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傳言:Vlog將成為短視頻領域下一個風口。那麼問題來了,Vlog到底是什麼?Vlog有多大的魔力,讓如此多的人駐足圍觀?甚至逐步得到各大平臺的重視?
一、Vlog 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新奇物種」?
Vlog常見的定義為 視頻博客,因為它的全稱叫作:video blog。Vlog代表了一種全新的視頻內容形式,即對生活片段真實性的記錄。
那麼 Vlog真的是一個新奇的物種嗎?其實並不然,Vlog早在2017年就已經進入了國內大眾的視線。這一點從百度指數上就能發現。而在B站、微博、抖音等一些平臺上搜索「Vlog」,你會發現,這種類型的視頻,之前一定看到過。
數據來源:百度指數
二、Vlog的視頻特點
首先從內容形式的角度來看,如果說當下流行的短視頻內容,是依靠劇本,演員演繹完成的作品呈現給用戶,那麼Vlog則是依靠真人真事分享的方式展現,並且是一段完整的故事,內容更加豐富。
其次在人物的設定上,當下流行的視頻內容都是以服務帳號為主,所以作為劇情中的人物會被調換也是十分常見的,但Vlog十分注重人格化,因為吸引粉絲的並不一定是因為內容的好壞,而是被Vlogger本身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所以可以說,Vlog的內容是以服務Vlogger為主。
三、Vlog教父Casey
說起Vlog,就不得不提起YouTube上坐擁千萬粉絲的超級網紅Casey Neistat,無論是從內容、知名度、還是變現的角度來講,Casey都是最成功的Vlogger之一,他的內容主要是生活中的體驗與分享,憑藉著自帶流量的屬性,梅賽德斯奔馳、NIKE、各航空公司等大型品牌都曾是它的廣告主。
Casey日常更新的vlog內容
四、中國Vlog第一人孫東山
孫東山被稱為「中國Vlog第一人」,同時也被稱為「中國的Casey」,自2016年起,他便開始涉足Vlog圈子,視頻中的內容同樣是生活分享記錄,通過後期剪輯完成,在他與國內的Vlogger們的共同努力下,#Vlog#已成為微博的超級話題之一。
孫東山的B站主頁
Vlog在近期受到矚目的原因
1、相信一些人得知Vlog還是源於歐陽娜娜的視頻日記。其中幾期在今日頭條的播放量甚至突破了千萬,並一度成為微博上的熱搜。這些視頻的火爆主要伴隨著歐陽娜娜的人設:曾在大舞臺上演奏的大提琴手;曾出演電影,獲得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女配角...但是我們回過頭發現,這樣一個集萬丈光芒的女孩,在Vlog中完全是一個鄰家女孩的形象,她與普通人一樣會有期末考的煩惱,甚至為了趕作業而熬夜。伴隨這樣一個曾經萬人矚目,如今回歸普通生活的人設,歐陽娜娜為Vlog的火爆增添了一把新柴。
歐陽娜娜日常更新的vlog
2、Vlog的視頻形式得到了一些平臺的關注,並給予了反饋。
微博於9月份發起了Vlog博主召集令;
騰訊於11月份推出的「yoo視頻」,其打造人格化IP的理念與Vlog的視頻內容不謀而合,一些媒體甚至斷言,yoo視頻正是一款試圖將Vlog本土化的工具;
抖音發起了「#Vlog日常」的話題,該話題目前已有35億的播放量;
B站於12月1日發起了「Vlog30天挑戰」,並得到了14672名UP主的響應。
各平臺發起的Vlog活動
Vlog在國內未能大火的因素
平臺:
1、首先是大部分主流平臺未給予支持,且暫無Vlog專區,以至於Vlog的概念未能普及人群。人們已經見過Vlog形式的視頻,但是太多的人並沒有將它單獨剝離出來,以至於在大多數用戶的印象裡,Vlog只是當前眾多垂類內容中的一種,但未能知道它是一種新的內容形式。
