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與荷西:找到一個對的人結婚,真的不一樣

2021-03-05 碧讀好書

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

提供高品質必讀好書資訊,歡迎關注

文 | 月月

1991年1月4日,在臺北榮民總醫院的A072病房裡,三毛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在這的前一天,她剛剛完成了開刀手術。可就在這天的夜裡,她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了一條咖啡色的尼龍襪,用這樣特殊的方式,告別了世界。

很多人都說,三毛是因為荷西去世之後,厭世情緒逐漸加重,最終生無可戀,選擇自殺。這個被荷西捧在手心裡疼愛了一輩子的女人,在丈夫去世12年後,依然無法放下。

他們一個人消失在大海,一個人自盡於人海。

縱觀三毛的一生,究竟是悲還是喜呢?也許,結局是悲涼的,48歲,並不是該告別人間的年紀;但過程也許是喜的,相比於在婚姻的冰窖裡痛苦了一輩子的人,她的婚姻,至少給過她歡笑、給過她溫暖。

就像三毛說的那樣:「人的生命不在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地活過!」這一生,遇到一個對的人,足矣。

讀懂三毛與荷西的婚姻,也許你才能明白三毛一直念念不忘的原因,你才能明白,找到一個對的人結婚,真的不一樣。

 01 

對的人,愛你更懂你

廖一梅曾說:「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擁有一個真正懂你的人,遠比擁有一個愛你的人更幸運。

懂你的人,會用你需要的方式去愛你,不懂你的人,只會用他需要的方式去愛你。和不懂你的人結婚,也許他愛得很賣力,愛得很辛苦,但你一樣不幸福。

三毛就是那個幸運的女人,她找到了能懂她的荷西。

三毛從小就特立獨行,她想去看看沙漠,甚至把撒哈拉沙漠當成她夢裡的情人。若換作是旁人,一定會覺得難以置信,就連三毛的父母都半信半疑。可荷西懂她,他知道這個骨子裡倔強的女人,絕對不會輕易放棄夢想。於是他默默放棄了自己念念已久的海邊,一聲不響地申請了一個在撒哈拉沙漠的工作,安頓好了一切,再把三毛接來。

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日子,雖然艱苦,可是有了愛,三毛竟覺得連沙子都是柔軟了。

三毛與荷西

結婚當天,荷西送了三毛一件定情禮物。不是鑽戒,不是首飾,那是一副駱駝頭骨。那慘白的骨頭在月光的映照下更加駭人,可是三毛卻捧在手裡愛不釋手,喜歡極了。

荷西知道,鮮花鑽戒在三毛看來都是俗物,於是他跑遍了整個撒哈拉沙漠,走累了,曬暈了都沒放棄,終於在那滾燙的沙子裡找到這幅完整的駱駝頭骨。果不其然,三毛視之為珍寶。

再不可思議的三毛,荷西都能覺得理所當然,這大概便是對「讀懂」二字最好的詮釋吧。

其實,人最孤獨的時刻,不是只有一個人,而是兩個人坐在一起,卻無話可說;兩個人睡在一起,卻同床異夢。你有滿腹的心事想要對他說,可他卻調轉過身,給你留下了一串長長的鼾聲。

乍見之歡,不如久處不厭。婚姻若要長久,一定要找到一個對的人,知你冷暖,懂你悲歡。

 02 

對的人,共纏綿也能同患難

年輕的時候找男朋友,就像亦舒小說裡說的那樣,要麼要給我很多很多的愛,要麼要給我很多很多錢。

等到經歷過後才知道,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人生的道路如此漫長,一定要找到個對的人陪伴。除了要能共纏綿,還要能同患難;除了要情真意切,還要能共同承擔。

三毛與荷西的婚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生活的磕磕碰碰從來不斷。

結婚之前,荷西就曾問三毛:「你要嫁一個賺多少錢的丈夫?」

三毛說:「看不順眼的話,千萬富翁也不嫁;看得順眼的話,億萬富翁也嫁。」

荷西鬱悶地說:「還不是想嫁個有錢的。」

三毛話鋒一轉,說:「也有例外的。」

荷西問:「那要是跟我呢?」

三毛說:「要是你的話,那只要能吃飽飯就行。」

荷西問:「那你吃得多嗎?」

三毛答:「不多不多,以後還可以吃得更少點!」

三毛是這麼說的,也確確實實是這麼做的。他們在撒哈拉沙漠登記結婚之後,真的過著一窮二白的生活。

沒有餐桌,要坐在地上吃飯;沒有床,地上鋪墊子睡覺。

牆在中午是燙手的,在夜裡是冰涼的。電,運氣好的時候會來,但大半是沒有電。

可即使如此,兩個人都沒有抱怨。他們抱團取暖,共同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暗夜,用撿來的垃圾,裝點著簡陋的小家。

