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三毛心中的「橄欖樹」,歌手王洛賓?高中生荷西?都不是!

2021-02-07 歷史徐老溼

本文是歷史徐老溼原創,喜歡加關注

孫燕姿演唱的那首《橄欖樹》一直以來備受歌迷喜愛。少年時聽這首歌一直以為歌詞所表達的是對遠方的憧憬,對自由的期待,直到後來突然發現這首歌的歌詞竟然出自三毛女士寫的現代詩《橄欖樹》,才理解其中寓意。為什麼說就因為是三毛寫的詞,寓意就不那麼簡單了呢?因為在我心目中,三毛一生追求的不僅僅是遠方,她的一生都在渴望愛情。

作家三毛

三毛大家都很熟悉,是臺灣作家,與瓊瑤齊名,而且是瓊瑤阿姨的閨蜜。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每個生活階段都是人們談論的焦點。少年時代因數學成績差受到老師羞辱,自尊心極強的她從此不再上學,每天跑到墓地讀小說,甚至一度抑鬱。後留學西班牙,曾在大學任教,為追求自由和遠方流浪歐洲、走進沙漠、獨居海島,在她47歲那年,因精神崩潰,在醫院衛生間用絲襪自縊身亡。

作家三毛

三毛的一生都在追求內心想要的生活:詩、遠方和愛情。人們談論最多的就是三毛的感情史,她的一生經歷過很多男人,她對每段感情都非常痴迷,就像她在現代詩《橄欖樹》中寫的那樣:為什麼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三毛的戀愛經歷,大家較為熟悉有5人,大學時代的初戀,有婦之夫畫家,德國教師,丈夫荷西,還有西北歌王王洛賓。但誰才是三毛心中的那顆橄欖樹呢?

作家三毛

大學初戀?

在大學時代,大學生三毛十分仰慕同校才子梁光明,主動追求,後倆人成為戀人。在三毛大三時,逼迫大四的梁光明與其結婚,梁不同意。遂自殺,未遂,後出走西班牙。這時的三毛已經表現出了性格的剛烈,但此時她還處於少女懵懂時期,對梁光明的愛情皆因仰慕其才華。並非真正的愛情。

未婚夫德國老師?

那位有婦之夫的畫家就不說了,他欺騙了三毛的感情。在他之後三毛在練習網球時遇到了一位年齡比她大很多的德國教師,相戀一年後,倆人訂婚,就在訂婚當晚,德國教師突發心臟病猝死。三毛悲痛欲絕,再次自殺,未遂。

流浪者三毛

丈夫荷西?

三毛與荷西的緣分是一段傳奇。在西班牙留學的三毛遇到了還在讀高三的西班牙小男孩荷西。荷西對三毛一見傾心,便向其求婚,他對三毛說:你等我6年,等我讀完大學4年,再服2年兵役,6年後我來娶你。三毛根本沒有把他的話放在心上。6年後,三毛經歷感情中起起伏伏,偶然機會再次來到西班牙,他想起了那個小男孩荷西,便給他寫了一封信,倆人便在了一起,很快便結了婚。婚後的三毛想要去沙漠,兩人便在撒哈拉沙漠裡生活了四年多,三毛也就是在這時開始了她的寫作生涯,並出版了她成名作《撒哈拉的故事》,荷西和三毛的愛情故事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但老溼認為荷西並非是三毛的精神歸宿,僅僅是她痛失未婚夫時期的精神寄託,連荷西自己也說過橄欖樹並非是他,他也不認同三毛說的流浪是為了遠方。

三毛與丈夫荷西

西北歌王王洛賓?

