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韓通過 韓國瑜下一步曝光?網友:目前有2條路可以選擇

2020-12-25 臺海網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確定通過,近94萬的罷免同意票,讓韓國瑜為臺灣地方自治史上首被罷免的「直轄市長」,改寫選舉罷免史。而韓國瑜的下一步將何去何從?有網友表示,韓目前有2條路可以選擇,第一,去選臺北市的市長,第二,是去選國民黨黨主席。

韓國瑜罷免案投票結果,以同意93萬9090票、不同意票2萬5051票,總有效票數 96萬4141票,投票率42.14%,韓國瑜在敗選談話中表達了「三個遺憾」,並痛批這場選舉「不公不義」,韓國瑜控執政黨組「罷韓國家隊」,買通90%以上的媒體,自己不斷遭抹黑將近2年。他肯定高雄市執政團隊用心,希望大家可以還給市政團隊一個公道的評價。

韓國瑜不但成為首位遭罷免成功的「直轄市長」,且此次同意罷免票數更超過他2018年當選市長時拿到的89萬2545票,罷免案通過也震撼臺灣政壇。

對於韓國瑜下一步何去何從?有網友在批踢踢發文表示,「之後還有kmt黨主席可以選,韓粉也都說要入籍國民黨,超前部署,現在能再戰韓主席嗎?」韓國瑜過去在2020「大選」獲得552萬的得票民意,以其聲勢仍可以去選黨主席、或去選臺北市長。

