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義美分享】秋季養生勿盲目!適合老年人的科學進補手冊!

2020-12-27 騰訊網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許多人都十分重視養生保健,尤其是老年人,會購買各種補藥。殊不知,老年人臟腑功能虛損,氣血津液不足,進補時需要「對症」,盲目進補只會適得其反。

那麼,老年人究竟如何科學進補呢?

避開誤區,食養有道

誤區一:進補多多益善

進補並非多多益善。老年人器官功能減退,機體代謝水平降低,無病進補,不分虛實,反而加重身體負擔。

誤區二:食補藥補分不清楚

雖說食藥同源,但食養、食療與藥補還是有區別。食養是指通過調節正常的膳食實現養生保健;食療是有一定治療目的的調整飲食,治療作用與藥物類似,通過藉助食物特性來扶正祛邪,治療疾病。

食療和藥補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誤區三:營養保健品老人皆宜

營養保健品並不是對所有老年人都適用。因為老年人器官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服用較多保健品易出現早飽,影響食物攝入,營養不良和慢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大。

當老年人出現膳食攝入不足、體重過低或消瘦虛弱以及存在營養風險時,應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合理補充營養。

而羊奶是中老年人秋冬季節補充營養的首選。

養以食先,食養有法

民以食為天,養以食為先。飲食對維持老年人身體健康十分重要。老年人食養應審慎調攝飲食,營養豐富才適應老年人的生理特點。

01食宜多樣

年高之人,精氣漸衰,飲食上應種類多樣,搭配合理,採用多種方法增加食慾和進食量,以資氣血,補精氣。不宜偏食、過分限制、過量食用某些食品。

《中國老年人膳食指南(2016)》建議老年人每天應至少攝入12種食物。比如——早餐1~2種以上主食,1個雞蛋,1杯奶,再加蔬菜或水果;午餐、晚餐有2種以上的主食,1~2個葷菜,並葷素搭配,再加1個豆製品。

針對老年人體弱多病的特點,在機體狀態允許的情況下,可食用蓮子、山藥、藕粉、菱角、核桃、黑豆等補脾腎益康壽之食品。

02食宜細軟溫熱

老年人脾腎陽氣漸衰,胃腸功能減退,宜食用溫熱之品固護陽氣,少吃生冷食物為宜。

老年人牙齒多有鬆動或脫落,咀嚼能力下降,不宜食用堅硬不易消化食品,可將食物切小切碎,選擇合適的烹飪方式,改變食材質地,利於老年人咀嚼吞咽。

推薦3款適合老年人食用的粥品供選擇:

蓮肉粥

蓮子去心,鮮者煮粥更佳,或磨粉加入,可補中強志,兼養神、益脾、固精。

核桃仁粥

核桃仁去皮,研磨,加水攪拌,濾汁。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多煮生油氣,可潤肌膚,黑鬚髮,利小便,止寒嗽,溫肺潤腸。或加杜仲、茴香,止腰痛。

羊奶山藥粥

羊奶500毫升與山藥等量,煮爛熟,再加入粳米,煮粥,空腹食用。適用於久患虛勞之證,骨發燥熱而身感寒冷之人。

03食宜清淡

老年人脾胃受納減退,運化乏力,宜飲食清淡。飯菜少鹽、少油、少糖、少辛辣,以食物自然味來調味,色香味美,溫度適宜。

進食時應「食飲有節」,不宜過飽,宜少量多餐,既保證營養供足,又不傷腸胃。如採用三餐兩點制或三餐三點制,每次正餐提供的能量佔全天總能量的20%~25%,每次加餐的能量佔5%~10%,且宜定時定量用餐。

此外,老年人進食時不可過急過快,宜細嚼慢咽,避免嗆咳誤吸。食量小的老年人,餐前和進餐時少喝湯水。

認真養生的人們,

總是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的。

正在分享此文章

「廣州創義美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對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

【版權聲明】本文經廣州創義美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上傳,圖文轉載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參考之用,禁止用於商業用途,如有異議,請聯繫。