在荷西之後,三毛愛上了從未謀面的西北歌王王洛賓。三毛對王洛賓的戀情起自於王洛賓那首《在那遙遠的地方》,她多次赴新疆看望王洛賓,但王洛賓因年齡差距問題只是把她作為晚輩對待,三毛毫不掩飾對王洛賓的愛意流露,她曾寫信給王洛賓:年齡不是愛情的障礙,你無法要求我不愛你,在這一點上,我有自由的。但倆人在後來的接觸中出現了一些矛盾,王洛賓喜歡熱鬧,每天家裡充滿了記著,但三毛討厭閃光燈,她更願意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三毛去世以後,王洛賓曾創作了一首《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印證了他們之間的戀情。他們之間或許有過愛情,但絕不是三毛追求的那種愛情,她所追求的只是王洛賓筆下的那個男子,而不是現實中的王洛賓。而且王洛賓對三毛根本不了解,連她寫的書都沒怎麼讀過!自然也不算三毛心中的橄欖樹。

三毛與王洛賓

三毛的一生都在尋找著自己的心中的那顆橄欖樹,但那顆橄欖樹就像遠方一樣,她在三毛的心中是模糊的,是沒有具體概念的,所以她永遠不可能尋找到的。在她47歲那一年,她放棄了尋找,以自縊的方式結束了她「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的一生。

