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丨三毛的廚房:愛人不是在身旁,就是在回家的路上

2021-02-13 中圖網
比現在更年輕一些的時候,我關注一個人,會關注她/他做了什麼大事。現在,我會更關心,她/他很什麼人在一起,吃了什麼?他的日常是怎樣的?上次,我在《地球旅館:好日子裡總有一隻貓》裡面採訪過加菲貓之父70多歲的吉姆·戴維斯先生,此前我幾乎沒有採訪別人的任何經驗,我問:你每天早晨都吃什麼?然後他還很認真地回答了我。我記得是麵包和麥片。這一次寫三毛,也是如此,我發現在廚房裡的三毛,真是她快樂的時光。

三毛說:「清風明月都該應是一個人的事情,倒是吃 飯,是人多些比較有味道。」

三毛不喜歡做家務活。好像很多女作家都不喜做家務,之前,我寫一本林徽因的傳記,她也對做家務深惡痛絕,覺得做家務活的時間可以創造出更多價值,不願意將時間浪費在上面。我好像沒聽說過哪個作家喜歡做家務,只聽過一些作家、編劇朋友們說,他們只有在寫不出東西的時候,才會不停地打掃房間的角角落落,最後實在無事可做了,才不得不坐到電腦前開始寫作(我卻連寫不出東西時都不願意去打掃,只是呆坐著與電腦尷尬對望)。

在所有的家務活中,三毛唯獨對煮飯感興趣。兒時,三毛在廚房看母親做飯,她用幾片洋蔥、幾塊肉就可以做一盤美味出來。站在一旁觀看的三毛覺得,那真是一種奇妙的藝術。

三毛一個人生活時,吃得極其簡單,她最不喜歡把錢花在「吃」上面。在國外讀書當窮學生時期,她常常只用一塊麵包和一瓶水撐過一天。有時候,長輩出差到西班牙,請她吃頓豪華大餐以犒勞在異國苦讀的她,她覺得那麼多錢用在「吃」上太浪費了,會偷偷告訴母親,某位伯伯如果能把吃飯花掉的錢直接送給她就更好了,她會想把這筆錢花到其他方面,那時,她最肯花錢的地方是買書。

三毛的很多行為都是超前的,內心卻有很多古典、傳統的一面。當她決定要與荷西結婚後,她想要在時間上晚一點兒,因為她想在婚前有足夠多的時間可以一個人去沙漠深處旅行,去體驗撒哈拉威人的生活。因為她覺得結婚後就不能像以前那樣東奔西跑了,要以照顧荷西為主,至少要把先生的飲食給照顧好——一副「甘做人婦」的小女人心態。

三毛真正挽起袖子下廚做飯是從撒哈拉開始的,雖然在撒哈拉之前,三毛也煮過中國菜給荷西吃,但那時候,他們生活在大城市,食材、調料都比較容易買到,但在撒哈拉,這一切都要從頭置備。她最開始做的飯常常失敗,她在給母親的信中寫道:

前天試做羊肉,魚煮大蒜和蔥,不能吃。但非洲只有羊肉(魚荷西去海邊捉,都是一人高的大魚),中國字「鮮」就是羊肉和魚一起煮。天哪,我要吐了。

看起來她用的都是好的食材,可能是因為調料和經驗的不足導致的失敗吧。後來,三毛的媽媽便給她寄了很多中國食物和調料,粉絲、紫菜、冬菇、生力麵、豬肉乾等易保存的中國乾貨被打包成一個個航空包裹飛去撒哈拉。三毛家庭主婦的角色扮演得越來越得心應手,她把很多心思都用到了廚房裡。那陣子,三毛連續幾日為荷西做不同的中國菜吃,單單一種粉絲,三毛就把它們做成「雞湯煮粉絲」「螞蟻上樹」「粉絲盒子餅」三種菜。對中國菜一竅不通的荷西,每次吃都要問一遍這是什麼。三毛一看他對中國食物這麼一竅不通,便捉弄起他來:雞湯裡被煮得細軟的粉絲,三毛告訴他說,那是春雨——「是春天下的第一場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凍住了,山胞紮好了背到山下來」;「螞蟻上樹」裡面油炸過的粉絲,三毛告訴他說,那是釣魚用的線……當荷西吃到「粉絲盒子餅」裡混在肉餡中被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粉絲時,以為自己吃到的是魚翅,他激動地對三毛說:「以後這種很貴的魚翅膀,請媽媽不要買了,我要去信謝謝媽媽。」三毛聽到後笑得躺到地上。

