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天河區石牌小學創辦於1918年,既具有百年悠久的歷史,又有深厚的嶺南文化基礎。學校一直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為己任,成立了石牌小學「文化傳承社團」,在學校「無牆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紮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通過多年的教育實踐,在城中村的土壤中長出強健的體育之樹、開出高雅的美育之花,逐步形成了粵劇、彩龍醒獅、遊泳、擊劍、南拳武術、桌球、科技等特色項目,其中粵劇、龍獅、武術成效尤為突出。
石牌小學粵劇的「南國小紅豆」粵劇社團3次獲全國蒲公英戲曲藝術大賽金獎,6次獲廣東省小梅花藝術大賽金獎、銀獎。「醒獅彩龍社團」7次獲廣東省龍獅錦標賽金獎,被評為全國紅領巾優秀社團,「揚威武術社團」5次獲得廣州市武術錦標賽一等獎,被評為全國紅領巾優秀社團。「小飛魚」遊泳隊連續五年在全區遊泳錦標賽連續總分名列一、二。2019年,「陽光國球」桌球社團通過廣州市首批高水平社團評估。
一個個「小社團」群芳吐蕊,
為立德樹人教育藍圖增添了鮮豔色彩,
孕育了蓬勃的生機!
為了保護和傳承好粵劇這一非物質遺產,2008年,石牌小學全體師生懷著責任擔當的情懷,成立了「南國小紅豆」粵劇社團,成為天河首間具有粵劇藝術特色的學校;2017年,石牌小學順利成為廣州市首批粵劇傳統教育特色學校。
學校從「普及——培優——整合」三個階段,把粵劇項目開展得有聲有色,為粵劇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015學年起石牌小學大力開展「傳統粵劇進課堂」活動。每個班每周一節粵劇課,在課堂上除了將粵劇知識融入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還在第二課堂中開展粵劇練功特訓。在內容上學校通過改編粵劇故事,將尊敬師長、珍惜時光等主題編入,譜上廣東小曲,受廣大學生歡迎。
為全面普及粵劇知識、培養能欣賞粵劇的觀眾,學校專門聘請了一個粵劇教師、把粵劇教學引進課堂,探路粵劇傳承。每周,學校每一個班的學生均在正規課堂學習唱、念、做、打、身段等粵劇基本功訓練,打下紮實的表演基礎;專業老師更以戲促功,提高了學生對粵劇曲目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粵劇的興趣。多年來,石牌小學的粵劇項目紅紅火火,得益於有一批了解粵劇的小觀眾。
在普及的基礎上,學校每周還利用兩個下午放學後的時間開展粵劇小社團的活動。長期聘請廣東粵劇學校的資深老師及省、市粵劇團專業演員為培訓教練,為學校培養粵劇人才。小社團的演練是表演競賽的培訓,教練學生幾乎是一對一,從編劇到表演到器樂,均有一批發燒小友。
石牌小學積極把粵劇傳承融入校園生活。學校少先隊廣播站每天為學生播放粵曲經典小調,除結合讀書節、藝術節開展粵劇知識比賽,還展示豐富多樣的粵劇節目,如三、四年級開展「粵韻操」的練習、觀賞粵劇動漫節目等,滿足現代各種不同層次觀眾的不同需求。學校體育科組組織師生在大課間時間齊跳學校自編自排的《嶺南旗語·粵韻操》。粵韻操把粵劇的基本功融入大課間活動中,孩子們在鍛鍊身體的同時也感受到傳統粵劇的韻律和美感。石牌小學力求粵劇得到更好的傳承,為獨具魅力的嶺南文化增添更加絢麗的色彩。
石牌村民們非常喜愛粵劇,石牌文化活動中心常年設有「粵劇私夥局」,石牌小學畢業的學生就是村裡粵劇傳承的中堅力量。村裡的「粵劇私夥局」骨幹主動應邀到學校開設粵劇講座、培訓小演員,學校的粵劇小演員每年都會走進文化站表演粵劇節目。
醒獅舞龍這一歷史悠久的傳統活動,象徵著興旺和吉祥,富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及獨特的傳統藝術性。
石牌小學於2000年成立了彩龍醒獅社團。在帶隊老師以及社區龍獅教練的訓練指導下,龍獅社團發揚了團隊精神,取得了一系列優異的成績: 在歷屆廣東省傳統龍獅、麒麟錦標賽小學組比賽中連獲六個一等獎,在廣州市申辦亞運會、天河區迎春花會、 奧運會亞洲區拳擊資格賽開幕式、廣州市「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開幕儀式、天河區運動會開幕式等活動上都做了精彩表演。
中華武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武術是一種強身健體的技能,它可以鍛鍊人的意志、增強人的自信心,在我國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
石牌小學揚威武術社團成立於2007 年。取得的「戰績」不小:在「廣東省傳統武術項目錦標賽」、「廣州市青少年兒童武術套路冠軍賽」、 「廣州市體育節武術邀請賽」、「廣州市青少年武術公開賽」、「廣州市青少年兒童武術套路冠軍賽」「廣東省武術精英大賽」、「香港國際武術比賽」、「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傳統武術交流大賽」、 「南方武術文化節」、「廣州幼兒武術嘉年華」等賽事中榮獲多個 「集體項目一等獎」。數十人次獲得刀術、拳術、對練、棍術等項目的一等獎,充分展現了中國少年的精氣神韻、家國情懷。
石牌小學把體育與德育美育相融合,以無牆體育的教育思路,通過各種體育運動和體育文化,引導孩子們認識運動、體驗運動、學會運動,並掌握運動技能和樹立美的人格,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通過多年的體育教育實踐,在城中村的土壤中開出陽光體育之花。除桌球傳統項目外,學校的擊劍、遊泳、武術、龍獅、跳繩、田徑這些體育項目都非常強,遊泳隊在區遊泳錦標賽中多年穩居前一二名,學校年度體育總分在區名列前三。
在無牆教育的理念指導下,石牌小學以「大榕樹下·紅色傳承」為目標,石牌的桌球運動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及發展。
1983年,石牌老黨員何珍瑜老師在石牌大榕樹下成立了石牌桌球隊;1989年,石牌小學被評為廣州市桌球體育傳統項目學校。37年來,石牌桌球隊櫛風沐雨、堅持訓練、堅守初心、砥礪前行,培養了一代代愛好體育、愛好桌球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其中就有因打桌球厲害而被發現的世界擊劍冠軍董兆致先生。
石牌小學桌球隊經過幾代人的凝練,球隊有一個響亮的名字:追風;桌球隊的口號:拼;桌球隊的隊歌《追風少年》,球隊的標誌是:追風。
石牌小學重視梯隊建設,全校現有24個教學班,共1045人,人人都是小桌球手;每個班都有桌球隊,10人左右的班級骨幹成員,在桌球校隊建設中:組建了追風1隊、追風2隊、追風3隊。
近年來,石牌小學桌球隊參加教育局和市體育局主辦或聯合主辦的市級比賽,共有15人次獲得前8名;參加天河區桌球比賽,共有96人次獲得1-8名;為上一級體校輸送 18名運動員,其中有2018年被清華大學錄取的原桌球隊員朱嘉琳同學。
圖片由石牌小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