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小學:無牆教育開出美育之花

2021-01-11 大洋網

廣州市天河區石牌小學創辦於1918年,既具有百年悠久的歷史,又有深厚的嶺南文化基礎。學校一直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為己任,成立了石牌小學「文化傳承社團」,在學校「無牆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紮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通過多年的教育實踐,在城中村的土壤中長出強健的體育之樹、開出高雅的美育之花,逐步形成了粵劇、彩龍醒獅、遊泳、擊劍、南拳武術、桌球、科技等特色項目,其中粵劇、龍獅、武術成效尤為突出。




石牌小學粵劇的「南國小紅豆」粵劇社團3次獲全國蒲公英戲曲藝術大賽金獎,6次獲廣東省小梅花藝術大賽金獎、銀獎。「醒獅彩龍社團」7次獲廣東省龍獅錦標賽金獎,被評為全國紅領巾優秀社團,「揚威武術社團」5次獲得廣州市武術錦標賽一等獎,被評為全國紅領巾優秀社團。「小飛魚」遊泳隊連續五年在全區遊泳錦標賽連續總分名列一、二。2019年,「陽光國球」桌球社團通過廣州市首批高水平社團評估。


一個個「小社團」群芳吐蕊,

為立德樹人教育藍圖增添了鮮豔色彩,

孕育了蓬勃的生機!

為了保護和傳承好粵劇這一非物質遺產,2008年,石牌小學全體師生懷著責任擔當的情懷,成立了「南國小紅豆」粵劇社團,成為天河首間具有粵劇藝術特色的學校;2017年,石牌小學順利成為廣州市首批粵劇傳統教育特色學校。



學校從「普及——培優——整合」三個階段,把粵劇項目開展得有聲有色,為粵劇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015學年起石牌小學大力開展「傳統粵劇進課堂」活動。每個班每周一節粵劇課,在課堂上除了將粵劇知識融入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還在第二課堂中開展粵劇練功特訓。在內容上學校通過改編粵劇故事,將尊敬師長、珍惜時光等主題編入,譜上廣東小曲,受廣大學生歡迎。


為全面普及粵劇知識、培養能欣賞粵劇的觀眾,學校專門聘請了一個粵劇教師、把粵劇教學引進課堂,探路粵劇傳承。每周,學校每一個班的學生均在正規課堂學習唱、念、做、打、身段等粵劇基本功訓練,打下紮實的表演基礎;專業老師更以戲促功,提高了學生對粵劇曲目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粵劇的興趣。多年來,石牌小學的粵劇項目紅紅火火,得益於有一批了解粵劇的小觀眾。


在普及的基礎上,學校每周還利用兩個下午放學後的時間開展粵劇小社團的活動。長期聘請廣東粵劇學校的資深老師及省、市粵劇團專業演員為培訓教練,為學校培養粵劇人才。小社團的演練是表演競賽的培訓,教練學生幾乎是一對一,從編劇到表演到器樂,均有一批發燒小友。

石牌小學積極把粵劇傳承融入校園生活。學校少先隊廣播站每天為學生播放粵曲經典小調,除結合讀書節、藝術節開展粵劇知識比賽,還展示豐富多樣的粵劇節目,如三、四年級開展「粵韻操」的練習、觀賞粵劇動漫節目等,滿足現代各種不同層次觀眾的不同需求。學校體育科組組織師生在大課間時間齊跳學校自編自排的《嶺南旗語·粵韻操》。粵韻操把粵劇的基本功融入大課間活動中,孩子們在鍛鍊身體的同時也感受到傳統粵劇的韻律和美感。石牌小學力求粵劇得到更好的傳承,為獨具魅力的嶺南文化增添更加絢麗的色彩。


石牌村民們非常喜愛粵劇,石牌文化活動中心常年設有「粵劇私夥局」,石牌小學畢業的學生就是村裡粵劇傳承的中堅力量。村裡的「粵劇私夥局」骨幹主動應邀到學校開設粵劇講座、培訓小演員,學校的粵劇小演員每年都會走進文化站表演粵劇節目。




醒獅舞龍這一歷史悠久的傳統活動,象徵著興旺和吉祥,富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及獨特的傳統藝術性。