荷西這個西班牙人沒過多久便被三毛生生培養出一個中國胃。他不但愛吃中國菜,還懂得鑑賞中國菜了,再後來,歐洲餐館裡做的黏糊糊的中國菜已經糊弄不了他了。等那些中國菜吃得差不多,又開始吃西式的牛排、麵包的時候,荷西反而感到很失落和不適應。即便吃著在沙漠裡昂貴的牛肉,他也總期待三毛再下一場「春雨」解饞。

三毛不但做中餐,還做日式的壽司卷。荷西第一次吃到壽司卷的時候,以為外面包米飯的紫菜是複寫紙,不肯下口。三毛一看他這麼笨,便又忍不住捉弄他,一本正經地對他說:「那是複寫紙的反面,不會染到口裡去。」一邊說一邊挑釁地吃了一個又一個,直到荷西忍不住也夾起一個,一口咬下去,才知道又被騙了……

三毛與荷西的廚房裡總是充滿歡樂的。在沙漠生活,得吃飽了才有對抗現實環境的力氣。在撒哈拉的時候,她還嘗試著做了幾次蛋糕,那簡直是艱難生活中的一抹浪漫了。

三毛的廚房裡不光只有荷西這位食客,他們常常會請荷西的單身同事們來家裡吃飯。三毛曾說:「清風明月都該應是一個人的事情,倒是吃飯,是人多些比較有味道。」請朋友吃頓飯,在現在看來是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這些年的中國,物資越來越豐富,吃一頓飯的花銷佔一個人收入的比例越來越小,不但可以請客人吃中餐,幾乎世界上的所有的飲食種類,在大一點的城市都不難找尋。可是,那是在20 世紀70 年代的沙漠,物資匱乏,連基本的食物都不是很多。撒哈拉威人的日常生活很粗糙,蔬菜也很少,有陣子三毛靠啃胡蘿蔔來補充維生素。撒哈拉威人最常吃的便是駱駝肉,三毛與荷西不太吃駱駝肉,駱駝是沙漠的交通工具,吃駱駝肉的心情就跟我們吃狗肉差不多吧。牛肉,在沙漠中是極其昂貴的,也比較少吃。除了那個昂貴的國家旅館,這裡沒有什麼人把心思用在做飯上。

三毛的很多行為都很國際化,不過在待客方面,三毛是很「中國」的。中國人請人吃飯,總是擔心自己準備太少,擔心客人吃不飽,不但要吃飽,還要吃得熱鬧,一定要大快朵頤,轟轟烈烈。三毛就是如此,用荷西的話說,「三毛就是這樣,大手筆,每次弄吃的,總弄得滿坑滿谷,填死人。」再加上中國菜吃起來本來就比西餐過癮,所以朋友們都愛去她家做客,而且三毛從沒有讓他們的胃失望過。

三毛的好廚藝在荷西的同事中廣為流傳,傳來傳去,竟然傳到荷西的大老闆那裡。有一天,他找來荷西,說:「公司的同事都去過你家吃飯,我也在等著被邀請,可是一直沒有等到。」之所以他們只請同事吃飯,因為同事之間是平級的,如果請大老闆吃飯,總是會有些「巴結」的意思,三毛覺得這樣做未免太沒有骨氣。這位大老闆也有心思天真的一面,他不但找到荷西說想被邀請去吃飯,還點名要吃「筍片炒冬菇」。已經說到這種地步,荷西只好拜託三毛收起「骨氣」請大老闆夫婦吃一次。可是,那時,從臺灣寄來的筍片早已吃完,不過,三毛不露聲色。請客當晚,她精心布置了餐桌——在上面鋪了白色桌布,並點了白色蠟燭。桌子上除了大老闆點的「嫩筍片炒冬菇」之外,還做了幾樣別的中國菜。三毛忙碌完,便換下圍裙,穿起長裙,在搖曳的白色燭光下,落落大方。四個人對著一桌子中國菜,觥籌交錯,賓主盡歡,讓人暫時忘卻了這是在沙漠。飯畢,臨走之前,大老闆握著三毛的手對她說,這是他一生吃過的最好吃的「嫩筍片炒冬菇」,還說,公司如果有空缺的位子,希望三毛也能加入。等到送走了大老闆夫婦,荷西也大讚剛剛那道「嫩筍片炒冬菇」真是好吃。這時,三毛調皮又若無其事地對荷西說:「哦,你是說小黃瓜炒冬菇嗎?」

