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三毛與荷西轟轟烈烈的愛情,卻不知她與王洛賓亦有一段情

2020-09-08 山山而川潺潺而鏡

引言:記得有一年暑假,一天晚上閒著無聊,突然間看到一個電視臺在播關於「西部歌王」王洛賓的電視劇,瞬間來了興趣,追完了這部劇,這便是我初識王洛賓。

故事的內容是這樣的:一群熱愛音樂的年輕人,踏著王洛賓先生走過的路,走上了一條尋音之旅。他們找到了王洛賓的故事、他的歌曲、以及他的愛情。

我也是從那部電視劇初識了王洛賓,也是從那裡才知道他和三毛的故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他們的故事很美很長,請讓我向您慢慢道來……

一位是才華橫溢的作家,

一位是知名的音樂家,

很多人說,他們二人的結合是這世界上最乾淨的愛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故事的男主角,叫王洛賓。

他是我國民族音樂家,尤其愛研究西北民歌,享有「西北民謠之父」、「西部歌王」的美譽,或許您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但您一定聽過他所創作的天籟之音:《在那遙遠的地方》、《青春舞曲》、《達坂城的姑娘》、《半個月亮爬上來》等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甚至於聽到都能哼上幾句的歌。

而也正是因為這些音樂,才有了他開啟他與三毛之間的一段緣……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故事的女主角,名叫三毛。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

這句話,是三毛對待人生的真實心態, 她這一生漂泊多年依舊心無所依,一生追求心靈的棲息之地而始終求而不得,她在自由的流浪。

嚮往愛情,但是卻始終難以美滿。

在西班牙流浪期間,與男友荷西熱戀,然而在即將修成正果之時,美好的愛情卻隨著荷西的意外身亡而告終。荷西的突然離世,給了三毛沉重的打擊,她不得不吞食安眠藥,去麻痺自己,在朋友的幫助之下慢慢地走出這段感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一個人的主動,他們便有了故事

1989年,作家夏婕在新疆訪問王洛賓後,發表了三篇《王洛賓老人的故事》,王洛賓的人生經歷和處世之道打動了三毛。

尤其是那首曾直擊三毛心靈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喚醒了她沉睡麻木的心。

當她看到夏婕的報導後異常振奮,立即向夏婕索要王洛賓在新疆的聯絡方式,於1990年飛往烏魯木齊,獨自前往王洛賓的家中。

這一年,三毛47歲,王洛賓77歲,兩人之間足足相差了30歲,他們相遇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兩個才華橫溢的靈魂自此相遇,敞開心扉、互相欣賞,走進彼此之間的心房。源于欣賞,而後悸動,是最純粹的感情。

後來,回到臺灣的三毛給王洛賓寫了15封信,字裡行間、真情流露。但是,王洛賓始終不敢接受這份沉甸甸的感情。

王洛賓寫信給三毛道:「蕭伯納有一柄破舊的陽傘,早已失去了傘的作用,他出門帶著它,只能當作拐杖用」。王洛賓自嘲而誠懇地說:我就像蕭伯納那柄破舊的陽傘。之後,王洛賓延緩了寫信的日期。

三毛匆匆回信,責怪道:「你好殘忍,讓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三毛三次到新疆,甚至於直接就住在了王洛賓的家裡,表達自己濃烈而又炙熱的愛意。可是兩人之間人生經歷、生存環境、觀念形態的不同,年齡這道鴻溝,她們始終無法跨越。

