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置業選擇:定居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千萬別選錯

2021-01-18 談房說鋪

當代年輕人都要面臨「置業」問題,無論是「租房」或「買房」,一二線城市跟三四線城市有著明顯區別,依靠父母出資買房還好,一旦全由自己出資買房,「擇城選房」就變得尤為重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城市定居將為日後發展「添磚加瓦」,可如果選了一個拖人生發展腳步的城市會倍感壓力!

特別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來說,一方面要選擇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做好長遠定居的打算,曾經就出現過這樣一種狀況:一個剛大學畢業的男孩子,鬥志昂揚的去一線城市發展,從小了解到的信息都是大城市才有機會「改變自己」,於是去了北京發展,現在的學校大多沒有包分配工作的義務,即使有學生也有選擇去不去的權利,於是他選擇了北漂,在北京整整工作了一年才發現工資確實比老家城市收入要高,但消費同樣也是巨大的,這一年期間幾乎沒有剩下存款,於是又跑到二線城市發展,結果依舊如此,幾經波折回到了老家縣裡面工作,3年時間幾乎都花在選擇工作方面,而忽略了長遠定居的預算!

一個城市適不適合你自身發展不是由你「內心決定」,其中摻雜了太多因素,工作收入,人脈關係、能力提升等都是決定自身能否在一個城市定居的要素!有人說在:不適合在一線城市發展是自己能力問題,賺的錢少當然無法定居,但是反過來思考:一二線城市的消費量其實很多來自於三四線城市,同時一線城市的競爭力遠高於三四線城市,所以筆者認為:我們最需要的其實是那個最適合自身發展的!

回歸年輕人「置業」本質,特別是還沒有定居的人群,應該選擇定居在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呢?

「臥虎藏龍」的一二線城市

用「臥虎藏龍」形成一二線城市一點也不過分,從知名企業總部位置就可以看出來,國內手機巨頭「華為」總部坐落在廣東省深圳市,世界資產500強之一的保利集團位於北京,同時還有許多大企業幾乎都聚集在一二線城市!

一二線城市優勢

就業選擇面更多!大型企業聚集在一二線城市,並且短時間總部會依舊保留在一二線城市,對於員工需求量更多,從名校內校招就可以看出來,大部分企業對於人才吸引非常重視,注重人才的培養與發展,不惜花重金培養出高質量人才,例如高工資、高福利等公司待遇。同時各行各業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意識到自己不適合某項工作的時候還會有多重選擇!生活配套成熟!從居住的角度來看,生活在一二線城市的人群深有體會,幾乎涵蓋日常所需的所有配套和許多的高端配套,例如購物中心、寫字樓等隨處可見。交通發達!最為突出的就是一二線城市普遍擁有「地鐵」配套、機場配套,對於經常穿梭於城市各個角落的人群來說,地鐵無疑是一二線城市最為喜愛的交通工具,可以避免自駕堵車的情況發展,同時地鐵速度更快,優於傳統的公交車和計程車!「地鐵房」的概念也因此而生。社交圈更廣!人多是一二線城市最大的特徵,人多的好處在於,合作的選擇面更多,減少了壟斷現象發展,各階層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擰成一條繩的更能促進城市的發展,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一二線城市有優勢同時也有劣勢

人多競爭大!特別是沒有穩定工作的來說無疑是痛點,上面所說的從一線城市發展到二線城市最終回到縣份上班就是一個很好打的例子,公司大了就不會缺「人才」,都是支付工資,誰做得更好、更適合公司培養當然就用誰,職場人士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房價高!定居最大的點在於收入與房價成不成正比,雖然在一二線城市高於三四線城市工資,但是房價更高!一套普通的住房少則200萬多則上千萬是一二線城市的特點,宜居性能較低!為什麼這樣要說宜居性能方面呢?一方面是工作壓力大所帶來的生活幸福指數較低,另外一方面一二線城市由於人口多空氣品質一直都排國內後列,車輛排放的尾氣,綠化面積較少等使得一二線城市發展受限。許多沿海地區的重工業都逐漸搬往內陸,與城市環境打造息息相關!

講到這裡其實筆者想說的就是一二線城市跟三四線城市形成鮮明的對比,一二線城市的優勢往往是三四線城市的痛點!三四線城市的優點卻是一二線城市的劣勢!作為年輕人來說又該如何正確選擇呢?

置業正確選擇因人而異

首先發展應該放在第一位,假如大型企業重金聘請了你,提供一個好的發展平臺前提是得去一二線城市工作,同時家裡又願意花錢為你在三四線城市買房,不希望你離家太遠。你會做怎樣的選擇呢?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去一二線城市發展了,其實選擇沒有對與錯,只是覺得作為年輕人目光應該放長遠一點,所以不願意回三四線城市發展,認為在那裡體現不出自己的真實價值,筆者也會做同樣的選擇,原因也是如此!可這個假設在現實生活中少之又少,我們常常面對的問題大多數是該選擇去一二線城市工作還是回三四線發展而已,物理學中有一句話:運動是相對的,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面對工作的選擇我們何嘗不是這樣呢?