在撒哈拉的日子,荷西每天要去離家很遠的地方工作。而三毛每天都會在下午兩點半的時候,開三個小時的車,冒著沙塵暴和龍捲風的危險去接荷西回家。後來,荷西換了工作,要住到島上,三毛又放棄了好不容易精心布置的家,去島上開始新的生活。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夫妻關係的試金石,就是看在患難面前的反應。能夠遇事不責備,做事多理解,才能一路過關斬將,度過生活的種種困境。

餘生不長,一定找到一個對的人在一起。有他相伴,生活不易也能不慌不忙,人生坎坷也能無懼風雨。

 03 

對的人,讓你笑得最甜

汪蘇瀧曾經在歌中這樣唱道:「你笑得像光芒,驀然把我照亮。風輕揚夏未央,林蔭路單車響。原來所謂愛情,是這模樣。」

如果兩個人在一起,你的淚水比笑容多,那他肯定不是那個能夠給你幸福的對的人。那個既能讓你笑,又願意對著你笑的人,才愛你最深。

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日子雖然清苦,但只要兩個人聚在一起,家裡總是歡聲笑語。

有一次,三毛用媽媽寄來的粉絲煮湯,荷西問他:「這是什麼東西?」

三毛饒有詩意地告訴他:「這是春天下的第一場雨,一根一跟凍住了,然後就可以捆成一束給人吃。」

荷西聽後哈哈大笑起來,一邊嘲笑三毛是吹牛大王,一邊常常和三毛要求說,我們今天吃「雨」吧!

還有一回,三毛把豬肉剪成方塊、裝在罐裡藏起來,卻被荷西無意中發現。沙漠裡豬肉很稀缺,三毛騙荷西說那是中藥片,專治感冒。誰知道荷西剛好鼻塞,胡亂抓了一把吃了,第二天又帶了剩下的「喉片」去給同事吃。結果荷西的同事每次一見三毛,都假裝咳嗽感冒,要騙點豬肉乾吃。三毛得知「真相」,笑得前仰後翻。

和荷西在一起的日子,對家務事一向深惡痛絕的三毛開始對做飯著迷,她常常讓母親空運中國食物過來,在家裡開起了「中國飯店」。假期的時光,他們常常邀請荷西的朋友來家裡做客,小小的家裡炊煙升起,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再平淡的日子因為有了煙火氣息,也變得溫情滿滿。

讀過三毛和荷西的婚姻才知道,能讓你笑,是一種緣分,也是一種本事。婚姻的意義,不就是讓你能放下戒備,摘下偽裝,不再做那個讓人心疼的女英雄,而做一個在愛人面前笑得毫無形象、四仰八叉的小女孩嗎?

 04 

找個對的人結婚,真的不一樣

生活中,經常聽到很多「過來人」勸導那些適婚的女孩:「別這麼挑,找個差不多的人就行了。婚姻就是那回事兒,和誰都一樣。」

然而真正經歷過婚姻才知道,和誰結婚,真的不同,它決定了你以後的日子是狂風暴雨,還是風和日麗。

遇到一個對的人,生活的瑣事也可把玩,一地雞毛也能過成詩;

遇到一個對的人,風雨可共度,在艱難的歲月,也能一起扛過;

遇到一個對的人,他能明白你的心,一句懂你,就勝過千言萬語。

荷西和三毛走過了六年的婚姻。六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是那些幸福的點點滴滴,陪伴了三毛走過那些沒有荷西的歲月。

最後,回憶透支完了,三毛終於義無反顧地去另一個世界,去找她的荷西。

雖然結局不美,但曾經那樣幸福過,生命的長短是否就真的那麼重要呢?

讀過三毛的故事才知道,找個人相伴容易,找到一個對的人,何其難得,又何其珍貴!

