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不帶書包、不上文化課!近日,連元街小學的孩子們又一次歡度「慧學周」,在遊戲、體驗、創造中探究感興趣的話題。四年級學生「探秘」運河還要創辦自己的「運博會」,學生小吳不僅搜集、了解許多運河的故事,周末還特地到運河邊實地感受。不止連元街小學,「慧學周」在連元教育集團內的塔影小學、廣益中心小學和新開河小學也生了根。
一周不上課,家長們由衷感激學校大膽嘗試,讓孩子探索自己與世界融合的方式。一周不上課,連元教育集團的老師個個底氣十足:衡量學生的「尺子」不只有分數這一把,他們想方設法讓孩子們獲得終身發展的能力。
在無錫,把準育人方向、規劃在先、大膽實踐,像連元街小學一樣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為學生終身發展考慮,主動轉變教育教學理念、評價以及教學方式的學校越來越多,優質的教育生態圈正在生成。
頂層設計
著眼培養時代新人
「十三五」以來,無錫教育瞄準方向謀篇布局,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無錫市「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把「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工程」作為重點工程之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教育全過程,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創新德育方式,開齊開足、創新體育、美育、勞動等課程,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2018年全市教育大會上,市委、市政府把「創新方式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注重培養支撐學生終身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等健全立德樹人系統化落實機制」作為一項重要改革任務,寫進了《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
全面提升學生素質,關乎城鄉每個孩子。無錫市三年前發布《關於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促進優質均衡發展的實施意見》,解決教育資源在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讓素質教育的陽光普照到城鄉每個孩子。
育人,要有長遠的眼光,更需邁步的膽量。2017年起無錫實施初中學生藝術素質測評,2019年無錫公布中考改革方案……無錫師生合力改變既往的教學、學習習慣,創新方式探索培育核心素養的最佳路徑。今年首屆初中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結束,學校和家庭普遍反映,孩子們的藝術素養和技能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潛移默化地提升。
精準施策
打牢素質教育之基
澆花需澆根,育人要育心,方式得走心。
紅樓是無錫市第一中學的標誌性建築,在萬千一中學子心中分量不輕。學校把紅樓以及百年校史作為生動的育人素材。前不久,該校黨委書記朱晴怡帶著學生上了一堂行走在校園裡的思政課。從校園裡、校史裡了解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孩子們深感這樣的思政課很「解渴」。
今年10月江南大學、市一中、江南中學、錫師附小成立「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盟」,無錫市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研究和探索已經開始,今後思政課還會給學生帶來更多驚喜。
為學生打好理想信念的底子,提供全面的成長營養,各校從豐富校史、特色課程體系建設、學科融合等方面著手,把素質教育理念融入育人每個環節。依託「田間課堂」,勞動教育開展得如火如荼;項目化推進下體育運動特色鮮明;多學科融合的STEM教育在延展;美育課程體系重構校園生活等都已成為無錫校園的日常。新吳實驗小學每天中午都會傳出清脆的童音唱古詩。「學校構建『立足素養、豐富多彩』的課程體系,讓琅琅書聲、悠悠歌聲、爽朗笑聲充盈校園,讓每個孩子擁有出彩的人生。」 校長陸志洪期待道。
來自社會、家庭等豐富校外資源輔以先進的科技手段,則讓育人更加立體有效。「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戰『疫』」、青少年校園足球冠軍賽、中小學生「百靈鳥」藝術展演……近年來一系列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精彩活動層出不窮,孩子們在校內外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找到了設計、科技、繪畫等相伴一生的興趣。
優化評價
讓每個孩子都出彩
春萌夏長,秋收冬藏。如自然一樣遵循規律,教育必會收穫累累碩果。
一組數字可以從側面展現「十三五」以來無錫立德樹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取得的成果:獲評22個省級中小學生品格提升項目,其中5個獲精品項目獎,項目數量和質量在全省領先;建成190所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幼兒園)、8所省足球人才示範學校、34所學校獲評全國籃球、排球、冰雪特色學校;學生體質逐年提升,2019年無錫市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測試的合格率達97%;無錫師生在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捧回5個一等獎,無錫娃屢屢唱出國門。
上個月,第十二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網絡主題直播中,江陰華士鎮華士實驗中學學生鄭湘妮摘得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這所鄉村中學多年來呵護學生的發明創造夢想,累計產生數千個有價值的發明設想,獲國家專利400多項,一個又一個「鄭湘妮」展翅起飛。還有從連元街小學畢業的圍棋世界冠軍於之瑩;從天一實小走出的桌球小將石洵瑤;畢業於三高中開著轟炸機保衛祖國藍天的李平……
一批批學子擁有精彩人生,得益於多年來無錫探索實施「多元評價機制」,為學生舒展個性提供沃土。德育、美育、體育、科技、勞動教育作為施展「多元評價」的主陣地,多方面挖掘學生長處,藝術、體育、科技、勞動之星等評選已成為常態。就如無錫市實施多年的「無錫市十佳小公民」、「新時代好少年」推薦評選,已累計產生了160位「無錫市十佳小公民」。
走心的素質教育已在太湖之濱生根開花,點亮孩子們的人生。本報記者 陳春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