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年來,人們對孩子的體育鍛鍊越來越重視,但在中國不少中小學裡,體育課時間為語數英等主科佔用的現象仍然非常常見。與此不同的是,在日本小學裡,體育課的被重視程度超乎人們現象,體育鍛鍊的目的也遠不止給孩子一個強壯的體魄那麼簡單。
不同年級的體育課要求有明確區分
日本學校的體育課要求,從小學到中學再到高中,各不相同。日本小學的「體育」,主要要求小學生們通過適當的運動經驗來理解健康與安全,培養能貫徹一生的喜愛運動的資質和基礎能力,並同時促進健康、提高體力,培養明快的生活態度。
因此,日本小學生們的體育課對不同年級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1-2低年級:遵守規則,重視協調性,通過各種運動遊戲為今後先打下基礎;
3-4中年級:增加了「保健」單元,在各類運動課程的基礎上,還增加了講義形式的課程,由老師給學生們講解一些相關的理論知識;
5-6高年級:要求一定的記錄挑戰。
出於這樣的指導理念,日本小學的體育課,除了體操、跑、跳遠、跳高、倒立、以及保護地墊上的跳躍、翻滾,等等身體活動之外,還有跳繩、足球、籃球、棒球、排球、跳山羊、單雙槓、呼拉圈、獨輪車、自行車、等器械或球類運動。
體育教育不能等同於「運動」
對於這些常規的體育運動,日本文部省根據各個不同項目,除了大方向的指導手冊外,並沒有特別硬性的達標要求,所以每個學校的具體目標,會制定得不一樣。
例如說跳遠,學校並不硬性規定學生必須跳多遠的距離,但要求做到每一次都能比前一次有所進步,能夠不斷超越自己就好。我家小學生所在的學校,老師會發給每個學生一張「跳遠紀錄表」,學生們在每次上完跳遠課後,記錄下來每一次跳遠的成績,比上一次進步就好。因為這所學校認為:體育教育不能等同於「運動」,作為一種教育,「體育」最重要的是培養運動精神,而不斷超越自己,就是一種運動精神。
此外,還按季節劃分出不同的體育課內容。例如冬季的耐寒馬拉松訓練、夏季的遊泳課等。這裡主要介紹冬季的耐寒馬拉松訓練和夏季的遊泳課。
冬季耐寒訓練,用"走完證書"見證成長
日本孩子大都從幼兒園開始,就接受「冬季耐寒訓練」,並全員參加「冬季持久走大會」——這算是日本學校冬季體育訓練的一部分。
「走」這個字,在日語中就是「跑」的意思。「持久走」意譯為中文,就是「耐力跑」。每年年底進入冬季開始,日本小學的全體孩子,利用早晨到學校的時間、或者是課餘時間,都去操場上跑步訓練耐力。
跑步時孩子們都必須換上白短袖和藏藍短褲的「體操服」,穿得就像過夏天一樣,有些不喜歡穿襪子的孩子,甚至還赤著腳。我曾問我家小朋友:大冬天短衣短褲地跑步,冷嗎?小朋友回答我:跑到一身汗,怎麼會冷!還說她們班的男孩子,例如就住在我們家西邊的拓彌,跑得又快又好,而且連短袖運動服都不穿,赤膊上陣跑到面紅耳赤,大冬天光著身子還大聲喊熱。
而冬季耐力跑的距離長短,是根據年級不同進行劃分的:200米一圈的操場,1-2低年級繞操場跑10圈;3-4年級要求跑15圈;5-6年級則要求努力達到20圈。換算過來,也就是:1-2低年級跑2000米,3-4年級3000米,5-6年級4000米。
在經過差不多一個冬天的訓練之後,一般在元旦寒假結束之後,學校會組織一年一度的類似冬季馬拉松的「冬季持久走大會」,凡按要求跑完馬拉松全程的,都會獲得學校頒發的「完走證書」——-證書上寫著馬拉松全程距離、所花時間等。孩子們將「完走證書」帶回家後,媽媽都會寶貝般幫忙收起來,因為這意味著孩子的又一份成長記錄。
預防遭遇水難事故的夏季遊泳課
或許因為日本是個島國的緣故,一般日本的公立學校,只要空間條件許可,都會按日本文部省的相關規定,修建屬於學校自己的遊泳池。所以如果夏天到日本來旅遊,看到的日本學生們,一定是一個賽一個黑,個個都像剛從非洲大陸回來的----這都是因為日本學校的老師一到夏天,就領著孩子們在室外遊泳池上遊泳課,所以不管男孩女孩人人都曬得黑乎乎的。
夏天的遊泳課也是根據低、中、高不同年級而要求不一樣的。
1-2低年級:即使在日本文部省網站公開的「小學體育手冊」中,這也不叫「遊泳課」,而叫「玩水」。低年級上遊泳課的目的,是培養孩子們對於水的親近感,會在水裡玩耍、移動、浮遊、掌握玩水的心得和水中呼吸,並懂得注意安全;
3-4中年級:要求能夠初步學會遊泳。學習方法除使用安全海綿墊之類的輔助工具,就是同學之間的「互助」。
例如:A同學和兩B同學兩個人一組,A同學摒除重力,一條直線地浮在水面,而B同學則在前方牽引著A同學的手,慢慢朝前遊動。兩個人在老師指導下,按這樣的方式互相替換著進行遊泳練習。夏季快結束時,學校會進行「遊泳考核」。學校一般教孩子們蛙泳和自由式兩種。在我家小朋友的學校,3-4年級同學,要求遊泳考試蛙泳能遊50米、自由式25米。
5年級:要求蛙泳100米,自由式50米。
6年級的畢業班:夏天的時候學校會組織「臨海訓練」,由有經驗的老師領著孩子們去下海遊泳,要求孩子們在規定海域內必須能遊完200米。「臨海訓練」一般按年級分班組集體行動,因為最起碼要在海邊的民宿住上一個晚上,所以對參加的孩子們而言,有點夏季的「海邊夏令營」的感覺。
為了保證「臨海訓練」的安全,在訓練開始之前,老師們會先在海邊隔離出一片「訓練區域」,而參加「臨海訓練」的負責老師、水泳指導員、醫務人員等大人們,都必須穿上救生衣,以隨時保護學生們的安全。對於個別遊泳能力特別差的孩子,學校會在臨海訓練時,指定專門的老師負責,進行一對一的指導。
除此之外,從低年級到高年級,每年夏天的遊泳課,都還會有「著衣水泳訓練」。所謂「著衣水泳」,就是指讓孩子穿著普通的日常服裝,在不小心「被掉落到水裡」後,如何逃生和自救。因為根據數據調查顯示:一個會遊泳的人,平時穿上泳裝如果能遊525米遠的話,若穿上日常衣服,泳力則起碼減少一半,遊到250米時便會精疲力竭。因此,即使學校教會孩子們遊泳,但在萬一遭遇水難事故時,如何掌握有效的自救方法和逃生技巧,顯得非常重要。
文章來源:少年商學院,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