願你此生能遇到對的人,熬得過患難,經得起思念,笑得了清歡,敵得過流年。

本文為「碧讀好書指南」原創,好書像碧玉一般珍貴!我們旨在提供高品質必讀好書資訊,幫助每個人讀到好書!歡迎關注。部分圖/攝圖網


相關焦點

  • 三毛:你好啊,荷西.
    三毛在遇見荷西之前,瘋狂地喜歡過一個人。那個人是文化大學戲劇系二年紀的高材生梁光明。那時的三毛在哲學系當旁聽生,兩人很快墜入愛河。隨著關係的確定三毛開始思考起結婚的事情。而梁光明則覺得她操之過急,認為兩人還未結束學業就匆忙結婚是不好的,更何況只要有愛情,結婚又何必急在一時。兩人陷入無休止地爭吵,誰也不肯退步。
  • 三毛與荷西結婚6年,膝下無兒女,為何在生命彌留時說看到孩子?
    最近有看到一段文案:「從前,車,馬,郵件都慢,一個問候,要等上好多天。從前的愛情很慢,慢的,用一輩子去等一個人。慢的,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人的一生好短暫呀,短暫的不夠我們去愛一個人,一生也只夠我們去愛一個人。可是有時候,上天又太過不公,連愛一個人的權利也不給我們。我們甚至來不及去找到那個註定相愛的人,又或者我們幸運地找到了,卻沒有和他們白首偕老的能力。
  • 三毛的曠世愛情被疑造假?馬中欣重訪三毛之路,直言:荷西根本不存在
    大多數人開始了解三毛,是因為《撒哈拉的故事》,這是三毛最膾炙人口,也是以一個流浪者訴說著她在撒哈拉的所見所聞從,在她的筆下,她還寫了另外一個對她非常重要的人,那便是荷西。
  • 三毛與荷西:一生陪你盡瘋狂
    事實上,每次讀到這裡、聽到這裡、看到這裡,都會哭,三毛的語速有些偏快,帶著些孩子氣一樣的臺灣腔,就連說到荷西之死那段的時候,都不像其他人那樣哭天嚎地。她的聲音很快,輕輕的,軟軟的,卻惹人心疼,好像即使荷西已經逝去多年,她依然害怕吵醒熟睡的荷西一樣。她的那份連時光都不能切割半分的愛,愈堆愈厚,全部都壓在她的心上,使得她在以後的歲月裡備受煎熬。
  • 都說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是假的,那一切都是三毛自己臆想的?
    相信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但也有人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就是:三毛和荷西的愛情故事都是假的。當年三毛自殺的消息在整個學界都鬧得沸沸揚揚,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解開三毛自縊之謎。尤其是這個已經不存在了的荷西有人曾經追尋其旅途足跡,想要找到書中其丈夫荷西,卻發現並無其人。引得一批又一批的讀者重走三毛路,為了證實荷西的故事。
  • 三毛:幾段感情無疾而終,後與荷西愛得轟轟烈烈,卻因荷西而死?
    愛人荷西但還未等到正式結婚,三毛的未婚夫竟突然因病離世,這段感情便不了了之。三毛在歐洲遊學的幾年,被外國人自由的愛情觀所感染,所以對於感情是比較開放的。當初在西班牙留學時,她談過幾場戀愛都無疾而終,幾任男友都是外國人。那段西班牙時光裡,她認識了還在讀高中的荷西,兩人非常聊得來,但只是保持著朋友關係而已。
  • 【茅頓開】一個沒有荷西的時代奢談什麼三毛
    是的,小二姐不是三毛,無論她怎麼幻想,她都成為不了三毛。可是,如果說小二姐不是三毛的話,張楊更不是荷西。三毛已經過去,荷西也成過去,這是一個沒有三毛的時代,也是一個沒有荷西的時代。 有些出人意料,作為90後的「小二姐」,竟然還知道三毛。在這個只有小鮮肉的年代,估計沒多少人知道三毛了。
  • 被拒6年後,荷西遇到痛失愛人的三毛,表白道「嗨,我長大了」
    三毛外出回來,剛準備上樓,就看到他向自己走來,頭戴一頂法國帽,年輕帥氣的臉龐滿是笑容。當荷西送給她節日禮物和祝福時,她感到很意外,出於禮貌便收下禮物,還給了他一個擁抱。荷西像一個愣頭小子一樣,就這樣闖入了她的生活,不厭其煩地追求她,整天圍繞在她的身邊。只不過襄王有夢,神女無心。在三毛眼中,荷西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她對他從來沒有過任何想法。
  • 三毛去世4年後,馬中欣直言:荷西根本不存在
    我們害怕歲月,卻不知道活著是多麼的可喜,我們認為生存已經沒意思,許多卻正在生死之間掙扎,什麼時候,我們才肯為自己擁有的一切滿懷感激? 佛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這八苦是人一生當中都會經歷的,每個人都難以避免。