其他網友表示,「是,他還有5百萬韓粉」、「支持韓總選黨主席」、「2022北市長有機會」、「韓要找盟友」。

相關焦點

  • 韓國瑜強力反「罷韓」,這位「兩面派」成被告
    韓國瑜自從年初大選,敗給蔡英文後,回到高雄繼續做市長,苦於綠營指導的「Wecare高雄」團體,大搞「罷韓」動作,目前已經通過第二階段,現在僅僅剩下第三階段所有高雄民眾投票決定,只要有效投同意票超過58萬票,並且同意票超過不同意票,韓國瑜的高雄市長一職就會被「罷免」。
  • 韓國瑜「欲擒故縱」,「罷韓」會不了了之嗎?
    韓國瑜今天對外發布,「敦睦艦隊」高雄籍貫的330名士兵,全部進行了疫調,目前高雄籍士兵確診染病12人,感染上了新冠病毒。也在今天,韓國瑜對外宣布,高雄酒吧、歌廳等8大公共場所將進行實名登記,以便在發生疫情時,可以追溯到每一位接觸人員,在不願意進行實名登記的人,在勸說無效情況下,進行3000新臺幣以上,15000新臺幣以下罰款懲罰。
  • 面對「罷韓」,韓國瑜答辯書未辯解,韓粉仍力挺
    幕僚以「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形容韓國瑜目前心境坦蕩,將未來完全交由市民投票決定。知情幕僚以宋朝鄭思肖的詩作《畫菊》形容韓國瑜此刻心境,「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面對罷免攻勢,韓國瑜始終坦蕩,堅信決定權在市民手上,與其政治謀略反「罷韓」,不如用心市政,即使最後被罷免,也是民意選擇,就像詩中的菊花,寧可堅持芬芳枯死枝頭,也不願被北風吹落於塵土
  • 一場大雨壓垮韓國瑜?「罷韓」口水戰來勢洶洶
    再加上韓國瑜陣營二度聲請停止執行「罷韓」案22日再次傳來法院駁回的敗訴消息,意味著韓國瑜的市長生涯,終歸要面對「罷韓」投票的挑戰。韓國瑜 資料圖此前,韓國瑜陣營已改變低調態度,以一連串的感性發聲和「市政、防疫牌」不斷為「罷韓」劃下防線。
  • 高雄罷韓如火如荼,韓國瑜上緊發條積極防疫
    一個選後緊咬蔡英文「論文門」不放的資深媒體人彭文正,持續在節目中爆出新證據,這齣「連續劇」收視率還相當可觀;另一個群體,就是如火如荼進行的罷免韓國瑜行動。或許你可能錯過一條消息,截至2月6日,高雄罷韓連署書累計已達17萬8677份,藏有「一起罷落(下)去」的意思,離門檻23萬隻差6萬。罷韓群體希望在二月底前獲得30萬人連署,如今看來,似乎已是觸手可及。
  • 韓國瑜下一步如何走?臺媒:或有三條出路
    參考消息網6月9日報導 高雄市長韓國瑜成為臺灣地區首位被罷免的縣市首長,臺媒高度關注其下一步動向。據臺灣《聯合報》6月7日報導,國民黨內建議韓國瑜有三條路:爭取明年國民黨主席、擔任黨職或轉戰臺北市長。報導稱,國民黨副秘書長謝龍介說,韓國瑜應先沉澱,思考如何出發,國民黨也要共同面對。
  • 綠營強推6月「罷韓」追殺韓國瑜志在必得
    之前,民進黨一直暗助「罷韓」團體進行各階段聯署,在第二階段聯署通過,確定進入第三階段的投票後,民進黨直接跳到臺前,開始傾全黨、全臺之力,展現「罷韓」勢在必得的態勢。首先,「中選會主委」李進勇違反「行政中立」充當「罷韓急先鋒」。據高雄市選委會統計,「罷韓」需投票所共1823處,目前還缺201處。
  • 「罷韓」或有懸念?韓國瑜開始倒吃甘蔗?
    臺交大學生聯合會6月1日宣布,本月4日、5日開「陪媽媽專車」到高雄,被網友質疑這根本是一趟「罷韓專車」。檢驗縣市長表現,用政績決定去留是常態,高雄市政府是一個做事的團隊,不僅韓國瑜,每一位副市長都是幹才,也是專業認真的人才,大家不能因為政治因素而抹滅團隊的努力。國民黨中央則繼日前公布藍營15執政縣市觀光宣傳影片「挺韓」後,昨天再推出推崇高雄政績的短片,歷數韓國瑜上任以來的成績。
  • 高雄市議長悲憤墜樓亡 最後對話曝光!罷韓通過 挺藍僑胞很痛心
    高雄市在臺灣時間6月6日舉行罷韓案投票,最終以93萬9090票通過,高雄市長韓國瑜成為臺灣史上首位被罷免的直轄市長。沒想到結果出爐後,與韓國瑜交情深厚的高雄市議會議長許崑源,當晚在住處墜樓身亡。海外挺藍僑胞對於國民黨失利又失將的情勢,感到痛心又擔憂。海外國民黨員呼籲黨中央儘快改革,否則可能淪為「永遠的在野黨」。海外綠營人士則認為,罷韓案通過,意味著臺灣內部,目前對一國兩制堅決反對。
  • 韓國瑜出現轉機 韓粉宣稱罷韓對陳菊陳其邁不利
