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傳統節日文化,抒發民眾愛國情懷,菏澤開發區作家協會於2020年6月專門拍攝製作「菏澤小米粽子」視頻,於2020年6月21日在丹陽街道姬莊社區舉辦的「我們的端午節」活動上播放。視頻播出後,很多朋友問:「這是不是《舌尖上的中國》?」我的回答是:「舌尖上的菏澤,地道的菏澤粽子,是最能勾起記憶深處的家鄉的味道。」
粽子作為端午節的特定美食,可謂源遠流長。
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食材資源十分豐富,各地製作粽子的食材和技藝不同,味道也各具特色。
在中國牡丹之都山東菏澤一帶,有一道傳承了1000多年的端午美食——小米粽子。
小米粽子,米色金黃,棗澤紅亮,口感軟糯,香氣撲鼻。食材主要是黍米和紅棗,俗稱小米粽子。由於成品沒有包裝,當地人也把這種粽子叫做「懶粽子」。
傳統節日,最能讓人想起家鄉美食的味道。2020年端午節前夕,我們尋訪到菏澤經濟開發區嶽程街道朱莊社區,這裡有著200多年做小米粽子的歷史,那時候,村裡家家戶戶以賣粽子為營生,村子裡幾棵百年大棗樹,記載著朱莊人的寒暑過往,述說著黍米和紅棗的美好故事。
菏澤小米粽子,製作技藝並不簡單。做這種傳統的小米粽子,製作器具很有講究,必須用燒柴火的灶臺和鐵鍋,大鍋熬製,才能做出地道的口感。
食材的配比和技藝流程也十分嚴謹。不同產地的黍米和紅棗,兌水的比例不盡相同,全憑製作經驗豐富的師傅們口口相傳。
把黍子清洗乾淨後撈出,再把洗淨的紅棗倒進鍋裡焯水,撈出備用。在鍋裡加入適量的水,燒至80°左右,把紅棗和黍子倒進鍋裡,不停地從鍋底抄起,直到出現黏稠狀,香味四溢。然後蓋上鍋蓋,燜起來,讓黍米和紅棗的味道在大鍋裡進行充分融合,獨特的香氣散發在空氣中,刺激著人們的味蕾。
燜的時間長短,要根據食材製作的情況拿捏,一般燜12個小時左右,燜的時間短了,香味會不足,燜的時間長了,口感會差些,這可是一件考驗製作師傅功力的活。
朱莊至今還有30多戶人家,以賣菏澤小米粽子為營生,儘管製作方式有些變化,但這種粽子,依然保留著菏澤人記憶中的端午節的味道。
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