其次才是定居的選擇,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決定了定居城市,但工作又不全是定居的主要因素,我們的收入存在不確定性,一個城市的房價往往不會有太大的波動,國家重申「房住不炒」,各個城市正積極響應這樣的號召,盲目認為一二線城市會「大跌」並符合正常規律,同理房子是否真一如既往的符合「增值保值」特徵也需要時間去驗證,畢竟房子時而是「商品」時而又是「剛需品」,並並不能完全將它劃清界限!

通俗一點的來說,存款可以支撐首付,收入可以承擔月供,買房的問題就不大了,達到這基本要求後最後才是考慮宜居性問題!

綜上所述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適合哪些年輕「置業」如下:

一二線城市更適合:注重事業發展的人群、要求居住城市配套成熟的人群、追求上班與生活都便利的人群。

三四線城市更適合:追求工作生活慢節奏的人群、利於宜居、養老的人群、低房價購房的人群。

相關焦點

  • 當代年輕人該如何選擇自己定居的城市呢?
    一線城市有高薪,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吸引著眾多應屆畢業生「前僕後繼」;而南京、武漢、成都等二線重點城市也在崛起,並有各種優惠政策吸引著年輕人們。對於如何選擇定居的城市,不同的人標準可能不太一樣,比如:1)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 一二線城市容不下身體,三四線城市容不下靈魂(選擇城市解讀)
    那麼在今天,哪些城市值得我們用生命和智力去投入呢?簡單而言他要有四個年輕,第一要有年輕的人口,他是不是一個年輕人願意進入和投入的城市。第二要有年輕的產業,這個城市的產業結構是否在全球產業創新的軌道上。第三有沒有年輕而熱烈的錢?這個城市的資本狀況是否在鼓勵年輕人和年輕產業的誕生。
  • 一線搶人才,二線搶人口,讓三四線城市無路可走?
    相比於一線城市的搶人,是以搶人才為主,二線城市的搶人,則已有全面搶人口的跡象——不管男女老幼,也不管有無學歷,只要你願意落戶,就隨時給你辦理。二線城市的搶人,開始全面學西安。上周,福建省會福州、以及東部城市六強之一的無錫,開始全面搶人,全面轉向「零門檻」落戶。
  • 我們該選擇哪個城市工作和定居
    所以,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如果你不是做公務員的話,異地就業有個基本原則:不要去經濟實力跟家鄉差不多或者相差不大的城市就業。說得具體點,沒有必要從二線城市跑到一線城市去工作,同樣三線跑到二線也沒有必要,而四線小縣城跑到上海深圳去,則是比較明智的,相反,中部大城市武漢的人不遠千裡跑到華南惠州的臺灣企業裡面打工並想在當地成家立業,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 關於「人才」的爭奪三四線城市終於熬不住了,網友:實則是搶房奴
    從2017起,全國很多城市都在推行留住"人才"政策,放開戶籍限制,讓應屆生"零門檻"落戶。目前一二線城市已經全面啟動。但有消息稱,三部分三四線城市關於對"人才"的爭奪也終於熬不住了,本來城市常住人口就少,如今還被一二線城市不斷的挖過去,用不了幾年城市經濟和房地產市場都會受到重創。但是怎麼樣才能留住人呢?
  • 年輕人就業城市如何選擇:「北上廣深」還是新一線城市?
    年輕人新就業或者再就業面臨如何選擇就業城市的問題。本文提出分析建議,供大學畢業生或正在找新工作以及計劃換工作的年輕人參考。1.新一線城市吸引力越來越大。大家常聽說一線城市、二線城市,而新一線城市聽說的較少。一線城市就是「北上廣深」: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 疫情對土地市場及三四線城市的影響,對居家辦公的倡議
    首先房企資金會越來越緊張(我已在《樓市受影響遠大於03年,房企利潤將腰斬》一文有分析)。房企資金緊張,自然就更沒錢拿地。所以去年大量低價成交和流拍的情況,至少今年上半年還會延續。其次商辦用地項目會更加冷遇,商業辦公項目過去幾年都已經比較冷清,去年更是空置率上升+租金下滑。當前疫情影響之下,不但商家叫苦連天,甚至行業協會也呼籲免租、減租。
  • 馬光遠:三四線城市嚴重過剩,投資房產就是火中取慄!炒房客哭了
    真的想要在大城市買房安家落戶卻又是難上加難,一二線城市房價高,普通老百姓在收入只有四五千,老百姓想要在這些大城市買房,他們不吃不喝攢一輩子錢,說不定都不夠買房子的,想買房甚至還要再向天借五百年!如此高的房價壓力下,很多人都選擇想要回自己老家三四線城市裡買一套房子住。但是回家以後卻發現,老家的房價也不低,有的樓盤甚至快到兩萬元一平米。
  • 湖南省三四線城市:常德篇
    ,以及距長沙較遠受虹吸效應影響弱等因素影響,常德市場相比湖南其他三四線城市更為平穩,熱度也較高,並表現出一定的淡市抗壓性。2019年1-8月常德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累計同比增速達29%,不僅超過了省內其他三四線城市,且略高於省會長沙。