2、其次是當前主流平臺與Vlog的契合度不夠高。在抖音、快手這樣的平臺上,刺激感來的很快,流逝的也很快,但Vlog更多強調的是故事的完整性,甚至大多數內容只是單純的分享,全程並無驚爆點,並不能保證在視頻的前幾秒就能抓住用戶,導致視頻的完播率受到極大的阻礙。所以這類內容在抖音、快手上不太容易成為爆款。
在這一點上,薇薇覺得Vlogger可以通過內容結構上的創新進行彌補,我們可以嘗試摒棄一貫的順序敘述故事的手法,而是通過倒敘,把最精彩最吸睛的內容放在視頻的開頭部分,並且參考抖音帳號@丁香醫生,在結尾處添加反轉劇情。
3、而當前以一閃、VUE Vlog為主的Vlog垂類平臺,雖然視頻呈現的質量較好,且風格時尚,但絕大部分人格化IP特徵不夠明顯、垂直領域的內容未能繼續細分,尚在起步階段。
當前常見的Vlog垂類平臺(排名不分先後)
創作者:
1、想做出優質的Vlog,創作者往往缺少專業的拍攝器材和足夠的時間,難以批量化生產。雖然乍聽起來,Vlog只是分享日常生活,拍攝起來應該很容易,並且目前的軟體均可以實現拍攝+剪輯的一站式發布,但要是想成為頭部Vlogger,只有專業的器材和專業的剪輯軟體才能保證視頻的質量;另外,從構思素材到拍攝素材,再到剪輯的生產線上,個人若不是出於足夠濃厚的興趣或足夠的時間,很難將視頻內容批量化生產。
但在這一點門檻上,薇薇持樂觀的態度,因為現如今一些PUGC、PGC的創作團隊已經具備了這方面的專業能力。
Casey向大家展示Vlog設備
2、內容強調真實性、且更具人格化魅力,難以複製。中國的頭部Vlogger「大概是井越」在微博上已聚集了百萬的粉絲,並且已經承接了像oppo這樣的大品牌廣告。井越的內容大多數是自己帶著女友生活的日常,或參加某項活動,與朋友見面等。在人物設定上,井越的確是一個有趣的靈魂,他時不時會冒出一些金句,就比如「這個是樂高的說明書,以保證我在拼樂高的時候不摻雜任何的創造力」,「你今天穿的特別像學生,而我是在門口等你的小混混」等,我們在窺探他生活的同時,還會被他幽默的語言逗笑,以至於會持續期待他的下一個生活分享。
在這一點門檻上,薇薇或許就不會那麼樂觀了,現如今的劇情類短視頻均帶有演繹的成分,但若是褪去表演的成分,呈現在大眾眼前的又會是怎樣一個靈魂呢?這個靈魂還會那麼有趣嗎?亦或許,創作者們在編導的安排下,可以事先對劇本進行打磨,以達到某種效果,但結合臺詞的實時場景,讓Vlogger做到自然不做作,又何嘗不是一種難度呢?
「大概是井越」的B站主頁
3、國內的文化相對來說,自我表達欲較為「低調」,很難做到「人人成為創作者」。Vlog最早成型於YouTube,並且在海外,有許許多多以Vlogger作為職業的人,而用Vlog的形式分享生活的創作者,更多是一些普通人。「小影」平臺正是看到了這樣的現象,才試圖打造國內最大的Vlog社區。
雖然這種分享形式,在國內還不足以做到人人參與,但薇薇仍然持樂觀的態度,Vlog的視頻形式往往源於Vlogger的自我表達欲,而短視頻深入生活方式的體驗者,大多是90後、00後這批年輕人,我們從這些群體上不難發現,他們更容易接收新鮮事物的誕生,也更有自我表達的欲望,所以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Vlog,甚至成為Vlogger。
關於Vlog,薇薇的幾點看法
1、基於以上幾點因素,Vlog成為風口有一定難度,但至少有聚集流量的潛力。許多人喜歡拿Vlog與抖音、快手上的內容進行對比,但實際上,人的需求與喜好是多方面的,不會僅僅喜好一種內容形式。如果說以抖音為代表的內容,是為了滿足用戶碎片化時間的刺激感,那麼,Vlog則是為了讓用戶安靜地欣賞他人生活的節奏。抖音的內容與Vlog並不衝突,實際上衝突的只是用戶自己的時間。我們不妨構想這樣一種生活狀態:當人們對抖音上的視頻產生了審美疲勞;也許會來到專門打造Vlog的社區,去窺視他人的生活,尋找有趣的靈魂,亦或是有深度的故事,靜靜地思考;而當他們不滿足這種真實生活的內容時,又會重新來到抖音上尋求感官的刺激。
