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破案,我是走「心」的

2020-12-25 迷影咖啡

編 | 續杯咖啡

圖 | 源於網絡

在上映之初就廣受關注的懸疑推理片《心理罪》中,李易峰扮演的方木和廖凡扮演的邰偉是一對「相愛相殺」的新老司機,哦不,新老警察組合,也正因如此「搭配」給這部電影增加了許多話題和熱點,其中不乏有拿二人演技的高下以及劇本改編完成度的高低來進行討論。

小編作為此類型片的愛好者,也在首映當天去「圍觀」了這部作品,客觀的評一句:文戲略少,武戲尚佳;推理不足但故事情節相扣得當,整體觀感不錯。

然,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迷影始終接納不同的觀點,具體細節各位自行觀看便知,這裡不加贅述。

前面嘮嗑了這麼久,然而本文重點並不在分析劇情的「好壞」(呃就是這麼任性),而側重講劇情中運用的分析「手法」,即犯罪心理畫像,也叫犯罪心理側寫。

這也是本片最大的看點。(小編自認)

在寫下這句話之前,我飛速地在我那「淺薄」的觀影儲存區裡翻了翻,發現目前把犯罪心理畫像作為主要分析手段的國產懸疑電影屈指可數(當然也有可能是小編孤陋寡聞哈,歡迎各位補充)。拍成電視劇的倒是不少,比如近兩年火熱的IP熱劇《如果蝸牛有愛情》《他來了請閉眼》以及《美人為餡》(完了暴露本性了…),都有涉及犯罪心理的內容,撇開它言情的內核以及主角的盛大光環,多少還是沾點邊兒的。

小編不是專業人士,無法從專業角度來評判其專業性,只是單純從電影的角度出發,來講講所謂的犯罪心理側寫相較於傳統刑偵的推理片給人的不同感受罷了。

(可能會有一丟丟劇透哈)

說回電影,《心理罪》也是改編自一部大IP,而且是被各路人士安利的懸疑推理小說,其作者雷米更是被稱為「中國犯罪心理小說第一人」。好的東西總是會有人加以青睞,之前也是根據同名小說翻拍成的網劇《心理罪》,在豆瓣上也有7.6分的成績。

而影版《心理罪》改編的是小說《心理罪畫像:血之魅》的章節,在小編看來,改編力度挺大的,不僅將《心理罪前傳》的內容編排進去了,還增加了一個新角色——法醫喬蘭(萬茜飾)。

此外人物的背景經歷也改動不少。但原著中方木對兇手的「畫像」部分,在電影中還是有蠻大篇幅的,至於是否原汁原味兒,接著往下看吧。

開頭說了犯罪心理畫像是不同於傳統刑偵推理的,這一點,相信大家也都看得出來吧。

從非專業的角度上看,傳統刑偵推理最突出的一點就是:證據。從現有的痕跡、材料找實際可用的線索,來證明兇手的犯罪行為(也是警方後期作為交由檢察院起訴時的材料)。而犯罪心理則是:推斷。從現場的偵查過程中對未知兇手的行為、動機、心理等進行分析猜測,從而獲得「畫像」。

聽起來就很玄乎,那舉個例子。

通常我們在看推理片的時候,習慣用傳統刑偵的警察們會先問:兇手的動機是什麼?(因為他們沒有實際證據證明)

如電影《踏血尋梅》和網劇《餘罪》,其中就有較為明顯的傳統刑偵手段。

而犯罪心理專家們則是直接從現場留有的痕跡及相關材料中推測兇手的心理並告訴你答案(假設推斷得出),其手法更多的是傾向於心理學領域。

這是小編認為二者最大的不同之處。

也正因為犯罪心理更多是傾向於分析人物內心從而推斷其行為,才會被質疑「不靠譜」。影片一開始方木就用犯罪心理的手法幫助刑警邰偉抓到了兇手,但在老江湖邰偉的眼中,這或許只是方木的「炫技」和「作秀」罷了,也表明了犯罪心理畫像最初在傳統刑偵警察心中並未受到重視。

