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是如何毀掉美國普通學生?書讀得太少,想得太多

2020-12-24 史海殘雲

在當今社會,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到名校就讀,享受更好的教育,但由於經濟水平等客觀條件的限制,許多家庭都只能對名校望洋興嘆,無奈之下只能讓孩子加入應試教育的大潮中。每到中考,高考時,全國上下都會出現一種特殊的現象--「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雖然國家以及教育工作者們在孜孜不倦地加強教育改革,但如今的教育現狀,仍是以應試教育為主。不少國人通過電視,電影,媒體等經常能看到美國的學生們每天都有各種晚會表演,課間放學生活都可以隨意支配。可以運動放鬆,可以學音樂表演等等。在快樂中學習進步。

而國內的應試教育太過高壓,孩子雖然獲得了知識卻失去了美好的童年。於是一些人不可避免的產生了對西方教育的嚮往。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其實長久以來,一直有很多人都覺得美國的素質教育既讓學生享受了快樂又教授了學生知識,這樣的素質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學生在學校裡可以自由自在的學習,有著數不盡的娛樂活動沉浸在快樂的海洋中。並且他們在各個領域卻都並不缺乏出類拔萃的精英,這麼一看怎麼能不讓人心動嚮往呢。

但我們堅持的價值觀告訴我們,回報與努力是成正比的,有多少快樂就會有多少痛苦。

筆者雖然沒有國外的同齡人朋友,也並不贊成以分數為主的應試教育,但不可否認的是,國內另無數學生反感的填鴨式教育確實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了我們自身成長的下限,保障了學生的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極與極的素質教育

而所謂令無數人嚮往的真正的「快樂的素質教育」,不過是鏡中花,水中月而已。是以埋葬未來為代價換取的短暫的快樂罷了。

事實上,在美國,教育並不是統一的。美國的教育體制分為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兩種,公立學校實行快樂教育,私立學校則實行精英教育。普通民眾往往接受公立教育,而精英們自然接受精英教育

美國的教育體制將教育分成了兩類,快樂和知識。表面上美國的學生既快樂又卓越,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是快樂教育的快樂和精英教育的卓越。那這兩種教育真實的面貌又是怎樣的呢?

極:快樂教育

公立學校的快樂素質教育雖然一直被國外的人羨豔推崇,但實際上在美國的處境其實並不好。

公立學校不僅沒有受到國家支持,大力推廣,反而他們的教育預算連年被砍,雖然降幅並不大,但卻無比堅定。

就像一棵茁壯的大樹,每年都來給你來上一斧子,勢在必行,無論大樹有多麼強壯,總會有倒下的一天。

自2008年以來,很多的公立學校,他們的教育經費屢創新低,甚至有的削減了的經費已有55%之多。削減了如此之多的教育經費,自然會對學校的管理老師的教育產生無可避免的影響。

出人意料的是,不僅學校的學生追求快樂,連學校的老師也是如此。你快樂你的,我快樂我的,只要快樂就好。

學生沒有升學的壓力,老師自然也就沒有考核的壓力。提升教學質量,督促學生學習,那是什麼玩意兒?拿著工資大家一起快樂不好嗎?學生能接受多少知識老師們才不會花那個時間去和學生們較勁呢。只要學生不違反法律,無論多麼惡劣的行為最多也就算得上是青春期的叛逆,學生還是可以換個學校,換個環境繼續快樂的。

沒有學校想要做出改變,保持舒適安逸的現狀才是共識。這就使得公立學校的素質教育只有快樂,除了快樂還是快樂。學生們根本無法在這裡學習到多少知識。他們仿佛中了一種名為「快樂素質教育」的毒,沉浸在慢性自殺之中卻渾然不知。

極:精英教育

所有父母希望孩子成功的心思不會變的,由此導致的是另一極則是越來越多的美國家庭無挖空心思想把孩子送進私立學校。

私立學校作為培養未來美國領導階級的搖籃,在這裡教師優秀,教育資源豐富,學校教育管理制度極其嚴格,自然學費也就價值不菲了。

與公立學校不同在私立學校可沒有絲毫的快樂,沒有享受生活的可能,只有不斷的變優秀。學習,學習還是學習,這就是私立學校的主旋律。

甚至在這裡普遍流傳著一個不可能三角定律,即「想要在將來出人頭地,就只能在學習,休息,社交這三件事裡三選其二」

處於上層的精英們總是告訴底層的民眾們未來是多麼多麼美好,以後的生活將會多麼多麼幸福。但實際上在公立教育自由快樂的背面,精英們只會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的孩子實行更為高壓的精英教育。