你的世間我來過,你的故事我聆聽過。

本文是歷史徐老溼原創,喜歡加關注。

相關焦點

  • 荷西之外:三毛與王洛賓的愛情故事
    三毛的心,一個機會的把握,讓三毛和王洛賓發生了一段真摯的忘年情,姑且稱之為三毛式的愛情。《明道文藝》主編憲仁先生獲悉後,委託她為王洛賓代送稿酬,這就給了她直接見到王洛賓的一個充分理由。在烏魯木齊只有兩天的逗留時間,其他遊客都興致勃勃地去參觀這座神秘而迷人的異域城市,三毛卻帶著自己的膜拜奔赴她心中的偶像——王洛賓家。
  • 三毛和王洛賓的忘年戀,77歲的王洛賓為何拒絕,一首歌說出原因
    王洛賓在直到三毛自殺後,痛哭的已經站不起來,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你走了,人間就冷了!後悔吧,後悔安慰不了她的在天之靈!實際上後悔又是在責備自己。直到三毛去世後,王洛賓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愛著三毛,這一切發現的時候都太晚了。
  • 三毛與王洛賓的「忘年戀」:只恨此心,未能與君同
    三毛和王洛賓聊了各自的經歷和創作。三毛為王洛賓演唱了自己作詞的《橄欖樹》,王洛賓則為三毛唱起了他獄中的作品《高高的白楊樹》。當唱到「孤墳上鋪滿了丁香,我的鬍鬚鋪滿了胸膛」時,三毛哭了。男女服務員奔走相告,抱來一大堆三毛在大陸出版的書,請她籤名,王洛賓這才得知三毛的影響力原來如此之大。來自粉絲們突如其來的衝擊,使得二人再沒機會靜靜傾談。分別時三毛告訴王洛賓:「9月份我一定再來看望您,請給我寫信。」
  • 三毛和王洛賓的絕世之戀,為何只開花未結果?
    1979年,三毛的丈夫荷西在大海中潛水時不幸意外身亡。之後的十年,三毛塵封了愛情,沒有人能走進她的心裡。三毛了解到,王洛賓曾因「莫須有」的罪名,先後入獄兩次,他坐牢時間共長達18年。但是王洛賓並沒有因此失去對生活的熱愛,他的妻子病逝後,他孤零零地守在新疆,每當夜幕降臨,他都要對著太太的遺像,深情的彈奏一首情歌給她聽。三毛感動得哭了,這不正是自己一直嚮往和追求的愛情嗎?這位寫出那麼多首歌頌愛情的音樂家,一定是個懂愛的人,三毛下定決心一定要設法看望他。
  • 世人皆知三毛與荷西轟轟烈烈的愛情,卻不知她與王洛賓亦有一段情
    我也是從那部電視劇初識了王洛賓,也是從那裡才知道他和三毛的故事。而也正是因為這些音樂,才有了他開啟他與三毛之間的一段緣……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故事的女主角,名叫三毛。「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這句話,是三毛對待人生的真實心態, 她這一生漂泊多年依舊心無所依,一生追求心靈的棲息之地而始終求而不得,她在自由的流浪。嚮往愛情,但是卻始終難以美滿。
  • 三毛和王洛賓
    本名陳平的三毛,用三毛為筆名發表撒哈拉沙漠故事,一舉成名天下知。1988年臺灣開放探親,三毛即給張樂平寫信,向他認了爸爸,高齡80的張樂平夫婦意外地有了一個女兒。受張樂平影響,三毛終生喜愛漫畫,荷西與她合作翻譯了西班牙漫畫家季諾的幽默漫畫《娃娃看天下》。
  • 三毛與王洛賓的「忘年戀」,情由緣起又不可捉摸,有些愛終是錯過
    情由緣起又不可捉摸三毛從小就喜歡王洛賓的歌,像《達坂城的姑娘》、《在那遙遠的地方》等,都是她愛唱的曲,或許這就是兩人由來已久的淵源。直到有一天,三毛在報紙上看到了王洛賓的故事。王洛賓每天天黑時,總要看著破舊牆壁上已故夫人的遺像,為她彈一首曲子。三毛感動於這樣的愛情,又想到自己這麼多年對荷西的思念,心中久久不能忘懷。
  • 《橄欖樹》背後的名字——三毛的哀婉情緣
    許多人曾疑惑歌詞中的「橄欖樹」到底象徵著什麼?是她夢想中的世界?還是遠方與詩……三毛說:「如果流浪只是為了看天空飛翔的小鳥和大草原,那就不必去流浪也罷。」因為,橄欖樹盛產於西班牙南部,也是西班牙南部很重要的一個象徵。而那裡是自己愛人荷西的故鄉。也就是說,三毛所講述的流浪的終極目標,並不是為小鳥或草原的景色,而是為一個人,是在流浪中找到那棵可以一生依靠的橄欖樹。
  • 當三毛無法破譯王洛賓的「愛情密碼」──絕世之戀
    東北一位朋友看完三毛與王洛賓的視頻之後,對我說:我喜歡三毛!我問她為什麼?她沒有回應。我對三毛的印象是:並不漂亮,但是她很浪漫,專注文化、注重精神、愛冒險……這樣的女孩,心中一定藏著詩和遠方。分手121天後王洛賓和三毛相差30歲。
  • 29年前,三毛在醫院用絲襪自縊身亡,死前向王洛賓提了最後的請求
    三毛是一位個性鮮明的女作家,她一生的經歷曲折而坎坷,無論是在文學創作還是個人情感方面都有許多值得說道的地方。她與丈夫荷西的愛情故事人盡皆知,但荷西並不是她一生中唯一的愛人,在離世之前,三毛這位孤獨的流浪作家,深愛著的人是王洛賓。