    ,因高雄市府平時推動路平、清淤等治水工作發揮成效,雖有部分地區積淹水,但退水速度均較前年823水災快,不少高雄市民都相當有感,罷韓政治氛圍正逐漸改變,原先堅持投票罷韓的民眾意願約下降1成左右,但仍相當逼近過關門檻,最後北漂人口返鄉投票多寡,可能將是最大關鍵。
  • 「罷韓」始末一覽!臺灣高雄市長韓國瑜被罷免,洪秀柱發聲痛批民進黨
    時過境遷,就在6日,韓國瑜罷免案獲得通過,韓國瑜在上任市長530天後,遭到罷免。《聯合報》評論,當年,高雄人嘉年華式地送韓國瑜上臺,如今也嘉年華式地送他下臺,城市迎接一次次的對立與撕裂。在韓國瑜當選市長後短短3個月,「罷韓」團體就開始進行一連串的超前部署。2019年12月,這些團體正式啟動「罷韓」程序。
  • 「罷韓」會通過嗎?臺名嘴分析後說:韓國瑜必東山再起
    在臺灣的一些媒體公布的最新民調,有50%高雄選民同意罷免韓國瑜,並表明會去投票,已超過法定罷免門檻25%。僅35%的高雄市民對韓有信心。不過,名嘴羅友志卻分析說韓應能度過他政治生涯的危機,甚至認為未來韓國瑜將會東山再起。
  • 「罷韓」若是通過,他預言全臺將烽火連天!
    由「反韓」勢力與民進黨當局串聯推動的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明日將進行投票。資深媒體人黃暐瀚對此提出6大理由,斷言「罷韓」理所當然會通過。不過他也提出警告,一旦「罷韓」成功,接下來恐怕「全臺開始烽火連天」。「罷韓,物極必反!」
  • 化解「罷韓」攻勢 韓國瑜接連「軟出招」
    眼下,臺灣島內的「罷韓」與「挺韓」勢力,正就「罷韓」投票率的高低,展開最後爭奪戰。5月15日晚間,高雄市長韓國瑜透過錄製的視頻短片向支持者溫情喊話「不要出來投票、出來監票就好」,首度就「罷免」危機公開應對之策。
  • 化解「罷韓」攻勢,韓國瑜接連「軟出招」
    針對中國國民黨籍高雄市市長韓國瑜的罷免投票將於6月6日登場。眼下,臺灣島內的「罷韓」與「挺韓」勢力,正就「罷韓」投票率的高低,展開最後爭奪戰。為了化解「罷韓」攻勢,韓國瑜一改之前的冷處理態度,接連「軟出招」,除呼籲支持者冷靜,韓陣營也打出「市政延續」口號,以紓困、招商等議題與市民溝通。不過,「罷韓」陣營則在衝高「罷免」投票率的目標下步步進逼。「罷韓」投票發起人尹立日前在接受臺媒訪問時,特別表示「罷韓」有難度。
  • 搞笑「罷韓現場」:罵韓國瑜 陳菊憑實力意外躺槍
    圖源:臺媒華夏經緯網5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罷韓團體在高雄南岡山捷運站外廣場舉行「666罷韓演習三山站出來」活動,發放光復高雄黃絲帶。韓粉直闖現場,一位阿伯表示,韓國瑜沒有經驗,只會清水溝而已。網友留言反擊說,「沒經驗,但可以學,會做事,是重點。」甚至酸說「要學陳菊去睡覺,才有經驗。」
  • 韓國瑜真的背叛高雄了嗎?韓營人士提出證據反「罷韓」
    「罷韓」第二階段聯署超過50萬份,罷預期應會通過。對此,高雄市長韓國瑜陣營人士痛批「罷韓」團體蓄意炒作。該人士直言,韓國瑜雖然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但絕未「背叛高雄」,反而韓在高雄市政絕對經得起檢驗,有目共睹!
  • 高雄市長韓國瑜被罷免:高光時刻到走下政壇,只要兩年!民進黨為什麼非要「罷韓」不可?
    ▎韓國瑜記者會 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罷韓案通過後,「選委會」將於7天內公告結果,並於公告當天解除韓國瑜市長職務,若韓陣營放棄「罷免無效之訴」,接下來3個月內會進行補選。4年內韓國瑜不得再參選高雄市長。處於事件中心的韓國瑜,6日表示無論結果如何都「完全尊重」。
  • 韓國瑜下一步曝光?潘兆民:將成「刺客」
    導讀:2021年7月,中國國民黨會舉行下一任黨主席換選。近日,島內有不少人開始猜測,到底誰會成為下一任中國國民黨黨主席?據悉,目前呼聲較高的除了現任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外,就是前高雄市市長韓國瑜。不少韓國瑜的「死忠粉」表示,希望韓國瑜能競選2021年國民黨主席之位。
  • 「罷韓」案通過 韓國瑜成為臺灣歷史上第一位被罷免的縣市長
    中國國民黨高雄市長韓國瑜的罷免案投票今(6)日正式登場,投票於上午8時開始到下午4時結束,隨即進行開票作業,最終以超過57萬4496票通過罷免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