2、Vlog的變現方式(我知道你們都很關心這個):平臺廣告分成、電商變現、品牌主的產品植入等方式,完全可以從當下的變現方式照抄照搬。甚至在品牌植入上更加自然,效果還會更好。而一些Vlogger苦於沒有新的素材,這些品牌往往就構成了他們選題的因素。
井越參加某展覽開幕式,品牌主提供的穿戴
3、Vlog的創作者應更加注重人格化,並去思考內容的深度。注重人格化這個概念自去年開始就已經成為Vlogger們的主攻方向,今年依舊如此,因為我們發現,國內的頭部Vlogger依舊是井越、飛豬、竹子這些熟面孔。
另一方面,Vlog相較於當前的其它短視頻內容來說,更加強調內容的完整性,所以能夠承載的信息更加豐富,而未來Vlog的內容走向深度,走向更加垂直的領域,以達到讓用戶看完視頻後,能夠產生深度思考的效果,則是未來新的方向。
上文也已經提到過,目前的PUGC、PGC團隊已經具有製作高質量Vlog的專業能力,而選擇參與其中,即使不能成為頭部Vlogger,成為腰部Vlogger同樣具有變現的能力,在大眾的審美疲勞尚未來臨之前,創作者們不妨製作一些Vlog,並且投放到平臺上試試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測試哪些細節可以節省成本,哪些細節可以讓展示的效果更好,或許,就像那些明星一樣,用戶更想看到網紅平常生活的另一面也說不定啊。
你也許在網上曾經看過:
一個在家帶娃的寶媽,錄製教人煮飯的短視頻
普通的白領拍攝辦公室趣事,圈了一群粉絲
通過惡搞同事,引爆點讚數的小視頻
從去年開始,刷抖音開始成了一種風潮,看到好笑的就想接著看,看到不好笑的更要接著看;身邊的人也紛紛加入短視頻拍攝的大軍,拍攝小視頻開始成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你可以用單反、DV機來拍攝視頻,但是實際上一臺手機也是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 ,考慮到手機攜帶方便,且能在app上完成視頻剪輯,手機毫無疑問就是我們的第一選擇。
而且用手機拍視頻很簡單,只要你掌握了一些拍攝的小技巧,你也能拍出刷爆朋友圈的小視頻,記錄你的生活百態。
而這些刷爆朋友圈的視頻效果,都是可以用手機製作出來,下面這幾張圖片是用手機製作的小視頻,我弄成了小動圖,跟大家分享一下。
導演遠比鏡頭重要
用手機也能拍出大片
有些人會覺得,用手機拍攝視頻真的可以嗎? 拍攝出來的效果很差吧?
如果只是拍短視頻,那用一臺手機真的已經足矣,只要你掌握了拍攝技巧,甚至於用手機也能拍出大片,而且用手機拍攝也非常方便,隨用隨拍。
還記得年初陳可辛刷屏的短片作品《三分鐘》嗎,這是一部全程使用IPHONEX拍攝的短篇作品,雖然只有短短的七分鐘,但展現出來的視覺效果、光影使用、鏡頭視覺媲美電影級作品。
事實上,早就已經有人用手機拍電影而且還拿了奧斯卡獎項。
2012年時,瑞典導演馬利克·本德傑魯拍攝音樂紀錄片《尋找小糖人》時,可是電影拍攝到一半的時候,經費短缺,拍攝面臨著腰斬的危機,結果電影中有20多分鐘的時間,是用幾個iPhone 4拍攝完成的。
《尋找小糖人》海報
最後,本片獲得了第85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2015年,《橘色》由於預算問題,導演肖恩·貝克直接用iphone5s拍攝電影,並且成功將電影製作出來。
電影《橘色》海報
最後,這部電影在當年聖丹斯電影節獲得了無數好評,並被各大影視公司紛紛搶購版權。
以上這三個例子其實是在說一件事:其實拍攝短視頻,用什麼設備倒是其次,手機已經足夠滿足我們的需求,鏡頭背後的導演遠比鏡頭本身重要,一位走心的導演只用手機拍攝,也能拍出膾炙人口的作品。
如果你有一個導演夢,那快拿起你的手機吧。
會拍視頻,還能增加額外收入
