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娜娜帶火了Vlog,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真的是它嗎?

2021-01-18 站長之家

圖片版權所屬:站長之家

眼下移動網際網路最時髦的內容形式是什麼?很多人會說「短視頻」,但敏銳的觀察者會發現,短視頻依靠搞笑、玩梗和作秀獲取的快餐流量,正在面臨增長壓力:

有遠見的短視頻創業者早已有所感知,現在,他們正把目光轉向全新的戰場——Vlog。根據自媒體「娛樂資本論」整理,有所動作的平臺包括:

在百度搜索指數上,Vlog的熱度在過去半個月裡也有顯著上升:

資本永遠在尋找下一個風口,這本不奇怪,但為什麼是Vlog?為什麼是現在?

從短視頻到Vlog,平臺面對的用戶在改變

有人說,短視頻的下半場要靠Vlog,但這種說法可能不太準確。短視頻與Vlog,本質上還是不同物種。Vlog全稱是Video Blog(視頻博客)。相比短視頻,Vlog時間更長,內容更傾向於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或表達一種觀點。

除了內容上的區別外,對於平臺來說,更重要是從短視頻到Vlog,他們將要面對的是完全不同的視頻受眾和內容創作者。

1.受眾不同

看短視頻與看Vlog的用戶,需求層次不盡相同。

獵豹全球智庫曾在《我們研究了N款騰訊短視頻App,發現了他們輸給抖音的秘密》中分析過,短視頻用戶追求的是一種即時滿足,他們期待的內容,是可以讓他們哈哈一樂,但或許過眼即忘。

Vlog受眾對內容的要求更高。Vlog其實可以看作文字博客(Blog)的升級版,它仍然以記錄或表達觀點為主,只是在呈現形式上更加豐富。Vlog受眾追求的未必是搞笑,而是在自己興趣範圍內,去體驗別人的生活,或了解別人的觀點。

以前段時間在微博上大火的「華農兄弟」為例,他們的長視頻作品其實相當於一部部鄉村生活的小型紀錄片,裡面不止有「各種藉口吃竹鼠」,更有鄉村風光和鮮活的生活;但他們在抖音等平臺上的短視頻版,則更傾向於迎合一些早期埋下「梗」,一個典型的模板就是:竹鼠病了-煮了-吃了,博得一笑。

2.創作者不同

相應地,Vlog的創作者也與短視頻創作者有著不同的特點。

短視頻要求創作者在極短的時間內讓受眾得到某種情緒上的刺激,因此短視頻在一定程度上追求的是「驚豔」「炸裂」「爆笑」的那一瞬間,優秀的短視頻創作者,是善於捕捉這些瞬間的人。

相比之下Vlog沒有那麼多刺激,它需要慢條斯理地講述一個故事,或有理有據地表達一種觀點,優秀的Vlogger,首先得是一個有趣的人,因此Vlogger對個人IP的打造要強於短視頻創作者。

為什麼是現在?

與國外不同,Vlog遲遲沒有在中國火起來,那為什麼各家要選擇現在全力去推?答案不妨從Youtube的發家史中去尋找。

Youtube成立於 2005 年,當時的視頻創作還是一件門檻很高的事,你不光要有設備,還要掌握Premier等複雜的視頻剪輯軟體;當時的網紅也算不上明星,用戶可能會選擇訂閱,但從心底還是把Vlogger當做和自己一樣百無聊賴的草根。

2005 年的Youtube視頻,時長4:55


轉機有兩個。第一個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智慧型手機大大降低了創作門檻,視頻內容從此大爆發,題材也越來越多樣化,為今後覆蓋長尾市場奠定了基礎。

第二個是谷歌的收購,谷歌為Youtube帶來了 2 點變化:

1)強化變現,雖然植入廣告最初帶來了爭議,但最終Vlogger得以與平臺分享收益,並逐漸從草根走向職業化,頭部Vlogger的地位甚至可以與明星比肩,收入與成就感都大大提升;