而電影《心理罪》關於犯罪心理畫像的呈現效果還是不錯的。在2D視效下,採用立體空間式的特效手法去展示人物的內心想法,頗有些《盜夢空間》的意味。這也使得「側寫」的效果更加立體化、具象化,特別是當方木將自己假設成兇手去模仿或猜測兇手的內心世界時,其推理思路和兇手的形象也就隨之呈現了。

影片中稱之為「心理入侵」。

然而整部影片中講述犯罪心理畫像的篇幅不少,但其中「推理」的部分卻明顯不足。

前面也說到犯罪心理最突出的一點是「推斷」,小編對這個詞的理解是:推理和判斷。在電影《心理罪》中「判斷」的戲份挺多,「推理」的較少。本來犯罪心理畫像就被質疑「不靠譜」了,在推理部分竟然還不下足力道,抽絲剝繭的過程一省再省,到最後由推理而生的「懸疑感」都被削弱了,只剩下陰暗的畫面及環境來製造「懸疑」。而推理過程偏少也會使得觀眾的「代入感」沒有那麼強烈,有點遺憾。(所以這個鍋是編劇背咯?)

這時可能會有人問,推理的過程這麼少,那主角的光環豈不是要大到逆天?

其實小編認為,在這部片中,主角並沒有像開頭提到的言情劇裡的主角那般神通廣大。相反,方木在片中所運用的側寫以及側寫達到的效果於一部電影來說,是合理且合格的。往高處說,在電影藝術的層面上,這個表達效果「剛剛好」,更何況這個片子主要講的不就是它嘛?

加上原著中的對應章節《血之魅》所呈現出來的感覺也是「獵奇」多過「推理」。也就是說,故事本身的可解讀性比它的分析手法更加耐人尋味,畢竟「人血牛奶」四個字看上去就很有畫面感啊。

最後再點一下文章中心,傳統刑偵推理和犯罪心理畫像固然有所不同,但殊途同歸。電影《心理罪》主要還是側重「畫像」而非傳統刑偵,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會和往常的懸疑推理片有點差距。

於電影來說,無論是何者,只要是為情節服務的分析手法,讓觀眾更加有代入感和參與感的,這部片子就算成功一半了。說到底,電影和文學之間的對比也是如此。

寫在最後:

前面裝了那麼久的X,現在是本性回歸時間。

開頭說我是因為身為此類型片的愛好者之一所以在首映當天去看片,其實最重要的是!!!作為一隻蜜蜂,首映日怎麼可以不去看愛豆呢!

天知道我在碼上面的字的時候內心壓抑著多少對愛豆的溢美之詞!

所以如果你認為本篇文章觀點不夠「客觀」的話也沒關係,畢竟只要是根據內心感受而寫的話,從一開始想法就是主觀的。

而且我也一直在強調這是小編我的想法而已,不具有任何普適性。

同時也歡迎大家來迷影發表自己的觀點啦啦啦~

(我不管,我就要為愛豆打call!)