遲來的深情

兩人分開不到一年,傳來三毛的死訊。兩人的故事,終究以三毛的香消玉殞而無法再續、令人唏噓。

得知噩耗的王洛賓寫下這樣一句話:「你走了,人間就冷了。」在他家中,為三毛設立了一個專屬靈堂,但斯人已逝……

而後,為了紀念這段情誼,王洛賓寫下了一首感人的詩歌《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荷西之外:三毛與王洛賓的愛情故事
    三毛的心,一個機會的把握,讓三毛和王洛賓發生了一段真摯的忘年情,姑且稱之為三毛式的愛情。《明道文藝》主編憲仁先生獲悉後,委託她為王洛賓代送稿酬,這就給了她直接見到王洛賓的一個充分理由。在烏魯木齊只有兩天的逗留時間,其他遊客都興致勃勃地去參觀這座神秘而迷人的異域城市,三毛卻帶著自己的膜拜奔赴她心中的偶像——王洛賓家。
  • 三毛與王洛賓的「忘年戀」,情由緣起又不可捉摸,有些愛終是錯過
    她是懷抱著新思想,寫儘自由的文藝女神。他是從舊時代裡走來,唱遍情歌的西部歌王。自荷西死後,她幾度尋死。而他,日日對著亡妻遺像彈曲。一場邂逅,相隔三十年的歲月鴻溝,最終讓這段愛情無疾而終。分別後,她鬱鬱寡歡,最終用絲襪了結殘生。他痛徹心扉,借酒澆愁,竟鬱鬱而終。
  • 誰才是三毛心中的「橄欖樹」,歌手王洛賓?高中生荷西?都不是!
    人們談論最多的就是三毛的感情史,她的一生經歷過很多男人,她對每段感情都非常痴迷,就像她在現代詩《橄欖樹》中寫的那樣:為什麼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三毛的戀愛經歷,大家較為熟悉有5人,大學時代的初戀,有婦之夫畫家,德國教師,丈夫荷西,還有西北歌王王洛賓。但誰才是三毛心中的那顆橄欖樹呢?
  • 三毛和王洛賓
    本名陳平的三毛,用三毛為筆名發表撒哈拉沙漠故事,一舉成名天下知。1988年臺灣開放探親,三毛即給張樂平寫信,向他認了爸爸,高齡80的張樂平夫婦意外地有了一個女兒。受張樂平影響,三毛終生喜愛漫畫,荷西與她合作翻譯了西班牙漫畫家季諾的幽默漫畫《娃娃看天下》。
  • 當三毛無法破譯王洛賓的「愛情密碼」──絕世之戀
    丈夫荷西故世之後,她對這位西域歌王的崇拜、敬慕日愈加深。人的雙重欲求激化了她的情感。雙重欲求一方面是「靈」方面的欲求──對新文化的渴望、欲求;另一方面則是「肉」的欲求。這兩種欲求形成人的心理世界的兩種內在驅動力。這兩種驅動氣流倒也讓三毛感到非常坦然──她和王洛賓都是單身,完全可以坦然面對。
  • 三毛與王洛賓的扎心愛戀,相差30歲,奔赴萬裡卻在別後121天身亡
    才女心玲瓏,提筆之詞或是盪氣迴腸,或是婉約繾綣,共通之處不若是留於世人萬千回味,三毛便是如斯才女。三毛的一生,半數在流浪,她的作品中是她的流浪,而她的愛,令人心醉卻心碎,特別是她生命最後那段和王洛賓的虐心之戀,加速了她的悲傷。三毛的生命軌跡三毛本名陳平,出生於1943年3月26日,祖籍浙江。1948年,年幼的三毛隨同父母一起遷居臺灣。
  • 從小八歲的荷西,到年近八旬的王洛賓,滾滾紅塵裡,三毛倉皇一生
    她所訴說的主角是她半生的守望天使——她的愛人荷西。平靜的聲音裡是靈魂的喧囂,她像一個時光的老人,又像初戀的少女。她為她的愛情留下一段獨一無二到的錄音,不知惹了多少的眼淚。或許人們總能在文人名家的背影后查探出那些情愛的秘密,可是我卻將三毛的愛情歸入她的靈魂,正如她的文字深埋於她的靈魂之中。她的靈魂在滾滾紅塵中走過一遭,最後卻是無語凝噎的大夢一場,大夢一場,終也成空。
  • 【茅頓開】一個沒有荷西的時代奢談什麼三毛
    三毛已經過去,荷西也成過去,這是一個沒有三毛的時代,也是一個沒有荷西的時代。 有些出人意料,作為90後的「小二姐」,竟然還知道三毛。在這個只有小鮮肉的年代,估計沒多少人知道三毛了。 不妨「科普」一下。這是一段滿足人們全部嚮往的愛情故事。
  • 三毛與王洛賓的忘年戀:千裡奔赴卻被逼走,沒多久倆人竟天人永隔
    「別問我從哪兒來,我的家鄉在哪兒,為什麼要流浪,流浪遠方,流浪流浪…」三毛是一位身心都在流浪的女子,她漂泊過五十四個國家,心境也一直在流浪,經歷了許多悲歡離合,直到遇見荷西,荷西讓她的身心有了一個停靠點。三毛和荷西,兩人一見鍾情,只是相遇的時機不對,那時候三毛受了很大的傷害,不願意再去觸碰感情的東西。
  • 三毛跟王洛賓的忘年戀:千裡迢迢尋愛無果,分別121天後上吊自盡
    從1967年三毛只身前往西班牙的馬德裡大學求學,她如同《三毛流浪記》裡的「三毛」漂泊無依的生活就開始了,而且是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孤獨。而這些孤獨也造就了三毛的許多文學作品,讓三毛成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生理上的漂泊無非就是從一個地方換到另一個地方,但心理上的漂泊卻是無論如何換地方都無法找到歸港的。而三毛心理和精神的漂泊,跟她的愛情是密不可分的。
