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與荷西:一生陪你盡瘋狂

2021-02-23 佳人


點擊題目下方佳人,關注中國頂尖時尚微雜誌

文/安海風
來源:經典短篇閱讀(yuedu365)
經授權發布

這一生,你能否有幸,像三毛一樣遇到一個願意一生陪你盡瘋狂的人。

這一生,你又能否有幸,與那個願意陪你瘋狂的人相守到老。

醉笑陪君三萬場,不訴離殤。


中午睡覺前,又把北京電視臺揭秘三毛之死的《檔案》看了一遍,當主持人石涼講到荷西之死那段的時候,自己在被窩裡又忍不住哭了。

事實上,每次讀到這裡、聽到這裡、看到這裡,都會哭,三毛的語速有些偏快,帶著些孩子氣一樣的臺灣腔,就連說到荷西之死那段的時候,都不像其他人那樣哭天嚎地。她的聲音很快,輕輕的,軟軟的,卻惹人心疼,好像即使荷西已經逝去多年,她依然害怕吵醒熟睡的荷西一樣。

她的那份連時光都不能切割半分的愛,愈堆愈厚,全部都壓在她的心上,使得她在以後的歲月裡備受煎熬。

三毛是我初中和高中的最愛,上了大學以後,很少再讀三毛的書了,她的那些經典的語句或者優美的文章,已經散落在記憶裡,唯獨她與荷西那份感天動地的愛情,卻像是被鎖在了某個記憶的抽屜裡。每一次翻出來,都像是撒哈拉的風沙撲面而來,那些早就老去的故事,居然還是那樣鮮活地感動著我,或者每一個依然相信愛情的人。

這一生,你能否有幸,像三毛一樣遇到一個願意一生陪你盡瘋狂的人。

這一生,你又能否有幸,與那個願意陪你瘋狂的人相守到老。

醉笑陪君三萬場,不訴離殤。



六年之約,荷西說到做到,三毛卻當作笑談。雲淡風輕以後的她,依然活在流光溢彩的世界裡。就像三毛《橄欖樹》裡寫的,流浪對於她來說,並不只是為了看天空飛翔的小鳥,或者山間輕流的小溪,或是那寬闊的草原,她流浪的目的其實是為了人。我的解讀是,三毛不斷流浪、不斷離開的根本原因,其實是為了不離開,因為她要追尋那能給她依靠的人。

三毛與荷西相逢不久,就決定去撒哈拉,面對去意已決的三毛,荷西沒有說什麼,半個月後來信告訴三毛,他已經在那兒找到一家磷礦廠工作,三毛去那以後的一切,他都已經安排好。試問,不嫁給這樣的男人還嫁給誰!

再想想現在的許多男人,都把承諾放到未來,把犧牲留給女人,以為你為我犧牲了我必湧泉相報。異地戀了,你來吧,我會好好養你,全然不顧女人也需要事業來成就自己的人生;相愛了,你放心,以後無論如何我都會娶你,一吵架,從前的那些相濡以沫全成了過往雲煙;心動了,等以後我工作穩定了,我一定好好愛你,後來女人等得沒有希望了,走了,才追悔莫及。

本來有那麼多我們可以當機立斷解決的事,到最後全都拖成了遺憾。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究竟在乎的是我們自己,還是和另一個人的愛情?



荷西是一名潛水工程師,最初上班的地方離他們家比較遠,而三毛每天都會在下午兩點半,開三個小時的車,冒著沙漠裡走沙與龍捲風的危險,去接五點半下班的荷西回家!後來,荷西去了另一個島上,每周只能回家一次,於是,三毛二話不說將車與行李託運過去,放棄了精心收拾的家,去陪心愛的荷西。

而當西屬撒哈拉政治局勢混亂的時候,三毛先行撤出,在經歷了十天十夜毫無音訊的等待以後,她在見到荷西的那一剎那,與他抱頭痛哭。那一刻,她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對荷西的愛有多麼的強烈,如果說以前她嫁給荷西,主要是因為被荷西感動,那麼經歷了長久的接觸和戰火的洗禮以後,她終於將他視為生命中那棵可依靠的橄欖樹。

而這位平時在藝術、歷史、哲學、文學上,都無法與三毛形成共鳴的西班牙男子,卻在漫天炮彈的戰火中,搶救出了三毛視為珍寶的香菇、抹布、駱駝頭骨,這讓三毛欣喜若狂!