石牌小學於2000年成立了彩龍醒獅社團。在帶隊老師以及社區龍獅教練的訓練指導下,龍獅社團發揚了團隊精神,取得了一系列優異的成績: 在歷屆廣東省傳統龍獅、麒麟錦標賽小學組比賽中連獲六個一等獎,在廣州市申辦亞運會、天河區迎春花會、 奧運會亞洲區拳擊資格賽開幕式、廣州市「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開幕儀式、天河區運動會開幕式等活動上都做了精彩表演。




中華武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武術是一種強身健體的技能,它可以鍛鍊人的意志、增強人的自信心,在我國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


石牌小學揚威武術社團成立於2007 年。取得的「戰績」不小:在「廣東省傳統武術項目錦標賽」、「廣州市青少年兒童武術套路冠軍賽」、 「廣州市體育節武術邀請賽」、「廣州市青少年武術公開賽」、「廣州市青少年兒童武術套路冠軍賽」「廣東省武術精英大賽」、「香港國際武術比賽」、「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傳統武術交流大賽」、 「南方武術文化節」、「廣州幼兒武術嘉年華」等賽事中榮獲多個 「集體項目一等獎」。數十人次獲得刀術、拳術、對練、棍術等項目的一等獎,充分展現了中國少年的精氣神韻、家國情懷。



石牌小學把體育與德育美育相融合,以無牆體育的教育思路,通過各種體育運動和體育文化,引導孩子們認識運動、體驗運動、學會運動,並掌握運動技能和樹立美的人格,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通過多年的體育教育實踐,在城中村的土壤中開出陽光體育之花。除桌球傳統項目外,學校的擊劍、遊泳、武術、龍獅、跳繩、田徑這些體育項目都非常強,遊泳隊在區遊泳錦標賽中多年穩居前一二名,學校年度體育總分在區名列前三。



在無牆教育的理念指導下,石牌小學以「大榕樹下·紅色傳承」為目標,石牌的桌球運動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及發展。



1983年,石牌老黨員何珍瑜老師在石牌大榕樹下成立了石牌桌球隊;1989年,石牌小學被評為廣州市桌球體育傳統項目學校。37年來,石牌桌球隊櫛風沐雨、堅持訓練、堅守初心、砥礪前行,培養了一代代愛好體育、愛好桌球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其中就有因打桌球厲害而被發現的世界擊劍冠軍董兆致先生。


石牌小學桌球隊經過幾代人的凝練,球隊有一個響亮的名字:追風;桌球隊的口號:拼;桌球隊的隊歌《追風少年》,球隊的標誌是:追風。



石牌小學重視梯隊建設,全校現有24個教學班,共1045人,人人都是小桌球手;每個班都有桌球隊,10人左右的班級骨幹成員,在桌球校隊建設中:組建了追風1隊、追風2隊、追風3隊。


近年來,石牌小學桌球隊參加教育局和市體育局主辦或聯合主辦的市級比賽,共有15人次獲得前8名;參加天河區桌球比賽,共有96人次獲得1-8名;為上一級體校輸送 18名運動員,其中有2018年被清華大學錄取的原桌球隊員朱嘉琳同學。