在這些美國精英學校的學生們一天往往只有四個小時休息,除此以外,只有不間斷的學習。在這樣高強度的學習下,能夠堅持下來的自然是精神堅韌,毅力卓絕之輩。這些人才是美國未來的精英上層人才。

素質教育下的「人才」

根據一項針對18歲到24歲美國人的抽樣調查顯示,近1/4的美國人認為太陽是繞著地球轉的。1/5的美國人認為新加坡是中國的城市。甚至有七成多的美國人不知道自己國家的冷戰對象是誰。

看到這樣一份調查,筆者現在也就有點理解了,為什麼疫苗無用論,5G能傳播病毒,喝消毒水能治療病毒之類的謠言能鬧得滿城風雨。相比調查中的常識至少這些謠言看起來都「高端些」。

這些從快樂中成長的普通民眾,讀書太少卻又往往想的太多,這就導致了很多反智行為和思想甚囂塵上。而更可怕的是往往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無知,使得越是優秀的家庭,越鼓勵孩子學習。凡是條件並不好的家庭,往往認為學習無用。

這樣無限循環下去的結果已經顯而易見了。精英永遠是精英,這1%的經濟掌握著99%的財富與資源;下層人永遠是下層人,99%的人去爭搶1%的財富和資源。上層通道由精英把控,階級從此固化。

顯而易見的結果

如何,現在還嚮往國外香甜的空氣嗎?筆者從不宣揚國內的教育方式有多好,事實上國內的素質教育確實還有改進的空間,國家也在逐步推進改革的步伐,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的素質教育確實讓每個孩子都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維持了基本的教育公平,使得所有家庭的孩子能夠基本維持在同一起跑線。

國家大力推行的素質教育阻礙了讀書無用論的傳播,維持了一個健康的社會風氣。讓你懂得讀書能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能獲得更好的社會地位取得成功,讓你能夠對自身的成長和發展有一個大致的方向不至於迷失方向。

我們現在所處的是知識的時代,對於自由快樂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理解,美國普通民眾的這種自由和快樂是你想要的嗎?這種以未來做犧牲換取快樂的教育方式值得稱讚嗎?

在筆者看來,這種充斥著無知反智思想的自由快樂已經是一種扭曲的產物。受快樂教育薰陶的美國孩子確實有著中國學生無法企及的自由,但他們也錯過了通過知識獲得上升渠道的機會。這些普通民眾的未來已經註定只能淪為教育的失敗產物。