為朋友做頓好吃的飯是三毛表達情感的方式之一,因為三毛說「不愛你們餓肚子」。三毛與荷西無論住到哪裡,都會交一大幫朋友,朋友圈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三毛請回家的客人,除了荷西的同事們、她的女友們,還有一些無意中邂逅但很投緣的人。

住在特內裡費島時,三毛認識了一位在島上擺攤的日本手藝人,因為彼此投緣,便與他成為朋友。他遠離家鄉,一個人在島上過著居無定所、三餐不定的生活。三毛常常邀他到家中,做一桌好菜好肉,看著他與荷西坐在窗戶邊吃光一碗一碗的米飯、一大塊一大塊的肉。

其實,在結婚之前,三毛也是連豬肉和牛肉都分不清楚的女人。結婚後,她在廚房摸摸索索,竟然將做飯這門藝術參透了大半。後來,祖籍南方的三毛還學會了包餃子。在此之前,三毛曾經帶著荷西去她中國的朋友家做客,有那麼兩三次,對方都是用餃子招待他們,當時荷西也沒有對餃子有太多的興趣。後來,在特內裡費島時,有一次,三毛表姐夫的貿易船在這個島上靠岸,他邀請三毛與荷西去船上做客,並說要請他們吃餃子。見多識廣的荷西,已經吃過了兩次餃子,所以對餃子有點不以為然。在這時,三毛就覺得荷西果然是對中國文化知道太少了,他不知道,小小一個餃子,其實是可以千變萬化的,餡料不同,味道就會大不相同,甚至同樣的餡,不同的人來調味,味道也會有很大差別。

可是,餃子一上桌,三毛就被荷西的吃相驚呆了,「飯桌上,卻只見他埋頭苦幹,一口一個,又因為潛水本事大,可以不常呼吸,別人換氣時,他已多食了三五十個……」完全忘記了幾個小時之前,自己對餃子不以為然的態度。從船上下來之後,荷西還對那頓餃子念念不忘,吵著要吃餃子,不要吃西餐。可是,那時候的三毛並不會包餃子,連面也不會和。她見荷西對餃子如此痴迷,就下決心研究餃子的做法。因為在船上吃過了好吃的餃子,一般的餃子打動不了他的胃了,所以三毛第一次包完餃子後,叫上荷西和她的女友來吃的時候,兩個人嘗了一口後都客氣地對她說「做飯的人功勞最大,應該多吃」之類的話。不肯服輸的三毛暗自下決心,不但要會做餃子,還要成為「餃子大王」。那段時間,她嘗試做了很多次,從餃子皮到餃子餡都做了改進。三毛在做飯方面還蠻有天賦的,再端上桌時,荷西又恢復到在船上吃餃子的能力了,幾十個餃子一掃而光。並且她包餃子的速度也練得很快了,一個小時可以包出100 個餃子,以至於她自信到想在島上開店賣餃子了。不過,她也知道自己和荷西都不是做生意的料,也只是想一下而已。

三毛做餃子的實力,終於有了一個更大的展示舞臺。她在大加納利島生活的時候曾在一個大使館做秘書,但因為她的性格不適合做這麼細膩、程序化的工作,所以幾個月後,她便臨陣脫逃了,不過與之前的女上司一直保持聯絡。有一次,那位女上司要帶大使館的大老闆和同事們到特內裡費島玩,她知道三毛當時居住在島上,便請三毛為他們推薦一家格調高、味道好的飯店。三毛想,何不在自家用餃子招待他們呢?如開頭所述,三毛的招待一向是無比大方和充滿情調的。那日,她調了不同的餡,有牛肉、豬肉、魚、蝦,甚至還有豆沙的,她把不同的餡包成不同的形狀。當那位女上司帶著大使館的同事們來到她家,看到「滿布鮮花的陽臺上,長長一個門板裝出來的桌子,門上鋪了淡橘色手繡出來滾著寬米色花邊的桌布,桌上一瓶怒放的天堂鳥紅花,天堂鳥的下面,一隻只小白鴿似的餃子靜靜地安眠著」時,她動情地說:「三毛,今天你為我所做的一切,我一生都會記住。」