更多精彩電影,盡在迷影咖啡

相關焦點

  • 對不起,你們叫好的《心理罪》我覺得很爛!
    本文為電影天堂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幾天前,《心理罪》是堂叔最期待的八月新片之一。前天看完《心理罪》,瞬間覺得啪啪打臉。對叔而言,這就是個爛片。《封神傳奇》的「爛」是不論視覺還是心理都讓人無法承受,倒貼錢都不想看;《心理罪》的「爛」更多的是「怒其不爭」的遺憾,至少不用吐槽還我票錢。
  • 心理罪第二季周老師是好是壞 心理罪2周老師真實身份是強姦犯?
    心理罪第二季周老師是好是壞 心理罪2周老師真實身份是強姦犯?  根據雷米的同名小說改編,由程浩執導,陳若軒、王瀧正、袁晶、彭渤等領銜主演的懸疑犯罪網絡劇《心理罪2》正在網上熱播中。心理罪第二季講述了由新成員楊芸和警花唐悠與方木及邰偉組成新的破案團隊去偵破各種懸案的故事。
  • 《心理罪2》被咔嚓之後,竟然比之前還好看!
    《心理罪:教化場》和《心理罪:暗河》是原著小說裡最最刺激的兩個篇章,書中太多描寫都非常驚心動魄,而《心理罪2》將兩個故事線融合到了一起,故事走向,做到了融合與推進,節奏緊迫,案情疑雲層層疊疊,讓人慾罷不能。第二點,是女性角色的革新。 《心理罪2》選角注重演技與氣質並存,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玻尿酸網紅臉,而是真正有個人特色的演員。
  • 《心理罪》,及格了.
    比如,這一周幾部新上映的大片,我最想看的應該就是《心理罪》了。提到這一部《心理罪》,大家會想到什麼關鍵詞,大IP?熱門網劇?小鮮肉男主?聽起來好像都不是什麼太討評價喜歡的熱門關鍵詞。或者是如上關鍵詞的影響,我對本片的預期也想對比較謹慎。剛剛看了下豆瓣評分,發現又挺爭議的。
  • 談談那些年我印象最深刻的犯罪懸疑電視劇之《心理罪》
    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基本都屬於國外或者港產片了,就在我仔細想的時候,我忽然想到了這一部劇《心理罪》。豆瓣評分7.6,個人感覺分數還可以在高點。王瀧正、溫心等聯袂主演,我們的男主方木也就是是一位大學生,擁有心理畫像的能力,可以根據罪犯的犯罪特徵,畫出罪犯的模樣,幫助警方破案
  • 《心理罪》中的「吸血鬼」到底是啥樣?
    一開始是法醫的解剖診斷,此時鋪墊劇情,節奏緩慢;隨後是方木的推理分析,快速破案,節奏加快;之後則是緊張而刺激的追逐戲,從天台追到遊樂場再到海邊,
  •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小說哪裡看?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方木結局是什麼
    影片中主角方木一角由鄧超扮演,那麼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方木結局是什麼?方木:精通犯罪心理學的天才神探。方木擁有過人的破案天賦、充滿了正義感,也正是這種對犯罪敏感的天賦,讓他的心理永遠都充斥著犯罪、黑暗。作為警察的方木,其職業使得本性善良的他,不得不通過傳統的價值觀「有罪必罰」來說服自己。
  • 《心理罪》被奉為「十年來最經典的國產犯罪懸疑小說」
    最佳破案搭檔由柏林影帝廖凡飾演的刑警隊長邰偉一個另類的警察放蕩不羈又敏感細膩!來華隸影城 我們一起破案! 關於《心理罪》的經典語錄終於,又是我一個人了。也許,從來就只是我一個人。 ——雷米 《心理罪》要想成為天才中的天才,就必須殺死你心中的善良。記住,大惡即大善,大善即大惡,天使一定要從地獄裡誕生,要想殺掉惡魔,就必須成為惡魔,要成為比他更強大、更殘忍的惡魔。 ——喬允平 《心理罪》刀,始終是刀。為什麼要讓它承載這麼多東西呢?懂得承載的,只是我們自己而已。
  • 心理罪系列之《心理罪-第七個讀者》讀後分享
    我看過的恐怖小說並不多,電影電視劇是比較多的。最近看了《心理罪》深有感觸,迫使我特別想把我的感受分享給大家。這幾天看了兩遍《心理罪-第七個讀者》,簡單說下內容,主角叫方木,一名大學生,在這所大學裡面接二連三的出現死亡案件,而主角也意外發現了一個所謂「死亡借書卡」,所有死的人名字都在上面。此時此刻其實方木已經意識到,兇手就在這個大學裡面,更有可能在這個借書卡名單裡面。知道後面,他的初戀也慘被人砍頭,他才意識到惡魔就在他的身邊。
  • 《心理罪2》中的最美最帥演員