相關焦點

  • 讓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讓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本該拼搏的年紀,卻想得太多,做得太少。」這一段話真的有如醍醐灌頂,讓原本混沌的腦子瞬間清醒了許多。是啊,如果人的目的性太強,反而會適得其反。你做一行,你越迫切地想要賺錢,越是不能達到目標,因為你只想到了結果,而不去為過程付出;你想到的只是「我要賺錢」,而不是「我通過做這件事情,如何才能最大化地提升自己,提升自己的價值」,所以結果不理想化也是很正常的。沒有哪個行業的錢是好賺的。就拿頭條來舉例吧。我們都在羨慕著,為什麼別人有那麼多粉絲,有那麼多的閱讀量,有那麼多的收益,是因為頭條的錢好賺嗎?
  • 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個,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有些路是非要單獨一個人去面對,單獨一個人去跋涉的,路再長再遠,夜再黑再暗,也得獨自默默地走下去。當你迷茫的時候,不如想想是不是自己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因為當你做完了自己應該做的,你至少應該是安心的,至少沒有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每天看著自己進步一點點,怎麼會有遺憾,哪裡有時間迷茫。
  • 讓學生以書為友,多讀課外書,父母可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
    讓學生以書為友,多讀課外書,父母可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閱讀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必經過程,俗話說:「書中自有金屋,書中自有玉顏」。閱讀能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出路,閱讀能增長學生的知識和才智。讀破萬卷書,寫得有神"這句話,出自《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杜甫的文章,可見古代人已有了對讀書的獨到見解,而當今社會,又有多少科學家、哲人,沒有經歷過一次熟讀成山,又有多少偉大的科研成就,還有生命哲學。對小學生來說,多讀課外書對他們來說意義深遠,並不能幫助他們增加知識的含量,只會給他們豐富精神生活帶來好處。
  • 「大學都上不了,談什麼素質教育?」一篇爆文引發的教育觀大討論
    「我一個月工資2000塊,每天工作10個小時,你跟我談什麼素質教育?我供孩子上學、吃飯,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你們娃琴棋書畫算素質教育,我們娃下田耕地算不算素質教育?」 「推素質教育的人根本就沒去基層調研。想一出是一出。好的公立教育是窮人跨越階層最好的路。
  • 教育不能把學生「圈養」在教室裡讀死書
    當教師眼裡只有考試,一切教育活動只圍著考試打轉轉,只為讓學生獲取高分,勢必會忽略音、體、美、勞等學科;而家長心裡只有「學習」,自然會忽視書本之外的千山萬水、大千世界。令人欣喜的是,國家層面提出了中小學開設勞動教育課程,加強體育和美育,並納入了考試範疇。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扭轉文化應試的局面,有助於學生個性化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 請給普通學生一個上普通高中的機會!
    高中招生能不能多招點學習普通的學生?這也是許多家長的願望吧,有這個想法是晚上路過某職業中學時,碰見老同學就聊了幾句,他和許多家長一樣準備接孩子,說到他女兒,他說職中管理太差了,孩子們在裡面就是混日子,什麼也學不到啊!
  • 所謂的迷茫,都是因為你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其實我們所謂的迷茫,很多時候都是源於想得太多。每做一件事就會想著要怎麼成功,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就像一個人會變胖,也絕不是一天就能長到兩百斤的,都是一口一口飯吃出來的,所以你要是想得太多,自然就會感到焦慮和迷茫。很多看過我之前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前幾個月決定裸辭,投身到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領域。
  • 「體制教育的反思者」郭初陽:如何看待「雞娃」現象
    所以現在反而有一種我們要回歸應試教育,只用成績來評判孩子優秀程度的聲音。你如何看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間的這種張力?在這些年的教育實踐中,你對素質教育有哪些新的理解?郭初陽:首先,從「教育」這一個概念開始,我覺得將「教育」劃分成「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是一種方法,劃分成「好的教育」和「糟糕的教育」又是一種方法。
  • 「人之所以言之鑿鑿,是因為知道得太少」
    並不是只有那些會把我們嚇得一驚一乍的神鬼才叫神秘,每一本未讀之書、每一段未經的精神與探險之旅其實都是神秘的。現在,跟著未讀君來回顧一下這周的好文吧。「人之所以言之鑿鑿,是因為知道得太少。」記得書中有一句話說得好:假如一種病毒能減少一個物種的密度,那麼這種病毒也許還是有用的。其實關於伊波拉,我們有太多太多的問號,也許以後的某一天我們能夠一探究竟。書中是以一種紀實的文字進行記錄,給人感覺真實,緊張,刺激,有的時候真的讓人毛骨悚然,建議膽小者慎入。
  • 你可能看電影太少,想得太多
    我們直接聯繫了著名影評人、編劇張小北先生(曾是《第10放映室》主要撰稿者,也是在行行家、分答答主),他認為《釜山行》在整個喪屍片領域是不錯的新人新作,那些希望結尾更黑暗的同學是「電影看得太少,想得太多」。