2)機器推薦,谷歌將自己在機器算法方面的多年積累輸出給Youtube,使得長尾市場得以覆蓋,小眾Vlogger的內容也有可能得到曝光,再次提升了Vlogger的積極性。

簡單說谷歌就是做好了一件事:Vlogger的激勵。而在國內,一直到最近,短視頻創業者及其他網際網路巨頭才開始真正重視激勵這件事,現在在經濟層面,各平臺都在爭相給Vlogger提供補貼;而隨著今日頭條和抖音的崛起,算法推薦也逐漸作為一種主流內容分發模式為各平臺接受。這些都為Vlog在中國的興起準備好了條件。

最後,短視頻的流行也對市場進行了初步的教育,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用戶開始從讀字和讀圖的時代,邁向讀視頻的時代。

中國不缺Vlog,缺的是Vlog平臺

長期以來,Vlog在中國一直是相對小眾的內容形式。Vlog在國外的大眾化始於Youtube,後來隨著移動浪潮的到來,又出現了Snap、Instagram等承載Vlog的App。

反觀國內,主流視頻網站還是以大型影視劇為主;A站B站上的up主或許是最接近Vlogger的角色,但由於明顯的二次元屬性,還是沒能成功進入主流文化視野;而近來出現的短視頻,與Vlog也存在內容與受眾類型上的差別。

主流Vlog平臺的缺失,或許曾讓一些人以為Vlog在中國天生水土不服,甚至試圖從文化層面找原因,比如有人認為中國人不善於表達,缺乏自信等等。

但事實上,我們從來都不缺乏優秀的Vlogger。比如近兩年誕生的網紅papi醬、王自如等,其實最開始做的就是Vlogger的事情——一個人,一條視頻,一些故事或觀點。只是後來隨著個人IP的商業化,他們已經不再是單純的Vlogger。