    《心理罪2》中的最美最帥演員《心理罪2》講述方木從學生神探成長為正義幹警,身份發生轉變的他繼續與邰偉組成搭檔並共同破案的故事。劇中都有哪些演員呢,會不會有你喜歡的那個呢?一起來看看吧。代表作品《心理罪》、《九州天空城》等。劇中飾演方木,警察,經歷了找回自我的過程後,更加理智和理性的對待周圍事物,他會通過現場的蛛絲馬跡分析犯罪分子的心理,對犯罪分子進行心裡側寫後勾勒出他的年齡、性格、經歷等特徵,再由邰偉和其他隊員進行抓捕。王瀧正飾邰偉王瀧正,1980年3月13日出生於天津,中國內地男演員。
  • 電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城市之光VS華人之光 發布會
    2月25日,電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發布會,導演兼編劇徐紀周,演員鄧超、阮經天、劉詩詩、郭京飛,小說作者雷米悉數到場
  • 《心理罪2》據說更厲害了!
    《心理罪》系列小說作者雷米、以及《心理罪2》導演程浩,主演陳若軒、王瀧正,和新加入的女主袁晶都到場,向大家「詳解」其中的精彩之處。不過在劇中的方木可是一個兇手都不會放過!在《心理罪2》中方木正式加入刑警隊伍成為重案組中不可或缺的側寫師。心理側寫是四五十年前才逐漸走向專業化的刑偵破案方法。其主要在破案過程中起著這樣一些作用。1:具有非同一般的觀察力,能夠馬上發現現場蛛絲馬跡和犯罪的關聯;
  • 《心理罪》續集主演還是李易峰
    心理罪:暗河》《心理罪:城市之光》8月11日上映的電影版《心理罪》改編自《畫像》9月30日還有一部鄧超、阮經天主演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改編自同名的第5部小說。第一季的故事結合了《心理罪之第七個讀者》和《心理罪之畫像》,從第一集末引入《畫像》第四章「吸血者」,延續到第5集。整個第一季的故事線還是和小說一樣貫穿著方木和師兄孫普之間的角力,類似BBC迷你劇《神探夏洛克》中對福爾摩斯和莫裡亞蒂之間關係的處理——《心理罪》小說的出版早於《神探夏洛克》。
  • 有一部燒腦電影《心理罪》
    由廖凡、李易峰領銜主演的電影《心理罪》今日上映啦。
  • 這些劇,還有《心理罪2》,其實講的是同一個事兒……
    有一些劇適合晚上吃飽飯看著甜蜜又開心,比如《放棄我,抓緊我》。而有一些劇最好能在獨自思考的時候,一口氣看完。
  • 「心理罪城市之光」 ,可惜了!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改編自雷米的《心理罪》系列小說的最後一部,也是風格最為黑暗,案件尺度最大的一部,改編難度確實不小。讓觀眾愛他,是因為他的確是一個有實力的演員,不僅在《中國合伙人》《李米的猜想》裡有優異的表現,還憑藉《烈日灼心》拿到了金雞獎的影帝。
  • 為什麼我期待這部IP電影《心理罪》?
    滾燙的IP改編風潮下,IP電影反而成了一條相當不好走的路。在這個背景下,《心理罪》還是桀驁不馴地向大銀幕邁進,既令人緊張,又令人期待。《心理罪》系列小說有著相當廣大的群眾基礎,作者雷米曾被譽為「中國心理犯罪小說第一人」。8月11日要搬上電影銀幕的這部改編自《心理罪畫像》裡的「血之魅」篇。
  • 2015犯罪懸疑【心理罪】電視劇全24集
    導演: 五百編劇: 顧小白主演: 陳若軒 / 王瀧正 / 付枚 / 溫心類型: 懸疑 / 犯罪
  • 電影《心理罪》,「實習生演員」李易峰轉正了?
    《心理罪》的地位毋庸置疑,雖說是9年前的一部作品,但至今仍被各種網劇改編著,在國內懸疑小說中,毫無疑問在金字塔的前端。而這一部呢,就是是根據《心理罪》第一部《畫像》的開篇故事「血之魅」改編的。看過原著的你們應該都知道,《畫像》可以說是《心理罪》整個系列中最重口的一部,電影則是取材於《畫像》的開篇故事血之魅。講得是一個殘忍變態的連環嗜血案。
  •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突破的不只是尺度
    自2006年網絡發布第一章小說起始,《心理罪》系列累計創下高達十億次的網絡點擊量,被廣大讀者譽為「十大中國懸疑小說經典作品之一」。改編自《心理罪》系列小說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被稱2017年度最佳犯罪片,講述了神探方木抓捕高智商變態殺人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