  • 在訓練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過程中去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因此說,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關鍵在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那麼,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教學中要讓學生做到不「唯書」不「唯上」,敢於懷疑已成為定論的東西。朱熹曾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學生學習上的進步,就是在從無疑到有疑、從有疑到無疑的轉化中得來的。在這個循環往復、由低級簡單向高級複雜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創造性因素。雖然懷疑並不是每次都是對問題有創新性的見解,或將疑問進行創造性解決,但它仍不失為最有可能打開創造性之門的鑰匙。
  • 疫情當下,讀好生命教育這本大書
    弗洛伊德時代面臨的性挫折,阿德勤時代患有的自卑感,在今天的學生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但主要的陰影卻是一種被稱之為生存虛空的東西。為了讓學生不再虛空,為了讓學生找到充實,我們的教育能不能也來一些「logotherapy」(意義治療法)?這種治療其實就是一種喚醒。因此,從那個時候開始,我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和班主任,投入到了「不務正業」的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實踐中去,並把生命教育的目標定位為「喚醒」。
  • 只有富人的孩子才能到美國讀高中嗎?深析真正的美國教育
    導讀:中美教育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一點咱們留學生都有所耳聞,越來越多的小夥伴去往美國讀大學,還有不少家長考慮要不要高中階段就把孩子送到美國讀書,與此同時,很多小夥伴好奇,相比於國內高中教室、食堂、宿舍的生活,美國頂尖高中的小孩都是如何度過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聊聊美國的頂尖高中和美國的教育分層。
  • 火箭貓英語摘得騰訊教育年終盛典「2020年度影響力在線教育品牌...
    ,成功進軍K12在線英語培優賽道,並摘得騰訊教育盛典「2020年度影響力在線教育品牌」之桂冠,此次獎項頒發意在表彰在今年因疫情帶來的寒冬經濟形勢下,仍穩步前進的優秀企業。火箭貓英語作為以人工智慧為驅動的個性化英語課程,整個產品系皆布局線上,自疫情以來,用戶量猛增,學生快速湧入,家長需求迎來爆炸式增長,因業務是由中美團隊共同支撐在線教育,以過往師資應對目前的客流量,面臨著很大壓力。為了能給用戶最好的學習條件,通過疫情期間業務快速迭代,教研內容生產,與美國老師及中教的大力支持,很好的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
  • 你不是運氣不好,而是見得世面太少
    文/王珣 感謝作者授權「一讀」發布出處/美人的底氣(ID:beauties-4)如果你書讀得太少,只生活在自己的井裡,又想得太多的話,痛苦就會如影隨形。別再到處問了,根源就在於你少讀了點書,又少見了點世面,如果這件事情得不到解決,再強大的情感專家都幫不了你,你還會不斷地遇到渣男折騰到你夢斷,或是在一些猥瑣老男人的懷裡失去最後的純真。女人即便沒能進入大學深造而早早走進社會,也可以利用業餘時間逛逛書店帶回一身書香,上網也別只忙著遊戲和網聊,去看看新聞、讀讀文章,了解一下除了男人,我們身邊其他的精彩。
  • 袁衛星:疫情當下,讀好生命教育這本大書
    引導孩子讀懂社會這本無字書 那麼,疫情當下,怎樣講好生命教育這一課呢?我的建議是:圍繞著生命的長(自然屬性)、寬(社會屬性)、高(精神屬性),結合當下戰「疫」中湧現的人、事、物來展開。這個時候,社會就像一本打開的大書,我們只要引導孩子們讀好、讀懂這本無字書,就能潤物無聲地上好生命教育這一課。 比如,讀「人」。
  • 從摩比思維館看好未來如何做素質教育
    從摩比思維館看好未來如何做素質教育 作者:阿槑 發布時間: 2016-02-04 11:38
  • 楊絳:人生並非無趣,只是你讀的書太少,想得太多不如去讀書
    世間上唯有知道讀書樂趣的人,才肯每日與書為伍,體會"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哲理。讀書的樂趣樂無窮!有的人讀地理名勝,可以遨遊天下;有的人讀歷史典故,可以和古人接心神交。讀書,書中所表達的思想、智慧、感情、經驗,可能是別人畢生的體驗,而我們在短短的時間內,不勞而獲,豈不是無限的快樂嗎?如果不肯讀書,無異放棄了世界上最可貴的財富。
  • 美國留學讀本科,要不要讀國際高中/國際班?怎麼選?
    本專欄解決兩個問題:如何問鼎最好的美國大學?如何從留美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我將20多年的留美諮詢經驗以及對申請趨勢的前瞻性研究傾囊相授,假如您望子成龍進名校,歡迎加入美國top50本科申請訓練營!出國留學,要不要上國際高中(國際班)?這是許多家長糾結的問題。20多年來,我和各種類型的高中打交道,也曾擔任深圳某國際高中校長。今天,就系統整理四類高中的特點,供家長理性選擇。
  • 如何讀好一本英文原版書
    很多家長認為:只要花足夠多的時間、讀足夠多的書,孩子的閱讀能力就一定能提高。雖然態度認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狀態,但當孩子真正捧起書來,如果不是情節足夠有吸引力,遇到稍有難度的作品,孩子就容易讀不透徹:我都讀了什麼?作者到底想表達一種什麼觀點?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和家長都會無奈,認為是自己的英文能力不夠,詞彙量太少。