  • 29年前,三毛在醫院用絲襪自縊身亡,死前向王洛賓提了最後的請求
    三毛是一位個性鮮明的女作家,她一生的經歷曲折而坎坷,無論是在文學創作還是個人情感方面都有許多值得說道的地方。她與丈夫荷西的愛情故事人盡皆知,但荷西並不是她一生中唯一的愛人,在離世之前,三毛這位孤獨的流浪作家,深愛著的人是王洛賓。
  • 三毛:幾段感情無疾而終,後與荷西愛得轟轟烈烈,卻因荷西而死?
    今天的故事有關愛情,主人公三毛是一位臺灣著名女作家,她曾出版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但最令她出名的是與丈夫荷西的愛情故事,這是一段滿含甜蜜與激情的婚姻關係,但三毛最後卻因荷西而死,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看吧。
  • 三毛和王洛賓的忘年戀,77歲的王洛賓為何拒絕,一首歌說出原因
    王洛賓在直到三毛自殺後,痛哭的已經站不起來,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話:你走了,人間就冷了!後悔吧,後悔安慰不了她的在天之靈!實際上後悔又是在責備自己。直到三毛去世後,王洛賓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愛著三毛,這一切發現的時候都太晚了。
  • 三毛與王洛賓的「忘年戀」:只恨此心,未能與君同
    1990年,因為一次萬裡迢迢的探望,三毛與王洛賓,譜寫了一支有始無終的戀曲。1991年,三毛在臺北自縊去世,這成了她最後一段生命時光的絕響;而王洛賓,在其後數年,則被不斷問到有關三毛的種種,這成了他避之不及一戳即痛的內心悲愴。
  • 三毛只為給心找一個家
    更令三毛父母感到擔心的是,年僅14歲的三毛,竟然用切腹這種殘忍的手段,差點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父母為她操碎了心,聽說畫畫可以治癒自閉症,所以為她請到了畫家顧福生。顧福生不僅幫助三毛走出了自閉症,還和她發展出一段戀情。 三毛回歸正常生活後,比她大15歲的顧福生卻遠渡英國,他與三毛之間的愛情無疾而終。但顧福生卻託人將三毛送入大學就讀。
  • 司馬中原告訴你:三毛與王洛賓的「二傳手」
    大抵是1989年,司馬先生赴香港交流,聽到由大陸流寓到香港的女作家夏婕說起:她在新疆下放時期,曾跟音樂家王洛賓共處過很長一段日子,王洛賓早歲命運悲悽,生活多受磨難,晚年太太又病歿了,他孤伶伶地死守在美麗的新疆,仍然不斷地採集民間歌謠。每天黃昏,他都坐在門前看夕陽;天黑後,總要對著懸在古舊牆壁上的太太遺像,彈一首曲子給她聽。
  • 三毛與荷西結婚6年,膝下無兒女,為何在生命彌留時說看到孩子?
    最近有看到一段文案:「從前,車,馬,郵件都慢,一個問候,要等上好多天。從前的愛情很慢,慢的,用一輩子去等一個人。慢的,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人的一生好短暫呀,短暫的不夠我們去愛一個人,一生也只夠我們去愛一個人。可是有時候,上天又太過不公,連愛一個人的權利也不給我們。我們甚至來不及去找到那個註定相愛的人,又或者我們幸運地找到了,卻沒有和他們白首偕老的能力。
  • 三毛:你好啊,荷西.
    三毛在遇見荷西之前,瘋狂地喜歡過一個人。那個人是文化大學戲劇系二年紀的高材生梁光明。那時的三毛在哲學系當旁聽生,兩人很快墜入愛河。隨著關係的確定三毛開始思考起結婚的事情。而梁光明則覺得她操之過急,認為兩人還未結束學業就匆忙結婚是不好的,更何況只要有愛情,結婚又何必急在一時。兩人陷入無休止地爭吵,誰也不肯退步。
  • 三毛和王洛賓的絕世之戀,為何只開花未結果?
    1979年,三毛的丈夫荷西在大海中潛水時不幸意外身亡。之後的十年,三毛塵封了愛情,沒有人能走進她的心裡。三毛了解到,王洛賓曾因「莫須有」的罪名,先後入獄兩次,他坐牢時間共長達18年。但是王洛賓並沒有因此失去對生活的熱愛,他的妻子病逝後,他孤零零地守在新疆,每當夜幕降臨,他都要對著太太的遺像,深情的彈奏一首情歌給她聽。三毛感動得哭了,這不正是自己一直嚮往和追求的愛情嗎?這位寫出那麼多首歌頌愛情的音樂家,一定是個懂愛的人,三毛下定決心一定要設法看望他。
  • 三毛自殺噩耗傳來,王洛賓為她在家中設立靈堂,撫摸發卡醉酒住院
    三毛作為我國著名的作家,其作品受到廣大女性讀者的喜愛,人們對她的探討除了作品之外,還對她的人生經歷以及愛情經歷十分關注。三毛原名陳懋平,父親取這個名字的寓意就是希望世界和平再也沒有戰爭,但她開始學寫字之後總是學不會中間那個字,於是她就耍了點小聰明,每次都跳過中間那個字,把自己的名字改得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