相關焦點

  • 【網絡謠言粉碎機】秋季養生的陳年老梗 這篇文章都講明白了
    ▼▼▼古語有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是一年中調養身體的好時節。於是,很多人想趁此時,滋補下身體,但秋季養生究竟該怎麼養?「春捂秋凍」「秋瓜壞肚」「貼秋膘」……這些流傳多年的秋季養生方法科學嗎?秋季養生的正確打開方式又是什麼?
  • 膏方季來臨,秋冬季如何科學進補
    龍華醫院2020膏方季已開幕又到一年秋冬進補季哪些人群適合膏方進補如何進補才科學靠譜中華中醫藥學會膏方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上海市中醫藥學會膏方分會主任委員龍華醫院周端教授為大家介紹「養生進補,四季皆宜,但服用膏方宜在秋冬季。
  • 進補有膏招,第十三屆聖愛中醫養生膏方節開幕!
    她表示,膏方是中醫格外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劑型,是冬季進補養生的絕佳選擇。聖愛中醫館膏方節經歷了十三年,名醫紛紜,我們也會積極利用好膏方節平臺,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健康生活日益增長的養生、治病、保健需求,讓市民朋友享受健康快樂的人生!
  • 關於秋季進補那些事兒~
    天高雲淡,氣爽風涼,秋季的天氣最是宜人,伴隨秋風而起,人的食慾慢慢也恢復起來。民間俗話說:「秋冬一進補,春天能打虎。」秋天和冬天是一年中最適合進補的兩個季節,在秋冬季節進補事半功倍。那麼,秋季如何正確的進補呢?何為「貼秋膘」?
  • 糾正秋季養生偽科學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各類養生方式不斷推陳出新。而秋季又是最適宜進補的時節,一些有關秋季養生的謠言又開始冒出頭來。秋季過敏高發,吹風機可治鼻炎?秋天不要吃薑?本文盤點常見秋季養生偽科學,提醒大家要科學健康養生。吹風機治鼻炎?
  • 專家在線|老年人秋分時節養生——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
    一、老年人秋分時節養生秋分時節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同時也是很多疾病發病或加重的季節。關於秋天養生,《黃帝內經.素問》從秋季氣候特點、飲食起居、情志調養等方面做了精闢的論述。秋天「天氣以急,地氣以明」,秋分時節風清氣涼、萬物蕭條、山川景淨。
  • 秋分養生:重在養與收
    秋季天氣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熱的餘氣,故多見於溫燥;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使氣溫逐漸下降,寒涼漸重,所以多出現涼燥。秋冬季節潤肺,首先可以吃的就是梨,梨有著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潤肺的作用,非常適合有肺熱咳嗽、麻疹、支氣管炎症的患者、咳嗽的老年人食用。梨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榨汁喝,或者是燉煮。
  • 「節氣養生」冬至除了吃餃子,還有哪些適合進補
    關於冬至的養生,自古以來便有著諸多記載。在咱們北方地區,餃子當仁不讓的成為冬至時節的頭號美食。冬至餃子可以追溯到東漢末年,當時,一個叫張仲景的名醫老來還鄉,發現家鄉正在經歷嚴重的冰凍災害,很多人身上都生了凍瘡,尤其耳朵凍得最厲害。
  • 海醫二院中醫科專家:大雪節氣養生有方,進補有道
    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中醫科專家提示:一定要注意禦寒保暖、飲食進補之道。  大雪養生之道  1.飲食忌生冷  江南不太冷的地方適合用鴨、魚溫補;北方氣候寒冷,可以用羊肉、牛肉補充身體元氣,增加禦寒能力。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百合粥、八寶粥、紅薯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
  • 立冬進補,冬季如何吃更養生?
    對「立冬」的理解,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
  • 御轅堂老人秋冬季節如何調理養生進行滋補比較合理
    在秋冬季節自古以來都是調理養生進行滋補的季節,因為在寒冷地帶生活的人需要給身體堆積脂肪來抵禦寒冷。在現在很多的老人都是有著這樣的習慣的,但是卻不是根據自身需求而胡亂滋補的。這樣的話對於身體並沒有任何的好處,那麼在秋季如何養生調理進食滋補比較好呢?一起隨御轅堂看一下吧。
  • 「小寒」是「進補」的最佳時期 老年人記得要注意保暖