包餃子比做其他中國菜都更具有儀式感,它代表著團聚和對時光流逝的提醒,中國隆重的節日都離不開它。過年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餃子的時候,它會提醒你,一年的時光已經過去了,你要珍惜還擁有的時光。比起炒菜的嘈雜、炸裂,包餃子的過程是很安靜的,也是需要家人協助的。而兩個人,你擀皮兒,我做餡兒,然後坐在一起包餃子,看著窗外煙火的明滅,最容易生出生生世世的感覺。在特內裡費島生活的那段時光,三毛沉迷於包餃子,荷西下班後會在旁邊搭把手,他把餃子捏成一個個小豬、小老鼠的模樣,那是兩個人最安穩、愜意的時光,那時的他們生活富足,並擁有孩童般的天真和探索心。

三毛的文字裡,關於做飯的部分總是充滿了歡樂,無論是在撒哈拉,還是在大加納利島。那時,她的愛人不是在身旁,就是在回來的路上。在廚房裡忙碌的她悠然、安定,內心充滿期盼。做一餐中國菜也好,烘焙一個蛋糕也好,心裡滿溢著的是等一個人回家吃飯的那種期盼。一般來說,人在狀態好的時候,才會有煮飯的心情和靈感,一個人如果願意把心思花在廚房裡,也便能說明那段時光應該是她的人生的好時光了。

荷西死了後,很少再看到她寫下廚的事情,只記得她在一篇文字中寫道:「我只是有時會胃痛,會在一個人吃飯的時候,有些食不下咽。」而那些在廚房裡為愛人煮飯的好時光,也都一去不回了。她回臺灣生活後,常常忘記吃飯,需要母親提醒才會記起。煮飯的人最大的樂趣是看著自己心愛的人吃光自己煮的飯,而一人煮飯一人食,終究還是會覺得寂寞吧。

選自《三毛傳:你鬆開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

說說你眼中的三毛。

評論區留言,我們將隨機選取3位幸運書友,每人送出《三毛傳:你鬆開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一本。

主編丨木月

美術編輯 | 小柒

圖文來源 | 捧讀文化

祝好運哦!