圖片由石牌小學提供


相關焦點

  • 石牌人物丨翁秀娟:紮根石牌小學26年,見證美術教育繁花滿樹
    26年間,她見證了石牌小學的美術教育從幾乎空白到走上專業化發展之路,結出繽紛的碩果。她和同事們一道,用美術在孩子們心裡播撒下了色彩絢爛的美的種子。這麼多年過去了,翁秀娟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見到石牌小學時的失落感:破舊的大門看上去十分原始,一座四層的教學樓也很舊了,村民養的狗可以隨意進出學校。初來乍到,翁秀娟努力克服不會講粵語的溝通障礙,盡己所能去探索在石牌小學開展美術教育的方法。
  • 美育教育 讓藝術之花綻放校園——淄川區實驗小學藝術教育蓬勃發展
    >begin--> 藝術呈現人的美好,藝術教育成就人的美好。淄川區實驗小學,秉持「厚植文化內涵,打造美育特色」這一理念,不斷探索藝術教育的新途徑,為孩子創造真正具有智慧性和啟發性的美麗校園。張揚學生的藝術個性,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引領孩子們快樂生長。
  • 素質教育在無錫開出幸福之花
    近日,連元街小學的孩子們又一次歡度「慧學周」,在遊戲、體驗、創造中探究感興趣的話題。四年級學生「探秘」運河還要創辦自己的「運博會」,學生小吳不僅搜集、了解許多運河的故事,周末還特地到運河邊實地感受。不止連元街小學,「慧學周」在連元教育集團內的塔影小學、廣益中心小學和新開河小學也生了根。一周不上課,家長們由衷感激學校大膽嘗試,讓孩子探索自己與世界融合的方式。
  • 徐州市民富園小學將美育教育打造成一張閃亮名片
    ◎文/圖 徐報融媒記者 李小委 通訊員 李強美育是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民富園小學以創辦「規範加特色」學校、培養「合格加特長」學生為宗旨,著力建設藝體教育特色。
  • 深圳市福田區天健小學:「大藝術」教育,讓每個孩子暢享藝術之美...
    據筆者了解,天健小學在福田區率先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天健小學藝術教育發展中心」,對美育工作進行統籌管理;同時,學校還制訂了《天健小學藝術教育發展規劃》,高起點高定位構建美育工作,為美育工作紮實推進提供制度化保障。  學校在硬體設施上大力投入,擁有高標準配置的管樂教室、版畫工作室、弦樂訓練室、陶藝工作室,不斷完善藝術教育教學條件,為藝術教育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
  • 高考作文輔導260(考前押題):美育教育
    為 了引領學生以樂觀開朗的心態面對困境,深圳光明區東周小學美術科陸續推出12節線上微 課,給學生們提供了高質量的線上美育課程這些課融合繪畫、文學、科普、手工、平面設 計等多種元素,對學生進行非說教式的生命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審美素養.
  • 卓越的生命之花需要用美育澆灌
    著重提出了八個基本教育理念,即以德為先、全面發展、面向人人、終身學習、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發展、共建共享,為新時代的教育明確了方向和道路。那麼,這些教育理念如何真正轉化為教育的實踐,培養出全面發展的未來社會的接班人和建設者?
  • 江蘇:推動學校美育高質量特色化發展
    學生們一幅幅質樸、童稚甚至有點粗獷的剪紙作品,是江蘇省揚中市豐裕中心小學美術教師楊榮芳最為珍視的。正是手中的一把剪刀、一張紅紙,帶領孩子們走出了揚中、走出了江蘇,甚至走出了國門,開闢出這所農村小學的新天地。  豐裕中心小學的變化,是江蘇近年來大力推動學校美育發展的縮影。江蘇充分挖掘美育的資源優勢,不斷以改革創新之舉,推動中小學校美育有特色、高質量發展。
  • 校園本身就是美育現場—臺灣最美的森林小學
    校園本身就是美育現場——臺灣最美的森林小學 文圖/雪寧今年清明假期南投掃墓之行,在前往溪頭森林園區時偶遇臺灣最美的森林小學
  • 修武:讓山區孩子在美育之光的照耀下向著「大美人生」鏗鏘邁進
    傳承是一束穿透千年的歲月之光,是一股所向披靡的奮進力量,是一個無論身經多少磨難卻心存安寧的美好憧憬。如何將大南坡的美傳承下去,得以弘揚播發?修武縣教體局從娃娃抓起,將美學教育融入孩子們的日常學習、生活中,讓美育之光照亮山區孩子們的路。
  • 當前美育和藝術教育關係的若干認識問題
    20世紀初,美育理論引進中國之時,美育也是作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教育的一部分來認識的。例如,王國維在發表於1903年的《論教育之宗旨》中說,教育的宗旨就是培養身體和精神的能力「無不發達且調和」的「完全之人物」,這種教育包含了智育、德育、美育和體育,「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發達以達完美之域,一面又為德育與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