    湖南省名中醫、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藥師劉紹貴教授介紹,小寒為冬季陰寒很盛的時節,其養生要義應以潛陽、護陽、閉精斂氣為主,起居調養上重在「養藏」。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堅持適度運動,常曬太陽,臨睡前可用溫水泡腳,以壯陽氣、溫通經脈。」      同時,在小寒節氣裡,飲食應以溫陽、益氣養血和益精為主,適度選用部分偏於溫性的食物,如羊肉、雞肉、鵝肉、海參、生薑、胡椒、蔥、蒜、蘿蔔及黃芪、當歸、核桃肉、枸杞子、紅棗、龍眼肉、蓮子、山藥等,以應「養藏」之道。
  • 養生小知識:冬至進補註意這幾點
    冬至是養生進補的大好時機。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醫師高三德提醒,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進補,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體虛則補,不虛則正常飲食就可以了。進補講究多。高三德稱,主要是「補虛益損」,而虛又分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四種,各有不同的補法。市民應當分清補品的性能和適用範圍,是否適合自己。
  • 冬季進補雞湯,不同人群不同喝法
    寒冬將至,很多人會下意識地進補。此時,喝雞湯對於老年人來說,是滋補身體的不錯選擇。按照民間習俗,有「一九一隻雞」的風俗。就是從冬至算起,每進「一九」喝一次雞湯進補。雖然,冬季喝雞湯進補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諸多好處,但你的喝法真的喝對了嗎?
  • 冬天如何養生提高免疫力?福建中醫專家分享3個秘訣
    冬天,如何養生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冬季進補,春季上山打老虎」,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主任中醫師葉玲提醒,進補之前,建議先到醫院請中醫辨清自己的體質,量體用藥。
  • 特別推薦:大寒進補時,10款食譜助您養生
    中醫專家提醒,「大寒」期間,人們可通過食補的調理來驅「寒」保健,所以不要錯過了大寒養生食譜!那麼大寒養生食譜有哪些呢?大寒節氣養生的重點是補腎、養肝血,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十款大寒養生食譜。 大寒養生食譜 大寒時節是冬令進補的好時機,重點應放在固護脾腎,調養肝血上,進補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補,二是藥補。
  • 冬令進補正當時
    冬天人們食慾大增,脾胃運化轉旺,此時進補能更好地發揮補藥的作用,可以說是投資少,見效快。因此,冬季也就是服用膏方的最佳時期, "冬天進補,春天打虎"即為如是。冬令進補的概念涵蓋了日常養生、中醫中藥的方方面面。冬令進補
  • 「一九一隻雞」,進補吃公雞還是母雞?
    冬至大如年,多地百姓有「一九一隻雞」的滋補養生傳統,認為冬至開始每逢九天需進補一隻雞,來年就有好身體。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侯茜主治醫師提醒,冬至進補,選擇公雞還是母雞,需根據體質分而辨之。 冬至時陽氣開始復生,要適當進補,精心調養。《內經》提出雞肉有「溫中補虛」的作用,適合羸弱之人、病後體虛、產後不足、老衰之軀,可食養調補。
  • 立冬進補有講究
    不少市民都有「立冬」進補的習慣。可進補要吃什麼,怎麼吃,這其中還有不少講究。 市中醫院副院長 主任醫師 郭森仁:立冬,我們閩南話叫做補冬,為來年體質更好一點,在冬季進補。 郭森仁從事中醫工作幾十年,在養生方面有研究,他告訴記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因此冬季最宜進補,「補冬」成了不少人的習慣。可怎麼補才健康?進補是否就意味著大魚大肉?
  • 本草元堂健康生活館教你 秋季如何養生
    張文宏教授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秋冬爆發二次疫情基本上是肯定的」;面對如何兇險的新冠肺炎病毒在秋季會再次爆發,我們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注意消毒、保持社交距離之外,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抵抗力,那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從當下做起。  與這個秋季赴一場「養生之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養生被大多人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