相關焦點

  • 三毛:你好啊,荷西.
    最終,三毛還是拒絕了荷西。她對他說:「荷西,你才十八歲,我比你大很多,希望你不要再做這個夢了,從今天起,不要再來找我。」面對三毛的拒絕,荷西也不生氣,只是揮揮他的法國帽,倒退著跟三毛說:「ECHO,再見! Echo再見!」後來荷西便真的再也不來找三毛,偶爾在路上遇見,他只是禮貌性地擁抱一下三毛親親她的臉頰。
  • 開獎丨不是在相親,就是在相親的路上
    說起相親  還真是引起了不少粉絲的共鳴有吐槽奇葩經歷的有傾倒相親苦水的有在相親路上大戰八百回合仍舊還在路上的
  • 寫給三毛的11首歌曝光:真正的愛,就是不緊張……
    ▼記得齊豫說,不是每個人都有三毛的勇敢。—— 在你身旁 寫到初戀,那幅灰暗厚重的幔子呼一下被刮去,愛的風雨如此歡暢強烈的向我吹拂過來。痛徹心扉已經不足以形容三毛當時的狀態。她在許多個夜晚躲在黑暗裡,任憑思念像蟲一樣啃噬她的身體和記憶。但她又安慰自己,幸好先走的不是自己,否則讓荷西忍受這種痛苦,那她是萬萬不肯的。「為了愛的緣故,這永別的苦杯,還是讓我來喝下吧!」
  • 愛神愛人丨摩西十誡的精義
    為了勉勵門徒行善,箴言教導,「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箴19:17]。神滿有慈愛憐憫,滿有恩典,若是你能憐憫貧窮人,就是摸著了神的心,祂必報答你,加倍賜無限量的恩典給你。摩西十誡的前四條是愛神,後六條是愛人!
  • 贈書 丨 散文·市井小民
    《點亮城市的夜景》丨清靜自由的內心 轉發文章並截圖,上傳微信公眾號後臺免費贈書享不停《點亮城市夜景:璀璨之都》是中國第一本夜景刮刮書,是繼《秘密花園》塗色書之後的又一新型減壓神器!夜景刮刮書無須配色塗色,只需用一支筆刮去灰色線條輪廓,便可繪製精美時尚的夜景刮畫。不僅可以颳走煩惱,療愈身心,而且可以將華麗大氣的夜景圖裝裱,用於家居裝飾或贈與友人。
  • 三毛的婚姻觀:幸福的婚姻就是我行我素
    (01)保持本色,婚姻幸福三毛在《撒哈拉沙漠》中寫道:我不是婦女解放運動的支持者,但是我極不願在婚後失去獨立的人格和內心的自由自在化,所以我一再強調,我還是「我行我素」,要不然不結婚。荷西當時對我說:「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個性和作風,我何必娶你呢!」幸好是河西,他懂三毛,他喜歡三毛的特立獨行,機靈古怪,我行我素。幸好是三毛,他沒有受到當時男權主義的影響,他的婚姻觀,崇尚自由。
  • 作家三毛怎麼看作家賈平凹?
    賈平凹和三毛,同為中國著名作家。說起來,三毛在內地比賈平凹成名還稍早些,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三毛已經名揚祖國大陸的大江南北了。那時的三毛和瓊瑤齊名,很多青少年都讀過三毛的書並以此標榜自己很文藝。提起三毛,賈平凹是遺憾的,兩個投緣的同行,未曾相見卻天人永隔,的確令人感到十分可惜。接著,賈平凹寫了悼念文章《哭三毛》和《再哭三毛》。前一篇是賈平凹聽說三毛去世消息時的悼文,後一篇為賈平凹寫的在收到三毛的來信後的心情,讀後令人悲痛。
  • Read一周丨30年過去,今天讀三毛還有意義嗎?
    這首歌由齊豫演唱,作詞是三毛。1991年1月4日,三毛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今天是30周年。多年以後,浙江舟山的三毛散文獎,每屆都是三毛迷的狂歡,三毛的書也一版再版。2020年11月,果麥文化推出了三毛侄女陳天慈的《我的姑姑三毛》,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為什麼愛三毛?為什麼三毛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受到那麼多人喜歡?
  • 今世,念念不忘的三毛,和必有迴響的齊豫
    齊豫很難相信,眼前這個語速頗快、講話細聲細氣的溫柔淑女,就是她少女時期摯愛讀物《撒哈拉的故事》的主人公,那個連登記結婚都隨性套上一件淡藍細麻布舊衣,去廚房抓一把香菜別在闊邊草帽上作裝飾的灑脫俠女。曾經只能在照片上仰望著的流浪旅人,一下子來到了齊豫的生活中。那一年,三毛42歲,齊豫28歲。
  • 司馬中原告訴你:三毛與王洛賓的「二傳手」
    電話中,他向我娓娓道來「玫瑰詩人」的「玫瑰」故事……裴高才著《玫瑰詩人》書影,中國文聯出版社我們首次見面是拙作《「鑄劍「先驅蔡以忱》(裴高才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在臺北首發與研討之時,彼此相互題籤贈書、留影,留下了永遠的定格。