這兩年各種短視頻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快速增長,一些自媒體視頻愛好者,通過自己拍攝、錄製、剪輯和發布視頻,已經實現月入上萬的夢想。
聽起來似乎難以置信,就這些app,快手、抖音、火山小視頻、秒拍、美拍等,只要你能拍,拍出一些有吸引力的內容、吸引更多粉絲,那麼你也能在這裡挖到第一桶金。
別小看只有短短的幾十秒,一些做得好的人會用幾個小時,從內容的編輯,燈光、聲音、剪輯,特效,封面,標題撰寫等等保證了視頻的播放率,這背後耗費了無數的精力。
視頻是一場溫馨的回憶
將生活中那些特別的瞬間拍成視頻,無論當時的心情是痛苦還是高興,時間總是一劑良藥,即便是那些痛苦的過去,也能變成一笑而過的回憶。
等幾年,十幾年過後,通過視頻再次重溫歷史,即使是平淡的日常生活:父母叫你吃早餐、下廚做飯給愛人、給家人準備禮物。。
我們都能從中感覺到幸福,對比照片,聲音和視頻當然更能記錄和表達豐富的瞬間,短視頻能幫我們留住生活的美好。
為了讓大家能快速學會拍攝短視頻,拍微電影聯合亞洲微電影協會,給大家帶來《零基礎學會用手機拍短視頻》,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專業知識,教你如何拍出精品短視頻,也能教你拍出傳播高的短視頻技巧。
國內最有趣的短視頻直播課程
讓你輕鬆從0進階 短視頻 大神
拍出刷爆朋友圈的短視頻
理論+實操一應俱全
永久保存 反覆觀看
學會用手機拍短視頻,隨時隨地就能拍
拍產品視頻展示?
老闆叫你拍一個企業宣傳片?
在外旅遊,想拍旅遊視頻日誌?
想要拍出刷爆朋友圈的視頻?
記錄和親人的美好時光?
▌通俗易懂的拍攝技巧講解:課程會從短視頻的內容構思,到拍攝的基本功:燈光,收音,取景等基礎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分享出來,零基礎也能學會的技巧。
▌拍攝的模版框架:會給你拍攝的一些模版框架,不同每次辛苦構思各種場景,讓你「批量複製」那些火爆的視頻。
▌鑑賞作品:老師會從創作者的角度去分析、剖析一個視頻作品,讓你學習到如何站在創作者的角度去鑑賞一個作品,借別人經驗為己用。
▌拍短視頻也能賺錢:了解短視頻變現的各種渠道,如何在短視頻領域賺到第一桶金。
拍微電影特聯合亞洲微電影協會舉辦短視頻導演創作精品線上課程
每周晚上9-11點2個小時視頻直播教學,每周2次課
課程全程錄像方便回看複習,課件永久保存
老師常駐微信班級群,群組織永不解散
課程直播+課後小練習+微信群課後討論教學模式
課餘時間參與微電影編劇線上研討特訓營學習
加入亞洲微電影協會導演交流微信群
免費提供一次前期策劃拍攝指導,後期剪輯修改意見
新年優惠
2月19日前報名可按會員價88折報名
學生優惠
在校學生提供相關證明,學費減免100元(不可與新年優惠同時使用);
連報減免
同時報名【短視頻導演課】與【影視廣告文案課】,立減200元,同時可享受其他優惠;
集贊減免
轉發此篇文章至朋友圈,集滿 100 個贊後聯繫客服進行驗證。開課前10天提交截圖至「拍微電影助手」(微信號:paivdy123),可減免 100 元學費。
為保證教學質量,名額僅限20名學員,人滿開課,按繳費順序錄取,名額有限,提前預約報名繳費。小班教學,不擴招,不補錄。
修滿20天課程,頒發短視頻導演進修班結業證書。
新學員推薦加入亞洲微電影協會,頒發會員證。
20天課程修滿免試獲得亞洲微電影協會頒發的微電影導演資格認證證書。
加入亞洲微電影協會會員群組織,結識更多大咖。
學習期間,學員優秀作品推薦至各大電影節。
證書展示:
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微信客服號paivdy123報名繳費
客服微信號:paivdy123
客服在線時間:早8:40--晚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