
比如它家獨門的天趣球,在加拿大一個只要25加分(1元多RMB),國內要賣4塊錢。質地像油炸過的甜甜圈外層,齁甜,甜甜圈雖然口味選擇甚多,但工業香精味道濃重,麵包圈水平可以說糟糕。
千層蛋糕餅皮厚實,奶油有點齁甜,是吃幾口就會膩的配置。
作為中國內地首店,Tims還做出了不少融入本地文化的產品。比如這道黑椒牛肉法拉卷,菜單上稱之為」姆媽的味道「,吃起來麼,感覺」姆媽「應該是中東戶口。
官方宣稱,之後要迅速在國內擴張1000家門店,所以完全不用急著去排隊打卡,等它開到各大商圈辦公室樓下,應該會是一個快速解決早餐/午餐的好選擇。
Glaciel
日本網紅冰淇淋蛋糕店大陸首店
推薦指數:一星
日本網紅甜品店LeTAO,去年開業動靜不小,今年引進的冰淇淋蛋糕店Glaciel,肩並肩開在了LeTAO店隔壁。
雖然之前對LeTAO的好感度就不高,但Glaciel的槽點依然多到爆表。
我們的白眼從預約時就開始啟動,先是聽說不接受直接進店,必須預約,Fine,電話定位預約時又被告知進店必須按照人頭消費,套餐只有199元一檔選擇,每個單品要麼限購,要麼必點,這麼一套流程下來,實在有種腆著臉花錢找罪受的憋屈。
試營業期間,只有一款套餐選擇,199元的掌心花園,每人只限點一份。內含:一塊冰淇淋蛋糕,香濃牛奶巧克力餅乾3片,美式、拿鐵、紅茶三選一。
冰淇淋蛋糕則有五款可選,與日本款式相同,沒有試圖做本土化的產品創新。
上海店不設後廚,除飲品外,所有甜品均為日本空運。
繽紛水果球,造型不錯看,每個雪芭球口味都不同,其中芒果、草莓、樹莓吃得出新鮮果味,質地也足夠細膩,淺綠色的蜜瓜味大遭滑鐵盧,果味假得像塑料。
冷藏蛋糕有幾個令人尷尬的問題。好比上面這塊冰凍的蛋糕拿出來,外面雪芭融化速度最快,當你挖到中間香草冰淇淋部分,根本是梆梆硬。冷藏帶來的溼度,也會影響到蛋糕的其他部分。
好比這塊慄心朵朵,其實不難吃,上層慄蓉搭配肉桂粉,有非常溫柔的味道,但是是因為冷凍,餅乾底吸收水分後返潮,本來應該增加口感層次,但吃軟餅乾這件事,真的難以令人愉悅。
店內另一主打北海道牛奶巧克力餅乾,吃起來就是仿真白色戀人,第二口就齁了。套餐的飲品倒是沒有雷,但誰也不會為了一杯無功無過的飲料,來花這199元吧?
我們理解,新天地房租高昂,也理解一個十座小店,還僱了四個店員的人力費用是筆大開銷,但一塊不怎麼好吃的冷凍蛋糕,三塊工業出品小餅乾,卻要花上199塊錢(順便追加一句,日本店三塊蛋糕套餐,折合人民幣一百出頭),實在想不出去拔草的理由。
鳥喜
東京米其林一星燒鳥店登陸上海
推薦指數:三星
拋開價格,以串論串,出品在上海確屬頂級。
身為日本米其林一星大陸首店,這一餐串物料理水準看,在上海確屬頂級。無論是切工、火候和出品的口感,在串物方面沒有失手,其中尤以商品化水準為最佳。
問題也有不少。
首先,進貨及小菜,明顯存在短板。上海的高級燒鳥店,大多都實現整雞進貨,這樣廚師才有分割各種部位的發揮天地,但鳥喜的燒鳥貨源問題在於,廚師沒有辦法切分出更多的部位,就算偶爾在當日的進貨中切出一些部位,但又不足湊成一串,次日的貨源也沒有保障,只能浪費。如果還是靠一包雞胸,一包雞翅入荷,客人很快便會有倦怠感。
此外,除串物以外,店內的一品料理水平不高,可見店裡沒有配備過硬後廚,既然要用一品料理充實套餐,卻又吝嗇團隊配置,出菜很難讓客人覺得滿意。
高昂的定價也略顯貪婪。燒鳥本來就是利潤較高的料理,鳥喜在此行業規律下,套餐還要比同等水平的店家再高出一倍,可見老闆對營收有著相當高的期望。
並且鳥喜的上海店不像東京本店和臺北店一樣,可以單點串物,入店的門檻就是600元套餐,其中含10串串物,以及可有可無的一品料理。但從我們追加的「私房料理」價格看,他的串物定價不過30元左右。整體定價體系邏輯不通。
這幾年,上海食客的消費力確實越來越強,也有太多人傻錢多的先例,讓店家覺得可以這樣定價反正願者上鉤。如果定價砍掉一半,以廚師團隊的水準,鳥喜上海將是一家天降神店,但正因為價格,加之上海有更具性價比的燒鳥店選擇,所以我們認為,即使廚師團隊再努力,鳥喜上海店也並沒有太大訪問的必要。
關於鳥喜上海,如果你想知道更多,請看這裡:忽悠圈錢還是神店降臨?東京超人氣燒鳥店上海登陸
種草除草的工作就做到這裡了
你們最近吃到哪些好吃的餐廳?
鵝先去吃點消食片
評論區見!
文 | murong 登登 穗穗
圖 | 亮金金 murong Charles
感謝十三先生為鳥喜提供評論
感謝小蓓對本文的幫助
看餓了?來買點兒好吃的~
點擊閱讀更多本地餐廳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