  • 《滾滾紅塵》林青霞 三毛 張曼玉 一轉眼就是30年
    紅塵滾滾,一轉眼啊,就是三十年。可換掉林青霞,又是嚴浩、三毛不能答應的——本來就是專門為她寫的,不可能換成旁人。三毛為了這部電影能順利拍攝,自籌了一千七百萬,只是還遠遠不夠。危機之中,林青霞想到一位故人,就是徐楓。可巧,當時的徐楓剛開始準備代表湯臣,在影視業大展拳腳,一聽《紅塵》的劇本,心下很喜歡,毫不猶豫拍板合作,找的是臺灣投資人。
  • 深陷人性的泥沼,誰都無處可逃丨風聲贈書
    文丨馮曉宇「啊,可怕!可怕!可怕!不可言喻,不可想像的恐怖。」這是主人公宏陽的墳墓被眾人掘開,人們看到棺材中的情景後發出的驚恐的感嘆。他曾說過的,光明沒什麼可寫的,自己就是要把筆伸向社會的最底層,探尋人性最黑暗,最原始的動物性。在《早上九點叫醒我》中,他詳細的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鄉村畫卷,使那些看似荒誕的人和事變得真實。 阿乙奇特的敘事方式使他的書在理解起來會有些困難,過於繁縟的修飾讓文章缺乏可讀性,讀者對於這本《早上九點叫醒我》的評價也是毀譽參半。
  • 夜話丨三毛:讀書是人生極大的賞心樂事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書裡世界上沒有的一切也在書裡讀書只為自己高興作者:三毛我喜歡,將讀書當作永遠的追求,甘心情願將餘生的歲月常常念書念白字,也不肯放下書來去查查《辭海》,《辭海》並不是不翻,翻了卻是看著好玩,並不是為了只查一個發音。那個不會念的字,意思如果真明白了,好書看在興頭上,擱下了書去翻字典,氣勢便斷,兩者舍其一,當然放棄字典,好在平凡人讀書是個人的享受,也是個人的體驗,並不因為念了白字禍國殃民。念書不為任何人,包括食譜在內。
  • 三毛,用一生教會我們珍惜
    甚至在結婚的時候,三毛也只是穿了一件舊藍色上衣,一雙涼鞋,「頭髮放下來,戴上一頂草編的闊邊帽子,沒有花,去廚房拿了一把香菜別在帽子上,沒有用皮包,兩手空空的。」但是三毛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她自我欣賞著,她認為結婚是自己的事,自己感覺好最重要。第三道茶淡如微風。
  • 夜聽丨致我的警察愛人
    夜聽丨致我的警察愛人 2021-01-14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毛誕辰 | 這一生,真是悲歡交織
    在上海,有個家,就是三毛爸爸—漫畫家張樂平的家。在現今的三毛還沒有出生以前,張樂平已經創造了一個叫做三毛的孤兒—這個孩子和父母總是無緣的。所以,這個叫三毛的女子,也就和那個叫三毛的小人兒一樣,註定和父母無緣。即使是回家吧,也不過只得三天好日子而已。
  • 十八年後-《走在回家的路上》
    中央電視臺的節目《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只看了第一期,已經沒有勇氣再看下去了。我不知道我是否會有勇氣在于和偉老師48歲的那個年齡去回家看一看,我也不知道當我那個年紀回去的時候自己的家會是什麼樣子的,親人,朋友又會是什麼樣子的?
  • 贈書丨我的朋友陳白露小姐
    《我的朋友陳白露小姐》摘選作者:海棠02、那些醉生夢死的光陰、徒勞無功的勇氣、漸行漸遠的愛人、百發百中的失望,最後都匯成對自己的質疑,又豈止一句看不起。12、療傷的良藥有許多種,可我冷眼看著,最有效的就是錢。13、我呢,什麼都學得會,就是沒學會「省著點兒花」。要想別挨到山窮水盡的那天,恐怕只有活得短一點兒了。14、教堂就是騙局,教父就是騙子,他們說好人上天國,魔鬼下地獄,可是誰來判定誰是好人、誰是魔鬼呢?上帝嗎?上帝的標準就是正確的嗎?女人通姦就是罪孽嗎?如果並沒有傷害到第三個人呢?
  • 三毛與荷西:一生陪你盡瘋狂
    三毛與荷西相逢不久,就決定去撒哈拉,面對去意已決的三毛,荷西沒有說什麼,半個月後來信告訴三毛,他已經在那兒找到一家磷礦廠工作,三毛去那以後的一切,他都已經安排好。試問,不嫁給這樣的男人還嫁給誰!再想想現在的許多男人,都把承諾放到未來,把犧牲留給女人,以為你為我犧牲了我必湧泉相報。
  • 知己情,不是愛人,勝似愛人
    對於有一些人而言,知己之情,是這世上最難得之情,儘管他們不是以愛人的身份陪伴在身邊,可是重要的意義卻勝似愛人。 在這個快餐式愛情的年代裡,想要尋找另一半似乎很容易,打開微信的消息框,尋找一個合適的對象,然後徹夜地聊上幾天,或許這件事情就能夠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