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鍋篇
香港人喜歡吃火鍋,一年四季都吃,每部TVB時裝劇裡都有吃火鍋的劇情,吃火鍋絕對是香港美食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今天我就整理幾家香港本地人鍾愛的火鍋店,給大家嘗嘗鮮。
1、老坑火鍋交通:紅磡曲街25號後巷,紅磡站出來,往北步行,這地方公交不便。沒有環境的老式香港火鍋,小環境不好也就算了,大環境也夠嗆,與殯儀館和壽衣店為鄰,你別說還為此店添了一點神秘色彩。必點招牌:番茄蟹鍋、手切牛肉粒。
2、火井交通:西環屈地街20號地下,地鐵香港大學站出,往北走穿過皇后大道西,兒童樂園旁。北老坑、南火井,到底哪家是香港最好火鍋店,坊間一直有爭論,老坑勝在傳統,火井勇於創新,花蝦刺身和駱駝峰就異域風味十足。必點招牌:招牌鍋、花蝦刺身、天梯。
3、泰豐樓交通:尖沙咀漆鹹道29號,尖沙咀/尖東地鐵站P3出口,沿漆鹹道往北。以涮羊肉馳名的北京館子,正宗的銅爐炭鍋,地道老北京味,連調味的醬料都很是講究。必點招牌:烤鴨、涮羊肉。
4、廣東飯莊交通:油麻地廣東道872號,近地鐵油麻地站A2出口。非本地人帶路的話很難找到的一家隱世小店,老闆是上水村民,很實在,提前預定的海鮮如果不夠好也絕不賣給食客,在四周的街坊裡口碑絕對一流。必點招牌:番茄蟹鍋、各類海鮮、炸魚角。
5、力奇四季火鍋交通:大角咀角祥街53號,地鐵奧運A1出口。大角咀的人氣名店,魔都的大眾點評上也不乏好評,小小的門面,但內裡大有乾坤,號稱最夯實的豬骨煲。必點招牌:豬骨煲、手掌大的生蠔。
二.甜品小食篇
香港人除了愛吃火鍋外,對於甜品的喜愛也到了一定的境界,可以從大早的豆花豆漿一直甜到晚上的綠豆沙,此篇就帶大家嘗嘗那些你知道和不知道的民間糖水店。
1、松記糖水店交通:長沙灣元州街162-188號CB58鋪,近地鐵長沙灣站A2出口。大名鼎鼎的松記,在香港有很多家分店,而且又牽扯到了類似家好月圓那樣的正牌之爭,但坊間一直傳聞說這家才是正路,招牌的幻彩明珠和朱古力綿綿冰記得一定要點。
2、發記甜品地址:深井青山公路深井村92-93號。香港最好的榴槤甜品就出自這裡了,每次都圍繞著榴槤飄香和榴槤水晶粉輪流點,缺點是這地方真心不方便,好在旺角和港島都有分店,地址不難找,這裡就不寫了,要吃正宗的還是來這裡吧。
3、玉葉甜品交通:中環蘇豪伊利近街2號,近地鐵上環站E1出口。很香港的路邊攤檔,不知道還能開多久,這類的店都有自己的絕活,他們家的綠豆沙、糖不甩和老闆娘號稱三大招牌,綠豆沙能選香草和海帶的,我喜歡香草;糖不甩據說香港排名第二,第一是誰據說沒人知道;傳說老闆娘是當地一霸,千萬別被她嚇到。
4、源記甜品交通:西環正街32號地下,近地鐵西營盤站B1出口。1855年開業的???香港最古老的甜品店,堅持傳統手工製作最古老的港式甜品,桑寄生蓮子蛋茶永遠喝不膩,杏仁露、核桃露、芝麻糊也是古老的味道,絕沒有一絲網際網路思維帶來的浮誇氣息。
5、潮州合成甜品地址:九龍城龍崗道9號地下。街知巷聞的超級名店,可惜位於深水埗的那家關了,要吃到傳說中的清心丸就只能來九龍城了,可惜這個地方交通實在不便,可以地鐵到旺角然後沿亞皆老街一直往東走langlang遠一段路,九龍城什麼時候能通地鐵啊。
6、綠林甜品交通:深水埗元州街77號地下,近地鐵深水埗站D2出口。在香港三大美食根據地之一的深水埗營業30個年頭的新晉老鋪,招牌慄子露別處還真沒見過,百搭的豆腐布丁哪裡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三.麵食篇
香港人肚子餓的時候最愛吃什麼呢?你肚子餓嗎?我煮碗面給你吃啊!哈哈,經典的臺詞就能說明一切了,從清早開始的餐蛋面到深夜的即食麵,可以說香港人真的是每天都離不開這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麵條。
1、金祥排骨麵交通:西環德輔道西316號地下,近地鐵香港大學站B1出口。去年旅行的時候住在上環,偶爾間發現的小店,老闆是上海後裔,在北角和西環這兩處上海移民的聚集地都有分店,北角的關門後,西環老店也搬遷到了新的鋪位,雖說在老香港人眼裡新金祥已大不如前,但是傳統的東西依舊在這家小店裡保留了下來,炸豬排加清湯粗面隱約有媽媽的味道。
2、新香園交通:深水埗桂林街38號地下,近地鐵深水埗站C2出口。深水埗除了豬肝面之外,另一家老字號新香園的豬手面和蛋牛治也是不容錯過的,可能有些人會嫌豬肝會有腥味,那麼豬手這東西估計男女老少都是大愛的吧,尤其是女生啊,那滿滿的膠原蛋白,想想也開心。
3、詠藜園交通:黃大仙鳳德道15號地下,近地鐵黃大仙站D1出口。大名鼎鼎的川菜館子,前御膳房大廚所創,館子裡最出名的是一碗湯底濃鬱、堅持自家手打的擔擔麵,很多食客為的就這這麼一碗麵而來到這裡。
4、劉森記交通:深水埗桂林街48號地下,近地鐵深水埗站C2出口。有一家位於深水埗的名店,隨著舌尖的熱播,迅速被內地吃貨們所熟悉,用竹升壓出來的面只適合來做蝦子撈麵和鮮蝦雲吞麵,香港人喜歡用大地魚粉來提鮮,但是這玩意腥味較重,不是我的茶,或許屬貓的你更能品出其中滋味。
5、英記油渣面交通:大角咀菩提街4號,近地鐵太子站C2出口。早年看港劇,只要是路邊攤吃麵的必是這口,相信每個從小看港劇看到大的番友在記憶裡也都有這碗神物的位置,其實這碗油渣面卻浸透了香港窮人的辛苦奮鬥歷史,這家老字號麵店已是為數不多還供應油渣面的鋪子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面除了能勾起老香港人對過去生活的回憶外,是否也能勾起我們小時候看港劇的青蔥回憶呢?
(完)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十六番」 2015年4月22日(版權屬番友@zero_cheung,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本篇編輯:王立根
關注巴曙松研究員「百度百家」專欄(網址:http://bashusong.baijia.baidu.com),請點擊底部「閱讀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