類似的中小Vlogger其實還有很多,他們散見於微博、A站B站、主流視頻網站以及現在的短視頻平臺。

所以其實你會發現,中國不是沒有Vlog,而是缺一個像Youtube這樣將優秀Vlog聚集到一起的平臺。而這,就是網際網路巨頭爭相要做的事。

相關焦點

  • 最新500多首Vlog的背景音樂,直指爆款抖音短視頻的下一個風口!
    還是下晚班的公交上,亦或是午休用餐的路上,不少人正拍攝 Vlog,部分觀眾正觀看 Vlog,而更多的人並不了解 Vlog 到底是什麼。在 Vlog 短視頻風口即將到來的當下,您做好準備了嗎?讓我深吸一口氣,這是中毒了嗎...每當一個新的內容形式出現時,往往無法被準確地描述。在博客、微博、公眾號、抖音短視頻之後,大家開始追問「Vlog」到底是什麼?無法定義的 Vlog?
  • 歐陽娜娜、李易峰帶火的vlog,會成為下一個風口嘛?
    直到歐陽娜娜、李易峰等成為創作者,平臺也開始加入進來,才使Vlog火了一把,大有跟抖音、快手一爭高下的氣勢。不少投資人也在問,有沒有看到比較好的Vlog矩陣?會不會成為風口?但真正置身於這個領域的內容創作者們並沒有那麼樂觀。他們認為,Vlog正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商業模式不清晰,而在內容創作標準上,要比短視頻要求更高。
  • 【素材】Vlog這麼火!500多首vlog背景音樂奉上 搶佔短視頻下個風口!
    相信小夥伴們都知道目前短視頻Vlog火了但是
  • Vlog是否會成為2019年短視頻風口
    坊間傳言:Vlog將成為短視頻領域下一個風口。那麼問題來了,Vlog到底是什麼?Vlog有多大的魔力,讓如此多的人駐足圍觀?
  • 歐陽娜娜帶火VLOG,微博、抖音等巨頭入局,視頻博客的春天來了嗎
    高熱度之下,歐陽娜娜的VLOG不僅讓她個人圈粉無數,也帶動不少博主「入坑」VLOG。當下,VLOG這種更為個性化且以短視頻紀錄生活的表達方式,正在千禧一代中形成新的潮流。目前,資本也接連入局,微博、抖音、B站等紛紛布局VLOG內容,一閃、VUE等平臺則轉型為VLOG社區。VLOG似乎有成為短視頻下一風口的趨勢,但是這種舶來品在本土的落地,實則並沒有那麼容易。
  • 主流文化的短視頻傳播,Vlog會是下一個風口?
    ——本文系紅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短視頻的下半場,Vlog會是下一個風口?」在2019年的各類預言中,這一喊話尤為洪亮。根據You Tube官方定義,Vlog全稱Video Blog(視頻博客),其創作者(Vlogger)往往通過自己的視角記錄日常生活片段,並將這些片段拼接成1~10分鐘左右的視頻日誌,無需刻意的故事與劇情,卻是展示生活和表達意見的一種方式。2018年下半年,原本小眾的Vlog成功在短視頻領域「C位出道」。國人對Vlog的追捧,大多始於娛樂明星歐陽娜娜。
  • 短視頻發展下一個風口 ——vlog發展現狀及趨勢
    筆者認為,vlog是vlogger以真實生活為主題、獨立完成拍攝和剪輯的視頻。作為一種新興的短視頻類型,vlog與原有的短視頻種類相比,在內容生產方式、內容主題分類以及其內容特點等都有其特殊獨立的新屬性。在短視頻行業中,大多數短視頻都對應鮮明細緻的垂直細分領域。而vlog拍攝的主題涉獵廣泛,一個vlog中可以同時包含多個主題,並不強調專門的垂直細分領域。
  • 從歐陽娜娜到央視名嘴,全世界都在玩vlog,它到底憑什麼?
    他更想不到,那時籍籍無名的自己,日後會成為YouTube上的超級網紅,帶火一種叫「vlog」的短視頻形式,並影響了大洋彼岸的一大批中國年輕人。時間回到一個月前,一向西裝革履、字正腔圓、不苟言笑國家級主播康輝,突然手持手機,帶領大家參觀起了央視大院和自己的工作環境。
  • 視頻社交的下一個風口會是Vlog嗎?
    編者按,本文來自《每日經濟新聞》,36氪授權轉載,作者 溫夢華 畢媛媛    編輯 杜毅 打敗微信的絕對不會是另一個微信,同樣的,能夠打敗抖音的也一定不是另一個短視頻。 在注意力經濟競爭愈發激烈的今天,網際網路產品更新迭代的速度不斷加快,經歷了直播、短視頻的火爆後,Vlog似乎一下子成為潮流。
  • Vlog也許是個偽風口,但這不重要 | 獵雲網
    規律的晨跑、電動滑板去工作室、延時攝影記錄城市的變化、和妻子獨立帶孩子(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偶爾與家人郊遊、城市騎行、改裝製作、開箱測評等等。個性和故事性同樣突出,是Casey Neistat Vlog的最大特點。Casey以勤奮著稱,每天一部vlog,一年365天。他的內容和剪輯技巧也成為目前不少國內Vlogger的標杆和模仿對象。第一批Vlogger已經火了,然後呢?
