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祖籍湖南道縣人,北宋著名哲學家,也是歷史上著名的廉吏。他的《愛蓮說》通過對蓮花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不屈的品格,從而也表現出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追名逐利,潔身自愛的高尚情操和精神品質。他所描寫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格,使蓮花成為「清白、堅貞、純潔」的象徵。在基層檢察院廉政文化建設當中,蓮花也常被寓意為:「檢察幹警要具有蓮花高尚的情操,不被誘惑所動,潔身自好,做到廉潔公正執法」。
廉政文化,即人們關於廉政方面的知識、信仰、規範和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社會評價。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推進其自身建設的重要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每一名檢察幹警都要以「蓮花」自喻,要把這種清正廉潔的思想、意識、理念貫穿於執法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不斷加強檢察機關廉政文化建設,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民、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檢察隊伍。
要不斷提高幹警思想素養,強化廉政意識,常敲廉政警鐘
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在平常的工作中不斷加強對廉政條規、廉政文化的學習。我國的廉政文化源遠流長。《周禮》中官員的考核有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說一個官員必須具備善良、能幹、敬業、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個方面均以「廉」為冠。不管你個人再有才、再能幹,但不廉潔,就不能重用。北宋歐陽修的《廉恥論》,提出公正清廉,乃「士君子之大節」也就是說清廉是官員必備的政治品德。明朝的郭允禮撰寫《官箴》,系統而明確地提出了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吏不敢慢;廉則民不敢欺。因此,我們要經常學習廉政文化,提高自己的廉政修養,做到自警、自省、自律,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說的話就是「經常照照鏡子、正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不斷查找自身的不足,積極改正錯誤。那麼今後我們的工作就會做到善莫大焉。
要在工作中要堅持嚴格依法辦事,營造「處事公平、公正」的執法氛圍
檢察機關及檢察人員,要嚴格依照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和權利辦事,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執法過程中,不以情勢所惑,不以權力高壓所屈,也不以自身的怒好惡影響執法的信念和尺度。就像前面所提到的周敦頤不為權勢所屈,寧可拋官棄爵,也不昧著良心違背事實去錯判案件,這很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要營造「處事公平、公正」的執法氛圍,還要進一步加大檢務公開力度。將日常工作流程、辦理期限等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上牆,增強檢察機關法律文書的釋法說理力度,對有社會影響的重大決定實行事前風險評估,大力推行終結公開審查等措施,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認同感和滿意度。同時,建立健全司法救助和社會救助相結合的工作機制,突破法律的冰牆,關心群眾的疾苦,力所能及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樹立檢察機關執法公平、公正的權威。
加強自律意識,力求做到七慎
「七慎」就是慎始、慎微、慎獨、慎好、慎杈、慎行、慎終。這是古人在考察任用官吏方面總結推出的成功做法,也是為人處事之道,很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慎初始,謹防「第一次」。廉潔自律、拒腐防變以「慎初」最為重要。慎用權,謹防濫用杈利。在一些邊緣問題、涉及個人政治前途的問題上,一定要多思考、多掂量,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管得住小節。慎細微,慎防小惡積大惡。千裡之堤潰於蟻穴,防微杜漸,慎之又慎。慎欲望,謹防自我放縱。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常懷非分之想,長修為官之德,謹慎地對待金錢、物慾、美色的誘惑,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慎愛好,謹防投其所好。檢察幹警要對自己的愛好有所節制,謹防成為被不法之人腐蝕的「缺口」。慎交友,謹防被拉下水。要擇善而交,近君子、遠小人,多同普通群眾交朋友,多同先進模範交朋友,多同業務專家能手交朋友,讓友誼成為廉潔自律、端正作風、促進和諧的正能量。慎終止,謹防晚節不保。一日得失看黃昏,一生成敗看晚節。只要每名檢察幹警時時以「七慎」要求自己,始終保持檢察官的浩然正氣,他的品行也如蓮花一樣,一路高潔馨香、受人尊敬!(齊銘 張廣興 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