這一次遭遇讓三毛深刻地意識到,思想上的共鳴,的確是兩個人在一起最重要的因素,但更現實的情況是,我們每天面對的更多的是柴米油鹽。嫁給什麼樣的男子最安全?不是那些誇誇其談的藝術家,也不是那些整日思索人生的哲學家,更不是那些埋頭書堆的歷史學家,而是一個能真正支撐起生活的男人。

男人不可以沒有理想,但是生活更加殘酷,有哪個女人願意嫁給思想上是超人、生活上是弱智的男人?三毛與荷西結婚的時候,荷西送她的禮物居然是一個完整的駱駝頭骨,而不是三毛想像中的一大束花。是的,也許荷西在思想上永遠是三毛眼中的小弟弟,可是,他卻最懂得三毛真正應該得到的是什麼。你的愛人,懂你嗎?



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不會太一帆風順,縱然有,也不過是按照父輩的理念,重複著他們認為正確的軌跡,考個公務員,出個國,進個國企,延續氏族家風做個醫生或者律師什麼的。追求自由與冒險的人,往往一生比較坎坷,然而生命中持續不斷的精彩,卻是他永不遺憾的源泉。

電影《鐵達尼號》裡的Rose,最終選擇放棄自己貴族小姐的婚姻,與追求自由與樂觀的Jack私奔。電影也許是假的,但三毛和荷西的故事是真的。

如果有幸遇到那個生命中與你如此合拍的人,不要錯過了。瘋狂了,說明你們自由了!只有陪他一起瘋狂,你才能站在與他一樣的高度,俯瞰腳下的風景。

作者簡介:安海風,「經典短篇閱讀」專欄作者,80後文藝女青年,愛好攝影、寫作、旅行,著有長篇都市小說《清晨之戀》。

相關焦點

  • 三毛荷西———陪你一生盡瘋狂
    三毛是我初中和高中的最愛,上了大學以後,很少再讀三毛的書了,她的那些經典的語句或者優美的文章已經散落在記憶裡,唯獨她與荷西那份感天動地的愛情,卻像是被鎖在了某個記憶的抽屜裡,每一次翻出來,都像是撒哈拉的風沙撲面而來,那些早就老去的故事,居然還是那樣鮮活地感動著我,或者每一個依然相信愛情的人。這一生,你能否有幸,像三毛一樣遇到一個願意一生陪你盡瘋狂的人。
  • 三毛:你好啊,荷西.
    三毛在遇見荷西之前,瘋狂地喜歡過一個人。那個人是文化大學戲劇系二年紀的高材生梁光明。那時的三毛在哲學系當旁聽生,兩人很快墜入愛河。隨著關係的確定三毛開始思考起結婚的事情。而梁光明則覺得她操之過急,認為兩人還未結束學業就匆忙結婚是不好的,更何況只要有愛情,結婚又何必急在一時。兩人陷入無休止地爭吵,誰也不肯退步。
  • 撒哈拉的故事:你只知道表面的浪漫至極,卻不懂三毛的瘋狂不羈
    在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三毛接觸到了《三毛流浪記》的時候,她就非常的喜歡三毛旅行式的一個流浪,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名字「三毛」。或許,當她起這個名字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三毛這一生的「流浪」。如果你那時堅持要我的話,我還是一個好好的人,今天回來,我心已經碎了。」荷西說:「碎的心,可以用膠水把它黏起來。」三毛說:「黏過後,還是有縫的。」荷西就把三毛的手拉向他的胸口,誠摯地說:「這邊還有一顆,是黃金做的,把你那顆拿過來,我們交換一下吧!」
  • 【茅頓開】一個沒有荷西的時代奢談什麼三毛
    在一次散步中,荷西認真地看著三毛的眼睛說:「Echo,你再等我六年,我讀大學四年,服兵役兩年,等六年過去了,我就娶你,好嗎?」 一句話就是一輩子。三毛沒有當真,於是有了長達六年的沒有聯繫。 久別是為了重逢,重逢是為了久別。在經歷過未婚夫的突然離世後,三毛為了療傷,再次回到西班牙。如同一束光遇到一束光,一段美好愛情的故事開始了。