  • 三毛與王洛賓的忘年戀:千裡奔赴卻被逼走,沒多久倆人竟天人永隔
    「別問我從哪兒來,我的家鄉在哪兒,為什麼要流浪,流浪遠方,流浪流浪…」三毛是一位身心都在流浪的女子,她漂泊過五十四個國家,心境也一直在流浪,經歷了許多悲歡離合,直到遇見荷西,荷西讓她的身心有了一個停靠點。三毛和荷西,兩人一見鍾情,只是相遇的時機不對,那時候三毛受了很大的傷害,不願意再去觸碰感情的東西。
  • 三毛與王洛賓的扎心愛戀,相差30歲,奔赴萬裡卻在別後121天身亡
    同年,三毛和荷西再度相逢,當年的青蔥少年變成了如今帥氣男人,三毛的情殤,在荷西的耐心陪伴和寬慰之下,漸漸被治癒,二人亦順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1973年,三毛同荷西結婚,三毛終於踏上了她心中的朝聖之地——撒哈拉沙漠。她在漫天黃沙中靜看日出,靜等日落,縱然生活辛勞簡陋,但她的內心得到了最大的滿足。
  • 三毛與荷西:一生陪你盡瘋狂
    中午睡覺前,又把北京電視臺揭秘三毛之死的《檔案》看了一遍,當主持人石涼講到荷西之死那段的時候,自己在被窩裡又忍不住哭了。事實上,每次讀到這裡、聽到這裡、看到這裡,都會哭,三毛的語速有些偏快,帶著些孩子氣一樣的臺灣腔,就連說到荷西之死那段的時候,都不像其他人那樣哭天嚎地。
  • 【茅頓開】一個沒有荷西的時代奢談什麼三毛
    文 | 茅頓開音 | 默語很多人講著不問西東,其實真不是一個東西。很多男人都在感慨好女人太少,其實自己又何嘗是一個好男人。文章中還有這樣的話:您是不是三毛轉世我不知道,但我確定我不是荷西…… 如果這真是張楊寫的,我要狠狠吐一口痰:呸,這是我所能想到的最不要臉。如果這不是張楊寫的,也可以看到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 是的,小二姐不是三毛,無論她怎麼幻想,她都成為不了三毛。可是,如果說小二姐不是三毛的話,張楊更不是荷西。
  • 三毛死後,王洛賓非常傷感,寫下戀歌《等待》獻給她
    【編者按】一部根據「西部歌王」王洛賓人生故事改編的舞臺劇作品《你是我的孤獨》,今年3月將於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演。這部作品以音樂劇場的形式,勾勒出王洛賓的音樂人生與情感世界,以他生平的20首歌曲以及三毛的《橄欖樹》,串聯起他的人生經歷和幾段情感糾葛,從中探尋王洛賓靈魂深處的孤獨、鄉愁與愛戀。
  • 其實三毛並未盡懂王洛賓,只差那一步之遙的「徘徊」
    臺灣作家三毛生前深深愛著王洛賓,王洛賓也完全理解三毛,並也深愛著三毛,這點我不懷疑。可以說,三毛是王洛賓心裡的「在那遙遠的地方」的那個好姑娘;王洛賓則是三毛「流浪遠方」而遇到並痴情的那棵「橄欖樹」!而他們這種彼此的相遇卻是「可遇而不可求」,他們的心靈是契合的。對於三毛來說,沒什麼顧慮與阻礙。
  • 三毛跟王洛賓的忘年戀:千裡迢迢尋愛無果,分別121天後上吊自盡
    從1967年三毛只身前往西班牙的馬德裡大學求學,她如同《三毛流浪記》裡的「三毛」漂泊無依的生活就開始了,而且是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孤獨。而這些孤獨也造就了三毛的許多文學作品,讓三毛成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生理上的漂泊無非就是從一個地方換到另一個地方,但心理上的漂泊卻是無論如何換地方都無法找到歸港的。而三毛心理和精神的漂泊,跟她的愛情是密不可分的。
  • 司馬中原告訴你:三毛與王洛賓的「二傳手」
    當我向他求證王洛賓與三毛的「二傳手」時, 司馬公十分感動於這個悲涼的故事,立刻繪聲繪色道來…… 上:前排右起裴高才、童中儀、司馬中原與臺北金甌女中師生司馬中原:三毛與王洛賓的「二傳手」裴高才 在臺灣文壇,著名作家司馬中原以聊齋式的鬼怪故事題材小說享譽兩岸三地,素有「鬼學大師」與「講鬼名嘴」
  • 三毛:你好啊,荷西.
    三毛說,她第一眼看見荷西,仿若觸電了一般,心想,世上怎麼會有這麼英俊的男孩子?不過也僅僅止於此,彼時,三毛已經二十四歲,而荷西還是高中生,對於三毛來講,是弟弟一般的年紀。後來,因為三毛常常去她這個朋友家裡玩,而荷西就住在附近,所以一來二去,大家就熟了。
  • 王洛賓:西部歌王,用一生譜寫愛的戀歌
    當時已結束漂泊、回到臺灣的三毛,從報紙上偶然讀到了這三篇故事。她被王洛賓坎坷的人生遭遇和傑出的音樂成就所打動,尤其是王洛賓對他的第二任妻子黃靜始終不渝的愛情,引起了三毛心中強烈的共鳴。 「每當黃昏,王洛賓就坐在門前看夕陽,太陽落山了,就回到屋子裡,對著愛妻的遺像,彈曲子給她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