  • Vlog:等風口來
    歐陽娜娜選購沙發;圖片來源:歐陽娜娜Vlog截圖相比稍縱即逝的短視頻,Vlog的信息濃度要高得多,這種濃度可能使我們感到快感剛剛好。它們通常不會超過半小時,低於更需要時間的長視頻。Vlog再造了一批新網紅,也革新了我們對於短視頻過去的種種認知,儘管我們還未見得足夠理解它,但是這的確是它造物的季節。站在時代的浪潮上,Vlog向我們撲面而來,我們認為有必要好好審視一下這個新生事物了。
  • 被封為短視頻下個風口的Vlog,離爆火還有多遠?
    從去年各大平臺接連推出的創作者計劃,到今年抖音快手的短視頻APP之爭,內容視頻化已逐漸完備。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各種新形式的短視頻產品都將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 vlog現在這麼火,國內的vlogger混得怎麼樣?
    在日益成熟的商業體系下,越來越多的用戶將vlogger作為一種謀生的職業,更好、更新穎的視頻內容也開始在平臺上湧現。在youtube的助力下,2006年首個類vlog形式的視頻內容誕生。一個名叫Bree的女孩每天在youtube上分享未經加工的視頻內容,展現自己的個人生活。這種「近距離、個人化拍攝」的格式一時成為網絡焦點。
  • 拍Vlog的人都火了,可你卻對它一無所知
    視頻記錄動態生活;當時間步入2019年,一種新的媒體形式——Vlog,早已火得一塌糊塗。而且其專業的拍攝、創意的主題、個人風格的剪輯都足以讓 Casey 作為職業Vlogger,也成為眾多視頻博主競相模仿的對象。Vlog作為短視頻界的小清新,不僅有眼前的苟且,也有詩和遠方。鏡頭不僅能記錄山河湖海,還有廚房與愛。它既然是呈現生活立體化與儀式感的日記,便充滿著生活本真的原味。
  • VLOG火了,但VLOG究竟是什麼?
    2018年是短視頻元年,抖音、快手等APP風靡,而在這個短視頻盛行的年代裡,「相比於其他欄目化內容或者更短一點的表演類視頻相比,vlog更加人格化、生活化,更接地氣、更真實。它毫無疑問是一個更加新穎的事物,吸引著大眾的眼球,大家也紛紛投入製作Vlog的行列。在觀眾對內容真實性更進一步,對KOL的生活日常更好奇時,Vlog似乎早已做好準備乘載相應的需求。
  • 歐陽娜娜完全是現成的vlog在線導師,不如帶上同款軟體分享生活吧
    每周五的「NABI』S VLOG」已經成為歐陽娜娜和粉絲們的固定節目了,一年多的時間裡,也有很多路人從娜比雷打不動的一期一會中喜歡上這個「隔壁班的女同學」。但是看了這麼多期的娜式VLOG,你知道她最中意的剪輯軟體是什麼嗎?
  • 最新500多首專屬Vlog視頻背景音樂,幫您節省找合適音樂的時間!
    還是下晚班的公交上,亦或是午休用餐的路上,不少人正拍攝 Vlog,部分觀眾正觀看 Vlog,而更多的人並不了解 Vlog 到底是什麼。在 Vlog 短視頻風口即將到來的當下,您做好準備了嗎?讓我深吸一口氣,這是中毒了嗎...每當一個新的內容形式出現時,往往無法被準確地描述。在博客、微博、公眾號、抖音短視頻之後,大家開始追問「Vlog」到底是什麼?無法定義的 Vlog?
  • 從歐陽娜娜到火箭少女,小姐姐都沉迷的vlog究竟是啥?
    Vlog,vedio blog的簡稱,拍攝vlog用以展示日常生活、輸出生活態度和觀點的人,被稱為vlogger。從YouTube興起的這一視頻形式,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滲透到中國年輕人的線上網際網路文化和線下日常生活。 「無聊的日常哪有人看?」如果你還有著這種想法,那就太小看vlog了。
  • 公眾號、短視頻,下一個風口是什麼?
    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各類風口層出不窮。前幾年的移動網際網路,到後來的公眾號自媒體,再到之後的短視頻,每個風口都造就了許多資本神話。對於普通人而言,也有不少人依託於這些風口而生存,甚至賺到錢的人也不在少數。於是,「找風口」就成了網際網路從業者甚至許多傳統行業人士頗為熱衷的一件事。那麼繼公眾號、短視頻之後,網際網路下一個風口又會是什麼呢?答案顯而易見:直播帶貨。
  • 各大平臺都在推vlog,這會是自媒體的下一個風口嗎?
    今天百度聯盟大會在成都召開,其中百度聯盟的經理李中軍在會上發表了一個演講,除了百度在17年來百度聯盟的發展,還提到了對於18周歲百度聯盟未來的一個展望。其實讓我們更為關心的是,他提到了百度平臺對於未來vlog市場的一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