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獵奇作秀」的短視頻汙染網絡空間和社會風氣 短視頻唯流量走不遠
當前,短視頻平臺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但部分網紅為吸引用戶點讚、轉發、賺流量頻出「奇招」,有的甚至突破法律紅線。業內人士指出,優質內容才是網絡平臺健康發展的王牌,企圖以突破底線來吸引眼球、換取流量的做法,於德不符、於法不容,這樣的博主「走不好也走不遠」。
把公共場所當「秀場」
最近,一段「夫妻剛辦完離婚手續走出民政局,妻子暈倒丈夫冷眼離開」的短視頻在某平臺熱傳,評論區中更是群情激憤,譴責視頻中「前夫」的做法讓人寒心。然而劇情卻急速反轉,當地官方證實相關視頻實為擺拍,令不少網友感嘆「人生如戲,別太當真」。
在短視頻盛行的年代,將公共場所當做個人的秀場已不是新鮮事。近日,上海地鐵內兩名女性為拍攝短視頻博取關注,不顧疫情防控要求,在人員密集的站臺摘下口罩,多次做出劈叉動作吸引路人關注,被不少網友批「譁眾取寵」「辣眼睛」,兩人最終因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被上海警方處以行政警告。
記者了解到,「地鐵站下叉」「人行道空翻」等一系列短視頻作秀的不正之風已然形成。這樣「辣眼睛」的短視頻和網絡直播不在少數,更有甚者為追求流量丟掉原則底線,想盡歪門邪招,不惜打色情、暴力的法律「擦邊球」。
此前,「女主播光腳在廣場爬行」「網紅主播街頭直播騷擾多名女子」「陝西榆林男女網紅低俗直播被拘」等話題曾被廣泛討論。而廣西桂林蔣某更是為了漲粉「裝神弄鬼」、私闖民宅,將家中無人的民宅當做「鬼宅」探秘,嚴重影響當地村民的正常生活起居。
利用短視頻平臺分享生活見聞本無可厚非,但若為流量棄公序良俗於不顧則顯然失當。有專家表示,這類「獵奇作秀」短視頻的走紅還會汙染網絡空間和社會風氣,形成錯誤的價值導向,特別是影響未成年人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鋪張浪費「博眼球」
在短視頻主播「吸粉」的諸多邪招中,「大胃王吃播」近日成為網絡輿論關注的焦點。
「除了浪費糧食、傷害身體,我實在不知道這類視頻有何意義。」短視頻社交平臺重度使用者小侯告訴記者,起初自己還處於好奇關注了一些「大胃王吃播」類的主播,但相關視頻越發趨於同質化,後期部分主播甚至會特意挑選帶有「異味」或奇特的食材用於拍攝視頻,以博眼球。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日前就「大胃王吃播」類視頻對2000餘名短視頻用戶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2%的受訪者認為「大胃王吃播」傳播不健康的飲食理念,98.1%受訪者直言會取消關注,抵制浪費糧食的吃播,而「反感」「低級趣味」也成為絕大多數受訪者對此類視頻的一致評價。
有專家指出,「大胃王吃播」現象產生了極大的消極作用,不僅與「節約糧食、健康飲食」的美德背道而馳,同時還以「低門檻、易操作、高利潤」等所謂「優勢」吸引一大批短視頻從業者盲目入行吃播,逐漸成為整個短視頻行業的「大毒瘤」。
優質內容是「王牌」
針對短視頻及直播平臺存在的內容低俗、「大胃王吃播」等違法違規行為,全國各地網信部門日前開展為期1個月的「三項整治」行動,共清理各類違法違規信息603萬條,處置違法違規帳號559萬個。
據統計,相關部門在近1個月內依法處置違法違規直播平臺338款,關閉主播直播間7.4萬個,封禁違規主播帳號10.5萬個,處置違規「吃播」帳號1.36萬個。
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違法違規短視頻內容的市場空間本質上來源於優質內容的持續缺位。相關整治舉措對改善網絡生態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優質內容才是網絡平臺健康發展的王牌,必須及時跟進。
在優質內容創作方面,非遺傳承近年來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找到了獨特的發展路徑。不少非遺傳承人在短視頻平臺上開設帳號,發布與非遺有關的短視頻內容,吸引了大量年輕粉絲的關注。
曾為G20杭州峰會外賓製作銅雕禮品的銅雕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朱炳仁如今成為抖音「大咖」。通過近400個展現精湛銅雕技藝的視頻作品,朱炳仁坐擁64.7萬粉絲,累計獲贊超過491萬次。數據顯示,目前至少已有1214項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通過短視頻在抖音上進行傳播,獲得超過1065億次的播放量。
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要在持續依法處置違規網站平臺、主播和帳號的同時,強化正向激勵機制,鼓勵平臺推動優質內容創作,努力營造清朗健康的網絡空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