  • 三毛:如果有來世,你是不是還是娶我?荷西答:絕不
    「下輩子,就得活個全新的樣子,我根本不相信來世。再說,真有下輩子,娶個一式一樣的太太,不如不活也罷!」這話讓三毛氣得氣結,被荷西如此當面拒絕,實在下不了臺。「其實你跟我想的完完全全一樣,就是不肯講出來,對不對?」荷西盯著三毛看。
  • 三毛與荷西的曠世愛情,真如書中那樣浪漫?馬中欣直言:一場騙局
    後來再看她的《滾滾紅塵》以及《親愛的三毛》的時候,倒覺得失去了這絲趣味。 不知道到底是她成就了撒哈拉,還是撒哈拉成就了她,但是必須得承認的是,對於三毛,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將她跟撒哈拉結合在了一起,當然還有荷西。荷西比三毛小了8歲,他們的相識源自西班牙。
  • 未婚夫在懷裡死去,摯愛荷西葬身大海,三毛又為何選擇自縊告終?
    1964年,三毛成為中國文化學院第二屆選讀生。她說:「之所以選擇哲學,是因為想知道人活著是為了什麼。」她很看重愛情,可以為了愛情不顧一切。有結婚的想法時,三毛只有21歲。心上人叫梁光明,她太怕失去他了,她主動要求梁光明娶自己,她說,如果你不同意,我就出國。
  • 誰才是三毛心中的「橄欖樹」,歌手王洛賓?高中生荷西?都不是!
    人們談論最多的就是三毛的感情史,她的一生經歷過很多男人,她對每段感情都非常痴迷,就像她在現代詩《橄欖樹》中寫的那樣:為什麼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三毛的戀愛經歷,大家較為熟悉有5人,大學時代的初戀,有婦之夫畫家,德國教師,丈夫荷西,還有西北歌王王洛賓。但誰才是三毛心中的那顆橄欖樹呢?
  • 三毛:人,除了自渡,他人愛莫能助
    跟荷西的相愛,可以說是命運的決定,三毛在西班牙留學的時候,荷西就喜歡她,但那時荷西才18歲,三毛覺得荷西是一時荷爾蒙爆發,並不是真的愛她,於是也沒有放在心上。直到三毛回去西班牙,看到自己的巨幅照片被荷西掛滿牆,她說:「如果我現在要嫁給你,會太晚了嗎?」
  • 26歲相愛,48歲自殺,三毛與荷西的姐弟戀,真像她書中那樣幸福?
    直到有一天,荷西鄭重其事地對她說:「Echo,你再等我六年,我讀大學四年,服兵役兩年,等六年過去了,我就娶你,好麼?」於是三毛回絕道 :「六年太長了,我不能保證什麼。你以後不要逃課來找我了,學業要緊。而且,我們也無需再見面了。」
  • 26歲相愛,48歲自殺,三毛與荷西的姐弟戀,真像她書中那樣幸福
    她像一個即將擁抱新生的小女人一樣,為未來錦繡般幸福圖景做著各種準備,但就在他們選好請帖的那個晚上,未婚夫心臟病突發,死在了她的懷裡。 魂無所依的三毛重新回到西班牙,舉目四顧,往事歷歷。但此時的她,已身心殘破,千瘡百孔。
  • 三毛:自從結婚後,我與荷西就不再談情說愛了
  • 《橄欖樹》背後的名字——三毛的哀婉情緣
    許多人曾疑惑歌詞中的「橄欖樹」到底象徵著什麼?是她夢想中的世界?還是遠方與詩……三毛說:「如果流浪只是為了看天空飛翔的小鳥和大草原,那就不必去流浪也罷。」因為,橄欖樹盛產於西班牙南部,也是西班牙南部很重要的一個象徵。而那裡是自己愛人荷西的故鄉。也就是說,三毛所講述的流浪的終極目標,並不是為小鳥或草原的景色,而是為一個人,是在流浪中找到那棵可以一生依靠的橄欖樹。
  • 三毛,一個被爭議的符號與傳奇
    「一個人的個性應該像巖石一樣堅固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建築在它上面」3月26日是著名作家三毛誕辰75周年的紀念日。圍繞著三毛,有太多光環,也有太多爭議。這些特殊、完滿、脫俗的經歷,有時讓人細思這究竟是真實的事件或是符合三毛心願的描繪而稍有褒貶呢?由於回應的始終是三毛單方的文字與她被傳奇的經歷,真正的答案或許已沉寂在遙遠的時空中不得而知,討論再多,也難有定論。但在生活中,擁有這種將人生浪漫與傳奇化傾向的人不在少數。
  • 荷西之外:三毛與王洛賓的愛情故事
    三毛的心,一個機會的把握,讓三毛和王洛賓發生了一段真摯的忘年情,姑且稱之為三毛式的愛情。《明道文藝》主編憲仁先生獲悉後,委託她為王洛賓代送稿酬,這就給了她直接見到王洛賓的一個充分理由。在烏魯木齊只有兩天的逗留時間,其他遊客都興致勃勃地去參觀這座神秘而迷人的異域城市,三毛卻帶著自己的膜拜奔赴她心中的偶像——王洛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