  • 三毛與荷西:找到一個對的人結婚,真的不一樣
    很多人都說,三毛是因為荷西去世之後,厭世情緒逐漸加重,最終生無可戀,選擇自殺。這個被荷西捧在手心裡疼愛了一輩子的女人,在丈夫去世12年後,依然無法放下。他們一個人消失在大海,一個人自盡於人海。縱觀三毛的一生,究竟是悲還是喜呢?
  • 都說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是假的,那一切都是三毛自己臆想的?
    當年三毛自殺的消息在整個學界都鬧得沸沸揚揚,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解開三毛自縊之謎。尤其是這個已經不存在了的荷西有人曾經追尋其旅途足跡,想要找到書中其丈夫荷西,卻發現並無其人。引得一批又一批的讀者重走三毛路,為了證實荷西的故事。
  • 三毛:幾段感情無疾而終,後與荷西愛得轟轟烈烈,卻因荷西而死?
    今天的故事有關愛情,主人公三毛是一位臺灣著名女作家,她曾出版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但最令她出名的是與丈夫荷西的愛情故事,這是一段滿含甜蜜與激情的婚姻關係,但三毛最後卻因荷西而死,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 三毛:如果有來世,你是不是還是娶我?荷西答:絕不
    有一次,三毛突然問荷西:「如果有來世,你是不是還是娶我?」荷西乾脆利落地回答:「絕不!」本以為荷西會很愛憐地回答:「希望生生世世做夫妻。」沒想到,荷西如此無情,這讓三毛很生氣於是跳起來踢了他。這話讓三毛氣得氣結,被荷西如此當面拒絕,實在下不了臺。「其實你跟我想的完完全全一樣,就是不肯講出來,對不對?」荷西盯著三毛看。三毛笑了,真是知妻莫若夫,心裡真跟他想的一模一樣,只是不願說出來。
  • 被拒6年後,荷西遇到痛失愛人的三毛,表白道「嗨,我長大了」
    結婚前不久,三毛的未婚夫因為心臟病發作突然離世,原本應該在幾天後舉行婚禮的新人,卻再也無法相見。得知未婚夫的死訊時,她瞬間感覺天旋地轉,險些暈倒。她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他還那麼年輕,即將與自己共度一生,怎麼就這樣走了呢?三毛的心像被掏空一樣痛苦,腦海中全是未婚夫的樣子,精神狀態極差。但是人總要接受殘酷的現實,認真生活。
  • 未婚夫在懷裡死去,摯愛荷西葬身大海,三毛又為何選擇自縊告終?
    很多看似矛盾的詞彙,都能在三毛這裡融為一體,世間再難有如三毛一般的人。她不喜歡上學就休學,想去遠方就用14年去流浪;她的布衣,她抽菸的姿勢,她的生活方式灑脫至極。她清白且勇敢,她瀟灑且不羈,她的一生,只活了40多歲,卻仿佛活了400歲。不要讀三毛,因為,你很容易共情於她傳奇的一生,為她感嘆、落淚、欣喜、遺憾。
  • 誰才是三毛心中的「橄欖樹」,歌手王洛賓?高中生荷西?都不是!
    少年時聽這首歌一直以為歌詞所表達的是對遠方的憧憬,對自由的期待,直到後來突然發現這首歌的歌詞竟然出自三毛女士寫的現代詩《橄欖樹》,才理解其中寓意。為什麼說就因為是三毛寫的詞,寓意就不那麼簡單了呢?因為在我心目中,三毛一生追求的不僅僅是遠方,她的一生都在渴望愛情。
  • 三毛與荷西結婚6年,膝下無兒女,為何在生命彌留時說看到孩子?
