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年輕人都要面臨「置業」問題,無論是「租房」或「買房」,一二線城市跟三四線城市有著明顯區別,依靠父母出資買房還好,一旦全由自己出資買房,「擇城選房」就變得尤為重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城市定居將為日後發展「添磚加瓦」,可如果選了一個拖人生發展腳步的城市會倍感壓力!
特別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來說,一方面要選擇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做好長遠定居的打算,曾經就出現過這樣一種狀況:一個剛大學畢業的男孩子,鬥志昂揚的去一線城市發展,從小了解到的信息都是大城市才有機會「改變自己」,於是去了北京發展,現在的學校大多沒有包分配工作的義務,即使有學生也有選擇去不去的權利,於是他選擇了北漂,在北京整整工作了一年才發現工資確實比老家城市收入要高,但消費同樣也是巨大的,這一年期間幾乎沒有剩下存款,於是又跑到二線城市發展,結果依舊如此,幾經波折回到了老家縣裡面工作,3年時間幾乎都花在選擇工作方面,而忽略了長遠定居的預算!
一個城市適不適合你自身發展不是由你「內心決定」,其中摻雜了太多因素,工作收入,人脈關係、能力提升等都是決定自身能否在一個城市定居的要素!有人說在:不適合在一線城市發展是自己能力問題,賺的錢少當然無法定居,但是反過來思考:一二線城市的消費量其實很多來自於三四線城市,同時一線城市的競爭力遠高於三四線城市,所以筆者認為:我們最需要的其實是那個最適合自身發展的!
回歸年輕人「置業」本質,特別是還沒有定居的人群,應該選擇定居在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呢?
「臥虎藏龍」的一二線城市
用「臥虎藏龍」形成一二線城市一點也不過分,從知名企業總部位置就可以看出來,國內手機巨頭「華為」總部坐落在廣東省深圳市,世界資產500強之一的保利集團位於北京,同時還有許多大企業幾乎都聚集在一二線城市!
一二線城市優勢
就業選擇面更多!大型企業聚集在一二線城市,並且短時間總部會依舊保留在一二線城市,對於員工需求量更多,從名校內校招就可以看出來,大部分企業對於人才吸引非常重視,注重人才的培養與發展,不惜花重金培養出高質量人才,例如高工資、高福利等公司待遇。同時各行各業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意識到自己不適合某項工作的時候還會有多重選擇!生活配套成熟!從居住的角度來看,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人群深有體會,幾乎涵蓋日常所需的所有配套和許多的高端配套,例如購物中心、寫字樓等隨處可見。交通發達!最為突出的就是一二線城市普遍擁有「地鐵」配套、機場配套,對於經常穿梭於城市各個角落的人群來說,地鐵無疑是一二線城市最為喜愛的交通工具,可以避免自駕堵車的情況發展,同時地鐵速度更快,優於傳統的公交車和計程車!「地鐵房」的概念也因此而生。社交圈更廣!人多是一二線城市最大的特徵,人多的好處在於,合作的選擇面更多,減少了壟斷現象發展,各階層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擰成一條繩的更能促進城市的發展,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一二線城市有優勢同時也有劣勢
人多競爭大!特別是沒有穩定工作的來說無疑是痛點,上面所說的從一線城市發展到二線城市最終回到縣份上班就是一個很好打的例子,公司大了就不會缺「人才」,都是支付工資,誰做得更好、更適合公司培養當然就用誰,職場人士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房價高!定居最大的點在於收入與房價成不成正比,雖然在一二線城市高於三四線城市工資,但是房價更高!一套普通的住房少則200萬多則上千萬是一二線城市的特點,宜居性能較低!為什麼這樣要說宜居性能方面呢?一方面是工作壓力大所帶來的生活幸福指數較低,另外一方面一二線城市由於人口多空氣品質一直都排國內後列,車輛排放的尾氣,綠化面積較少等使得一二線城市發展受限。許多沿海地區的重工業都逐漸搬往內陸,與城市環境打造息息相關!
講到這裡其實筆者想說的就是一二線城市跟三四線城市形成鮮明的對比,一二線城市的優勢往往是三四線城市的痛點!三四線城市的優點卻是一二線城市的劣勢!作為年輕人來說又該如何正確選擇呢?
置業正確選擇因人而異
首先發展應該放在第一位,假如大型企業重金聘請了你,提供一個好的發展平臺前提是得去一二線城市工作,同時家裡又願意花錢為你在三四線城市買房,不希望你離家太遠。你會做怎樣的選擇呢?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去一二線城市發展了,其實選擇沒有對與錯,只是覺得作為年輕人目光應該放長遠一點,所以不願意回三四線城市發展,認為在那裡體現不出自己的真實價值,筆者也會做同樣的選擇,原因也是如此!可這個假設在現實生活中少之又少,我們常常面對的問題大多數是該選擇去一二線城市工作還是回三四線發展而已,物理學中有一句話:運動是相對的,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面對工作的選擇我們何嘗不是這樣呢?
其次才是定居的選擇,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決定了定居城市,但工作又不全是定居的主要因素,我們的收入存在不確定性,一個城市的房價往往不會有太大的波動,國家重申「房住不炒」,各個城市正積極響應這樣的號召,盲目認為一二線城市會「大跌」並符合正常規律,同理房子是否真一如既往的符合「增值保值」特徵也需要時間去驗證,畢竟房子時而是「商品」時而又是「剛需品」,並並不能完全將它劃清界限!
通俗一點的來說,存款可以支撐首付,收入可以承擔月供,買房的問題就不大了,達到這基本要求後最後才是考慮宜居性問題!
綜上所述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適合哪些年輕「置業」如下:
一二線城市更適合:注重事業發展的人群、要求居住城市配套成熟的人群、追求上班與生活都便利的人群。
三四線城市更適合:追求工作生活慢節奏的人群、利於宜居、養老的人群、低房價購房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