  •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開館 建立社會美育大課堂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21日正式開館。博物館由葡萄牙建築師阿爾瓦羅·西扎設計,館藏匯聚中外優秀藝術作品近200件,旨在打造開放、多元、無圍牆的社會美育實踐基地。  此外,該博物館還以劉開渠、賀綠汀、羅工柳為藝術教育史個案研究,不僅陳列其藝術作品,還展出了大師手稿、照片、鋼琴等實物以及生前影像資料等。如劉開渠創作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勝利渡江》原稿、賀綠汀生前使用過的史特勞斯鋼琴、羅工柳為《地道戰》創作的小稿速寫等。
  • 橫店小學教育集團橫祥校區:以美育美,乘著音符一起飛翔 
    比賽過程中,孩子們個個淡定自如,給評委們帶來一場聽覺的盛宴。來自三至六年級的學生齊聚音樂教室,以班級為單位依次上臺吹奏了《草原上》、《晚風》等樂曲,一曲曲膾炙人口的器樂合奏,無不彰顯出學生的藝術個性與才藝特長,贏得了評委與老師們的嘖嘖稱讚。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各音樂老師的辛勤付出,全校六百多名學生,老師一個一個手把手去教,從手型、演奏姿勢到指法、氣息,從簡單的音符到悠揚的樂曲,學生都能達到獨奏的標準,蘊含著老師的汗水。
  • 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開館 梳理中國近現代美育發展脈絡
    博物館由葡萄牙建築大師阿爾瓦羅•西扎設計,館藏匯聚了中國近現代藝術教育先驅作品百餘件,系統梳理了百餘年來中國近現代美育發展脈絡,旨在打造開放、多元、無圍牆的社會美育實踐基地。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著名油畫家、華茂藝術教育總顧問全山石認為:「在如今的『美育全民時代』背景下,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的開館恰逢其時,蘊含著新的時代內涵。」同樣,文化部原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王文章也表示,「以美育人」理念的提出,在全國文化藝術界、教育界引起了廣泛的共鳴和熱烈的探討。「博物館將成為民眾了解中華文化之博大、感知世界文明之精彩的重要窗口,成為全民共享的『社會美育課堂』。」
  • 以敦煌文化為媒 謀美育教育之彩
    近日,記者帶著這些疑問走訪了這座黃河之濱的百年學府。載體:教學活動融入藝術體驗走進西北師大校園,冬日的水塔山多了幾分寧靜,少了些許喧囂。水塔山下,「敦煌畫派」研究與創作中心在美術學院的落地,讓該院傳承和發揚敦煌文化的擔子又重了一分。
  • ...美育被納入培養全過程,勞動教育成必修課 教育「體美勞」 越來...
    14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介紹,「9個省已開始美育中考改革試點,分值一般是在10分到30分之間」。「十三五」期間,體育、美育、勞動教育正變得越來越重要。體育課,不再被片面地理解為「有活動時間」「增強體質」,而是「幫助學生在體育鍛鍊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
  • 手繪全家福丨石牌小學四年級優秀作品欣賞,為你喜歡的作品投票吧!
    活動面向石牌小學學子們徵集繪畫作品。本次活動得到石牌小學的大力支持。石牌小學共推薦了119幅優秀作品參加網絡展示。接下來,我們一同來欣賞四年級同學帶來的20幅優秀作品吧!以下作品的指導老師為林欣。我走著走著發現有一棵美麗的樹,它身上有著清香的花。在離我們不遠處有一個空空的亭子。我們真的是一個溫馨快樂的一家。
  • 廣州學校美育在多元融合中探索出綜合素質培養之路!
    廣州市荔灣區三元坊小學民樂演奏 廣州美育特別注重普及工作,早在1987年,廣州市荔灣區三元坊小學便開展民樂教育,全面普及牧童笛學習,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參加古箏
  • 提升美育教育水平,18支團隊亮相深圳福田區校園管樂節
    福田區荔園小學交響管樂團。福田區首屆校園管樂藝術節專家組成員。紅嶺中學初中部銅管重奏團。南都訊 記者謝萌 11月28日,深圳市福田區荔園小學交響管樂團的一曲雄壯的《仙后座》,正式拉開了福田區首屆校園管樂節團體才藝展示大賽的序幕,來自深圳市的18支校園管樂隊和重奏團在福田區紅嶺教育集團高中部禮堂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展演活動,展演結束後舉行了校園管樂藝術節頒獎音樂會。
  • 石牌之戰與胡璉將軍的五封遺書
    在給其父的信中,胡璉以人子之心寫道:「父親大人:兒今奉令擔任石牌要塞防守,孤軍奮鬥,前途莫測……有子能死國,大人情也足慰。」第六戰區指揮陳誠電詢胡璉:「有無把握守住陣地?」胡璉當即回答:「成功雖無把握,成仁確有決心。」在戰鬥最激烈時,曹家畈附近的大小高家嶺戰場上曾經3個小時聽不到槍聲,並不是因為雙方停戰,而是雙方在進行最原始、最血腥的冷兵器搏殺———拼刺刀,戰況之激烈殘酷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