    慢的,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人的一生好短暫呀,短暫的不夠我們去愛一個人,一生也只夠我們去愛一個人。可是有時候,上天又太過不公,連愛一個人的權利也不給我們。我們甚至來不及去找到那個註定相愛的人,又或者我們幸運地找到了,卻沒有和他們白首偕老的能力。「註定在一起的人,不管繞多大一圈依然會回到彼此的身邊。如果最後能在一起,晚點也真的無所謂。」這段話應該很適合三毛和荷西。
  • 三毛,用一生教會我們珍惜
    三毛,一生流浪,卻把她的「心之安處」交給了心愛的荷西。《撒哈拉的故事》用最大篇幅寫了三毛與荷西的婚姻生活,寫出最真摯的情感。每個故事都透露出三毛對生活的熱愛和面對困難的堅定。沙烏地阿拉伯人形容他們一生必喝三道茶:第一道甜似愛情,第二道苦若生命,第三道淡如微風。這三道茶正是三毛講給我們的《撒哈拉的故事》。
  • 從小八歲的荷西,到年近八旬的王洛賓,滾滾紅塵裡,三毛倉皇一生
    滾滾紅塵裡倉皇一生,做了一場無聲又喧囂的大夢你是否也聽過流傳於網絡裡那段珍貴的錄音,當我寫下文字的時候
  • 26歲相愛,48歲自殺,三毛與荷西的姐弟戀,真像她書中那樣幸福
    在那之後,荷西就常常逃課來找三毛。三毛每次跑下樓,都會用姐姐一般嚴肅的口吻正告他:「你以後不要來了,這樣逃課是不行的!」 面對三毛的拒絕,荷西總是執拗地堅持。
  • 三毛去世4年後,馬中欣直言:荷西根本不存在
    這八苦是人一生當中都會經歷的,每個人都難以避免。 大部分人開始認識三毛,都是從《撒哈拉的故事》開始的,此時的三毛文字有了很大的轉變,不在是以前自戀風格純文學作品,只是描寫撒哈拉的普通生活,開朗又有趣,讓她變得開明的正是荷西·馬利安·葛羅。
  • 三毛與荷西的曠世愛情,真如書中那樣浪漫?馬中欣直言:一場騙局
    後來再看她的《滾滾紅塵》以及《親愛的三毛》的時候,倒覺得失去了這絲趣味。 不知道到底是她成就了撒哈拉,還是撒哈拉成就了她,但是必須得承認的是,對於三毛,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將她跟撒哈拉結合在了一起,當然還有荷西。荷西比三毛小了8歲,他們的相識源自西班牙。
  • 26歲相愛,48歲自殺,三毛與荷西的姐弟戀,真像她書中那樣幸福?
    她代他在塵世多活了12年,恰是一個宿命的輪迴。「冬天已經快要來了,那時候我住在一棟大學城附近修女班的一個宿舍裡面,在那個地方我認識了一個男孩子,他的名字叫何塞瑪利亞,那麼中文我就把他改成,叫做荷西.」那時,三毛在馬德裡大學讀大三。荷西還是一名高三的學生,不到18歲。
  • 三毛的曠世愛情被疑造假?馬中欣重訪三毛之路,直言:荷西根本不存在
    ,在她的筆下,她還寫了另外一個對她非常重要的人,那便是荷西。 在遇到荷西之前,三毛的人生太過於悲苦,從小就因為學校的種種,使她患上了抑鬱症,甚至她還割腕自殺,帶她走出心理世界的是顧福生,他是三毛姐姐的油畫老師,顧福生發現三毛在文學領域有天賦,就鼓勵三毛去寫作,並且將她介紹給了《現代文學》的主編白先勇,至此,三毛才開始走上創作。
  • 三毛去世四個月前的照片,眼中儘是厭世倔強
    這對於普通人來說,這是再簡單不過的生活了,但對於她來說,卻成為了她一生難以實現的願望。三毛本名陳懋(mào)平,1943年出生於重慶,當時正值戰亂年代,而作為父親,自然希望女兒永遠不要再經歷亂世,於是取了一個「平」字。三歲的時候,因「懋」字難寫,年幼的她自作主張改名為「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