  • 珍愛網紅娘: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會選擇多大年齡結婚?
    在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中間流傳著一句話,那就是「工作是最好的伴侶」,但是實際上,沒有誰願意和工作過上一輩子,那麼對於這些一二線的年輕人來說,他們想要一個什麼職業的伴侶呢?他們不能接受另一半職業的什麼缺點呢?他們到底想多大年齡結婚呢?這都是我們今天珍愛網紅娘調研的重點。
  • 許昌未來有望成為二線城市?與這個城市合併1+1大於2!
    引言在我國所有的城市裡面,其實都是劃分了不同的等級,而每一年國內的城市排行也會產生很大的變化。雖然我們比較熟悉的城市大多數都是一二線城市,但實際上國內還有很多三四線的城市也是需要我們關注的。其中在河南省裡,許昌這個城市如果可以和一個城市進行「合併」的話,那麼就會產生1+1大於2的效果,甚至邁入二線城市,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又有三四線城市出手了,對樓市意味著什麼?
    此次通知提及了房地產去庫存的內容,充分說明近期部分城市依然有激活住房消費的考慮。今年三四線的樓市確實不容易。首先錯過了春節,接著痛失小陽春。經此一役後,更多年輕人只要有點能力,更加願意購買大城市的房產,因為大城市的醫療等各方面配套,始終要好一些。三四線怎麼辦?
  • 年輕人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城市?爭一保二,遠觀三四
    為了更好地方便大家理解這個話題,我特意做了一個表格,是最新的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城市經濟體量的前30強名單,接下來的講解之中,我們會用到。關於年輕人如何選擇自己安身立命城市這件事,其實之前我是有介紹過的。考慮的,無非就是過去、當下和未來三個因素。
  • 一線城市,千萬人假裝生活
    這幾座城市的距離並不是幾千公裡,而是幾個小時飛機的距離,如果你經常飛,你一定可以明白我的感受,我一個朋友做海外投資的,在全國設有辦公室,先把北京、上海、深圳的點給辦好,然後再去重慶、成都、太原、杭州這些二線的城市,然後再考慮三四線城市,或者乾脆就不設點了,用二線城市去輻射就行了。
  • 房價居高不下,人口外流,部分三四線城市或將變為「空城」
    在這兩個原因的作用下,中國大部分城市的房價最後就漲到了這樣一個不合理的水平,讓真正有需求的購房者承受巨大購房壓力。不過如果只是一二線城市房價高的話,那還是能找得到購房者買房,不過現在的問題是三四線城市的房價也在炒房者的作用下,漲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這就導致了三四線城市基本沒什麼人買房,就算買了房子,大部分人也不會長期居住在三四線城市,好好的一座城市會不會變成了一座「空城」呢?
  • 內蒙古包頭,曾經的二線如今的四線城市,接下來又該如何發展?
    導讀:內蒙古包頭,曾經的二線如今的四線城市,接下來又該何去何從?帶你日行三千裡,吃貨相見泯恩仇,RR帶你看世界,大家好,我就是那個靠臉吃飯的小R。也有很多城市如今發展的非常不錯,但也有很多城市曾經非常輝煌,但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如今卻稍顯有些沒落,比如今天的主角就是這樣,曾經也是非常厲害的城市,但如今卻沒有曾經那麼好了。這裡是一座來自於內蒙古自治區的地級市,曾經是我們國家的二線城市。
  • 廣州:「人口虛增」型城市,中小學生跨市畢業呈現淨流出趨勢
    但在各城市不同的房價壓力、工作機會、學籍管制等因素影響下,城市流動人口定居的門檻差異甚大,譬如在北京、上海、東莞等城市,選擇回鄉置業的年輕家庭並不鮮見,隨遷子女也會選擇回鄉求學,與流動人口相關的購房需求也應當作進一步評判。
  • 全球最難定居的城市:一套房均價880萬,是紐約兩倍,就在中國!
    在如今這個時代,判定一個人是否是成功人士,並不只是看他掙了多少錢,而是看這個人能否在一個大城市裡定居下來,能不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買到屬於自己的房子以及車子,話雖如此,但是每個城市的定居難度都是不一樣的,在二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難度簡直可以用「天壤之別」來形容。
  • 三四線城市依舊沒有諾蘭現象
    遺憾的是,這次的諾蘭現象依舊沒有如願蔓延到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反響平平讓《信條》只能有5億?      回看國內市場,《信條》在國內一二線城市影迷圈的號召力毋庸置疑,所以在《信條》宣布國內定檔後,影迷的興致異常高漲。
  • 三四線城市依舊沒有諾蘭現象
    遺憾的是,這次的諾蘭現象依舊沒有如願蔓延到三四線城市。三四線城市的反響平平讓《信條》只能有5億?回看國內市場,《信條》在國內一二線城市影迷圈的號召力毋庸置疑,所以在《信條》宣布國內定檔後,影迷的興致異常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